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貝多芬 119 話》


    “下一位參賽選手,4 號崔誌勳先生,請上台。”


    “我去去就迴,管家爺爺!”


    “加油啊。”


    “貝貝,我會努力的!媽媽,我會努力的!”崔誌勳說道。


    “好。好好去演奏,誌勳。”母親迴應道。


    剛剛還在哭泣的崔誌勳,轉眼間就帶著堅定的神情走向了舞台。明明不久之前還顯得那麽幼小,不知何時竟已成長得如此模樣。想必是從遇到那個默默支持他的孩子開始,他就逐漸有了變化。


    四年前,母親離開後,原本和睦的家庭支離破碎。父親酗酒的日子愈發頻繁,自那之後,崔誌勳似乎想要忘卻悲傷,又似乎想要迴應父親的期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鋼琴練習之中。因為每當看到日益進步的崔誌勳,失去笑容的父親便會露出微笑,或許崔誌勳也期望著父親能重新找迴笑容。


    然而某一天,在遇到那個孩子後,相互支撐的父子倆開始有了不同的變化。父親一心想將崔誌勳培養成最頂尖的鋼琴家,認為在他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應全力相助,卻漸漸走向了錯誤的方向。但崔誌勳卻朝著更好的方向前行。多麽幸運啊。崔誌勳雖仍想讓父親開心,但彈奏鋼琴的動機已不僅僅如此。他是為了和朋友一起,為了與朋友相互彌補不足並在競爭中共同進步。因為他覺得這樣很快樂。從之前彈奏鋼琴倍感壓力的崔誌勳,在遇到貝貝後重新展露笑容這一點便能看出。那個彈奏著鋼琴微笑的崔誌勳,曾經在母親身邊歡快地彈奏著《蝴蝶》並開懷大笑的孩子,如今已成長為這般美麗的蝴蝶,在這偌大的舞台上盡情展現自我。


    “加油啊,崔少爺。”我在心中默默說道。


    崔誌勳開始演奏莫紮特的第一鋼琴奏鳴曲 c 大調,k.279。在那微微顫動的優美旋律間,仿佛潛藏著難以言喻的悲傷,如同一條若隱若現的絲線。但很快,活潑的旋律又接續而來。這般反複,恰似在小小年紀便遭遇諸多磨難,卻始終向著未來奮勇前行的崔誌勳。這並非是技巧極為複雜、能以華麗震撼聽眾的曲目,然而他卻能將其中的情感表達得如此深刻。不知不覺間,他竟成長到了這般地步。當崔誌勳演奏完畢,我竟不自覺地緊緊握住了拳頭。


    “下一位參賽選手,5 號貝貝先生,請上台。”


    “貝貝,加油!”


    “加油。”母親和希姆拉為我助威,我迴應一聲後閉上雙眼,調整好精神狀態,朝著舞台走去。從舞台台階上走下來的崔誌勳,臉上帶著滿意且愜意的神情。看到我後,他笑得更加燦爛,仿佛在給予我力量。


    “好。”你都奉獻了如此精彩的演奏,我又怎能懈怠。我在鋼琴前坐下後,“咚!”地一聲,按下了肖邦的《第一敘事曲》g 小調 op. 23 的第一個音符,且按下的時間較長。這首緩慢的曲子,其演奏效果會因對音符的表現力以及對樂曲的理解程度而大相徑庭。肖邦的這首敘事曲,因音符排列複雜、節奏緩慢且晦澀,演奏者的詮釋必然會深深介入其中。這強烈而又輕柔的音符,愈發朝著激昂的方向發展。它雖然複雜難懂,但其中的悲傷卻清晰可感。這是一首需用心去聆聽的曲子,堪稱能充分展現演奏者技藝的佳作。


    當演奏完畢,我深吸一口氣,然後再次將手放在琴鍵上。接下來是肖邦的《第二敘事曲》降 a 大調。今日便是演奏肖邦作品的日子。而且,為了給盡全力演奏的好友加油,我決定更換最後一首曲目。


    * * *


    阪本龍一對之前崔誌勳的演奏評價頗高。他認為崔誌勳演奏的準確性與節奏感都極為出色,對於年僅 10 歲的孩子而言,能將莫紮特奏鳴曲中蘊含的淒美且同時又具活潑感的情感很好地表達出來。“那孩子在貝貝前麵演奏真是幸運。”在對 4 名選手進行評審後,阪本龍一給出的分數中,崔誌勳得到了最高的 8 分。


    然而。“嗬嗬,這可是帶著十足的衝擊力而來啊。”當貝貝踏入賽場,評委們的姿態也悄然有了變化。仿佛空氣都變得不同了。麵對這位已然在進行著世界頂級演奏的鋼琴家,有些人在欣賞,有些人在進行公正評判,而有些人則妄圖耍些手段。阪本龍一敞開心扉聆聽貝貝 的演奏。


    肖邦的《第一敘事曲》。鋼琴家展現自身演奏實力的方式有多種,而其中最具挑戰性的便是對樂曲的詮釋。因為稍有不慎,音樂性本身便可能遭受質疑,可貝貝似乎對此毫不在意,繼續著充滿自信的演奏。在悲劇性的情境中延續的複雜節奏的音階,仿佛在訴說著肖邦祖國波蘭曾經的憂鬱時期,那深沉的色彩似乎被原汁原味地傳遞了出來。“你究竟要抵達怎樣的境界呢。”自貝貝 五歲起便關注了他四年的阪本龍一,也無法知曉他的極限究竟在何處。在過去的幾年間,貝貝 的音樂已然精妙絕倫。他所掌握的古典時期及之前的曲目,並非僅僅意味著可演奏曲目的增多。隨著對新曲目的熟悉,貝貝“真摯”的演奏在表達方法上也有了進步。每當貝貝 演奏時,人們便能感受到他的悲傷,感受到他的喜悅。這般“力量”經過提煉,在這愈發“真摯”的世界裏,宛如珍貴無比的甘霖。


    “一個連享受音樂都不被允許的世界。”如阪本龍一所說,在現代社會,個人在資本、社會以及競爭的體係中逐漸喪失了人性。文化與音樂,作為人類最古老的朋友,就連音樂都無法讓人有閑暇去閉眼盡情欣賞,這便是現實。人們在工作、學習甚至娛樂之時,音樂已然淪為了一種“附屬品”。因此,複雜的音樂,也就是常說的“富有音樂性的音樂”,注定會走向衰落。無知的創作者們將這種趨勢歸咎於“缺乏教養之人”,但阪本龍一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音樂取決於欣賞它的人。這個時代隻能期望簡單的音樂。然而,這“簡單”並非意味著音符與節奏的單調。是那種當人們偶然聆聽時,能真切感受到喜悅與悲傷、歡樂與絕望、意誌與挫折等情感的音樂,是那種無需思考便能用心去聆聽的音樂。這便是阪本龍一所追求的、能慰藉這個時代的音樂。這也是他在三位偉大音樂家中,唯獨鍾愛貝多芬的原因所在。


    正如一位科幻作家所說:“巴赫向我們揭示了宇宙是什麽樣的,莫紮特訴說了人類是什麽樣的,而貝多芬則表達了他自己是誰。”如他所言,像貝多芬這般對自己坦誠的音樂家也實屬罕見。這位在悲劇性的家庭境遇與慘痛的深淵中,不斷呐喊出自己是誰的憂鬱音樂家,即便在近兩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在人們心中備受喜愛。愛、絕望、痛苦、挫折、悲劇,然而在其盡頭卻始終存有希望。每當聆聽貝多芬的音樂,他的情感仿佛在慰藉著聽眾,與聽眾同悲共喜。但貝多芬總是會在樂曲的結尾留下希望。即便身處絕境,他也從未放棄希望的繩索,親身踐行著人道主義價值,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創作音樂。


    “真像啊。”貝貝簡直就是貝多芬的翻版。在這個時代,在這個人性日益消逝、仿若冰封的時代,能給予人們慰藉、能讓情感再次流淌的音樂,貝貝 在研習現代音樂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踐行著。畢竟日本也曾經曆過災難。“他自己是否有所察覺呢。”但這並不重要。阪本龍一下定決心,無論是日本古典音樂協會還是其他任何地方,隻要有人妨礙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前行之路,他便會傾盡所有去阻止。至少在貝貝 能夠自我守護之前會如此。


    * * *


    “太棒了。”每次聆聽貝貝 的演奏,總會充滿力量。演奏過程中雖有時會極度悲傷,甚至會令人心生恐懼,但在結尾處卻總會留下希望。在與當下的悲傷相伴慰藉的同時,又給予人們隻要熬過此番艱難困苦,下一刻定會有美好之事降臨的希望。所以我喜愛貝貝 的演奏。父親讓我成為像貝貝 一樣的人,但我知道我無法做到。因為貝貝 是真正的天才。


    但是。但是我也會成為一名鋼琴家。雖無法像貝貝 那般給予人們慰藉、與人們同泣共悲,但我也必定有著隻有我才能做到的事情。因為母親曾對我展露過笑容。雖然現在她已不再微笑,但曾經父親也有過笑容。我堅信,我也定能給某人帶去希望。貝貝 的音樂讓我堅信這一點。


    “加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貝多芬重生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漳州老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漳州老楊並收藏貝多芬重生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