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悄然流轉,又到了三年一度的宮廷選秀。
可今年的紫禁城卻有些不同尋常。康熙並未擴充自己的後宮,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朝堂局勢的平衡。
原本的齊妃、端妃、華妃等人也在此次選秀中進了雍親王府,一時間,雍親王府的後院熱鬧非凡,各方勢力暗流湧動。
此時的胤禛本就不像原劇中一樣對柔則一往情深,加之為了拉攏這些女人背後的家族,自然是對她們多加寵愛。
好在柔則此時突然有孕,才將胤禛的目光稍稍留住,至少為了孩子,他也得時常關心她。
宜修聽聞柔則有孕,心中亦是百感交集。她暗自思忖,這次沒有了宜修害她,柔則應該能平安生下孩子吧。
“備些適合有孕之人用的東西,送去雍親王府吧。”宜修神色平靜,淡淡吩咐道。
“是,娘娘。”宮女恭敬應聲,隨後退下,著手準備一應禮品。
宮女走後,宜修拿出針線,坐在窗邊的繡墩上,專注地為胤珩縫製新衣。
她手指翻飛,針腳細密,那裁剪得當的布料,在她的巧手下逐漸有了小衣服的模樣。
一旁的案幾上,擺放著五彩絲線和精致的繡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絲線香氣,交織出一片歲月靜好的模樣 。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太監那清亮且悠長的通報聲:“皇上駕到——”宜修聞聲,動作一頓,旋即放下手中針線,蓮步輕移,趕忙起身相迎。
隻見康熙邁著穩健的步伐大步走進內室,他臉上帶著幾分下朝後的輕鬆愜意,然而目光瞬間被宜修手中的針線活兒吸引住了。
“小宜,你這是在做什麽?”康熙嘴角噙著一抹溫和的笑意,輕聲問道。
他走近幾步,看清那小巧的衣衫後,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原來是在給珩兒做衣服啊。”
宜修嘴角上揚,露出溫婉的笑容,輕輕點頭:“是啊,皇上。珩兒如今長得快,舊衣服穿不了多久就顯小,臣妾便想著親手給他做幾件新的。”
康熙佯裝吃醋,輕輕皺了皺眉頭,眼裏卻滿是寵溺:“你呀,這滿心滿眼都裝著珩兒,可曾有一刻想起過朕?你給珩兒做了這麽多衣服,卻從未給朕做過一件。”
宜修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眼中滿是溫柔的笑意:“皇上,您還跟珩兒吃起醋來了。這後宮之中,願意給您做衣服的人可多了去了,哪個妃嬪不想討您歡心,親手為您縫製衣衫呢。”
康熙走上前,輕輕握住宜修的手,神色認真,眼中滿是深情:“可朕隻想要你做的,旁人做的,哪怕再精美,朕都不稀罕。”
宜修看著康熙真摯的模樣,心中暖意湧動,輕輕歎了口氣,無奈又寵溺地說:“好好好,等臣妾給珩兒做完,就著手給皇上做一件。您想要什麽樣的樣式,盡管吩咐。”
康熙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思索片刻後說道:“隻要是小宜做的,不管什麽樣式,朕都喜歡。”
宜修莞爾一笑,眉眼彎彎:“皇上今日這嘴,就跟抹了蜜似的,甜得很。”
康熙笑著將宜修輕輕擁入懷中,下巴親昵地輕擱在她的頭頂,溫柔說道:“小宜,朕說的句句都是真心話。”
宜修臉頰微微泛紅,靠在康熙懷裏,靜靜感受著這份獨屬於他們的溫馨時刻,歲月仿佛在這一刻都變得緩慢而溫柔。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胤珩也滿周歲了。
迴想起胤珩出生後的洗三與滿月,都隻是簡單操辦,未曾大肆慶祝。
而這次,康熙特意下令要大辦周歲宴,為胤珩的成長送上最隆重的祝福。
周歲宴當日,整個紫禁城煥然一新,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
乾清宮被裝點得金碧輝煌,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灑下一片暖紅的光暈。
王公大臣們攜家眷魚貫而入,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微笑,手中捧著精心準備的賀禮。
“臣等恭祝小皇子周歲之喜,福澤深厚,日後定能成為國之棟梁!”眾人整齊跪地,聲音洪亮而整齊,在乾清宮的大殿內久久迴蕩。
康熙端坐在主位之上,身著明黃色的龍袍,袍上的金龍刺繡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他掃視著滿殿賓客,臉上帶著威嚴與笑意,朗聲道:“眾愛卿請起,今日是胤珩的周歲宴,大家不必拘謹,一同與朕和珩兒同樂。”
宴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很快便到了抓周禮環節。
胤珩被宮女小心翼翼地抱到擺滿各類物件的地毯上。地毯上,寓意富貴的金銀元寶、代表學識的書籍、象征仁德的如意,還有各種文房四寶、兵器等,琳琅滿目。
胤珩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粉嫩的小手在空中揮舞,時而摸摸這個,時而碰碰那個。
就在眾人屏氣斂息,滿心期待著小皇子的選擇時,胤珩竟慢慢朝著康熙的方向爬去,他的小身子一扭一扭的,動作急切又可愛。
很快,胤珩爬到了康熙麵前,他揚起粉嫩的小臉,肉嘟嘟的小手高高舉起,好似在向康熙撒嬌求抱。
康熙見狀,臉上滿是溫柔的笑意,小心翼翼地將他抱起,穩穩地放在自己懷中。
胤珩靠在康熙溫暖的懷裏,小手還緊緊抓著康熙的衣袖,一副習以為常的親昵模樣。
這一刻,整個大殿先是瞬間安靜下來,隨後爆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
大臣們紛紛跪地高唿:“小皇子與皇上父子情深啊!”康熙嘴角噙著笑意,輕輕拍著胤珩的背,眼中滿是寵溺與欣慰。
宜修坐在一旁,看著這溫馨的一幕,不禁感歎:“到底還是有血緣關係,竟是這般親近。”
這時,人群中有人低聲議論起來。一位大臣微微側身,對身旁的同僚輕聲說道:“瞧瞧這小皇子,白白胖胖,精神飽滿,哪裏像之前傳言中先天不足的樣子?”
另一位大臣點頭附和:“是啊,看來那些流言不過是無稽之談。”
這些議論聲輕輕傳入康熙和宜修耳中,兩人默契相視一笑。
可今年的紫禁城卻有些不同尋常。康熙並未擴充自己的後宮,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朝堂局勢的平衡。
原本的齊妃、端妃、華妃等人也在此次選秀中進了雍親王府,一時間,雍親王府的後院熱鬧非凡,各方勢力暗流湧動。
此時的胤禛本就不像原劇中一樣對柔則一往情深,加之為了拉攏這些女人背後的家族,自然是對她們多加寵愛。
好在柔則此時突然有孕,才將胤禛的目光稍稍留住,至少為了孩子,他也得時常關心她。
宜修聽聞柔則有孕,心中亦是百感交集。她暗自思忖,這次沒有了宜修害她,柔則應該能平安生下孩子吧。
“備些適合有孕之人用的東西,送去雍親王府吧。”宜修神色平靜,淡淡吩咐道。
“是,娘娘。”宮女恭敬應聲,隨後退下,著手準備一應禮品。
宮女走後,宜修拿出針線,坐在窗邊的繡墩上,專注地為胤珩縫製新衣。
她手指翻飛,針腳細密,那裁剪得當的布料,在她的巧手下逐漸有了小衣服的模樣。
一旁的案幾上,擺放著五彩絲線和精致的繡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絲線香氣,交織出一片歲月靜好的模樣 。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太監那清亮且悠長的通報聲:“皇上駕到——”宜修聞聲,動作一頓,旋即放下手中針線,蓮步輕移,趕忙起身相迎。
隻見康熙邁著穩健的步伐大步走進內室,他臉上帶著幾分下朝後的輕鬆愜意,然而目光瞬間被宜修手中的針線活兒吸引住了。
“小宜,你這是在做什麽?”康熙嘴角噙著一抹溫和的笑意,輕聲問道。
他走近幾步,看清那小巧的衣衫後,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原來是在給珩兒做衣服啊。”
宜修嘴角上揚,露出溫婉的笑容,輕輕點頭:“是啊,皇上。珩兒如今長得快,舊衣服穿不了多久就顯小,臣妾便想著親手給他做幾件新的。”
康熙佯裝吃醋,輕輕皺了皺眉頭,眼裏卻滿是寵溺:“你呀,這滿心滿眼都裝著珩兒,可曾有一刻想起過朕?你給珩兒做了這麽多衣服,卻從未給朕做過一件。”
宜修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眼中滿是溫柔的笑意:“皇上,您還跟珩兒吃起醋來了。這後宮之中,願意給您做衣服的人可多了去了,哪個妃嬪不想討您歡心,親手為您縫製衣衫呢。”
康熙走上前,輕輕握住宜修的手,神色認真,眼中滿是深情:“可朕隻想要你做的,旁人做的,哪怕再精美,朕都不稀罕。”
宜修看著康熙真摯的模樣,心中暖意湧動,輕輕歎了口氣,無奈又寵溺地說:“好好好,等臣妾給珩兒做完,就著手給皇上做一件。您想要什麽樣的樣式,盡管吩咐。”
康熙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思索片刻後說道:“隻要是小宜做的,不管什麽樣式,朕都喜歡。”
宜修莞爾一笑,眉眼彎彎:“皇上今日這嘴,就跟抹了蜜似的,甜得很。”
康熙笑著將宜修輕輕擁入懷中,下巴親昵地輕擱在她的頭頂,溫柔說道:“小宜,朕說的句句都是真心話。”
宜修臉頰微微泛紅,靠在康熙懷裏,靜靜感受著這份獨屬於他們的溫馨時刻,歲月仿佛在這一刻都變得緩慢而溫柔。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胤珩也滿周歲了。
迴想起胤珩出生後的洗三與滿月,都隻是簡單操辦,未曾大肆慶祝。
而這次,康熙特意下令要大辦周歲宴,為胤珩的成長送上最隆重的祝福。
周歲宴當日,整個紫禁城煥然一新,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
乾清宮被裝點得金碧輝煌,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灑下一片暖紅的光暈。
王公大臣們攜家眷魚貫而入,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微笑,手中捧著精心準備的賀禮。
“臣等恭祝小皇子周歲之喜,福澤深厚,日後定能成為國之棟梁!”眾人整齊跪地,聲音洪亮而整齊,在乾清宮的大殿內久久迴蕩。
康熙端坐在主位之上,身著明黃色的龍袍,袍上的金龍刺繡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他掃視著滿殿賓客,臉上帶著威嚴與笑意,朗聲道:“眾愛卿請起,今日是胤珩的周歲宴,大家不必拘謹,一同與朕和珩兒同樂。”
宴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很快便到了抓周禮環節。
胤珩被宮女小心翼翼地抱到擺滿各類物件的地毯上。地毯上,寓意富貴的金銀元寶、代表學識的書籍、象征仁德的如意,還有各種文房四寶、兵器等,琳琅滿目。
胤珩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粉嫩的小手在空中揮舞,時而摸摸這個,時而碰碰那個。
就在眾人屏氣斂息,滿心期待著小皇子的選擇時,胤珩竟慢慢朝著康熙的方向爬去,他的小身子一扭一扭的,動作急切又可愛。
很快,胤珩爬到了康熙麵前,他揚起粉嫩的小臉,肉嘟嘟的小手高高舉起,好似在向康熙撒嬌求抱。
康熙見狀,臉上滿是溫柔的笑意,小心翼翼地將他抱起,穩穩地放在自己懷中。
胤珩靠在康熙溫暖的懷裏,小手還緊緊抓著康熙的衣袖,一副習以為常的親昵模樣。
這一刻,整個大殿先是瞬間安靜下來,隨後爆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
大臣們紛紛跪地高唿:“小皇子與皇上父子情深啊!”康熙嘴角噙著笑意,輕輕拍著胤珩的背,眼中滿是寵溺與欣慰。
宜修坐在一旁,看著這溫馨的一幕,不禁感歎:“到底還是有血緣關係,竟是這般親近。”
這時,人群中有人低聲議論起來。一位大臣微微側身,對身旁的同僚輕聲說道:“瞧瞧這小皇子,白白胖胖,精神飽滿,哪裏像之前傳言中先天不足的樣子?”
另一位大臣點頭附和:“是啊,看來那些流言不過是無稽之談。”
這些議論聲輕輕傳入康熙和宜修耳中,兩人默契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