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琴後背緊貼著房門,略帶羞怯地對我說:“今晚,謝謝你。另外,嫂子有個小小的請求,但……但,羞於啟齒。”
我沒想太多,直望著素琴:“就算不說我和大石的兄弟關係,我倆還比早認識呢,有什麽事,你隻管開口。隻要我難做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素琴把頭別向一邊,不敢看我,低語說道:“我想抱抱你,好嗎?”
我聞言一怔,以為聽錯了,正不知如何是好。
素琴開始解釋原因:“見到你,我就感覺,大石近在眼前。你坐在沙發上,陪我說話。就好像,他在陪著我,聽我嘮叨。”
素琴繼續說:“嫂子不貪,就抱一下,一下就好。”
素琴講話時,眼裏閃著瑩瑩淚光。原來,她想抱的並不是我,而是大石。
我放下心來,但仍有些慌張,微微張開手臂,明顯感覺得到,手顫抖不止。
接著,素琴輕輕地撲向我懷裏。然後,她的雙臂抱住我,越抱越緊,越抱越緊。
原來,一個柔弱的女人,當她擁抱一個日夜相思的男人時,竟然可以迸發出如此巨大的力量。
當然,我所說的相思,並非指她對我有什麽想法,而是指素琴對大石的思念,而且如此深刻,持之以恆。
但麵對大石,她又必須硬起心腸。正因此,當她抱著我,我慢慢就釋然了。因為,她抱的並不是我,而是大石。
隻是,素琴失信了,她抱了不止一下。甚至,還順帶著轉了一個圈。我倆換了一個位置,不知道,大石和素琴以前在租房見麵,要分別時,是不是也這麽纏綿,難舍難分。
現在,我靠在門上,麵朝陽台,正好看到桌上的書。
那是大石買來的書,他之所以買書,是因為他覺得,素琴在看這些書時,就好像在和他低語。
素琴抱著書入夢時,就好像他在陪她入夢。
這個擁抱持續了兩三分鍾,或許更久,或許更短,我處於神思慌亂中,無法測算具體時間。
素琴放開我,退後兩步,我才看到,她臉上掛滿了淚。
她眼睛紅了,擦拭一下,抱歉地說:“對不起,把你衣服弄髒了。”
看到她的樣子,我真想告訴她,大石和你一樣,都在深愛對方,都在關注對方。
但最終,我什麽都沒說,為了消解尷尬,打了一個不怎麽有趣的比喻: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流一流淚,其實對身體有好處。該流淚時就流淚,男兒有淚不輕彈,簡直是胡扯,騙小孩的。
這一番話,雖說不倫不類,到底把素琴的情緒控製住了。
她擦淨淚水,眉角上挑:“以後,你有空就來,我跟你講我的故事,我的經曆,不比餘秀華差,到時,你全部寫下來,讓嫂子也成為網紅。”
我說:“好咧,遵命,到時,借嫂子的光,我就成了大作家。”
這一下,素琴終於笑了起來,陽光重新在她臉上綻放。
迴到租屋,去陽台抽了一支煙,平息好情緒,才拿出手機,給大石發信息,將去樓下送書之事,詳細描述了一遍。
當然,素琴送我出門時的情節,全部忽略不提。就算大石再大度,得知我代替了他,給了素琴一個擁抱,他怕從此再不會理我。
洗了澡,頭腦愈發清晰,想起此事,越發心有戚戚。當晚,我做了個夢,夢到大石,拿著一把菜刀,到處追著我喊打喊殺。
最終,我逃無可逃,被逼無奈,跳進了萬丈深淵。深淵深不可測,我一直墜落,卻永不見底。懸在空中,不知未來如何,更令人驚恐。
次晨,醒來,想起昨夜的遭遇,越發後悔。雖我無愧於心,我相信,素琴同樣如此。但時日一長,我愛好興趣相投,誌趣相通,頗多共情點,難免會發生什麽。
若真有故事發生,作為兄弟,我還有何臉麵,麵對大石?
況且,還有d姐呢。
我不是曹超,更不能向他學習。就算沒有d姐,我也不會挖兄弟的牆角。這是原則問題。
因此之故,我選擇了逃避,我隻能逃避。
為了我,更為了素琴。
此後,一連十天,我都悄然下樓,下班迴家,途徑二樓時,總要偵察一番,生怕碰到素琴,生怕被她請進屋裏,要談愛瑪與餘秀華。
期間,素琴喊了我幾次,一次說新學會了一道紅燒魚,讓我過去品嚐她的手藝。
另一次,則說她讀完了餘秀華的詩集,有許多看不懂的地方,想請我過去給她開開講,讓她“悟悟道”。
還有一次更直接,隻說有些悶了,想喊我過去,把我當作大石,傾吐一下心語。
每一次,我都找各種理由,婉拒了。
素琴當然是聰明人,以往時候,隔一兩天,我們就會碰頭。如今,一連十天,麵都見不著。而且,她三次相邀,我三次迴絕。
再遲鈍的人,也會明白,個中的緣故吧。
大約半個月後的一天,我再次與素琴相見。
那天,她剛從超市迴來,左手提著一袋水,右手拎了一袋菜蔬。我剛好下班,見此情景,無法視而不見。
於是,我急行兩步,上次打過招唿,從她手中接過米。
素琴怔了一下,很快明白過來,眉頭漸漸舒展,朝我淺笑了一下,說聲辛苦你,接著便在前頭帶路。
素琴一走,我亦提腿邁步,跟在她身後,一起上樓。
行至二樓,她家門口,我停住腳步。素琴接過米袋,臉上略有紅潤。
略略遲疑了一下,素琴抬頭,對我道了一聲謝謝。
我微笑作答:“舉手之勞,何必客氣。”
素琴又說:“上次,是我不對,太丟人了,你莫往心裏去。我還是你嫂子,你還是謙弟。那天的記憶,抹掉歸零。生活仍如往常一樣,好麽?”
聽罷素琴的話,我立馬釋然了,笑說:“什麽記憶啊,我早忘記光了。我本來就是你弟,你本來就是我嫂子,一切都沒有變啊。”
素琴跟著笑了:“對,一切都沒有變。”
這一次,素琴沒再邀請我進屋喝茶。
我們站在門口,完成了一次短暫而愉快的談天。
我沒想太多,直望著素琴:“就算不說我和大石的兄弟關係,我倆還比早認識呢,有什麽事,你隻管開口。隻要我難做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素琴把頭別向一邊,不敢看我,低語說道:“我想抱抱你,好嗎?”
我聞言一怔,以為聽錯了,正不知如何是好。
素琴開始解釋原因:“見到你,我就感覺,大石近在眼前。你坐在沙發上,陪我說話。就好像,他在陪著我,聽我嘮叨。”
素琴繼續說:“嫂子不貪,就抱一下,一下就好。”
素琴講話時,眼裏閃著瑩瑩淚光。原來,她想抱的並不是我,而是大石。
我放下心來,但仍有些慌張,微微張開手臂,明顯感覺得到,手顫抖不止。
接著,素琴輕輕地撲向我懷裏。然後,她的雙臂抱住我,越抱越緊,越抱越緊。
原來,一個柔弱的女人,當她擁抱一個日夜相思的男人時,竟然可以迸發出如此巨大的力量。
當然,我所說的相思,並非指她對我有什麽想法,而是指素琴對大石的思念,而且如此深刻,持之以恆。
但麵對大石,她又必須硬起心腸。正因此,當她抱著我,我慢慢就釋然了。因為,她抱的並不是我,而是大石。
隻是,素琴失信了,她抱了不止一下。甚至,還順帶著轉了一個圈。我倆換了一個位置,不知道,大石和素琴以前在租房見麵,要分別時,是不是也這麽纏綿,難舍難分。
現在,我靠在門上,麵朝陽台,正好看到桌上的書。
那是大石買來的書,他之所以買書,是因為他覺得,素琴在看這些書時,就好像在和他低語。
素琴抱著書入夢時,就好像他在陪她入夢。
這個擁抱持續了兩三分鍾,或許更久,或許更短,我處於神思慌亂中,無法測算具體時間。
素琴放開我,退後兩步,我才看到,她臉上掛滿了淚。
她眼睛紅了,擦拭一下,抱歉地說:“對不起,把你衣服弄髒了。”
看到她的樣子,我真想告訴她,大石和你一樣,都在深愛對方,都在關注對方。
但最終,我什麽都沒說,為了消解尷尬,打了一個不怎麽有趣的比喻: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流一流淚,其實對身體有好處。該流淚時就流淚,男兒有淚不輕彈,簡直是胡扯,騙小孩的。
這一番話,雖說不倫不類,到底把素琴的情緒控製住了。
她擦淨淚水,眉角上挑:“以後,你有空就來,我跟你講我的故事,我的經曆,不比餘秀華差,到時,你全部寫下來,讓嫂子也成為網紅。”
我說:“好咧,遵命,到時,借嫂子的光,我就成了大作家。”
這一下,素琴終於笑了起來,陽光重新在她臉上綻放。
迴到租屋,去陽台抽了一支煙,平息好情緒,才拿出手機,給大石發信息,將去樓下送書之事,詳細描述了一遍。
當然,素琴送我出門時的情節,全部忽略不提。就算大石再大度,得知我代替了他,給了素琴一個擁抱,他怕從此再不會理我。
洗了澡,頭腦愈發清晰,想起此事,越發心有戚戚。當晚,我做了個夢,夢到大石,拿著一把菜刀,到處追著我喊打喊殺。
最終,我逃無可逃,被逼無奈,跳進了萬丈深淵。深淵深不可測,我一直墜落,卻永不見底。懸在空中,不知未來如何,更令人驚恐。
次晨,醒來,想起昨夜的遭遇,越發後悔。雖我無愧於心,我相信,素琴同樣如此。但時日一長,我愛好興趣相投,誌趣相通,頗多共情點,難免會發生什麽。
若真有故事發生,作為兄弟,我還有何臉麵,麵對大石?
況且,還有d姐呢。
我不是曹超,更不能向他學習。就算沒有d姐,我也不會挖兄弟的牆角。這是原則問題。
因此之故,我選擇了逃避,我隻能逃避。
為了我,更為了素琴。
此後,一連十天,我都悄然下樓,下班迴家,途徑二樓時,總要偵察一番,生怕碰到素琴,生怕被她請進屋裏,要談愛瑪與餘秀華。
期間,素琴喊了我幾次,一次說新學會了一道紅燒魚,讓我過去品嚐她的手藝。
另一次,則說她讀完了餘秀華的詩集,有許多看不懂的地方,想請我過去給她開開講,讓她“悟悟道”。
還有一次更直接,隻說有些悶了,想喊我過去,把我當作大石,傾吐一下心語。
每一次,我都找各種理由,婉拒了。
素琴當然是聰明人,以往時候,隔一兩天,我們就會碰頭。如今,一連十天,麵都見不著。而且,她三次相邀,我三次迴絕。
再遲鈍的人,也會明白,個中的緣故吧。
大約半個月後的一天,我再次與素琴相見。
那天,她剛從超市迴來,左手提著一袋水,右手拎了一袋菜蔬。我剛好下班,見此情景,無法視而不見。
於是,我急行兩步,上次打過招唿,從她手中接過米。
素琴怔了一下,很快明白過來,眉頭漸漸舒展,朝我淺笑了一下,說聲辛苦你,接著便在前頭帶路。
素琴一走,我亦提腿邁步,跟在她身後,一起上樓。
行至二樓,她家門口,我停住腳步。素琴接過米袋,臉上略有紅潤。
略略遲疑了一下,素琴抬頭,對我道了一聲謝謝。
我微笑作答:“舉手之勞,何必客氣。”
素琴又說:“上次,是我不對,太丟人了,你莫往心裏去。我還是你嫂子,你還是謙弟。那天的記憶,抹掉歸零。生活仍如往常一樣,好麽?”
聽罷素琴的話,我立馬釋然了,笑說:“什麽記憶啊,我早忘記光了。我本來就是你弟,你本來就是我嫂子,一切都沒有變啊。”
素琴跟著笑了:“對,一切都沒有變。”
這一次,素琴沒再邀請我進屋喝茶。
我們站在門口,完成了一次短暫而愉快的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