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豁得出去
換來的短命夫君,要靠我用異能救 作者:勇敢的小肥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嬤嬤心裏極為認同靖安侯這話,但嘴上卻安慰著:“侯爺何必掛心,大小姐親事已定,翻過年去就要成婚了,即便與英國公家的三小姐交好,想來也影響不到什麽。”
“哎,”靖安侯長歎一聲,道:“這逆女的性子,半點虧也不肯吃,自家妹妹說她一句都要大打出手,怕是在夫家一言不合就要學那廉家小姐一般,打人和離啊。到時候,這京裏又多了一個笑柄,這讓我們靖安侯的臉麵往哪擱!”
“或許,或許大小姐與霍家四公子會相處得很好,琴瑟和鳴也不一定。”
孫嬤嬤這話說的,自己都覺得虛,靖安侯又哪裏聽不出來。
又歎了口氣,頹然的擺了擺手道:“下去吧。”
經過這一件事,左其星完全沒有受到影響,整日裏比從前忙碌了許多,除了巡視鋪子,如今又多了兩樣,找霍景安提升異能,還有與廉染一起廝混。
靖安侯看著她被自己警告之後,還頻繁同廉染來往,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也拿她沒有辦法。
如今她翅膀已經硬了,雖是住在侯府之中,手裏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還有外祖家這個大靠山,並且十分豁得出去,就連親事,也是被他換過一次,再無更改的可能。
靖安侯看著她便覺得堵心,若是想要懲治她,除非在家裏與她開戰,讓兩方人馬大打出手,現在想想,她問自己要的那三十個府兵,還有那些林氏陪嫁的人家,說不定就是想好了訓練出來,預備著與他對上。
臘月初十,便是與安國公府過禮的日子。
霍景安十分積極,半上午時便騎上高頭大馬,帶著他那又壓縮了一下的八抬聘禮,招搖過市的走了出來。
此時正是街上人最多的時候。
安國公府送聘禮,這樣的大熱鬧,但凡有工夫的人都跑出來看,沿途便站滿了看熱鬧的人群。
有許多人甚至跟著隊伍一起前進,誓要把這熱鬧瞧到底。
但很快,圍觀人群便發現了不對勁。
這送聘禮的隊伍,也過短了些。
從頭到尾數下來,總共加起來才八抬。
這可是國公府!就算一般的商賈人家,聘禮也沒有隻八抬的!
前兒個鴻臚寺少卿家過禮,才一個從五品官,那聘禮也抬出來三十六抬呢。
怎的如今一個堂堂國公府,竟是隻有八抬!
有好事的便開口詢問抬聘禮的家丁。
“兄弟,這聘禮是分批送的?怎的才八抬,是不是大頭還沒有出府?”
那家丁早得了霍景安的囑咐,當下也沒有替國公府掩飾,大大方方的迴道:“沒有分批,咱們府裏給出的就這些。”
說著還大大方方的掀開一抬聘禮上麵的紅布,露出裏麵上不得台麵的幾樣東西。
路人大為驚訝,不敢相信國公府的聘禮隻有這點破爛東西,這都沒比街頭陳屠戶成婚時的聘禮多多少。
驚訝的民眾一傳十,十傳百,不多時,街上便全是議論聲。
【這霍四公子不是說是國公府嫡出的公子嗎?據說親娘是個縣主呢。】
【咱們以前也沒見過這位公子不是,據說是從小就養在外地,沒進過京呢。】
【哎,老話不是說嗎,有了後娘便有了後爹,這孩子也不容易啊。】
【頭幾個月不有個傳聞說他克親?是不是因為這個,國公府便不想認他啊。我也想不出別的可能了,這簡直是連麵子都懶得做了。】
【克親的事誰知道真假,那道士不是說二十歲之前養在外頭就可以破除嗎?他現在已經二十了吧。】
【嘖嘖嘖,不養在身邊還哪有感情,但是好歹該給孩子的也不能少啊,這安國公府,不地道啊。】
【長輩一個也沒跟來啊,這就很有意思了啊。這寒磣的聘禮抬到靖安侯府,不會被人打出來吧。】
【好歹人家親娘的東西也不能全給貪了吧,我可記得,那福康縣主,出嫁時可是風光得很呢。】
……
議論聲傳入霍景安的耳中,他毫不在意,反而有種想讓他們說的更大聲的想法。
何必成日在府裏蠅營狗苟的算計,他倒要看看,這一趟下來,最丟臉的人是誰。
安國公府中,文氏聽著手下婆子的匯報,大驚失色。
“你是說,他帶著八抬聘禮招搖過市?!”
“夫人息怒,”婆子見她盛怒,心中害怕,“老奴看了,東西都是咱們給的那些,隻是他把原本的十二抬合並了。”
“豈有此理!”文氏萬萬沒想到,霍景安竟是這麽豁得出去。
他二十年來養在外頭,今年才迴府。文氏從他日常衣著用度琢磨出他手中定是不缺銀錢的。尋常府裏月錢都沒給過他,也沒見他來要過,所以斷定他會自己準備聘禮。
要知道,過禮可是一個人人生當中的一等大事,這關乎著他在嶽家的地位,他在京城百姓眼中的地位,也是給自己和妻子的臉麵。
可這個霍景安,如此行事,竟是為了坑自己這個後娘一把,使出這樣的招式。
在她看來,這種行為無異於殺敵一千,自損兩千。
且雙方定親時,雖未明說,也大略互相知道對方的聘禮與嫁妝數額,此時他如此行徑,就不怕到了靖安侯府被打出門!
想到這事如果傳到安國公耳中,他會有什麽反應,文氏立刻就覺得坐不住了。
“他們走到哪裏了?現在還能追迴來嗎?”
婆子搖了搖頭,道:“老奴迴來時,四公子已經走到春花巷了。”
春花巷已經處於安國公府與靖安侯府中間位置了,再加上婆子又迴來報信的時間,此時怕是再不能追迴了。
文氏恨的咬牙切齒,坐在榻上深思半晌,終是抬起頭,吩咐道:“著人再準備一份聘禮,把單子列長些,按照府裏嫡出公子的常例來。”
“是!”管事的嬤嬤領命而去。
“若是國公爺迴來問起,便說已經準備了四公子的聘禮,是他自己拿錯了。”文氏囑咐院子裏的仆婦們。
眾人一一應是。
“哎,”靖安侯長歎一聲,道:“這逆女的性子,半點虧也不肯吃,自家妹妹說她一句都要大打出手,怕是在夫家一言不合就要學那廉家小姐一般,打人和離啊。到時候,這京裏又多了一個笑柄,這讓我們靖安侯的臉麵往哪擱!”
“或許,或許大小姐與霍家四公子會相處得很好,琴瑟和鳴也不一定。”
孫嬤嬤這話說的,自己都覺得虛,靖安侯又哪裏聽不出來。
又歎了口氣,頹然的擺了擺手道:“下去吧。”
經過這一件事,左其星完全沒有受到影響,整日裏比從前忙碌了許多,除了巡視鋪子,如今又多了兩樣,找霍景安提升異能,還有與廉染一起廝混。
靖安侯看著她被自己警告之後,還頻繁同廉染來往,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也拿她沒有辦法。
如今她翅膀已經硬了,雖是住在侯府之中,手裏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還有外祖家這個大靠山,並且十分豁得出去,就連親事,也是被他換過一次,再無更改的可能。
靖安侯看著她便覺得堵心,若是想要懲治她,除非在家裏與她開戰,讓兩方人馬大打出手,現在想想,她問自己要的那三十個府兵,還有那些林氏陪嫁的人家,說不定就是想好了訓練出來,預備著與他對上。
臘月初十,便是與安國公府過禮的日子。
霍景安十分積極,半上午時便騎上高頭大馬,帶著他那又壓縮了一下的八抬聘禮,招搖過市的走了出來。
此時正是街上人最多的時候。
安國公府送聘禮,這樣的大熱鬧,但凡有工夫的人都跑出來看,沿途便站滿了看熱鬧的人群。
有許多人甚至跟著隊伍一起前進,誓要把這熱鬧瞧到底。
但很快,圍觀人群便發現了不對勁。
這送聘禮的隊伍,也過短了些。
從頭到尾數下來,總共加起來才八抬。
這可是國公府!就算一般的商賈人家,聘禮也沒有隻八抬的!
前兒個鴻臚寺少卿家過禮,才一個從五品官,那聘禮也抬出來三十六抬呢。
怎的如今一個堂堂國公府,竟是隻有八抬!
有好事的便開口詢問抬聘禮的家丁。
“兄弟,這聘禮是分批送的?怎的才八抬,是不是大頭還沒有出府?”
那家丁早得了霍景安的囑咐,當下也沒有替國公府掩飾,大大方方的迴道:“沒有分批,咱們府裏給出的就這些。”
說著還大大方方的掀開一抬聘禮上麵的紅布,露出裏麵上不得台麵的幾樣東西。
路人大為驚訝,不敢相信國公府的聘禮隻有這點破爛東西,這都沒比街頭陳屠戶成婚時的聘禮多多少。
驚訝的民眾一傳十,十傳百,不多時,街上便全是議論聲。
【這霍四公子不是說是國公府嫡出的公子嗎?據說親娘是個縣主呢。】
【咱們以前也沒見過這位公子不是,據說是從小就養在外地,沒進過京呢。】
【哎,老話不是說嗎,有了後娘便有了後爹,這孩子也不容易啊。】
【頭幾個月不有個傳聞說他克親?是不是因為這個,國公府便不想認他啊。我也想不出別的可能了,這簡直是連麵子都懶得做了。】
【克親的事誰知道真假,那道士不是說二十歲之前養在外頭就可以破除嗎?他現在已經二十了吧。】
【嘖嘖嘖,不養在身邊還哪有感情,但是好歹該給孩子的也不能少啊,這安國公府,不地道啊。】
【長輩一個也沒跟來啊,這就很有意思了啊。這寒磣的聘禮抬到靖安侯府,不會被人打出來吧。】
【好歹人家親娘的東西也不能全給貪了吧,我可記得,那福康縣主,出嫁時可是風光得很呢。】
……
議論聲傳入霍景安的耳中,他毫不在意,反而有種想讓他們說的更大聲的想法。
何必成日在府裏蠅營狗苟的算計,他倒要看看,這一趟下來,最丟臉的人是誰。
安國公府中,文氏聽著手下婆子的匯報,大驚失色。
“你是說,他帶著八抬聘禮招搖過市?!”
“夫人息怒,”婆子見她盛怒,心中害怕,“老奴看了,東西都是咱們給的那些,隻是他把原本的十二抬合並了。”
“豈有此理!”文氏萬萬沒想到,霍景安竟是這麽豁得出去。
他二十年來養在外頭,今年才迴府。文氏從他日常衣著用度琢磨出他手中定是不缺銀錢的。尋常府裏月錢都沒給過他,也沒見他來要過,所以斷定他會自己準備聘禮。
要知道,過禮可是一個人人生當中的一等大事,這關乎著他在嶽家的地位,他在京城百姓眼中的地位,也是給自己和妻子的臉麵。
可這個霍景安,如此行事,竟是為了坑自己這個後娘一把,使出這樣的招式。
在她看來,這種行為無異於殺敵一千,自損兩千。
且雙方定親時,雖未明說,也大略互相知道對方的聘禮與嫁妝數額,此時他如此行徑,就不怕到了靖安侯府被打出門!
想到這事如果傳到安國公耳中,他會有什麽反應,文氏立刻就覺得坐不住了。
“他們走到哪裏了?現在還能追迴來嗎?”
婆子搖了搖頭,道:“老奴迴來時,四公子已經走到春花巷了。”
春花巷已經處於安國公府與靖安侯府中間位置了,再加上婆子又迴來報信的時間,此時怕是再不能追迴了。
文氏恨的咬牙切齒,坐在榻上深思半晌,終是抬起頭,吩咐道:“著人再準備一份聘禮,把單子列長些,按照府裏嫡出公子的常例來。”
“是!”管事的嬤嬤領命而去。
“若是國公爺迴來問起,便說已經準備了四公子的聘禮,是他自己拿錯了。”文氏囑咐院子裏的仆婦們。
眾人一一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