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朱玲瓏的事,我沒了心情,稿子改到一半,就放到一邊,晚上睡覺,也總想著朱玲瓏。
以前,她跟我講過她弟的事,言語頗為不屑,怒其不爭,但到底是自己的弟弟,也就想了很多辦法,甚至幫他在深圳找了個工作,在一家電子廠當倉管。
為了這個,據說朱玲瓏還陪著那個大個子主管喝了一頓酒。
朱玲瓏喝得半醉不醒,主管還想去看電影。朱玲瓏無奈,隻得陪著去。
走到街頭,涼風一吹,朱玲瓏胃裏翻江倒海,一下全吐了出來,裙子全弄髒了。
主管一看,這個樣子去看電影,哪裏能行,隻得作罷。
主管還算講信用,盡管沒看成電影,工作倒給朱玲瓏弟弟安排好了。
隻是,朱弟弟向來懶散慣了,來深圳上了幾天假,天天跟姐姐抱怨:“這是啥倉管呀,天天被別人管,時不時還要兼搬運工。”
朱玲瓏隻好嘻笑麵對,勸他再堅持一下,以後就好了。又過了半個月,朱弟弟倒不再叫苦。卻出了一樁事,原來,朱弟弟與廠裏一位婦人好上了。
愛情倒也沒什麽,關鍵是,這位婦人已結婚生子。而且,其夫也在電子廠。
這還了得?
事情很快被發現了,有天晚上,朱弟弟與婦人正在宵夜呢,其夫帶了兩個男人衝上來。
朱弟弟嚇傻了,以為會被暴揍。結果,男人未傷他分毫,倒把婦人摁倒在地,一頓拳腳,打得女人跪地求饒。
朱弟弟早就逃遁而走,婦人跟著其夫迴租房。路上,不知婦人講了一句什麽話,男人怒火中燒,反手給了婦人一耳光,還不解恨,又將婦人的衣裳,扯了個稀爛。
夜色之下,很快,引來許多圍觀的群眾。
婦人羞得無地自容。
此事過後,婦人堅決要求離婚。男人這時才害怕了,各種懇求,甚至自殘,但又有什麽用呢。
在婦人的堅持下,到底離了婚。
婦人以勝利者的姿態,去電子廠找朱弟弟。誰知道,早就得知消息的朱弟弟,已經辭了工,連夜趕迴了老家。
得知情況,婦人站在街頭,罵了半天街。
這樣的家庭醜事,按理講,應該保密,不輕易對外人言的。
朱玲瓏如此坦誠,儼然把我當成了自己人,我十分感動。正因此,得知她家中出事,我就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次日周天,我睡到太陽曬了屁股,才掀開被子,起床洗漱。
洗漱完畢,下樓吃早餐。其實,已經過了早餐時間,不過,樓下攤擋的包子鋪、米粉店仍一仍其舊,顧客仍舊不少。
我要了一份腸粉,等待的間隙,便見到杏花從街角走來。她手上,提著兩個大袋子,看樣子,就知道她剛去了菜市場。
在她身邊,跟著她的夫君。
兩人不時耳語,滿麵春風的樣子。
不知為何,我一時竟然有些羨慕,她們才是恩愛夫妻啊。
我和朱玲瓏相處以來,別說一起去菜市場,就連在家好好做餐飯的機會,都沒有呢。
杏花夫妻走到近處,她臉上的笑,也就更明亮了。望著她的背影,我一時有些呆怔。
吃罷腸粉,想著晚上要去杏花家做客,空著手肯定不妥,於是去往超市,選了一支紅酒,一箱牛奶。
排隊買單時,改變主意,退掉牛奶,而換成一條白沙。
迴到租屋,拿起講話稿,繼續修改。
紙質稿不同於電子版,不能隨意亂寫,寫錯了不能重來,因此,多花了不少時間,好在,下午一點整,終於大功告成。
吃早餐時,我就給朱玲瓏發了信息,但她一直沒迴,改稿後再看手機,仍舊沒迴信。
我叫了個快餐,吃完,躺在沙發上,閉眼小憩。
不知過了多久,手機響了一聲,我以為朱玲瓏發來的,抓起手機,卻是麗枝:“大忙人好。晚上七點,靜候光臨,可別忘了呀。”
我答:“你的指示,哪裏敢忘。”
麗枝偷笑:“哪敢指示啊。隻是,到時,我也會做一道菜,如果太難吃,也請你嘴上留情,多美言幾句啊。”
我迴:“工夫與態度往往成正比,越厲害的人,往往都會低調謙虛。”
麗枝說:“你太會誇人了,我說不過你。好啦,不打擾你了,我還有點事,先忙了。”
下午四時左右,我正捧著讀《儒林外史》,讀得有趣,有人敲門。出乎意料,站在門外的,卻是杏花。
見到我,她顯得有些羞澀,微微低眉:“我托麗枝邀請過你,但我還是覺得,應該當麵跟你說一聲,這樣才鄭重其事。”
我說:“太客氣啦。能成為鄰居,就是緣份。”
杏花指了指我手上的書:“我聽麗枝講,你讀過很多書,還寫過小說。以後,指不定,還要麻煩你。”
我想請她進屋坐坐,但到底有些不便說出口,隻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別說麻煩,若真有什麽,隻要開口,我能做的,一定盡力而為。”
杏花一迭聲地說:“太好了,太好了。那我先不麻煩你,晚上七點見哈。”
送走杏花,朱玲瓏終於來了信息,隻有一條,而且隻一個字:“嗯。”
字愈少,事愈大。
我不免更加擔心,打電話過去,接通後,卻聽到一個男人的聲音。
我說找朱玲瓏,他吼一聲打錯了,叭地一聲,掛斷電話。
我有些迷糊,反複確認,電話沒錯,再試了一次,那邊卻關機了。
我隻當朱玲瓏還在為弟弟的事煩心,隻好暫時不去打擾。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站在陽台上,往下打望,街巷裏人來人往,男女成對,煙火氣息愈發濃鬱。
隔壁陽台上,聽不到麗枝動靜,她應該早就上去幫杏花辦飯了。
畢竟,她再三強調過,會露一手,讓我嚐嚐她的廚藝。
我閑著無事,拉了一下風鈴。風鈴相互撞擊,發出悅耳的聲音。
看著風鈴,聽著聲音,我腦海裏自然浮現出麗枝的容貌。她多半時候,早出晚歸,而且門口依舊擺著男女兩雙鞋子。
鞋子並非一成不變,隔幾天,就換了花樣。我沒問過她具體原因,但知道她是個有故事的人。
至於何時能聽聞這些故事,也許就靠緣份了。說不定,今晚赴宴後,她就酒後吐真言了。
抑或,還要再等一個月,一個季度,或者半年。不過,這又有什麽關係呢。
我相信,麗枝是會對我敞開大門的。
隻要我願意等待。
以前,她跟我講過她弟的事,言語頗為不屑,怒其不爭,但到底是自己的弟弟,也就想了很多辦法,甚至幫他在深圳找了個工作,在一家電子廠當倉管。
為了這個,據說朱玲瓏還陪著那個大個子主管喝了一頓酒。
朱玲瓏喝得半醉不醒,主管還想去看電影。朱玲瓏無奈,隻得陪著去。
走到街頭,涼風一吹,朱玲瓏胃裏翻江倒海,一下全吐了出來,裙子全弄髒了。
主管一看,這個樣子去看電影,哪裏能行,隻得作罷。
主管還算講信用,盡管沒看成電影,工作倒給朱玲瓏弟弟安排好了。
隻是,朱弟弟向來懶散慣了,來深圳上了幾天假,天天跟姐姐抱怨:“這是啥倉管呀,天天被別人管,時不時還要兼搬運工。”
朱玲瓏隻好嘻笑麵對,勸他再堅持一下,以後就好了。又過了半個月,朱弟弟倒不再叫苦。卻出了一樁事,原來,朱弟弟與廠裏一位婦人好上了。
愛情倒也沒什麽,關鍵是,這位婦人已結婚生子。而且,其夫也在電子廠。
這還了得?
事情很快被發現了,有天晚上,朱弟弟與婦人正在宵夜呢,其夫帶了兩個男人衝上來。
朱弟弟嚇傻了,以為會被暴揍。結果,男人未傷他分毫,倒把婦人摁倒在地,一頓拳腳,打得女人跪地求饒。
朱弟弟早就逃遁而走,婦人跟著其夫迴租房。路上,不知婦人講了一句什麽話,男人怒火中燒,反手給了婦人一耳光,還不解恨,又將婦人的衣裳,扯了個稀爛。
夜色之下,很快,引來許多圍觀的群眾。
婦人羞得無地自容。
此事過後,婦人堅決要求離婚。男人這時才害怕了,各種懇求,甚至自殘,但又有什麽用呢。
在婦人的堅持下,到底離了婚。
婦人以勝利者的姿態,去電子廠找朱弟弟。誰知道,早就得知消息的朱弟弟,已經辭了工,連夜趕迴了老家。
得知情況,婦人站在街頭,罵了半天街。
這樣的家庭醜事,按理講,應該保密,不輕易對外人言的。
朱玲瓏如此坦誠,儼然把我當成了自己人,我十分感動。正因此,得知她家中出事,我就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次日周天,我睡到太陽曬了屁股,才掀開被子,起床洗漱。
洗漱完畢,下樓吃早餐。其實,已經過了早餐時間,不過,樓下攤擋的包子鋪、米粉店仍一仍其舊,顧客仍舊不少。
我要了一份腸粉,等待的間隙,便見到杏花從街角走來。她手上,提著兩個大袋子,看樣子,就知道她剛去了菜市場。
在她身邊,跟著她的夫君。
兩人不時耳語,滿麵春風的樣子。
不知為何,我一時竟然有些羨慕,她們才是恩愛夫妻啊。
我和朱玲瓏相處以來,別說一起去菜市場,就連在家好好做餐飯的機會,都沒有呢。
杏花夫妻走到近處,她臉上的笑,也就更明亮了。望著她的背影,我一時有些呆怔。
吃罷腸粉,想著晚上要去杏花家做客,空著手肯定不妥,於是去往超市,選了一支紅酒,一箱牛奶。
排隊買單時,改變主意,退掉牛奶,而換成一條白沙。
迴到租屋,拿起講話稿,繼續修改。
紙質稿不同於電子版,不能隨意亂寫,寫錯了不能重來,因此,多花了不少時間,好在,下午一點整,終於大功告成。
吃早餐時,我就給朱玲瓏發了信息,但她一直沒迴,改稿後再看手機,仍舊沒迴信。
我叫了個快餐,吃完,躺在沙發上,閉眼小憩。
不知過了多久,手機響了一聲,我以為朱玲瓏發來的,抓起手機,卻是麗枝:“大忙人好。晚上七點,靜候光臨,可別忘了呀。”
我答:“你的指示,哪裏敢忘。”
麗枝偷笑:“哪敢指示啊。隻是,到時,我也會做一道菜,如果太難吃,也請你嘴上留情,多美言幾句啊。”
我迴:“工夫與態度往往成正比,越厲害的人,往往都會低調謙虛。”
麗枝說:“你太會誇人了,我說不過你。好啦,不打擾你了,我還有點事,先忙了。”
下午四時左右,我正捧著讀《儒林外史》,讀得有趣,有人敲門。出乎意料,站在門外的,卻是杏花。
見到我,她顯得有些羞澀,微微低眉:“我托麗枝邀請過你,但我還是覺得,應該當麵跟你說一聲,這樣才鄭重其事。”
我說:“太客氣啦。能成為鄰居,就是緣份。”
杏花指了指我手上的書:“我聽麗枝講,你讀過很多書,還寫過小說。以後,指不定,還要麻煩你。”
我想請她進屋坐坐,但到底有些不便說出口,隻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別說麻煩,若真有什麽,隻要開口,我能做的,一定盡力而為。”
杏花一迭聲地說:“太好了,太好了。那我先不麻煩你,晚上七點見哈。”
送走杏花,朱玲瓏終於來了信息,隻有一條,而且隻一個字:“嗯。”
字愈少,事愈大。
我不免更加擔心,打電話過去,接通後,卻聽到一個男人的聲音。
我說找朱玲瓏,他吼一聲打錯了,叭地一聲,掛斷電話。
我有些迷糊,反複確認,電話沒錯,再試了一次,那邊卻關機了。
我隻當朱玲瓏還在為弟弟的事煩心,隻好暫時不去打擾。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站在陽台上,往下打望,街巷裏人來人往,男女成對,煙火氣息愈發濃鬱。
隔壁陽台上,聽不到麗枝動靜,她應該早就上去幫杏花辦飯了。
畢竟,她再三強調過,會露一手,讓我嚐嚐她的廚藝。
我閑著無事,拉了一下風鈴。風鈴相互撞擊,發出悅耳的聲音。
看著風鈴,聽著聲音,我腦海裏自然浮現出麗枝的容貌。她多半時候,早出晚歸,而且門口依舊擺著男女兩雙鞋子。
鞋子並非一成不變,隔幾天,就換了花樣。我沒問過她具體原因,但知道她是個有故事的人。
至於何時能聽聞這些故事,也許就靠緣份了。說不定,今晚赴宴後,她就酒後吐真言了。
抑或,還要再等一個月,一個季度,或者半年。不過,這又有什麽關係呢。
我相信,麗枝是會對我敞開大門的。
隻要我願意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