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出道小半年了,李晶雅就連耳洞都不願意打。
對於她來說,耳洞也是一個傷口。
一個傷口,哪怕有審美價值,她也不能接受,不願意去受這份罪。
李晶雅認為,如果她沒能在很小的時候確診治療,擁有相對平穩的健康狀態,她是沒有心力在任何方麵取得一定的成績的。
姥爺多年的鞭策,讓李晶雅固執地認為,她就是一個一時交了好運的普通人,還是身體極差的普通人。
這麽多年以來,對於自己那上天恩賜的寶貝兒子,居然將大量的時間精力,耗費在李晶雅這個非親生的普通孩子身上,姥爺一直非常不滿。
李晶雅一不是李泰和親生的,二不是男孩,她沒資格被李泰和如此優待。
姥爺認為,李晶雅擠占了李泰和未來孩子的資源,她就是個拖油瓶。
對於這點,李晶雅本人也是認同的。
姥爺還認為,李晶雅是李泰和結婚的最大障礙。
這點李晶雅就不同意了,結不結婚完全看李泰和自己。
當初,李泰和的某任女友主動向他求婚了,可他拒絕了。
這說明人女方完全不在意她,而且她雖然很粘李泰和,但也不是沒眼色的人,她從來不敵視李泰和的任何一任伴侶,也從來不在他們之間搞破壞,更不會要求對方填補她母親的空缺,她甚至不會主動和對方接觸。
姥爺居然把這個鍋扣到她頭上,她覺得自己很冤枉。
姥爺一直深恨李泰和居然在三十多歲了,還不願意結婚,為此一個人琢磨了很多有的沒的。
但是,可惜,李泰和不接茬,姥爺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管是從物質還是感情層麵上,姥爺都沒什麽能拿捏李泰和的。
物質上,李泰和十七歲開始經濟獨立。
至於感情,李泰和對姥爺的最後一點顧及,也在兩人就如何養育李晶雅起的一係列衝突中被耗盡了。
滿心滿眼都是信任與依戀的女兒,和向來隻會對自己橫眉豎眼的父親,可想而知李泰和會怎麽選擇。
幾個月前,姥爺剛完成癌症治療,李泰和就能接受心理醫生的建議,不讓李晶雅去探望他。
即使姥爺破口大罵,也毫不妥協。
這些年來,李晶雅接觸到最多的親子相處範例就是李泰和與姥爺,所以她沒法接受來自生父一家,帶有強迫意味的親情,更沒法原諒對方以“為你好”為由實施的傷害。
李晶雅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既沒有社會價值,也不存在法律效力,隻存在基因層麵的延續。
可是僅靠這一點是沒法徹底拿捏住她的。
他們對她來說最大的價值是作為觀察樣本存在的,而不是什麽受到血緣的吸引發自內心的喜愛。
她希望能從他們身上追本溯源,審視自身。
可這一切不涉及感情層麵。
所以,對於李泰和的報複,李晶雅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更沒有任何負罪感。她也不會覺得李泰和反應過激,因為某種程度上,她本人是李泰和的某種延續,是沒法單獨看待的。
說得過分點兒,她可以說是作為李泰和的附庸、所有物存在的。
對於她來說,耳洞也是一個傷口。
一個傷口,哪怕有審美價值,她也不能接受,不願意去受這份罪。
李晶雅認為,如果她沒能在很小的時候確診治療,擁有相對平穩的健康狀態,她是沒有心力在任何方麵取得一定的成績的。
姥爺多年的鞭策,讓李晶雅固執地認為,她就是一個一時交了好運的普通人,還是身體極差的普通人。
這麽多年以來,對於自己那上天恩賜的寶貝兒子,居然將大量的時間精力,耗費在李晶雅這個非親生的普通孩子身上,姥爺一直非常不滿。
李晶雅一不是李泰和親生的,二不是男孩,她沒資格被李泰和如此優待。
姥爺認為,李晶雅擠占了李泰和未來孩子的資源,她就是個拖油瓶。
對於這點,李晶雅本人也是認同的。
姥爺還認為,李晶雅是李泰和結婚的最大障礙。
這點李晶雅就不同意了,結不結婚完全看李泰和自己。
當初,李泰和的某任女友主動向他求婚了,可他拒絕了。
這說明人女方完全不在意她,而且她雖然很粘李泰和,但也不是沒眼色的人,她從來不敵視李泰和的任何一任伴侶,也從來不在他們之間搞破壞,更不會要求對方填補她母親的空缺,她甚至不會主動和對方接觸。
姥爺居然把這個鍋扣到她頭上,她覺得自己很冤枉。
姥爺一直深恨李泰和居然在三十多歲了,還不願意結婚,為此一個人琢磨了很多有的沒的。
但是,可惜,李泰和不接茬,姥爺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管是從物質還是感情層麵上,姥爺都沒什麽能拿捏李泰和的。
物質上,李泰和十七歲開始經濟獨立。
至於感情,李泰和對姥爺的最後一點顧及,也在兩人就如何養育李晶雅起的一係列衝突中被耗盡了。
滿心滿眼都是信任與依戀的女兒,和向來隻會對自己橫眉豎眼的父親,可想而知李泰和會怎麽選擇。
幾個月前,姥爺剛完成癌症治療,李泰和就能接受心理醫生的建議,不讓李晶雅去探望他。
即使姥爺破口大罵,也毫不妥協。
這些年來,李晶雅接觸到最多的親子相處範例就是李泰和與姥爺,所以她沒法接受來自生父一家,帶有強迫意味的親情,更沒法原諒對方以“為你好”為由實施的傷害。
李晶雅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既沒有社會價值,也不存在法律效力,隻存在基因層麵的延續。
可是僅靠這一點是沒法徹底拿捏住她的。
他們對她來說最大的價值是作為觀察樣本存在的,而不是什麽受到血緣的吸引發自內心的喜愛。
她希望能從他們身上追本溯源,審視自身。
可這一切不涉及感情層麵。
所以,對於李泰和的報複,李晶雅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更沒有任何負罪感。她也不會覺得李泰和反應過激,因為某種程度上,她本人是李泰和的某種延續,是沒法單獨看待的。
說得過分點兒,她可以說是作為李泰和的附庸、所有物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