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播種也挺勤快的
重生70,彌補老婆和女兒 作者:房車齊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生產隊的副業收入的確不高,工分不值錢,但即便是考慮提升副業收入,也不該考慮蔬菜。”
農業副隊長說道。
“糧食,瓜果蔬菜,是為了保證不餓肚子,國家控製了,價格高不起來。”
“大冬天的,能夠把黃瓜種起來,的確是有些本事的,但這個技術不適合推廣,投入太多了,幾分的地,搞棚子覆蓋起來,沒問題,如果是幾十畝,上百畝,都這麽高,成本得多大?”
他對黃瓜的經濟價值並不看好。
“這倒是,黃瓜再貴,也不可能賣出肉價,能賣出1毛錢一斤頂天了。”
“還是把精力放到白菜,蘿卜上麵更合適,好保存,好種植,能省不少事。”
其他幾名對委成員,跟農業副隊長的意見差不多。
對大冷天的能種出黃瓜,的確感到意外,但是對黃瓜的經濟效益並不看好。
“我總覺得陳浩這小年輕有點不太一樣,精明圓滑了不少,如果真不賺錢,這個事他不會去做。”陳自強抽著煙,喃喃的說道。
“能有什麽不一樣,不就是娶了插隊下鄉的知青嗎?別看他現在這麽跳脫,手頭這麽寬裕,那是他媳婦娘家在補貼,等手上的錢用完了,肯定又得要節衣縮食了。”農業副隊長說道。
“還是有個城裏的親戚好啊,時不時的能補貼一二。”
“前些天,他小姨子不也到了村裏來了嗎?肯定也接濟了她姐。”
哪怕是隊委,但學曆大多不高,有個初小文化就算高的,認知也不廣,都認為陳浩的變化來自於童倩娘家的幫助。
大棚種植的黃瓜賣不出什麽高價,生產隊按部就班就行,沒必要瞎折騰。
黃瓜開了花後,一天一個樣。
果子一天天的長大。
陳浩時刻關注著黃瓜的長勢,估算著大棚黃瓜的產量。
“吃飯了。”童倩站在屋前,朝大棚的方向喊著。
過了一會兒後,陳浩鑽出了大棚。
“你現在是恨不得天天在大棚裏待著,巴不得晚上就在裏麵睡覺。”童倩說道,“沒見你做其他的事情這麽勤快的。”
“怎麽沒有?我播種也挺勤快的。”陳浩衝她眨了眨眼睛。
“呸,沒個正形。”童倩臉紅紅的,“暖水壺裏有熱水,用熱水洗個手,暖和些”
“飯菜我放在鍋裏熱著了,馬上端出來。”
兌了熱水,洗了個手,菜也端上了小木桌。
房門關上,一家四口人坐在小木桌周邊。
冬瓜,蒸雞蛋。
就這兩個菜,再還有米湯。
米湯和鍋巴一樣,都是土灶的特色。
“隊裏其他人對黃瓜的售價都不看好,都說頂天了賣1毛錢一斤。”童倩說道。
“他們知道些什麽東西?”陳浩夾起一塊冬瓜,嚼進嘴裏,“先前搞大棚的時候,都說黃瓜種不出來,現在呢,不照樣種出來了?”
“這6分地的黃瓜,產量達到8000斤是沒太大問題的,過些天就可以采第1茬,拖到縣裏去賣了。”
受限於品種和化肥,黃瓜產量跟幾十年後相比差了不少,幾十年後,黃瓜的畝產量能達到3萬斤左右。
但6分地,能有8000斤的產量,也夠了。
飯吃了一半,妮妮看著陳浩,“爸爸,我想要吃紅薯,我聞到紅薯的味道了。”
“我也要吃紅薯。”陳小朵也跟著說道。
灶裏燒的是柴火。
下麵埋了幾個紅薯,這會兒紅薯烤熟了,散發著香味。
“飯吃完了再吃紅薯。”童倩說道。
“飯吃完了,肚子哪還有地方?紅薯都放不下了。”陳妮兒有自己的理由,“媽媽,你等會兒給我多出2道題,這會兒就讓我先吃紅薯吧。”
妮妮雖然還沒有上學,但童倩時不時的會教她一些基本的知識,數數,拚音,背誦古詩詞,包括簡單的計算。
結了婚,返城幾乎沒什麽希望,就隻能是盼著兩個女兒能好好學習,跳出農門。
“妮妮說的沒錯,等會你就給她多出2道題,這會兒先吃紅薯。”陳浩道,“放太久了,糊了就不好吃了。”
他帶著兩個女兒往土灶邊走去,用火鉗撈出了裏麵的紅薯。
捏了捏,外頭焦,裏頭軟軟的,已經熟了。
晾了一會兒,沒那麽燙了,一大兩小擠在土灶邊,吃著紅薯。
撕下的紅薯皮,直接扔進了灶裏。
吃過飯,童倩在床上坐著,織毛衣,兩個娃在被窩裏麵玩到了一陣便睡著了,陳浩去喂了豬,給雞撒了一把癟稻穀,這才迴屋。
夫妻兩個小聲的聊了幾句,童倩便放下毛衣,扯熄了燈,鑽進被窩裏。
兩個小的蓋一床,陳浩和童倩夫妻倆蓋一床。
“你手哪裏摸呢?”
“手冷。”
“那你放著吧,不準捏。”
黑暗裏,夫妻倆小聲的對著話。
小小的被窩,大大的天地,陳浩的手如同愛鑽研的學生,上下求索,內外探尋,不亦說乎。
這天太陽出來了,陳浩將草簾子卷起來。
他鑽進大棚裏,再出來時,手上多了幾根黃瓜。
有些卷曲,但每個都有20公分長,分量也不輕。
“今天炒黃瓜吃。”陳浩將手裏的黃瓜遞給童倩,“我去隊長家裏一趟,豬等我迴來喂。”
他又摘了些黃瓜,抱在懷裏,送到了隊長陳自強家中。
“隊長,黃瓜熟了,給你送點過來嚐嚐。”陳浩一進門,便道。
大冷的天,晚稻在前幾些天也收了,田間地頭沒什麽活了。
大多數村民都在屋裏貓著。
陳自強一家也不例外。
“太客氣了。”陳自強接過黃瓜,看了看,“這大棚的黃瓜,長勢也不錯啊,跟天熱時長的沒太大區別。”
“種是一樣的,果子肯定沒太大區別。”陳浩遞給他一根煙。
兩人又交談了幾句,陳自強從兜裏摸出摸出2張紙,“一張介紹信,一張是黃瓜的證明,你看看,有沒有什麽問題。”
介紹信是證明身份用的,人口流動受到限製,有介紹信才能證明自己不是盲流。
黃瓜的證明,則是證明是自留地生產的。
陳浩看了看,“沒問題,寫的蠻好的,麻煩陳隊長了。”
“不麻煩,小事。”陳自強擺手,“拖拉機明天讓人開過來,你自己會開嗎?”
拖拉機手都是大隊的人,會開拖拉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生產隊沒幾個人會開。
“會,這個簡單的很。”陳浩點頭。
前世,他後麵學了駕照,駕駛技術還不錯,a照、b照、c照都拿過,各種車型的方向盤都把過。
農業副隊長說道。
“糧食,瓜果蔬菜,是為了保證不餓肚子,國家控製了,價格高不起來。”
“大冬天的,能夠把黃瓜種起來,的確是有些本事的,但這個技術不適合推廣,投入太多了,幾分的地,搞棚子覆蓋起來,沒問題,如果是幾十畝,上百畝,都這麽高,成本得多大?”
他對黃瓜的經濟價值並不看好。
“這倒是,黃瓜再貴,也不可能賣出肉價,能賣出1毛錢一斤頂天了。”
“還是把精力放到白菜,蘿卜上麵更合適,好保存,好種植,能省不少事。”
其他幾名對委成員,跟農業副隊長的意見差不多。
對大冷天的能種出黃瓜,的確感到意外,但是對黃瓜的經濟效益並不看好。
“我總覺得陳浩這小年輕有點不太一樣,精明圓滑了不少,如果真不賺錢,這個事他不會去做。”陳自強抽著煙,喃喃的說道。
“能有什麽不一樣,不就是娶了插隊下鄉的知青嗎?別看他現在這麽跳脫,手頭這麽寬裕,那是他媳婦娘家在補貼,等手上的錢用完了,肯定又得要節衣縮食了。”農業副隊長說道。
“還是有個城裏的親戚好啊,時不時的能補貼一二。”
“前些天,他小姨子不也到了村裏來了嗎?肯定也接濟了她姐。”
哪怕是隊委,但學曆大多不高,有個初小文化就算高的,認知也不廣,都認為陳浩的變化來自於童倩娘家的幫助。
大棚種植的黃瓜賣不出什麽高價,生產隊按部就班就行,沒必要瞎折騰。
黃瓜開了花後,一天一個樣。
果子一天天的長大。
陳浩時刻關注著黃瓜的長勢,估算著大棚黃瓜的產量。
“吃飯了。”童倩站在屋前,朝大棚的方向喊著。
過了一會兒後,陳浩鑽出了大棚。
“你現在是恨不得天天在大棚裏待著,巴不得晚上就在裏麵睡覺。”童倩說道,“沒見你做其他的事情這麽勤快的。”
“怎麽沒有?我播種也挺勤快的。”陳浩衝她眨了眨眼睛。
“呸,沒個正形。”童倩臉紅紅的,“暖水壺裏有熱水,用熱水洗個手,暖和些”
“飯菜我放在鍋裏熱著了,馬上端出來。”
兌了熱水,洗了個手,菜也端上了小木桌。
房門關上,一家四口人坐在小木桌周邊。
冬瓜,蒸雞蛋。
就這兩個菜,再還有米湯。
米湯和鍋巴一樣,都是土灶的特色。
“隊裏其他人對黃瓜的售價都不看好,都說頂天了賣1毛錢一斤。”童倩說道。
“他們知道些什麽東西?”陳浩夾起一塊冬瓜,嚼進嘴裏,“先前搞大棚的時候,都說黃瓜種不出來,現在呢,不照樣種出來了?”
“這6分地的黃瓜,產量達到8000斤是沒太大問題的,過些天就可以采第1茬,拖到縣裏去賣了。”
受限於品種和化肥,黃瓜產量跟幾十年後相比差了不少,幾十年後,黃瓜的畝產量能達到3萬斤左右。
但6分地,能有8000斤的產量,也夠了。
飯吃了一半,妮妮看著陳浩,“爸爸,我想要吃紅薯,我聞到紅薯的味道了。”
“我也要吃紅薯。”陳小朵也跟著說道。
灶裏燒的是柴火。
下麵埋了幾個紅薯,這會兒紅薯烤熟了,散發著香味。
“飯吃完了再吃紅薯。”童倩說道。
“飯吃完了,肚子哪還有地方?紅薯都放不下了。”陳妮兒有自己的理由,“媽媽,你等會兒給我多出2道題,這會兒就讓我先吃紅薯吧。”
妮妮雖然還沒有上學,但童倩時不時的會教她一些基本的知識,數數,拚音,背誦古詩詞,包括簡單的計算。
結了婚,返城幾乎沒什麽希望,就隻能是盼著兩個女兒能好好學習,跳出農門。
“妮妮說的沒錯,等會你就給她多出2道題,這會兒先吃紅薯。”陳浩道,“放太久了,糊了就不好吃了。”
他帶著兩個女兒往土灶邊走去,用火鉗撈出了裏麵的紅薯。
捏了捏,外頭焦,裏頭軟軟的,已經熟了。
晾了一會兒,沒那麽燙了,一大兩小擠在土灶邊,吃著紅薯。
撕下的紅薯皮,直接扔進了灶裏。
吃過飯,童倩在床上坐著,織毛衣,兩個娃在被窩裏麵玩到了一陣便睡著了,陳浩去喂了豬,給雞撒了一把癟稻穀,這才迴屋。
夫妻兩個小聲的聊了幾句,童倩便放下毛衣,扯熄了燈,鑽進被窩裏。
兩個小的蓋一床,陳浩和童倩夫妻倆蓋一床。
“你手哪裏摸呢?”
“手冷。”
“那你放著吧,不準捏。”
黑暗裏,夫妻倆小聲的對著話。
小小的被窩,大大的天地,陳浩的手如同愛鑽研的學生,上下求索,內外探尋,不亦說乎。
這天太陽出來了,陳浩將草簾子卷起來。
他鑽進大棚裏,再出來時,手上多了幾根黃瓜。
有些卷曲,但每個都有20公分長,分量也不輕。
“今天炒黃瓜吃。”陳浩將手裏的黃瓜遞給童倩,“我去隊長家裏一趟,豬等我迴來喂。”
他又摘了些黃瓜,抱在懷裏,送到了隊長陳自強家中。
“隊長,黃瓜熟了,給你送點過來嚐嚐。”陳浩一進門,便道。
大冷的天,晚稻在前幾些天也收了,田間地頭沒什麽活了。
大多數村民都在屋裏貓著。
陳自強一家也不例外。
“太客氣了。”陳自強接過黃瓜,看了看,“這大棚的黃瓜,長勢也不錯啊,跟天熱時長的沒太大區別。”
“種是一樣的,果子肯定沒太大區別。”陳浩遞給他一根煙。
兩人又交談了幾句,陳自強從兜裏摸出摸出2張紙,“一張介紹信,一張是黃瓜的證明,你看看,有沒有什麽問題。”
介紹信是證明身份用的,人口流動受到限製,有介紹信才能證明自己不是盲流。
黃瓜的證明,則是證明是自留地生產的。
陳浩看了看,“沒問題,寫的蠻好的,麻煩陳隊長了。”
“不麻煩,小事。”陳自強擺手,“拖拉機明天讓人開過來,你自己會開嗎?”
拖拉機手都是大隊的人,會開拖拉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生產隊沒幾個人會開。
“會,這個簡單的很。”陳浩點頭。
前世,他後麵學了駕照,駕駛技術還不錯,a照、b照、c照都拿過,各種車型的方向盤都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