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雅沒有接話,她也沒有想明白。
她怕自己亂說話,弄亂了別人的思路。
裴秀智順著李晶雅的思路接著說:“就像人沒有吃的時,有食物就行了,有了足夠的食物,才會去追求美食;
人有了基礎的物質保障,才會追求園藝。”
她想到李晶雅剛才的話,補充道:“其它地區的人是在吃好了之後,英國人是有吃的後。”
“是倫敦人。”
李晶雅下意識糾正道,“英國除了倫敦地區,其它地方的人飲食審美是正常的,蘇格蘭菜很好吃的。”
北美的蘇格蘭裔非常多,蘇格蘭特色美食也很流行,比如蘇格蘭派、太妃糖布丁、黃油餅幹,李晶雅都很喜歡。
蘇格蘭菜雖然稱不上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但還是頗具亮點的,把它和倫敦菜放到一起,它罪不至此啊。
至於倫敦菜,那就是純銅的金條,誰碰誰倒黴!
說完,她才反駁道:“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完全對。”
李晶雅舉例道:“我認識一位來自東非地區的叔叔,他給我看過很多他家鄉的照片,那裏有些人家裏的院子也很漂亮。
東非地區很貧窮,很多人就連飯都吃不飽,常年鬧饑荒,博新叔叔家也隻是當地的普通家庭。
人並不是在有了物質保障後,才開始喜歡園藝的。”
裴秀智質疑道:“你那位叔叔能去北美,肯定不是出生普通家庭。”
她不相信,非洲地區這麽窮,他還能出國,怎麽可能是普通家庭?
她都有些懷疑,李晶雅是不是將非洲酋長稱為普通家庭了。
很多她奶奶那一輩的人,一輩子都隻在家周圍活動,根本沒出過遠門。
就算是現在的韓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韓國,也有很多年輕人沒出過國。
李晶雅能理解裴秀智的質疑,她解釋道:“博新叔叔是跟著一群做人類學研究的人離開家鄉的。
聽說,他剛離開東非時,什麽文字都不認識。
隻是他非常聰明,記憶力很好,後來才進入大學的。”
這位博新叔叔曾經讓李晶雅深深地感到挫敗,她覺得,他和自己的差別比人和狗都大。
嗯,她是狗。
因為家鄉過於貧窮、動蕩,博新叔叔就連自己是什麽時候出生的都不知道,別說是具體的日期了,他連具體是哪一年的都沒法確定。
他連年齡都是醫生根據他牙齒的狀態推測出來的。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讓李晶雅第一次體會到一個道理——在絕對的天賦麵前,教育的力量不值一提。
博新二十歲左右離開家鄉,然後在各地漂泊,一邊打黑工,一邊學習,他居然在四年後,從社區大學轉學到了哈佛,後麵還讀了博士。
博新過目不忘、過耳不忘的記憶力,讓當時有些驕傲、翹尾巴的李晶雅深刻確定了一點,自己隻是個普通人。
在一個平常的下午,李晶雅跟著李泰和一起去參加一個平常的聚會,李泰和用平常的語氣,指著一個人和她介紹道:
“艾拉,你還記得他嗎?
博新去年成為我的學弟了。”
當時的李晶雅似乎是聽到了什麽極為不可思議的事情,極為震驚,她仔細打量不遠處正對她笑的人。
兩秒後,她果斷扭過頭去,對李泰和說:“他不是博新叔叔。”
她拒絕相信這個事實。
她怕自己亂說話,弄亂了別人的思路。
裴秀智順著李晶雅的思路接著說:“就像人沒有吃的時,有食物就行了,有了足夠的食物,才會去追求美食;
人有了基礎的物質保障,才會追求園藝。”
她想到李晶雅剛才的話,補充道:“其它地區的人是在吃好了之後,英國人是有吃的後。”
“是倫敦人。”
李晶雅下意識糾正道,“英國除了倫敦地區,其它地方的人飲食審美是正常的,蘇格蘭菜很好吃的。”
北美的蘇格蘭裔非常多,蘇格蘭特色美食也很流行,比如蘇格蘭派、太妃糖布丁、黃油餅幹,李晶雅都很喜歡。
蘇格蘭菜雖然稱不上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但還是頗具亮點的,把它和倫敦菜放到一起,它罪不至此啊。
至於倫敦菜,那就是純銅的金條,誰碰誰倒黴!
說完,她才反駁道:“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完全對。”
李晶雅舉例道:“我認識一位來自東非地區的叔叔,他給我看過很多他家鄉的照片,那裏有些人家裏的院子也很漂亮。
東非地區很貧窮,很多人就連飯都吃不飽,常年鬧饑荒,博新叔叔家也隻是當地的普通家庭。
人並不是在有了物質保障後,才開始喜歡園藝的。”
裴秀智質疑道:“你那位叔叔能去北美,肯定不是出生普通家庭。”
她不相信,非洲地區這麽窮,他還能出國,怎麽可能是普通家庭?
她都有些懷疑,李晶雅是不是將非洲酋長稱為普通家庭了。
很多她奶奶那一輩的人,一輩子都隻在家周圍活動,根本沒出過遠門。
就算是現在的韓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韓國,也有很多年輕人沒出過國。
李晶雅能理解裴秀智的質疑,她解釋道:“博新叔叔是跟著一群做人類學研究的人離開家鄉的。
聽說,他剛離開東非時,什麽文字都不認識。
隻是他非常聰明,記憶力很好,後來才進入大學的。”
這位博新叔叔曾經讓李晶雅深深地感到挫敗,她覺得,他和自己的差別比人和狗都大。
嗯,她是狗。
因為家鄉過於貧窮、動蕩,博新叔叔就連自己是什麽時候出生的都不知道,別說是具體的日期了,他連具體是哪一年的都沒法確定。
他連年齡都是醫生根據他牙齒的狀態推測出來的。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讓李晶雅第一次體會到一個道理——在絕對的天賦麵前,教育的力量不值一提。
博新二十歲左右離開家鄉,然後在各地漂泊,一邊打黑工,一邊學習,他居然在四年後,從社區大學轉學到了哈佛,後麵還讀了博士。
博新過目不忘、過耳不忘的記憶力,讓當時有些驕傲、翹尾巴的李晶雅深刻確定了一點,自己隻是個普通人。
在一個平常的下午,李晶雅跟著李泰和一起去參加一個平常的聚會,李泰和用平常的語氣,指著一個人和她介紹道:
“艾拉,你還記得他嗎?
博新去年成為我的學弟了。”
當時的李晶雅似乎是聽到了什麽極為不可思議的事情,極為震驚,她仔細打量不遠處正對她笑的人。
兩秒後,她果斷扭過頭去,對李泰和說:“他不是博新叔叔。”
她拒絕相信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