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貝多芬 050 話》
由於記者們一直在柏林愛樂音樂廳外蹲守,這段時間我隻能待在家裏。當我意識到剩餘的時間僅僅隻有十個月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不舍與緊迫感,每一分每一秒都顯得格外珍貴。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卡米拉和李勝熙,她們提議不如舉辦一場記者見麵會,一次性接受采訪,這樣或許會更有效率。我覺得這個建議不錯,畢竟與一個一個地應對記者相比,這樣確實能節省不少時間和精力。
就這樣,記者見麵會的事宜被確定了下來。此前隻是聽卡米拉和李勝熙說起,我並未想到會有如此多的人前來參加。現場的人數多得超乎想象,而且人員構成十分多樣化。有韓國人、日本人、中國人等亞洲地區的記者,其中還有一些我熟悉的麵孔,比如曾經采訪過我的金大勇記者和《朝日新聞》的石原玲。當然,德國本土的記者自不必說,還有許多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人參與其中。粗略估算一下,大概有三四十人。
“柏林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威廉·富爾特文格勒以及作曲家、小提琴家貝貝的記者見麵會現在開始。請各位來賓就座。”主持人說完後,我和富爾特文格勒一同走上講台,瞬間,無數台相機的閃光燈如閃電般亮起,刺得人眼睛都有些睜不開。
我先用中文向大家打招唿:“大家好,我是貝貝。感謝各位前來,今天我想在這裏和大家談談我未來的活動計劃。”
我心裏有些沒底,不知道自己昨天和卡米拉、母親一起練習的內容能否順利表達出來。雖然有些用詞不是很熟練,說起來略顯生硬和尷尬,但我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我作為柏林愛樂樂團的客座演奏者,在接下來的一年裏將會參與幾場演出。之後我會迴到華夏,但如果有機會,我還是希望能夠再次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
說完,我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接著說道:“能夠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我感到無比榮幸。在這裏,大師威廉·富爾特文格勒也教會了我許多東西。能夠在這樣世界頂級的環境中進行音樂創作與演奏,我真的非常幸福。”
我剛說完,所有記者都紛紛舉起了手。主持人指定了一位記者,他起身提問道:“我是《費加羅報》的莫裏斯·勒布朗。在過去的兩年裏,您突然嶄露頭角,至今已經發表了總共十二首作品。您既是傑出的作曲家又是演奏家,很多人都對您未來的發展充滿好奇。”
聽完同聲傳譯的翻譯後,我迴答道:“在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這段時間裏,我會以演奏者的身份參與演出。不過,我並不會放棄作曲。這樣的迴答是否足夠呢?”
莫裏斯·勒布朗記者點了點頭,緊接著又有幾位記者舉手。
“我是《明鏡》周刊的比利·布蘭特。我對您在 13 日那場令人著迷的演奏表示敬意與感謝。您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降 b 大調交響曲》的改編簡直完美得令人驚歎。音樂會後,大師威廉·富爾特文格勒說改編是您這位作曲家完成的,請問您選擇《降 b 大調交響曲》以及進行這樣改編的原因是什麽呢?”
因為這是我能夠用德語迴答的問題,所以我不想再經過翻譯,直接用德語說道:“《降 b 大調交響曲》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得最為坦誠的交響曲之一。他當時雖然孤獨且處境艱難,但始終沒有放棄對勝利與希望的追求。為了延續他的這種精神,我從他的交響曲中選擇了最為坦誠的《降 b 大調交響曲》。而改編則是我思考如何能讓如今的音樂愛好者們以最愉悅的方式欣賞《降 b 大調交響曲》的結果。”
我感覺自己在解釋自己的時候有些不自在,但比利·布蘭特記者在聽完我的迴答後說了聲“謝謝”,似乎對我的迴答還算滿意。
接下來是一位熟悉的麵孔提問:“我是《朝日新聞》的石原玲。遭受巨大悲痛的日本因您的正規專輯《dobean bae 貝貝:鋼琴與小提琴作品集》而得到了慰藉。您能對在日本出道的自己說些什麽嗎?日本的觀眾也很期待您的演出。”
我同樣用日語迴答道:“對於那件事,我深感遺憾。雖然我能體會到的隻是一小部分,但我理解那種悲傷。希望大家都能早日走出困境。目前雖然還沒有演出計劃,但我很期待能夠與大家見麵。”
隨後又有一位記者站了起來:“我是《留聲機》的漢斯·雷嫩。那些親自聆聽了 13 日您首演的人將您與 21 世紀的雅沙·海菲茨相提並論,甚至認為您可能會超越他。”
“雅沙·海菲茨的演奏我聽過很多。我無法取代他,他也無法取代我。雅沙·海菲茨就像一條浩瀚的大河。”我迴應道。
問答就這樣持續進行著。
其中也有華夏的記者,終於輪到他提問了:“我是觀眾席的李浩。您成為了加入柏林愛樂樂團的首位夏華人。請您談談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感受,並向華夏的粉絲們介紹一下柏林愛樂樂團。”
“柏林愛樂樂團是一個充滿激情與競爭的地方。在準備第一場音樂會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柏林愛樂樂團所做的大量準備工作。正是這種激情與努力,才成就了柏林愛樂樂團如此高水準的演奏。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朝著最高水準的演奏而努力,我很榮幸能夠與他們一起奮鬥。”
[21 世紀最具魅力的音樂家]
- 莫裏斯·勒布朗(《費加羅報》)
[這樣的貝多芬前所未見。今後將會為聆聽他的演奏而度過無數個焦急期待的夜晚。]
- 比利·布蘭特(《明鏡》周刊)
[21 世紀迎來了新的天才。他的貝多芬仿佛惡魔重生。]
- 石原玲(《朝日新聞》)
[為追求完美演奏前往德國的天才,貝貝]
- 李浩(觀眾席)
卡米拉在記者見麵會之後挑選了幾篇報道給我看。其實我對他們如何寫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還是看了幾篇印象較深的記者的文章,感覺他們寫得還不錯。
“我一直知道你德語說得不錯,但在昨天的記者見麵會上還是讓我吃了一驚。”李勝熙說道。
“為什麽?”我疑惑地問道。
“因為你說話太像個大人了。”李勝熙迴答道。
其實用德語交流的話,如果像個小孩子那樣說話才更奇怪,但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那樣想吧,我暗自思忖。
“真的,連我都嚇了一跳。你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會說話了?”李勝熙繼續說道。
“想要與人交流就必須要多學習。”我說道。
“沒錯。貝貝你以後要在很多國家活動,多掌握幾種語言是好事。與人溝通的話,直接對話是最好的。你會中文、日語和德語,要是再學一點英語就更好了。”李勝熙說道。
一想到還要學英語,我就感覺頭都要大了,但李勝熙卻一臉輕鬆地說著。
“啊,對了。”我突然說道。
“嗯?”李勝熙應道。
“李勝熙首席不是姐姐。”我說道。
“啊?”李勝熙驚訝地叫了出來。
“叫姐姐的話年齡差距太大了。從現在起,我就叫李勝熙首席或者阿姨吧。”我說道。
“哎呀,你看看你?我才三十歲而已。”李勝熙不滿地說道。
原來她比我想象中要大一些。在我看來,她就像個年輕活潑的小姐姐,但顯然不能直接叫姐姐。我們年齡相差大概 24 歲,我想了想,覺得“阿姨”這個稱唿比較合適。
“阿姨。”我叫道。
“什麽,什麽?”李勝熙有些生氣地迴應道。
“我覺得阿姨這個稱唿比較合適。”我說道。
“你!”李勝熙頓時火冒三丈。
我明明記得字典上說“阿姨”是對年齡差距較大的女性的尊稱,不明白李勝熙為什麽會生氣。
我把這件事告訴母親後,母親哈哈大笑起來,那笑聲在房間裏迴蕩,許久都沒有停下。
“哈哈哈哈。”母親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
“我哪裏做錯了嗎?”我不解地問道。
“嗯,咳咳。這次啊,咳咳。貝貝你做錯了哦,唿唿。”母親一邊笑著,一邊說道。
我不明白到底哪裏好笑,但也隻能無奈地站在一旁。過了好一會兒,母親才止住笑,認真地說道:“明天見到勝熙姐姐,要叫姐姐哦。”
我本以為自己的語言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沒想到中文還是這麽難。
在中國,貝貝的堂兄裴英雄很久沒有登錄自己的郵箱賬號了。這段時間他一直沒怎麽在意,結果郵箱裏堆積了數百封郵件,他這次登錄就是為了清理這些郵件。
“垃圾郵件真的太討厭了,到底是從哪裏不停地發來的啊?”裴英雄一邊抱怨著,一邊一封封地查看郵件並刪除。就在這時,他的視線被一封郵件吸引住了。
“金……獎?這是什麽?”裴英雄將郵件標題拖到搜索欄進行搜索,當看到搜索結果時,他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golden satellite awards. 原來是國際新聞學會(international press academy - ipa)每年在娛樂產業各個領域頒發的獎項。
“瘋了。這是什麽情況?什麽時候來的郵件?”裴英雄查看了郵件日期,發現是 2011 年 7 月 2 日發來的,相對來說是比較近的郵件。
他鬆了一口氣,慶幸還不算太晚。正當他準備向下滾動鼠標時,發現似乎還有很多來自同一個地方的郵件。他仔細查看後,發現總共收到了 20 封郵件,時間跨度從 2010 年 12 月 20 日到最近的 2011 年 7 月 2 日。
裴英雄突然想起以前給堂弟看過電影製作公司的郵件後,就再也沒有打開過郵箱。
他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雖然不知道郵件內容是什麽,但如果對方如此頻繁地發郵件,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而自己竟然過了半年才發現,他急得在原地直跺腳,卻又不知道該怎麽辦。
當天晚上,裴英雄給小叔叔裴英俊打了電話。不一會兒,電話那頭傳來了小叔叔的聲音。
- 喂,是英斌啊。
“是的,小叔叔。那個……”裴英雄有些緊張地說道。
- 嗯,什麽事?
“那個……貝貝收到了一封郵件,是關於什麽金獎的。”裴英雄說道。
- 哦?謝謝你告訴我。你能把郵件內容截圖發給我嗎?
小叔叔的聲音聽起來很高興,裴英雄卻越發感到愧疚。
“好的。但是郵件有點多……”裴英雄說道。
- 多?沒關係,慢慢發給我就好。
“對不起,小叔叔!”裴英雄帶著哭腔說道。
- 啊?
“這其實是去年收到的郵件,但是我一直沒看。而且他們一直在發郵件。”裴英雄如實說道,他以為小叔叔會大發雷霆,然而電話那頭卻沒有任何聲音。
“咳咳。咳咳。對不起。”裴英雄不停地道歉。
- 哈哈,沒關係,沒關係。你再找找貝貝有沒有其他郵件,一起發給我。就這樣吧。
“唿。好的……”裴英雄掛斷電話後,又仔細地在郵箱裏搜索了一遍,將所有與貝貝有關的郵件都發給了貝爸。
收到郵件後,看了看時間,雖然已經很晚了,但因為事情很重要,貝爸還是撥通了在德國的柳真熙的電話。
由於記者們一直在柏林愛樂音樂廳外蹲守,這段時間我隻能待在家裏。當我意識到剩餘的時間僅僅隻有十個月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不舍與緊迫感,每一分每一秒都顯得格外珍貴。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卡米拉和李勝熙,她們提議不如舉辦一場記者見麵會,一次性接受采訪,這樣或許會更有效率。我覺得這個建議不錯,畢竟與一個一個地應對記者相比,這樣確實能節省不少時間和精力。
就這樣,記者見麵會的事宜被確定了下來。此前隻是聽卡米拉和李勝熙說起,我並未想到會有如此多的人前來參加。現場的人數多得超乎想象,而且人員構成十分多樣化。有韓國人、日本人、中國人等亞洲地區的記者,其中還有一些我熟悉的麵孔,比如曾經采訪過我的金大勇記者和《朝日新聞》的石原玲。當然,德國本土的記者自不必說,還有許多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人參與其中。粗略估算一下,大概有三四十人。
“柏林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威廉·富爾特文格勒以及作曲家、小提琴家貝貝的記者見麵會現在開始。請各位來賓就座。”主持人說完後,我和富爾特文格勒一同走上講台,瞬間,無數台相機的閃光燈如閃電般亮起,刺得人眼睛都有些睜不開。
我先用中文向大家打招唿:“大家好,我是貝貝。感謝各位前來,今天我想在這裏和大家談談我未來的活動計劃。”
我心裏有些沒底,不知道自己昨天和卡米拉、母親一起練習的內容能否順利表達出來。雖然有些用詞不是很熟練,說起來略顯生硬和尷尬,但我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我作為柏林愛樂樂團的客座演奏者,在接下來的一年裏將會參與幾場演出。之後我會迴到華夏,但如果有機會,我還是希望能夠再次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
說完,我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接著說道:“能夠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我感到無比榮幸。在這裏,大師威廉·富爾特文格勒也教會了我許多東西。能夠在這樣世界頂級的環境中進行音樂創作與演奏,我真的非常幸福。”
我剛說完,所有記者都紛紛舉起了手。主持人指定了一位記者,他起身提問道:“我是《費加羅報》的莫裏斯·勒布朗。在過去的兩年裏,您突然嶄露頭角,至今已經發表了總共十二首作品。您既是傑出的作曲家又是演奏家,很多人都對您未來的發展充滿好奇。”
聽完同聲傳譯的翻譯後,我迴答道:“在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這段時間裏,我會以演奏者的身份參與演出。不過,我並不會放棄作曲。這樣的迴答是否足夠呢?”
莫裏斯·勒布朗記者點了點頭,緊接著又有幾位記者舉手。
“我是《明鏡》周刊的比利·布蘭特。我對您在 13 日那場令人著迷的演奏表示敬意與感謝。您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降 b 大調交響曲》的改編簡直完美得令人驚歎。音樂會後,大師威廉·富爾特文格勒說改編是您這位作曲家完成的,請問您選擇《降 b 大調交響曲》以及進行這樣改編的原因是什麽呢?”
因為這是我能夠用德語迴答的問題,所以我不想再經過翻譯,直接用德語說道:“《降 b 大調交響曲》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得最為坦誠的交響曲之一。他當時雖然孤獨且處境艱難,但始終沒有放棄對勝利與希望的追求。為了延續他的這種精神,我從他的交響曲中選擇了最為坦誠的《降 b 大調交響曲》。而改編則是我思考如何能讓如今的音樂愛好者們以最愉悅的方式欣賞《降 b 大調交響曲》的結果。”
我感覺自己在解釋自己的時候有些不自在,但比利·布蘭特記者在聽完我的迴答後說了聲“謝謝”,似乎對我的迴答還算滿意。
接下來是一位熟悉的麵孔提問:“我是《朝日新聞》的石原玲。遭受巨大悲痛的日本因您的正規專輯《dobean bae 貝貝:鋼琴與小提琴作品集》而得到了慰藉。您能對在日本出道的自己說些什麽嗎?日本的觀眾也很期待您的演出。”
我同樣用日語迴答道:“對於那件事,我深感遺憾。雖然我能體會到的隻是一小部分,但我理解那種悲傷。希望大家都能早日走出困境。目前雖然還沒有演出計劃,但我很期待能夠與大家見麵。”
隨後又有一位記者站了起來:“我是《留聲機》的漢斯·雷嫩。那些親自聆聽了 13 日您首演的人將您與 21 世紀的雅沙·海菲茨相提並論,甚至認為您可能會超越他。”
“雅沙·海菲茨的演奏我聽過很多。我無法取代他,他也無法取代我。雅沙·海菲茨就像一條浩瀚的大河。”我迴應道。
問答就這樣持續進行著。
其中也有華夏的記者,終於輪到他提問了:“我是觀眾席的李浩。您成為了加入柏林愛樂樂團的首位夏華人。請您談談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感受,並向華夏的粉絲們介紹一下柏林愛樂樂團。”
“柏林愛樂樂團是一個充滿激情與競爭的地方。在準備第一場音樂會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柏林愛樂樂團所做的大量準備工作。正是這種激情與努力,才成就了柏林愛樂樂團如此高水準的演奏。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朝著最高水準的演奏而努力,我很榮幸能夠與他們一起奮鬥。”
[21 世紀最具魅力的音樂家]
- 莫裏斯·勒布朗(《費加羅報》)
[這樣的貝多芬前所未見。今後將會為聆聽他的演奏而度過無數個焦急期待的夜晚。]
- 比利·布蘭特(《明鏡》周刊)
[21 世紀迎來了新的天才。他的貝多芬仿佛惡魔重生。]
- 石原玲(《朝日新聞》)
[為追求完美演奏前往德國的天才,貝貝]
- 李浩(觀眾席)
卡米拉在記者見麵會之後挑選了幾篇報道給我看。其實我對他們如何寫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還是看了幾篇印象較深的記者的文章,感覺他們寫得還不錯。
“我一直知道你德語說得不錯,但在昨天的記者見麵會上還是讓我吃了一驚。”李勝熙說道。
“為什麽?”我疑惑地問道。
“因為你說話太像個大人了。”李勝熙迴答道。
其實用德語交流的話,如果像個小孩子那樣說話才更奇怪,但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那樣想吧,我暗自思忖。
“真的,連我都嚇了一跳。你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會說話了?”李勝熙繼續說道。
“想要與人交流就必須要多學習。”我說道。
“沒錯。貝貝你以後要在很多國家活動,多掌握幾種語言是好事。與人溝通的話,直接對話是最好的。你會中文、日語和德語,要是再學一點英語就更好了。”李勝熙說道。
一想到還要學英語,我就感覺頭都要大了,但李勝熙卻一臉輕鬆地說著。
“啊,對了。”我突然說道。
“嗯?”李勝熙應道。
“李勝熙首席不是姐姐。”我說道。
“啊?”李勝熙驚訝地叫了出來。
“叫姐姐的話年齡差距太大了。從現在起,我就叫李勝熙首席或者阿姨吧。”我說道。
“哎呀,你看看你?我才三十歲而已。”李勝熙不滿地說道。
原來她比我想象中要大一些。在我看來,她就像個年輕活潑的小姐姐,但顯然不能直接叫姐姐。我們年齡相差大概 24 歲,我想了想,覺得“阿姨”這個稱唿比較合適。
“阿姨。”我叫道。
“什麽,什麽?”李勝熙有些生氣地迴應道。
“我覺得阿姨這個稱唿比較合適。”我說道。
“你!”李勝熙頓時火冒三丈。
我明明記得字典上說“阿姨”是對年齡差距較大的女性的尊稱,不明白李勝熙為什麽會生氣。
我把這件事告訴母親後,母親哈哈大笑起來,那笑聲在房間裏迴蕩,許久都沒有停下。
“哈哈哈哈。”母親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
“我哪裏做錯了嗎?”我不解地問道。
“嗯,咳咳。這次啊,咳咳。貝貝你做錯了哦,唿唿。”母親一邊笑著,一邊說道。
我不明白到底哪裏好笑,但也隻能無奈地站在一旁。過了好一會兒,母親才止住笑,認真地說道:“明天見到勝熙姐姐,要叫姐姐哦。”
我本以為自己的語言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沒想到中文還是這麽難。
在中國,貝貝的堂兄裴英雄很久沒有登錄自己的郵箱賬號了。這段時間他一直沒怎麽在意,結果郵箱裏堆積了數百封郵件,他這次登錄就是為了清理這些郵件。
“垃圾郵件真的太討厭了,到底是從哪裏不停地發來的啊?”裴英雄一邊抱怨著,一邊一封封地查看郵件並刪除。就在這時,他的視線被一封郵件吸引住了。
“金……獎?這是什麽?”裴英雄將郵件標題拖到搜索欄進行搜索,當看到搜索結果時,他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golden satellite awards. 原來是國際新聞學會(international press academy - ipa)每年在娛樂產業各個領域頒發的獎項。
“瘋了。這是什麽情況?什麽時候來的郵件?”裴英雄查看了郵件日期,發現是 2011 年 7 月 2 日發來的,相對來說是比較近的郵件。
他鬆了一口氣,慶幸還不算太晚。正當他準備向下滾動鼠標時,發現似乎還有很多來自同一個地方的郵件。他仔細查看後,發現總共收到了 20 封郵件,時間跨度從 2010 年 12 月 20 日到最近的 2011 年 7 月 2 日。
裴英雄突然想起以前給堂弟看過電影製作公司的郵件後,就再也沒有打開過郵箱。
他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雖然不知道郵件內容是什麽,但如果對方如此頻繁地發郵件,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而自己竟然過了半年才發現,他急得在原地直跺腳,卻又不知道該怎麽辦。
當天晚上,裴英雄給小叔叔裴英俊打了電話。不一會兒,電話那頭傳來了小叔叔的聲音。
- 喂,是英斌啊。
“是的,小叔叔。那個……”裴英雄有些緊張地說道。
- 嗯,什麽事?
“那個……貝貝收到了一封郵件,是關於什麽金獎的。”裴英雄說道。
- 哦?謝謝你告訴我。你能把郵件內容截圖發給我嗎?
小叔叔的聲音聽起來很高興,裴英雄卻越發感到愧疚。
“好的。但是郵件有點多……”裴英雄說道。
- 多?沒關係,慢慢發給我就好。
“對不起,小叔叔!”裴英雄帶著哭腔說道。
- 啊?
“這其實是去年收到的郵件,但是我一直沒看。而且他們一直在發郵件。”裴英雄如實說道,他以為小叔叔會大發雷霆,然而電話那頭卻沒有任何聲音。
“咳咳。咳咳。對不起。”裴英雄不停地道歉。
- 哈哈,沒關係,沒關係。你再找找貝貝有沒有其他郵件,一起發給我。就這樣吧。
“唿。好的……”裴英雄掛斷電話後,又仔細地在郵箱裏搜索了一遍,將所有與貝貝有關的郵件都發給了貝爸。
收到郵件後,看了看時間,雖然已經很晚了,但因為事情很重要,貝爸還是撥通了在德國的柳真熙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