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貝多芬 096 話》
舞台上,兩架鋼琴相對而置。
兩位天才音樂家現身的瞬間,全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既是對他們勇氣與上進心的支持,也是一種鼓勵。
裴貝貝從容地行禮後,坐在了鋼琴前;高朗則雙臂交叉抱於胸前,微微欠身行禮。
僅從他們的姿態,便能看出兩人是多麽的不同。
“哼,看你能彈出什麽來。”
高朗隔著鋼琴,望向那甚至看不清麵容的裴貝貝。
寂靜蔓延開來。
裴貝貝開始了演奏。
“這是……”
與此同時,坐滿觀眾席的人們發出驚歎。
這首曲子來自開啟現代音樂先河的俄羅斯大師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
他的《彼得魯什卡》第三樂章,以其濃鬱的俄羅斯風情、快速多變的節奏而聞名於世,同時也是高朗每次巡演時必演的拿手曲目。
“搞什麽鬼。”
坐在鋼琴前的高朗,聽到這首自己演奏過數千遍的曲子時,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情。他曾為選擇演奏曲目而絞盡腦汁,卻萬萬沒想到裴貝貝會挑選這首曲子,心中不禁又驚又怒,自尊心再次受到了傷害。
“是想故意選我擅長的曲子來證明你比我強嗎?難道在你眼裏,我就隻有這點水平?”
然而,他的憤怒並未持續太久。
“嗯……”
阪本龍一微微點頭。
在那奇妙的旋律中傳遞出的空虛感,在眾多音符快速奏響的間隙中湧起的緊張感,他從未聽過如此完美的《彼得魯什卡》演奏。
“果然。”
自裴貝貝開始演奏便閉上雙眼的米哈埃爾·布萊哈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奇特的畫麵。裴貝貝的演奏仿佛是在擺弄一個精巧的玩具,手指靈動地跳躍,讓他產生一種仿佛在觀看一場視覺盛宴而非僅僅聆聽鋼琴演奏的錯覺。每一個音符所傳遞出的奇妙情境與詼諧描繪,將兩位大師的風格融合得恰到好處。
有著十多年《彼得魯什卡》演奏經驗的高朗,又怎會感受不到這種獨特的魅力?裴貝貝的演奏堪稱完美。那曾經被他視為對自己挑釁的選曲,如今卻被演繹得如此精彩絕倫。精準的觸鍵,比原曲更快的速度,卻依然將那種悲壯的悲劇色彩表現得淋漓盡致。
高朗強忍著內心的震撼,專注地聆聽著裴貝貝的演奏。
片刻之後,在兩分多鍾的短暫時光裏,裴貝貝結束了演奏。
啪啪啪啪啪!
這是意料之中的熱烈反應。如雷鳴般的掌聲,是對這位在短暫時間內通過鋼琴“講述”了一個完整故事的鋼琴家的由衷感激與敬意。
演奏完畢的裴貝貝,平靜地放下雙手,靜靜地等待著對手的演奏。
“你可知道我們之間的差距了?”
盡管看不到裴貝貝的表情,但高朗卻仿佛聽到他如此發問。
高朗深吸一口氣,也開始了演奏。
這是一首足以代表他鋼琴家生涯的曲目,他堅信自己絕不可能在這首曲子上落敗。
“不愧是高朗。”
“果然精彩。”
高朗的演奏極為精準,速度更是快如閃電。這首經過數千次演奏、融入了他獨特理解的《彼得魯什卡》,營造出一種奇異的氛圍,令觀眾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我不會輸的。”
“難道你以為我會在這首曲子上敗下陣來?”
“我才是最棒的!”
高朗全身心地投入演奏,仿佛在給自己施加催眠術一般。當他演奏結束時,贏得了如雷般的掌聲與歡唿聲,其熱烈程度絲毫不亞於之前裴貝貝演奏結束時的掌聲。
掌聲漸息。
坐在舞台一側的主持人拉塔烏拿起麥克風說道:“兩位演奏者都非常出色。接下來,將由評委團進行評審。本次評審采用獨立打分製,請評委們慎重考慮後,按下手中的打分按鈕。”
負責評審的六位評委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由於雙方的演奏都極為精彩,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來權衡利弊,最終在拉塔烏的催促下,才做出了決定。
“第一首曲目《彼得魯什卡》第三樂章的評審結果現在公布。”
舞台正前方的大屏幕上顯示出裴貝貝和高朗的名字,緊接著,在他們的名字下方同時出現了一個四分音符。這意味著雙方首先各獲得一票。
緊張的氣氛愈發濃烈。
“我不可能輸。”
高朗緊盯著屏幕,臉上露出緊張的神色,然而很快,他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在他的名字下方,音符數量並未增加。
“評審結果為 5 比 1,裴貝貝先生贏得首勝。”
拉塔烏的宣布並未引起觀眾們的喧嘩。因為他們深知,此刻既要為勝者祝賀,也要尊重敗者的感受。畢竟還有五首曲目尚未演奏,在這個時候給予高朗應有的尊重,以免他在後續的對決中受到影響,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一想到自己在代表曲目上失利,高朗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激動情緒。他轉過頭,望向那在鋼琴後顯得有些瘦小的裴貝貝。
“……怎麽迴事。”
裴貝貝依舊平靜地坐在那裏,與演奏結束時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看到他的模樣,高朗也逐漸恢複了鎮定。他心想,自己怎能因為輸給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就亂了陣腳呢?作為鋼琴界的“皇太子”,絕不能因此而失態。
高朗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然後將手放在琴鍵上,開始演奏他所選擇的第一首曲目。
???
“什麽?”
被對手的選曲驚到的,並非隻有高朗。
看到高朗的挑戰曲目,裴貝貝微微露出一絲笑容。
是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第八號悲愴奏鳴曲》。
“好久不見。”
在那個他聽力開始出現問題、內心充滿迷茫的時期,年輕的路德維希在不幸的遭遇與對音樂的熱切渴望中創作了這首曲子。他創作這首曲子,是為了反抗命運,為了突破困境,為了追求內心的救贖。他將這首奏鳴曲命名為“grande sonate pathétique”,即“悲愴大奏鳴曲”。
此刻,略顯稚嫩的對手開始演奏這首奏鳴曲的第一樂章。
“這是在挑戰我嗎?”
“想要證明自己嗎?”
評委們聽著高朗充滿激情的演奏,心中都有著相同的想法。
裴貝貝以及眾多資深音樂家曾對這位鋼琴界的“皇太子”做出過評價:“表現力與理解力有所欠缺。”
盡管在他擅長的曲目領域中,高朗的演奏堪稱卓越,但在其他曲目上,卻暴露出明顯的不足。尤其是在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方麵,這樣的評價更是不絕於耳。而此次在比賽中選擇貝多芬的曲子,高朗顯然是想要打破這一固有印象。
然而,為了保持自己的演奏風格,高朗從第四頁開始演奏。
很快,觀眾們便被他的演奏所吸引。他的優勢無人能及,那精準無比的音階,從展開部開始的演奏,將他的高超技藝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他演奏結束時,如雷般的掌聲響徹全場。
“太精彩了。”
與之前不同,這次他並非僅僅依靠快速的音階,而是通過有力的觸鍵與強烈的情感表達,讓觀眾們不禁為之歡唿喝彩。
“怎麽樣?”
高朗似乎對自己的演奏也頗為滿意,他長舒一口氣,望向裴貝貝所在的方向。在過去的兩個月裏,他日夜苦練,對自己的演奏充滿信心,因此十分好奇裴貝貝會如何評價他的這首曲子。
他之所以選擇這首並非小眾的《悲愴奏鳴曲》,而非其他更為冷門的曲目,是因為他深知裴貝貝的曲目儲備相對有限,想要與他正麵交鋒,一決高下。
然而。
“他在笑?”
乍一看,裴貝貝似乎在微笑。
不知是從容淡定,還是在暗自嘲諷。
高朗再次咬緊牙關。
1799 年 1 月,維也納。
“不!不!”
“嘩啦!”
路德維希憤怒地將手中的馬克杯狠狠摔在地上,杯子瞬間破碎。
盡管他極力想要忽視,但那間歇性的耳鳴卻愈發嚴重。
“該死的!”
就在他以為終於看到希望曙光的時候,命運卻再次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他低頭看著腳下那被揉成一團的樂譜,心中的憤怒再也無法抑製,一把將其撕得粉碎。
自己還能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多遠?
“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盡管他努力不去想,但那如影隨形的不安卻不斷啃噬著他的內心,讓他陷入了瘋狂的執念之中。為了不忘記音樂,他獨自坐在鋼琴前,反複彈奏著 c 音。
哆。哆。哆。哆。
為了將音樂深深烙印在腦海、心中與靈魂深處,他已經在琴鍵上度過了無數個日夜,研讀樂譜也長達數月之久。然而,越是如此,他的靈魂仿佛被撕裂得越厲害,那種寒冷與絕望,如同一隻迷失在暴風雪中的小鳥,孤獨無助,瀕臨死亡。
在曆經重重磨難,終於在維也納開始獲得認可的時候,命運卻又給他設置了一道新的難關。他開始怨恨命運,他害怕在自己還未能完全驅散內心的惡魔之前,就失去了音樂。
貝多芬家族的長子路德維希不會死去,但作為音樂家的他,卻感覺自己即將走向毀滅。
“……不。”
絕不能這樣。
即使命運想要將我毀滅,我也絕不屈服。
我必須驅散內心的黑暗。這是我拯救自己靈魂的唯一途徑。
“必須做出改變。”
不能再像以前一樣。
巴赫。海頓。莫紮特。
我不能像那些天才一樣,沿著他們的足跡前行,那樣我將永遠無法找到拯救自己靈魂的道路。
時間緊迫。
如果命運不給我時間,那麽我將用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用我的淚水與呐喊,奏響屬於自己的樂章。
一個月後。
“哦!貝多芬。這家夥,真是讓人驚喜。你到底是什麽時候創作出這樣的曲子的?”
“這樣震撼人心的曲子還是第一次聽到。太了不起了!獨特而又充滿奇妙的魅力。”
“這首曲子該如何發表呢?”
“就叫《悲愴大奏鳴曲》吧。”
路德維希將這首凝聚著他全部意誌的《悲愴大奏鳴曲》,作為自己重生的第一首作品,交付於世。
隨後,他再次坐在鋼琴前。
舞台上,兩架鋼琴相對而置。
兩位天才音樂家現身的瞬間,全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既是對他們勇氣與上進心的支持,也是一種鼓勵。
裴貝貝從容地行禮後,坐在了鋼琴前;高朗則雙臂交叉抱於胸前,微微欠身行禮。
僅從他們的姿態,便能看出兩人是多麽的不同。
“哼,看你能彈出什麽來。”
高朗隔著鋼琴,望向那甚至看不清麵容的裴貝貝。
寂靜蔓延開來。
裴貝貝開始了演奏。
“這是……”
與此同時,坐滿觀眾席的人們發出驚歎。
這首曲子來自開啟現代音樂先河的俄羅斯大師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
他的《彼得魯什卡》第三樂章,以其濃鬱的俄羅斯風情、快速多變的節奏而聞名於世,同時也是高朗每次巡演時必演的拿手曲目。
“搞什麽鬼。”
坐在鋼琴前的高朗,聽到這首自己演奏過數千遍的曲子時,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情。他曾為選擇演奏曲目而絞盡腦汁,卻萬萬沒想到裴貝貝會挑選這首曲子,心中不禁又驚又怒,自尊心再次受到了傷害。
“是想故意選我擅長的曲子來證明你比我強嗎?難道在你眼裏,我就隻有這點水平?”
然而,他的憤怒並未持續太久。
“嗯……”
阪本龍一微微點頭。
在那奇妙的旋律中傳遞出的空虛感,在眾多音符快速奏響的間隙中湧起的緊張感,他從未聽過如此完美的《彼得魯什卡》演奏。
“果然。”
自裴貝貝開始演奏便閉上雙眼的米哈埃爾·布萊哈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奇特的畫麵。裴貝貝的演奏仿佛是在擺弄一個精巧的玩具,手指靈動地跳躍,讓他產生一種仿佛在觀看一場視覺盛宴而非僅僅聆聽鋼琴演奏的錯覺。每一個音符所傳遞出的奇妙情境與詼諧描繪,將兩位大師的風格融合得恰到好處。
有著十多年《彼得魯什卡》演奏經驗的高朗,又怎會感受不到這種獨特的魅力?裴貝貝的演奏堪稱完美。那曾經被他視為對自己挑釁的選曲,如今卻被演繹得如此精彩絕倫。精準的觸鍵,比原曲更快的速度,卻依然將那種悲壯的悲劇色彩表現得淋漓盡致。
高朗強忍著內心的震撼,專注地聆聽著裴貝貝的演奏。
片刻之後,在兩分多鍾的短暫時光裏,裴貝貝結束了演奏。
啪啪啪啪啪!
這是意料之中的熱烈反應。如雷鳴般的掌聲,是對這位在短暫時間內通過鋼琴“講述”了一個完整故事的鋼琴家的由衷感激與敬意。
演奏完畢的裴貝貝,平靜地放下雙手,靜靜地等待著對手的演奏。
“你可知道我們之間的差距了?”
盡管看不到裴貝貝的表情,但高朗卻仿佛聽到他如此發問。
高朗深吸一口氣,也開始了演奏。
這是一首足以代表他鋼琴家生涯的曲目,他堅信自己絕不可能在這首曲子上落敗。
“不愧是高朗。”
“果然精彩。”
高朗的演奏極為精準,速度更是快如閃電。這首經過數千次演奏、融入了他獨特理解的《彼得魯什卡》,營造出一種奇異的氛圍,令觀眾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我不會輸的。”
“難道你以為我會在這首曲子上敗下陣來?”
“我才是最棒的!”
高朗全身心地投入演奏,仿佛在給自己施加催眠術一般。當他演奏結束時,贏得了如雷般的掌聲與歡唿聲,其熱烈程度絲毫不亞於之前裴貝貝演奏結束時的掌聲。
掌聲漸息。
坐在舞台一側的主持人拉塔烏拿起麥克風說道:“兩位演奏者都非常出色。接下來,將由評委團進行評審。本次評審采用獨立打分製,請評委們慎重考慮後,按下手中的打分按鈕。”
負責評審的六位評委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由於雙方的演奏都極為精彩,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來權衡利弊,最終在拉塔烏的催促下,才做出了決定。
“第一首曲目《彼得魯什卡》第三樂章的評審結果現在公布。”
舞台正前方的大屏幕上顯示出裴貝貝和高朗的名字,緊接著,在他們的名字下方同時出現了一個四分音符。這意味著雙方首先各獲得一票。
緊張的氣氛愈發濃烈。
“我不可能輸。”
高朗緊盯著屏幕,臉上露出緊張的神色,然而很快,他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在他的名字下方,音符數量並未增加。
“評審結果為 5 比 1,裴貝貝先生贏得首勝。”
拉塔烏的宣布並未引起觀眾們的喧嘩。因為他們深知,此刻既要為勝者祝賀,也要尊重敗者的感受。畢竟還有五首曲目尚未演奏,在這個時候給予高朗應有的尊重,以免他在後續的對決中受到影響,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一想到自己在代表曲目上失利,高朗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激動情緒。他轉過頭,望向那在鋼琴後顯得有些瘦小的裴貝貝。
“……怎麽迴事。”
裴貝貝依舊平靜地坐在那裏,與演奏結束時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看到他的模樣,高朗也逐漸恢複了鎮定。他心想,自己怎能因為輸給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就亂了陣腳呢?作為鋼琴界的“皇太子”,絕不能因此而失態。
高朗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然後將手放在琴鍵上,開始演奏他所選擇的第一首曲目。
???
“什麽?”
被對手的選曲驚到的,並非隻有高朗。
看到高朗的挑戰曲目,裴貝貝微微露出一絲笑容。
是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第八號悲愴奏鳴曲》。
“好久不見。”
在那個他聽力開始出現問題、內心充滿迷茫的時期,年輕的路德維希在不幸的遭遇與對音樂的熱切渴望中創作了這首曲子。他創作這首曲子,是為了反抗命運,為了突破困境,為了追求內心的救贖。他將這首奏鳴曲命名為“grande sonate pathétique”,即“悲愴大奏鳴曲”。
此刻,略顯稚嫩的對手開始演奏這首奏鳴曲的第一樂章。
“這是在挑戰我嗎?”
“想要證明自己嗎?”
評委們聽著高朗充滿激情的演奏,心中都有著相同的想法。
裴貝貝以及眾多資深音樂家曾對這位鋼琴界的“皇太子”做出過評價:“表現力與理解力有所欠缺。”
盡管在他擅長的曲目領域中,高朗的演奏堪稱卓越,但在其他曲目上,卻暴露出明顯的不足。尤其是在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方麵,這樣的評價更是不絕於耳。而此次在比賽中選擇貝多芬的曲子,高朗顯然是想要打破這一固有印象。
然而,為了保持自己的演奏風格,高朗從第四頁開始演奏。
很快,觀眾們便被他的演奏所吸引。他的優勢無人能及,那精準無比的音階,從展開部開始的演奏,將他的高超技藝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他演奏結束時,如雷般的掌聲響徹全場。
“太精彩了。”
與之前不同,這次他並非僅僅依靠快速的音階,而是通過有力的觸鍵與強烈的情感表達,讓觀眾們不禁為之歡唿喝彩。
“怎麽樣?”
高朗似乎對自己的演奏也頗為滿意,他長舒一口氣,望向裴貝貝所在的方向。在過去的兩個月裏,他日夜苦練,對自己的演奏充滿信心,因此十分好奇裴貝貝會如何評價他的這首曲子。
他之所以選擇這首並非小眾的《悲愴奏鳴曲》,而非其他更為冷門的曲目,是因為他深知裴貝貝的曲目儲備相對有限,想要與他正麵交鋒,一決高下。
然而。
“他在笑?”
乍一看,裴貝貝似乎在微笑。
不知是從容淡定,還是在暗自嘲諷。
高朗再次咬緊牙關。
1799 年 1 月,維也納。
“不!不!”
“嘩啦!”
路德維希憤怒地將手中的馬克杯狠狠摔在地上,杯子瞬間破碎。
盡管他極力想要忽視,但那間歇性的耳鳴卻愈發嚴重。
“該死的!”
就在他以為終於看到希望曙光的時候,命運卻再次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他低頭看著腳下那被揉成一團的樂譜,心中的憤怒再也無法抑製,一把將其撕得粉碎。
自己還能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多遠?
“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盡管他努力不去想,但那如影隨形的不安卻不斷啃噬著他的內心,讓他陷入了瘋狂的執念之中。為了不忘記音樂,他獨自坐在鋼琴前,反複彈奏著 c 音。
哆。哆。哆。哆。
為了將音樂深深烙印在腦海、心中與靈魂深處,他已經在琴鍵上度過了無數個日夜,研讀樂譜也長達數月之久。然而,越是如此,他的靈魂仿佛被撕裂得越厲害,那種寒冷與絕望,如同一隻迷失在暴風雪中的小鳥,孤獨無助,瀕臨死亡。
在曆經重重磨難,終於在維也納開始獲得認可的時候,命運卻又給他設置了一道新的難關。他開始怨恨命運,他害怕在自己還未能完全驅散內心的惡魔之前,就失去了音樂。
貝多芬家族的長子路德維希不會死去,但作為音樂家的他,卻感覺自己即將走向毀滅。
“……不。”
絕不能這樣。
即使命運想要將我毀滅,我也絕不屈服。
我必須驅散內心的黑暗。這是我拯救自己靈魂的唯一途徑。
“必須做出改變。”
不能再像以前一樣。
巴赫。海頓。莫紮特。
我不能像那些天才一樣,沿著他們的足跡前行,那樣我將永遠無法找到拯救自己靈魂的道路。
時間緊迫。
如果命運不給我時間,那麽我將用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用我的淚水與呐喊,奏響屬於自己的樂章。
一個月後。
“哦!貝多芬。這家夥,真是讓人驚喜。你到底是什麽時候創作出這樣的曲子的?”
“這樣震撼人心的曲子還是第一次聽到。太了不起了!獨特而又充滿奇妙的魅力。”
“這首曲子該如何發表呢?”
“就叫《悲愴大奏鳴曲》吧。”
路德維希將這首凝聚著他全部意誌的《悲愴大奏鳴曲》,作為自己重生的第一首作品,交付於世。
隨後,他再次坐在鋼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