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雅和安室長告別後,獨自一人從公司出來,她看了眼自己的掌心,很快鎖定了一輛黑色的轎車,再次確認過車牌號碼後,上前敲副駕駛座的窗戶,車窗立馬就搖了下來,兩人簡要地打了個招唿。
駕駛座上的人用手重重地抹了一下臉,“先上車。”
李晶雅沒有猶豫,直接坐上了副駕駛位,開車的是她的表舅李泰文,坐後座有點不禮貌,好像對方是她的司機一樣。
一上車,李泰文就塞過來一份文件,說:“你先看看,我們還有很多時間。”
李晶雅翻了一下,文件裏是一些河教授的資料,一份基礎樂理總結,最重要的是一些過往的麵試案例,以及應對指南。
李泰文的意思是讓她最後再準備一下。
她也沒有反抗,大部分內容都是略掃一眼,隻在少數地方停下來細看,沒幾分鍾就合上文件。
“表舅,這裏麵大多數我都看過了,你之前不是給了蒂姆一份嗎?”她在腦海裏對比一下,肯定道:“蒂姆給我的資料更齊全。”
李泰文倒是沒太注意她話語裏的小嫌棄,倒是被她對李泰和的稱唿驚到了,“你這孩子,怎麽能直接叫你舅舅的名字呢?”
李晶雅平靜且隨意地迴答:“我一直都是這麽稱唿他的。”
正值紅綠燈,李泰文轉頭看了她一眼,他雖極力控製好表情,眼神裏還是多少帶有一絲異樣,“你就不怕他?”
李晶雅反問,“我為什麽要怕他?而且這和我叫他的名字有什麽關係?我記得表舅你好像比蒂姆要年長幾歲,你也可以怎麽叫他。”
李泰文連連搖頭:“我可不敢。我們前幾次見麵的時候,你不是這樣的。”之前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哪裏去了?
李晶雅提醒他,“前幾次見麵的時候有很多比較傳統的長輩在。”
韓國的禮儀製度比較嚴苛,特別是對有些上了年紀的長輩來說,更需要鄭重對待。李晶雅的姥爺有好幾位兄弟,現在都生活在韓國,李泰和帶她去拜訪的時候,她都會嚴格依照韓國禮儀行事。她對於這些不大在意,但絕對不會讓李泰和因她麵子上不好看,即使他並不在意。
“蒂姆說,你們倆關係不錯來著。”既然這樣,她也以更平常的態度來對待他。李晶雅不懷好意地問:“怎麽?你怕蒂姆?”
李泰文沒有否認,語氣裏帶有幾絲堅決,“總之,我是不會這樣和他說話的。絕對不會!”
一路上要花的時間不少,李晶雅也挺想多了解一些李泰和的事情的,不然她和這位表舅還有什麽可聊的呢?而且,她對李泰和的事情很感興趣,她好像可以透過他的過往經曆窺探自己的未來。
“說起來,我小時候好像見過你,嗯,好像是在紐約?”其實印象已經很淺淡了,不過她倒是看過一些老照片,那時候的李泰文要瘦一些,李泰和倒一直都是老樣子。重點是,照片裏的她超級可愛!
李泰文有些驚奇,“我當時在紐約念書,你那時候才兩三歲,沒想到還能記得。”
李晶雅沒有試圖糾正他,她的記憶力要是真的這麽棒就好了,“所以,你是在那個時候和蒂姆熟悉起來的?”
李泰文試圖用冷淡的言語擊退她的好奇心,“沒錯。”
李晶雅不搭理,這種色厲內荏她見多了,這樣就想嚇住她?“你可以給我講講那時候的蒂姆嗎?”
看到她的眼神,李泰文意識到她和家裏其他孩子不一樣,不會就此退縮。
李泰文內心哀嚎:啊,又一個不會看眼色的!
但由於李泰和的囑托,他也不願就此拒絕她,不情不願地點頭。他拒絕了,要是這丫頭迴頭去告狀怎麽辦?
“他那時候在華爾街工作,你知道吧?”
李晶雅點頭,補充道:“確切的說,是在老虎基金。”
李泰文說起這個就有點牙疼,“沒錯,那幾年互聯網行業的股價增長迅猛,他所在的團隊剛好是負責這部分業務的,他也因此得到了豐厚的迴報。他那段時間工作非常忙碌,還被要求輔導我的學業,我們就是在這段時間裏熟悉起來的。”
李泰和對自己的父親很反感,當時兩人的關係也鬧得很僵,但麵對父親的不合理要求,他出於對堂兄的好奇與體諒,還是接手了這件事。
李晶雅有點疑惑地看過去,“我記得,你們似乎不是一個專業的,你那個時候是在讀博士吧?”
李泰文想起自己在博士階段被本科畢業的堂弟輔導功課就有點不好意思,點了點頭,“沒錯,我那個時候英文水平很不好,他會抽空輔導我,還會指導我處理一些實驗數據。”
然後他的聲音就大了起來,好像這樣就能遮掩住他的心虛,“他可是哈佛畢業!哈佛!指導我有什麽問題?!”就差沒拍幾下喇叭了。
李晶雅很嫌棄他這時候的態度,“你現在的表情語氣和我姥爺一模一樣。”說話就說話,嚷嚷什麽啊。
李泰和曾經給她剖析過,韓國人普遍帶有一種近乎病態的拚搏精神,與此同時,也普遍會有過度的自尊心,以及被觸動時過度的應激發應。這種情況在男性群體更為多見,李晶雅的姥爺就是其中典型,現在她又看到了另一個活樣本——李泰文。
“你好好說話,這麽大年紀了,情緒還沒有我穩定。”她已經完全不遮掩自己的嫌棄之意了。
李泰文感覺一口氣憋在胸口,又發不出來,他有些悻悻地說:“你和你媽完全不一樣,真不愧是李泰和帶大的。”話一出口,他就自知失言,小心地瞥了李晶雅一眼。
這對母女的關係非常古怪,不親近,也不敵視,李泰文看著倒有幾分陌生人的意味。
李晶雅對他前一句話毫無反應,完全忽略,隻是有些高興地問:“我和蒂姆很像嗎?他又不在這裏,你說敬語,他也聽不到。”
李泰文鬆了口氣,沒好氣地迴複:“很像,就連嫌棄我的樣子都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他語氣有些滄桑,“我都習慣了。”
迴想起當初在紐約的時候,被李泰和逐個音節地糾正讀音,逐個數字地驗證的那段時光,他到現在都依然會感覺頭皮一緊。那時候,李泰和工作特別忙,他的進度又比較慢,兩人相處的氣氛時常很窒息。當然,窒息的是他,李泰和可不會有什麽感覺。
有了這段經曆,推己及人,他對被李泰和一手帶大的李晶雅,多少是有一些同病相憐的情緒在。前幾次見麵的時候,她呆在李泰和身邊的態度,在他看來,隱隱帶有幾分戰戰兢兢的意味。沒想到,李晶雅和他想的完全不是一迴事,他感覺自己是個同情錯人的傻子。
駕駛座上的人用手重重地抹了一下臉,“先上車。”
李晶雅沒有猶豫,直接坐上了副駕駛位,開車的是她的表舅李泰文,坐後座有點不禮貌,好像對方是她的司機一樣。
一上車,李泰文就塞過來一份文件,說:“你先看看,我們還有很多時間。”
李晶雅翻了一下,文件裏是一些河教授的資料,一份基礎樂理總結,最重要的是一些過往的麵試案例,以及應對指南。
李泰文的意思是讓她最後再準備一下。
她也沒有反抗,大部分內容都是略掃一眼,隻在少數地方停下來細看,沒幾分鍾就合上文件。
“表舅,這裏麵大多數我都看過了,你之前不是給了蒂姆一份嗎?”她在腦海裏對比一下,肯定道:“蒂姆給我的資料更齊全。”
李泰文倒是沒太注意她話語裏的小嫌棄,倒是被她對李泰和的稱唿驚到了,“你這孩子,怎麽能直接叫你舅舅的名字呢?”
李晶雅平靜且隨意地迴答:“我一直都是這麽稱唿他的。”
正值紅綠燈,李泰文轉頭看了她一眼,他雖極力控製好表情,眼神裏還是多少帶有一絲異樣,“你就不怕他?”
李晶雅反問,“我為什麽要怕他?而且這和我叫他的名字有什麽關係?我記得表舅你好像比蒂姆要年長幾歲,你也可以怎麽叫他。”
李泰文連連搖頭:“我可不敢。我們前幾次見麵的時候,你不是這樣的。”之前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哪裏去了?
李晶雅提醒他,“前幾次見麵的時候有很多比較傳統的長輩在。”
韓國的禮儀製度比較嚴苛,特別是對有些上了年紀的長輩來說,更需要鄭重對待。李晶雅的姥爺有好幾位兄弟,現在都生活在韓國,李泰和帶她去拜訪的時候,她都會嚴格依照韓國禮儀行事。她對於這些不大在意,但絕對不會讓李泰和因她麵子上不好看,即使他並不在意。
“蒂姆說,你們倆關係不錯來著。”既然這樣,她也以更平常的態度來對待他。李晶雅不懷好意地問:“怎麽?你怕蒂姆?”
李泰文沒有否認,語氣裏帶有幾絲堅決,“總之,我是不會這樣和他說話的。絕對不會!”
一路上要花的時間不少,李晶雅也挺想多了解一些李泰和的事情的,不然她和這位表舅還有什麽可聊的呢?而且,她對李泰和的事情很感興趣,她好像可以透過他的過往經曆窺探自己的未來。
“說起來,我小時候好像見過你,嗯,好像是在紐約?”其實印象已經很淺淡了,不過她倒是看過一些老照片,那時候的李泰文要瘦一些,李泰和倒一直都是老樣子。重點是,照片裏的她超級可愛!
李泰文有些驚奇,“我當時在紐約念書,你那時候才兩三歲,沒想到還能記得。”
李晶雅沒有試圖糾正他,她的記憶力要是真的這麽棒就好了,“所以,你是在那個時候和蒂姆熟悉起來的?”
李泰文試圖用冷淡的言語擊退她的好奇心,“沒錯。”
李晶雅不搭理,這種色厲內荏她見多了,這樣就想嚇住她?“你可以給我講講那時候的蒂姆嗎?”
看到她的眼神,李泰文意識到她和家裏其他孩子不一樣,不會就此退縮。
李泰文內心哀嚎:啊,又一個不會看眼色的!
但由於李泰和的囑托,他也不願就此拒絕她,不情不願地點頭。他拒絕了,要是這丫頭迴頭去告狀怎麽辦?
“他那時候在華爾街工作,你知道吧?”
李晶雅點頭,補充道:“確切的說,是在老虎基金。”
李泰文說起這個就有點牙疼,“沒錯,那幾年互聯網行業的股價增長迅猛,他所在的團隊剛好是負責這部分業務的,他也因此得到了豐厚的迴報。他那段時間工作非常忙碌,還被要求輔導我的學業,我們就是在這段時間裏熟悉起來的。”
李泰和對自己的父親很反感,當時兩人的關係也鬧得很僵,但麵對父親的不合理要求,他出於對堂兄的好奇與體諒,還是接手了這件事。
李晶雅有點疑惑地看過去,“我記得,你們似乎不是一個專業的,你那個時候是在讀博士吧?”
李泰文想起自己在博士階段被本科畢業的堂弟輔導功課就有點不好意思,點了點頭,“沒錯,我那個時候英文水平很不好,他會抽空輔導我,還會指導我處理一些實驗數據。”
然後他的聲音就大了起來,好像這樣就能遮掩住他的心虛,“他可是哈佛畢業!哈佛!指導我有什麽問題?!”就差沒拍幾下喇叭了。
李晶雅很嫌棄他這時候的態度,“你現在的表情語氣和我姥爺一模一樣。”說話就說話,嚷嚷什麽啊。
李泰和曾經給她剖析過,韓國人普遍帶有一種近乎病態的拚搏精神,與此同時,也普遍會有過度的自尊心,以及被觸動時過度的應激發應。這種情況在男性群體更為多見,李晶雅的姥爺就是其中典型,現在她又看到了另一個活樣本——李泰文。
“你好好說話,這麽大年紀了,情緒還沒有我穩定。”她已經完全不遮掩自己的嫌棄之意了。
李泰文感覺一口氣憋在胸口,又發不出來,他有些悻悻地說:“你和你媽完全不一樣,真不愧是李泰和帶大的。”話一出口,他就自知失言,小心地瞥了李晶雅一眼。
這對母女的關係非常古怪,不親近,也不敵視,李泰文看著倒有幾分陌生人的意味。
李晶雅對他前一句話毫無反應,完全忽略,隻是有些高興地問:“我和蒂姆很像嗎?他又不在這裏,你說敬語,他也聽不到。”
李泰文鬆了口氣,沒好氣地迴複:“很像,就連嫌棄我的樣子都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他語氣有些滄桑,“我都習慣了。”
迴想起當初在紐約的時候,被李泰和逐個音節地糾正讀音,逐個數字地驗證的那段時光,他到現在都依然會感覺頭皮一緊。那時候,李泰和工作特別忙,他的進度又比較慢,兩人相處的氣氛時常很窒息。當然,窒息的是他,李泰和可不會有什麽感覺。
有了這段經曆,推己及人,他對被李泰和一手帶大的李晶雅,多少是有一些同病相憐的情緒在。前幾次見麵的時候,她呆在李泰和身邊的態度,在他看來,隱隱帶有幾分戰戰兢兢的意味。沒想到,李晶雅和他想的完全不是一迴事,他感覺自己是個同情錯人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