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命運的固執
宋末爭霸:從水滸二龍山開始 作者:米蟲25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連五日,楊誌沒有等到殿帥府的任何消息。
楊誌知道,自己這次的東京之行,算是徹底失敗了。
全部身家,卻換不來,自己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
楊誌不得不感歎,自己的時運不濟了。
原本,才看到的一點希望,卻又被高衙內的突然之死,徹底打亂了。
如今殿帥府中亂哄哄的,聽聞,為了高衙內,殿帥高俅曾經數次暈厥,自然沒人,再記得自己這點‘小事’了。
其實不止是殿帥府,可以說因為高衙內的死,整個東京都亂了。
成群結隊的禁軍,進進出出,來迴交替,已經成了東京城中的常態。
隻不過,因為有蔡京,高俅,童貫這些奸臣把持朝政,致使如今天下貪官汙吏遍地,乃至於,哪怕是當朝太尉高俅的鈞旨,出了東京,也很難起到什麽實質性的作用了。
反正折騰到現在,林衝一行人,就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依舊不見蹤跡。
這也不知,這算不算是一種諷刺?
楊誌搖了搖頭,現在的他,實在沒有興趣,去考慮這些東西。
他清楚,再等下去,也是毫無意義。
必須要,另投他處了。
隻不過,讓人尷尬的是,一連幾日,楊誌本就不多的盤纏,已經徹底用盡了。
無論是另做打算,還是去投他處,沒錢,自然是不現實的。
被逼無奈,楊誌隻能把主意打到了,自己那把,準備作為進獻之資的家傳寶刀上。
望著大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楊誌的心中,卻是越來越煩躁。
他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得罪了哪路神仙,竟會如此時乖運蹇。
自己將門出身,自幼習武,不過是想,指望把一身本事,去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
怎麽就這麽難!
“賊老天!……”
楊誌抬頭,看了看,已經轉到天空正中的太陽,歎了口氣,不得不捧著寶刀,來到了更熱鬧的天漢州橋。
如果任充在這裏,一定會奉勸楊誌,不要去天漢州橋的。
隻可惜,楊誌不是任充,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才來到天漢州橋邊,不過一刻鍾,楊誌便見,一陣大亂,道路兩邊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內去躲,口中叫喊。
“快躲了!大蟲來也!”
“大蟲?”
楊誌皺了皺眉。
“好作怪!這京師繁華所在,哪裏來的大蟲?”
當下舉目看時,隻見遠遠地黑凜凜一大漢,吃得半醉,搖搖晃晃的向橋上走來。
那漢形貌生的粗陋,麵目依稀似鬼,身持仿佛如人。
原來此人是京師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叫作‘沒毛大蟲’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行兇、撞鬧,連為幾頭官司,開封府也治他不下,以因此滿城人見那廝來都躲了。
不過,楊誌並不識牛二厲害,又自恃一身本事,自然不會去懼怕一個潑皮無賴。
其他人都躲,唯有楊誌捧刀傲立,極為醒目,牛二想不注意,都不行!
牛二醉眼迷離,搶到楊誌麵前,一把扯出楊誌手裏的寶刀,打量兩眼,開口問道。
“漢子,你這刀…………”
…………
命運就似一個設定好的機器,執拗的堅持著,自己固有的軌跡。
~~~~~~~
話說這開封府中,有個當案孔目,姓孫,名定,為人最耿直,十分好善,最願周全人,因此人都喚他作‘孫佛兒’。
當初林衝被高俅陷害,就是這孫孔目,一力保全住了林衝的性命。
此時,孫定見楊誌是個好漢,殺死牛二,也是為東京街上,除了一害,那牛二又無苦主,便有心周全與他。
府尹問起時,隻把款狀都改得輕了。
隻招做,牛二酒後滋事,強奪楊誌的刀,又先動手打人,楊誌反抗,鬥毆殺傷,誤傷人命。
府尹也惱牛二這等潑皮無賴,便隻將楊誌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
那把寶刀,自然是沒官入庫了。
~~~~~~~
對於東京的權貴來說,什麽楊誌,牛二,完全就是兩隻,與自己毫不相幹的臭蟲。
便是那高衙內,也不過是句,閑來無事的談資罷了。
他們是生是死,與這些權貴無關。
貴人們,依舊錦衣玉食,尋歡作樂。
這一日,王都尉正在房中,把玩開封府尹,派人送來的寶刀。
但見:清光奪目,冷氣侵人。遠看如玉沼春冰,近看似瓊台瑞雪。花紋密布,如豐城獄內飛來;紫氣橫空,似楚昭夢中收得。太阿巨闕應難比,幹將莫邪亦等閑。
“好刀啊!好刀!哈哈……,高俅那廝尋了把寶刀,我幾次三番使人去借,那廝小氣,至今不與迴話。今日好了,我也得了把寶刀,改日慢慢和他比試。哈哈……”
將手指慢慢壓在寶刀上,王都尉隻覺寶刀上,寒氣逼人,直入皮肉,不由越看越喜,忍不住哈哈大笑。
好在,這王都尉也知,高衙內新喪,高俅正在傷心之時,忍住心喜,沒有立刻趕往殿帥府,與高俅比試寶刀。
“稟恩相:殿帥府高太尉求見。”
也許是想什麽來什麽,就在王都尉把玩寶刀,欣喜不已之時,府中下人稟報。
“高俅?……”
聽了下人的稟報,王都尉眉頭一皺,不禁心下疑惑。
如今高衙內被害,殿帥府中大亂,正是高俅糟心的時候,卻怎地有時間,來自己這裏了?
不過,如今高俅身份不同了,又與自己素來交好,高俅親自拜訪,王都尉自然不能不見。
急忙吩咐,將高太尉請入堂中說話。
不一會兒,一身便服的高俅,懷抱錦盒,走了進來。
見到一臉消瘦,神色萎靡的高俅,饒是剛得寶刀,心喜不已的王都尉,也忍不住歎了口氣。
想這高俅,深得皇帝賞識,身居高位,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哪承想,…………
看得出來,高衙內的死,對於高俅的打擊,還是不小的。
將高俅讓入座後,王都尉問道。
“不知太尉今日來見本官,所為何事?”
聽了王都尉的話,高俅把自己懷中的錦盒,放到桌子上,勉強笑了笑,迴道。
“下官此次前來,正是為都尉送刀而來!…………”
楊誌知道,自己這次的東京之行,算是徹底失敗了。
全部身家,卻換不來,自己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
楊誌不得不感歎,自己的時運不濟了。
原本,才看到的一點希望,卻又被高衙內的突然之死,徹底打亂了。
如今殿帥府中亂哄哄的,聽聞,為了高衙內,殿帥高俅曾經數次暈厥,自然沒人,再記得自己這點‘小事’了。
其實不止是殿帥府,可以說因為高衙內的死,整個東京都亂了。
成群結隊的禁軍,進進出出,來迴交替,已經成了東京城中的常態。
隻不過,因為有蔡京,高俅,童貫這些奸臣把持朝政,致使如今天下貪官汙吏遍地,乃至於,哪怕是當朝太尉高俅的鈞旨,出了東京,也很難起到什麽實質性的作用了。
反正折騰到現在,林衝一行人,就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依舊不見蹤跡。
這也不知,這算不算是一種諷刺?
楊誌搖了搖頭,現在的他,實在沒有興趣,去考慮這些東西。
他清楚,再等下去,也是毫無意義。
必須要,另投他處了。
隻不過,讓人尷尬的是,一連幾日,楊誌本就不多的盤纏,已經徹底用盡了。
無論是另做打算,還是去投他處,沒錢,自然是不現實的。
被逼無奈,楊誌隻能把主意打到了,自己那把,準備作為進獻之資的家傳寶刀上。
望著大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楊誌的心中,卻是越來越煩躁。
他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得罪了哪路神仙,竟會如此時乖運蹇。
自己將門出身,自幼習武,不過是想,指望把一身本事,去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
怎麽就這麽難!
“賊老天!……”
楊誌抬頭,看了看,已經轉到天空正中的太陽,歎了口氣,不得不捧著寶刀,來到了更熱鬧的天漢州橋。
如果任充在這裏,一定會奉勸楊誌,不要去天漢州橋的。
隻可惜,楊誌不是任充,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才來到天漢州橋邊,不過一刻鍾,楊誌便見,一陣大亂,道路兩邊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內去躲,口中叫喊。
“快躲了!大蟲來也!”
“大蟲?”
楊誌皺了皺眉。
“好作怪!這京師繁華所在,哪裏來的大蟲?”
當下舉目看時,隻見遠遠地黑凜凜一大漢,吃得半醉,搖搖晃晃的向橋上走來。
那漢形貌生的粗陋,麵目依稀似鬼,身持仿佛如人。
原來此人是京師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叫作‘沒毛大蟲’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行兇、撞鬧,連為幾頭官司,開封府也治他不下,以因此滿城人見那廝來都躲了。
不過,楊誌並不識牛二厲害,又自恃一身本事,自然不會去懼怕一個潑皮無賴。
其他人都躲,唯有楊誌捧刀傲立,極為醒目,牛二想不注意,都不行!
牛二醉眼迷離,搶到楊誌麵前,一把扯出楊誌手裏的寶刀,打量兩眼,開口問道。
“漢子,你這刀…………”
…………
命運就似一個設定好的機器,執拗的堅持著,自己固有的軌跡。
~~~~~~~
話說這開封府中,有個當案孔目,姓孫,名定,為人最耿直,十分好善,最願周全人,因此人都喚他作‘孫佛兒’。
當初林衝被高俅陷害,就是這孫孔目,一力保全住了林衝的性命。
此時,孫定見楊誌是個好漢,殺死牛二,也是為東京街上,除了一害,那牛二又無苦主,便有心周全與他。
府尹問起時,隻把款狀都改得輕了。
隻招做,牛二酒後滋事,強奪楊誌的刀,又先動手打人,楊誌反抗,鬥毆殺傷,誤傷人命。
府尹也惱牛二這等潑皮無賴,便隻將楊誌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
那把寶刀,自然是沒官入庫了。
~~~~~~~
對於東京的權貴來說,什麽楊誌,牛二,完全就是兩隻,與自己毫不相幹的臭蟲。
便是那高衙內,也不過是句,閑來無事的談資罷了。
他們是生是死,與這些權貴無關。
貴人們,依舊錦衣玉食,尋歡作樂。
這一日,王都尉正在房中,把玩開封府尹,派人送來的寶刀。
但見:清光奪目,冷氣侵人。遠看如玉沼春冰,近看似瓊台瑞雪。花紋密布,如豐城獄內飛來;紫氣橫空,似楚昭夢中收得。太阿巨闕應難比,幹將莫邪亦等閑。
“好刀啊!好刀!哈哈……,高俅那廝尋了把寶刀,我幾次三番使人去借,那廝小氣,至今不與迴話。今日好了,我也得了把寶刀,改日慢慢和他比試。哈哈……”
將手指慢慢壓在寶刀上,王都尉隻覺寶刀上,寒氣逼人,直入皮肉,不由越看越喜,忍不住哈哈大笑。
好在,這王都尉也知,高衙內新喪,高俅正在傷心之時,忍住心喜,沒有立刻趕往殿帥府,與高俅比試寶刀。
“稟恩相:殿帥府高太尉求見。”
也許是想什麽來什麽,就在王都尉把玩寶刀,欣喜不已之時,府中下人稟報。
“高俅?……”
聽了下人的稟報,王都尉眉頭一皺,不禁心下疑惑。
如今高衙內被害,殿帥府中大亂,正是高俅糟心的時候,卻怎地有時間,來自己這裏了?
不過,如今高俅身份不同了,又與自己素來交好,高俅親自拜訪,王都尉自然不能不見。
急忙吩咐,將高太尉請入堂中說話。
不一會兒,一身便服的高俅,懷抱錦盒,走了進來。
見到一臉消瘦,神色萎靡的高俅,饒是剛得寶刀,心喜不已的王都尉,也忍不住歎了口氣。
想這高俅,深得皇帝賞識,身居高位,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哪承想,…………
看得出來,高衙內的死,對於高俅的打擊,還是不小的。
將高俅讓入座後,王都尉問道。
“不知太尉今日來見本官,所為何事?”
聽了王都尉的話,高俅把自己懷中的錦盒,放到桌子上,勉強笑了笑,迴道。
“下官此次前來,正是為都尉送刀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