第113章 喝酒好吹牛
四合院:李家逆子,屢立奇功 作者:燒酒灼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羊肉確實不錯,四九城現在物資供應還算可以,主食還是夠的,但肉類已經下降了很多。
即便是像李家這樣的中產,也很難見到這麽多的肉。
李大龍他們景山所也有罰沒,不過李大龍卻將本該是自己的物資要不就是給了犧牲戰友的遺孀孩子,要不就死活給了犧牲同事的家裏。
自己拿迴來的極少。
李家也沒有人多說什麽,畢竟李父和李二虎也去過前線,知道戰爭的殘酷,起碼他們家還是能吃飽的。
而此時的李四麟實在是閑的蛋疼了,看起來是在看書,實際上這一頁起碼看了半個多小時了。
實際上他在看自己空間裏的物資,這五個一是每星期都給,最初的時候,李四麟尋思著也就夠他自己吃的了。
最多再養一個媳婦,也就到頭了。
可誰知道,這兩個月自己的物資基本都沒動過。
在街道能混一頓,其餘的時候也不缺吃食,到了中醫科院那可是一天三餐都在食堂裏吃。
雖然肉也少得可憐,但比起其他單位還是豐盛了不少。
段所時不時的還送點東西過來,這真的是啥都不缺,物資多的有點煩。
就算每天都鍛煉,也都夠用了,還有的剩!
李四麟有些心虛,這算不算裝逼啊。
等沈青迴來再說吧,到時候他咋也得把曉月送迴景山,到時候給他拿點肉腸迴去。
自己吃的滿肚子流油,自己家裏還節衣縮食,這有點不像那麽一迴事。
李四麟知道黃叔今晚上指定過來,索性自己搞兩個菜,爺倆也挺長時間沒見了,喝點。
齊所最近挺消停的,他也不敢來,很容易暴露的。
拿了一根肉腸,把表皮撕下來扔進爐子裏,在拿點羊雜碎,換了別人早上吃的羊雜湯,晚上再吃爆炒羊雜,還真不一定吃得下去。
可李四麟前世本就是內蒙這邊的,早就習慣了。
兩個肉菜也差不多了,簡單點就這樣吧。
跑到食堂裏,打了一個燉酸菜,又要了點鹹菜條,加點花生米,兩瓶二鍋頭。
即便是放在後世,也算是一頓不錯的下酒菜了吧。
剛七點,黃叔就騎著自行車來了,他告訴李四麟,包裹會在晚上有人專門給送過來。
他這麽大搖大擺的拿過來,不合適,也容易被人發現。
看到這一桌子菜,黃叔也笑了,拍著李四麟,
“龜兒子,算老子沒有白疼你!”
黃嬸哪都好,就是不讓黃叔抽煙,喝酒,這下黃叔算是開了齋。
尤其是那香腸,幾乎是純瘦肉做的,不僅香醇而且有韌性,吃起來還有一股煙熏味,格外的巴適。
對於黃叔而言,唯一欠缺的就是不夠辣,這是真沒辦法。
黃叔關於任務的事是一句沒問,李四麟也沒說,爺倆就在那裏喝酒扯皮吹牛,還真的是很舒服的一件事。
九點鍾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在門口悄悄的吹了一聲口哨,黃叔剔著牙,
“準備接收物資吧!”
李四麟走出去,還真沒看到人,他按照黃叔的指示將大鐵門開了一個小縫。
十分鍾後,李四麟再次出去的時候,大門裏已經多出一大包的物資,他拎著進了屋。
黃叔明顯喝好了,稍微有些搖晃,
“小崽子,我也不知道你要這些幹什麽,找人給你弄來了,你自己看看!”
李四麟打開一看,不錯啊。
兩根稍長,兩根稍短的鐵棍,長的有近兩米,短的在一米左右。
這鐵棍是放在地上的,還有四根木棍作為支撐,這樣用繩子捆起來就是一個帳篷的架子。
一大包帆布,用錐子戳個眼,再拿結實的麻繩捆在木棍上,找幾塊石頭壓好,就是個不錯的帳篷。
組合起來也不算高,滿打滿算也就一米多一點,這樣放在樓頂上,底下的人是看不見的。
“你小子不錯啊,心思還挺巧!”
黃叔一眼就看出這是幹什麽的了,無非是一個簡易的帳篷,這在冬天可是好東西。
如果換成白色的布,在某些極寒地區,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下,別看窄一點,但也能容納一兩個人。
雖然比不得行軍帳篷那麽保暖,也裝不了那麽多人,可如果稍微放大一點,睡四五個人沒問題。
尖頂的帳篷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下大雪的地方可以有效的防止積雪壓塌頂部。
李四麟其實並不滿意,太笨重了,光組裝就得一二十分鍾。
他不是工科生,但也見過很多,借著酒勁,和黃叔吹起了牛逼,順手拿起那兩根短一點的鐵棍,
“這算個屁啊,黃叔,你說要是這鐵棍中間能折疊,疊吧疊吧,興許還能放進背包裏,這玩意最多二三十斤,一個人就背得動!”
(我軍是從五十年代中期才開始仿製外軍帳篷,直到六十年代才開始自行研發的)
要說這玩意有多先進,根本不可能,早在一戰的時候,戰車國就有類似的帳篷,不過是用帳篷杆支撐,帳篷釘固定的。
折疊帳篷也許不是李四麟第一個提出的,但眼下我軍還真沒有。
黃叔雖然也有些酒意,他本來想走的,但卻沒走,他好奇的問,
“這也太小了,有啥用啊!”
李四麟又犯老毛病,他酒量是大,可一斤下肚就容易吹牛逼,
“這個小啊,你放大一點,兩米乘兩米,多了不敢說,躺三四個人沒問題吧。主要是方便,就算是兩米乘兩米的一個人也能拿得動。”
說真的,如果稍微擠一擠,兩米乘兩米的空間,躺下四個人真是沒問題,甚至有時候五個人也能湊合。
有兩頂,就足夠一個班用了,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更是如此。
這種帳篷的防護能力現在看不出來,應該是比不了行軍帳篷,可那玩意多沉啊。
如果將底麵再縫上一層帆布,那可是能抵擋冬季邊疆地麵的積雪。
以我軍的行動能力,一個人甚至可以帶上兩頂!這不算太費勁的事情。
黃叔並不是專業的軍工人士,但他卻察覺到這個帳篷在某些特定地區,或者說某些特定的行動中也許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這小子還是有點東西的。
黃叔隨意的找了一張紙,在紙上將這個帳篷的大致樣子畫出來,畢竟他不是專家,準備找一些老朋友問問。
能用不就是更好嗎!
即便是像李家這樣的中產,也很難見到這麽多的肉。
李大龍他們景山所也有罰沒,不過李大龍卻將本該是自己的物資要不就是給了犧牲戰友的遺孀孩子,要不就死活給了犧牲同事的家裏。
自己拿迴來的極少。
李家也沒有人多說什麽,畢竟李父和李二虎也去過前線,知道戰爭的殘酷,起碼他們家還是能吃飽的。
而此時的李四麟實在是閑的蛋疼了,看起來是在看書,實際上這一頁起碼看了半個多小時了。
實際上他在看自己空間裏的物資,這五個一是每星期都給,最初的時候,李四麟尋思著也就夠他自己吃的了。
最多再養一個媳婦,也就到頭了。
可誰知道,這兩個月自己的物資基本都沒動過。
在街道能混一頓,其餘的時候也不缺吃食,到了中醫科院那可是一天三餐都在食堂裏吃。
雖然肉也少得可憐,但比起其他單位還是豐盛了不少。
段所時不時的還送點東西過來,這真的是啥都不缺,物資多的有點煩。
就算每天都鍛煉,也都夠用了,還有的剩!
李四麟有些心虛,這算不算裝逼啊。
等沈青迴來再說吧,到時候他咋也得把曉月送迴景山,到時候給他拿點肉腸迴去。
自己吃的滿肚子流油,自己家裏還節衣縮食,這有點不像那麽一迴事。
李四麟知道黃叔今晚上指定過來,索性自己搞兩個菜,爺倆也挺長時間沒見了,喝點。
齊所最近挺消停的,他也不敢來,很容易暴露的。
拿了一根肉腸,把表皮撕下來扔進爐子裏,在拿點羊雜碎,換了別人早上吃的羊雜湯,晚上再吃爆炒羊雜,還真不一定吃得下去。
可李四麟前世本就是內蒙這邊的,早就習慣了。
兩個肉菜也差不多了,簡單點就這樣吧。
跑到食堂裏,打了一個燉酸菜,又要了點鹹菜條,加點花生米,兩瓶二鍋頭。
即便是放在後世,也算是一頓不錯的下酒菜了吧。
剛七點,黃叔就騎著自行車來了,他告訴李四麟,包裹會在晚上有人專門給送過來。
他這麽大搖大擺的拿過來,不合適,也容易被人發現。
看到這一桌子菜,黃叔也笑了,拍著李四麟,
“龜兒子,算老子沒有白疼你!”
黃嬸哪都好,就是不讓黃叔抽煙,喝酒,這下黃叔算是開了齋。
尤其是那香腸,幾乎是純瘦肉做的,不僅香醇而且有韌性,吃起來還有一股煙熏味,格外的巴適。
對於黃叔而言,唯一欠缺的就是不夠辣,這是真沒辦法。
黃叔關於任務的事是一句沒問,李四麟也沒說,爺倆就在那裏喝酒扯皮吹牛,還真的是很舒服的一件事。
九點鍾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在門口悄悄的吹了一聲口哨,黃叔剔著牙,
“準備接收物資吧!”
李四麟走出去,還真沒看到人,他按照黃叔的指示將大鐵門開了一個小縫。
十分鍾後,李四麟再次出去的時候,大門裏已經多出一大包的物資,他拎著進了屋。
黃叔明顯喝好了,稍微有些搖晃,
“小崽子,我也不知道你要這些幹什麽,找人給你弄來了,你自己看看!”
李四麟打開一看,不錯啊。
兩根稍長,兩根稍短的鐵棍,長的有近兩米,短的在一米左右。
這鐵棍是放在地上的,還有四根木棍作為支撐,這樣用繩子捆起來就是一個帳篷的架子。
一大包帆布,用錐子戳個眼,再拿結實的麻繩捆在木棍上,找幾塊石頭壓好,就是個不錯的帳篷。
組合起來也不算高,滿打滿算也就一米多一點,這樣放在樓頂上,底下的人是看不見的。
“你小子不錯啊,心思還挺巧!”
黃叔一眼就看出這是幹什麽的了,無非是一個簡易的帳篷,這在冬天可是好東西。
如果換成白色的布,在某些極寒地區,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下,別看窄一點,但也能容納一兩個人。
雖然比不得行軍帳篷那麽保暖,也裝不了那麽多人,可如果稍微放大一點,睡四五個人沒問題。
尖頂的帳篷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下大雪的地方可以有效的防止積雪壓塌頂部。
李四麟其實並不滿意,太笨重了,光組裝就得一二十分鍾。
他不是工科生,但也見過很多,借著酒勁,和黃叔吹起了牛逼,順手拿起那兩根短一點的鐵棍,
“這算個屁啊,黃叔,你說要是這鐵棍中間能折疊,疊吧疊吧,興許還能放進背包裏,這玩意最多二三十斤,一個人就背得動!”
(我軍是從五十年代中期才開始仿製外軍帳篷,直到六十年代才開始自行研發的)
要說這玩意有多先進,根本不可能,早在一戰的時候,戰車國就有類似的帳篷,不過是用帳篷杆支撐,帳篷釘固定的。
折疊帳篷也許不是李四麟第一個提出的,但眼下我軍還真沒有。
黃叔雖然也有些酒意,他本來想走的,但卻沒走,他好奇的問,
“這也太小了,有啥用啊!”
李四麟又犯老毛病,他酒量是大,可一斤下肚就容易吹牛逼,
“這個小啊,你放大一點,兩米乘兩米,多了不敢說,躺三四個人沒問題吧。主要是方便,就算是兩米乘兩米的一個人也能拿得動。”
說真的,如果稍微擠一擠,兩米乘兩米的空間,躺下四個人真是沒問題,甚至有時候五個人也能湊合。
有兩頂,就足夠一個班用了,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更是如此。
這種帳篷的防護能力現在看不出來,應該是比不了行軍帳篷,可那玩意多沉啊。
如果將底麵再縫上一層帆布,那可是能抵擋冬季邊疆地麵的積雪。
以我軍的行動能力,一個人甚至可以帶上兩頂!這不算太費勁的事情。
黃叔並不是專業的軍工人士,但他卻察覺到這個帳篷在某些特定地區,或者說某些特定的行動中也許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這小子還是有點東西的。
黃叔隨意的找了一張紙,在紙上將這個帳篷的大致樣子畫出來,畢竟他不是專家,準備找一些老朋友問問。
能用不就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