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晶雅真的完全是出於主觀能動性這麽做的嗎?
那也不盡然,李晶雅是一個被大懶鬼帶大的小懶鬼,這背後要是沒什麽激勵的話,她才不會費這個勁呢。
這些都是金錢的力量,這一切還得歸咎於李泰和。
可能是出於愧疚,李晶雅生病這一年多來,他對李晶雅非常大方,各方麵都大方。
然後有人就發現了機會,趁機向李泰和發出了投資邀約。
李晶雅的一位聲樂老師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李泰和同意了,她不以為意。
李泰和不傻,合作能夠達成,肯定雙方都有利可圖。
這種事接二連三發生後,李晶雅不淡定了,這都是些什麽事兒啊?
她不介意被人當成媒介、階梯,能抓住這個機會是人家的機遇和本事,可一切的前提是,這些事不能過於打擾她的生活。
可李泰和是怎麽做的呢?
這種事每出現一次,他就把李晶雅薅過去,問問她的看法,還美其名曰“行業評估”。
在李泰和看來,李晶雅可是位難得真實可靠的業內人士。
最開始是口頭詢問,然後一步步進化成了調研報告。
李晶雅自然是不幹的,這些事和她有啥關係?
她隻是去上課的,為什麽要寫這些鬼東西?
麵對質疑,李泰和不慌不忙掏出一堆文件,告訴她:“如果合作達成,注資的主體是家族辦公室,你也是受益人之一。”
麵對金錢誘惑,李晶雅動搖了。
如果報酬合理,這活兒好像也不是不能幹……
李泰和坐在辦公椅上,靜靜欣賞李晶雅糾結的麵色,不緊不慢地補充道:“當然,如果投資失利,你的資產也會縮水。”
這話雖然說的委婉,但李泰和的意思很明顯:要是你這個業內人士沒有披露出足夠的信息,導致我被忽悠了, 虧損的錢全算在你頭上。
李晶雅聞言,義不容辭地表示:“我們是什麽關係?幫你幹點活是應該的,哪還用說這些?”
就好像先前那些不情願不存在一般。
她一邊說,一邊在心裏默默地唾棄自己,利益驅動的手段果然對她有用。
李泰和的策略再次對她生效了,他之前就一再告誡過她,“艾拉,你的損失厭惡心理太重了。”
她克服不了這個毛病,李泰和就經常基於這點給他挖坑,這被李泰和稱為“脫敏訓練”。
李晶雅每次踩坑裏,都氣得跳腳,可李泰和的理由也很充足——被他坑總比被別人坑強,他好歹是有分寸的,不大可能下死手。
這個道理李晶雅懂,但是誰被坑了還笑嘻嘻的?
她沒法阻止李泰和,被坑的次數多了,她生氣的幅度變小了,情緒都變得穩定多了,可是她損失厭惡心理重的毛病還是老樣子。
像這次,李晶雅就是走流程式地氣了一會兒,很快就按照李泰和的指點,開始收集信息起來,然後是進一步的信息處理。
李晶雅不笨,順著這個思路舉一反三,開始留意起了工作中的細節,並嚐試分析處理。
這些別出心裁的商演舞台,不僅給李晶雅帶來了舞台經驗的進一步提升,還又為她吸引了一部分粉絲。
她居然在這個時候就有了舞台飯拍。
李晶雅的表演肉眼可見地用心,她有時甚至會準備多個版本的舞台供在場觀眾選擇。
在這些粉絲看來,這簡直就是天選偶像啊。
以前可沒有偶像這麽幹過,他們都感到不可思議之餘,還有些受寵若驚。
標準化舞台當然好,可李晶雅這種定製化的舞台也別有一番風味。
而且,論起和粉絲溝通,定製化舞台的效果當然更好。
她每次商演的表演不一樣,這項小眾的舞台福利吸引了很多粉絲反複追她的商演,其中有些人甚至錄像傳到網上。
這項福利的出現並不是李晶雅策劃好的。
一開始,有次她在候場時,詢問附近粉絲:“你們想要可愛點的舞台,還是帥氣點的舞台?”
這對她來說,這算是一種另類的現場調研。
粉絲的看法不一,她依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選擇了可愛風格。
然後,下一次商演時,有位粉絲可能是因為上次意見沒有得到采納,過於憤懣,追到了這裏,在李晶雅上台時大喊:“艾拉!帥氣風!”
李晶雅聽到了,這音量,可以想見這位粉絲的努力。
都讓她不忍心拒絕了。
她衝著聲音的方向比了個“ok”,然後表演了帥氣版的舞台。
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的每次商演,粉絲對舞蹈風格的投票聲此起彼伏,以至於李晶雅不得不在台上主持秩序——她此前從不用話筒說這些,這是組合表演,不是她的個人秀。
人一多,李晶雅也沒法數人頭,索性讓大家用聲音投票,誰聲音大聽誰的。
現在好了,她連熱場都不用做了,話筒一到她手上,現在就沸反盈天。
李晶雅的定製化舞台掀起了miss a商演的火熱狂潮,和又一次熱帖狂潮。
對此,公司很滿意,商演邀約多了不說,他們還能趁機漲價,這些都是錢啊。
商家也沒有不滿意,邀請了miss a意味著現場的火爆,還有人自帶器材過來免費拍攝現場,宣傳效果肯定是達到了,價格貴點也能接受。
miss a成員的心情就複雜多了。
一方麵,工作多了,公司掙錢,她們也能盡快結算;
另一方麵,想到之前自己對李晶雅表現出的不以為然,她們都覺得麵子上有些過不去。
她們羨慕李晶雅現在的熱度,可最好的跟進時機已經過去了。
最好的跟進時機是李晶雅提出建議時,大家一起練習。
現在定製化舞台已經成了李晶雅的標誌,她們再模仿難免會被稱為“跟風”,被一陣嘲諷。
李晶雅的粉絲受眾廣,經曆過幾次風波後,粉絲群體的嘴皮子也是練出來了,那叫一個犀利。
那也不盡然,李晶雅是一個被大懶鬼帶大的小懶鬼,這背後要是沒什麽激勵的話,她才不會費這個勁呢。
這些都是金錢的力量,這一切還得歸咎於李泰和。
可能是出於愧疚,李晶雅生病這一年多來,他對李晶雅非常大方,各方麵都大方。
然後有人就發現了機會,趁機向李泰和發出了投資邀約。
李晶雅的一位聲樂老師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李泰和同意了,她不以為意。
李泰和不傻,合作能夠達成,肯定雙方都有利可圖。
這種事接二連三發生後,李晶雅不淡定了,這都是些什麽事兒啊?
她不介意被人當成媒介、階梯,能抓住這個機會是人家的機遇和本事,可一切的前提是,這些事不能過於打擾她的生活。
可李泰和是怎麽做的呢?
這種事每出現一次,他就把李晶雅薅過去,問問她的看法,還美其名曰“行業評估”。
在李泰和看來,李晶雅可是位難得真實可靠的業內人士。
最開始是口頭詢問,然後一步步進化成了調研報告。
李晶雅自然是不幹的,這些事和她有啥關係?
她隻是去上課的,為什麽要寫這些鬼東西?
麵對質疑,李泰和不慌不忙掏出一堆文件,告訴她:“如果合作達成,注資的主體是家族辦公室,你也是受益人之一。”
麵對金錢誘惑,李晶雅動搖了。
如果報酬合理,這活兒好像也不是不能幹……
李泰和坐在辦公椅上,靜靜欣賞李晶雅糾結的麵色,不緊不慢地補充道:“當然,如果投資失利,你的資產也會縮水。”
這話雖然說的委婉,但李泰和的意思很明顯:要是你這個業內人士沒有披露出足夠的信息,導致我被忽悠了, 虧損的錢全算在你頭上。
李晶雅聞言,義不容辭地表示:“我們是什麽關係?幫你幹點活是應該的,哪還用說這些?”
就好像先前那些不情願不存在一般。
她一邊說,一邊在心裏默默地唾棄自己,利益驅動的手段果然對她有用。
李泰和的策略再次對她生效了,他之前就一再告誡過她,“艾拉,你的損失厭惡心理太重了。”
她克服不了這個毛病,李泰和就經常基於這點給他挖坑,這被李泰和稱為“脫敏訓練”。
李晶雅每次踩坑裏,都氣得跳腳,可李泰和的理由也很充足——被他坑總比被別人坑強,他好歹是有分寸的,不大可能下死手。
這個道理李晶雅懂,但是誰被坑了還笑嘻嘻的?
她沒法阻止李泰和,被坑的次數多了,她生氣的幅度變小了,情緒都變得穩定多了,可是她損失厭惡心理重的毛病還是老樣子。
像這次,李晶雅就是走流程式地氣了一會兒,很快就按照李泰和的指點,開始收集信息起來,然後是進一步的信息處理。
李晶雅不笨,順著這個思路舉一反三,開始留意起了工作中的細節,並嚐試分析處理。
這些別出心裁的商演舞台,不僅給李晶雅帶來了舞台經驗的進一步提升,還又為她吸引了一部分粉絲。
她居然在這個時候就有了舞台飯拍。
李晶雅的表演肉眼可見地用心,她有時甚至會準備多個版本的舞台供在場觀眾選擇。
在這些粉絲看來,這簡直就是天選偶像啊。
以前可沒有偶像這麽幹過,他們都感到不可思議之餘,還有些受寵若驚。
標準化舞台當然好,可李晶雅這種定製化的舞台也別有一番風味。
而且,論起和粉絲溝通,定製化舞台的效果當然更好。
她每次商演的表演不一樣,這項小眾的舞台福利吸引了很多粉絲反複追她的商演,其中有些人甚至錄像傳到網上。
這項福利的出現並不是李晶雅策劃好的。
一開始,有次她在候場時,詢問附近粉絲:“你們想要可愛點的舞台,還是帥氣點的舞台?”
這對她來說,這算是一種另類的現場調研。
粉絲的看法不一,她依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選擇了可愛風格。
然後,下一次商演時,有位粉絲可能是因為上次意見沒有得到采納,過於憤懣,追到了這裏,在李晶雅上台時大喊:“艾拉!帥氣風!”
李晶雅聽到了,這音量,可以想見這位粉絲的努力。
都讓她不忍心拒絕了。
她衝著聲音的方向比了個“ok”,然後表演了帥氣版的舞台。
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的每次商演,粉絲對舞蹈風格的投票聲此起彼伏,以至於李晶雅不得不在台上主持秩序——她此前從不用話筒說這些,這是組合表演,不是她的個人秀。
人一多,李晶雅也沒法數人頭,索性讓大家用聲音投票,誰聲音大聽誰的。
現在好了,她連熱場都不用做了,話筒一到她手上,現在就沸反盈天。
李晶雅的定製化舞台掀起了miss a商演的火熱狂潮,和又一次熱帖狂潮。
對此,公司很滿意,商演邀約多了不說,他們還能趁機漲價,這些都是錢啊。
商家也沒有不滿意,邀請了miss a意味著現場的火爆,還有人自帶器材過來免費拍攝現場,宣傳效果肯定是達到了,價格貴點也能接受。
miss a成員的心情就複雜多了。
一方麵,工作多了,公司掙錢,她們也能盡快結算;
另一方麵,想到之前自己對李晶雅表現出的不以為然,她們都覺得麵子上有些過不去。
她們羨慕李晶雅現在的熱度,可最好的跟進時機已經過去了。
最好的跟進時機是李晶雅提出建議時,大家一起練習。
現在定製化舞台已經成了李晶雅的標誌,她們再模仿難免會被稱為“跟風”,被一陣嘲諷。
李晶雅的粉絲受眾廣,經曆過幾次風波後,粉絲群體的嘴皮子也是練出來了,那叫一個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