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好事多磨
穿越後我成了魚玄機的老師 作者:飛渡關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注擬?”
“尚書省要先登記一下你們這批應試舉子的名字,經過考詢後才能擬定做官的名錄。”陳斯年認真地看著他,“修竹,趁現在有時間,我給你好好講講一下本朝官製。”
“是,有勞師兄了。”
“本朝官員以五品為分界線,五品以下的文官,除員外郎、禦史及供奉官外,都由吏部自行任命。”
段書瑞一邊聽,一邊拿出紙筆開始記。
“三注三唱你知道吧?不用我再詳細闡述了吧?”
段書瑞點點頭。三銓注擬時,必須要當著選人的麵唱名注示,擬官時需要征求其意見,若選人對注擬之官不滿意,可於三日之內寫出退官擬告,三日後,再參加第二次的注擬唱名。
每個人一共隻有三次機會,若是第三次還不滿意,就不再注擬,聽任其今年冬集、明春注官。
“你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你還參加了書判拔萃科的考試。所以,我猜測你的結果出來的時間會比景信他們要晚一些。”
段書瑞抿了抿唇,眼裏有些許沮喪和彷徨。
“但是你不用擔心,你最後的歸宿差不了。”陳斯年站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們修竹本身就是極其優秀的人啊。”
段書瑞心中一暖,他一直將陳斯年送到門口,才若有所思地迴轉屋內。
三月二十六,關試放榜之日。
段書瑞三人早早地就等在吏部南院門口。這次的榜單上隻寫了入選士子的名字,並沒有明確寫出官職。
三人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擠進人潮之中。段書瑞屏息一看,隻見他們三人的名字都赫然在列,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他擠出人潮,環顧四周,發現周圍的士子有捶胸頓足的,有眉開眼笑的,還有表情變幻莫測的。他心裏不禁感慨萬千:這場考試關乎著多少人的前途命運啊!
過了約摸半個時辰,吏部尚書李德裕帶著兩位吏部侍郎走了出來。此時參選者已經被分為尚書銓、中銓、東銓三銓。段書瑞三人是新科進士,自然被分到專門選拔九品官員的東銓。
曆來都是按照尚書銓為先、中銓居中、東銓最後的順序來唱名注擬的。三人在東風中站了許久,這才輪到他們這一組。
隻見負責他們這一組的吏部侍郎裴堅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此次唱名,針對的是隻參加了關試的考生!如有參加博學宏詞科、書判拔萃科的考生,你們的唱名將在七日後舉行!”
崔景信和陳舒雲聽到此話後,都不約而同地看向段書瑞。
段書瑞的表情淡淡的,他不關心結果公布的時間,他隻在乎結果本身。
“長安縣明德軒學生,陳舒雲,關試中表現優異,經吏部裁定,任從九品上奉禮郎!”裴堅高聲道。
陳舒雲的脊背僵了僵,他從隊伍中走出來,恭敬地答道:“學生謝過各位大人!”
“你可滿意吏部所授官職?”
“學生沒有異議。”
裴堅徐徐點頭,繼續宣讀後麵的名單。
崔景信緊張得手心都捏了一把汗,他最怕的就是自己還得在長安等上個三年五載,隻要朝中有空餘官職,他就可以直接頂上。
他等了好一會兒,還沒聽到自己的名字,心中不免有些焦躁。
“長安縣明德軒學生,崔景信,經吏部裁定,任正九品下正字!”
崔景信一愣,旋即欣喜一笑,小雞啄米般點頭:“學生謝謝大人!”
裴堅似笑非笑地看著他:“你可滿意這個安排啊?”
“學生非常讚成!各位大人英明!”
段書瑞打心底為他們感到高興,即使今天聽不到自己的名字,他也覺得甘之如飴。
聽完唱名後,三人上了馬車,準備迴陳伯家報喜。
一路上,陳舒雲都有些心神不定。崔景信察覺到他的異常,用折扇拍了一下他的肩頭:“陳兄莫不是高興過頭了?”
陳舒雲一把抓住他的扇子:“崔兄,奉禮郎是在長安任職對吧?”
“是啊,奉禮郎服務於太常寺,太常寺可不就在長安嗎?”
“噢。”陳舒雲揉揉眉心,“我差點以為自己發揮失常,要迴嶺南當縣尉了。”
“陳兄,你是嶺南人?”段書瑞一驚。
“是啊,我之前沒有說過嗎?”陳舒雲偏頭看著他。
段書瑞恍然大悟:難怪他覺得陳舒雲的口音怎麽這麽熟悉呢,敢情他是廣東人啊!他小時候沒少看粵語片,因此對這種方言特別耳熟。
難怪他不想迴嶺南,在唐代,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相隔較遠,交通不便。中原地區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嶺南地區則相對較為落後。陳舒雲不想迴去發展也在情理之中了。
迴到陳伯家後,崔景信二人將唱名結果告訴二老。
“好,好,好!”陳伯連說三個好字,“幸好中央官職有缺位,要不然你們可能還得等上個三年五載呢!”
說完,他突然想到段書瑞還沒有被授予官職,忙說道:“修竹,你肯定沒有問題的!這麽多年,我的直覺就沒錯過!”
陳夫人也說道:“是啊,相傳白樂天考的就是書判拔萃科,考完後不是立刻就被上麵授予官職了嗎?修竹,你一定會等來好消息的!”
段書瑞眉目間的神情頓時變得十分柔和:“師父師娘,謝謝你們。”
他的師父師娘雖然不是他血緣關係上的親人,卻比他的一些血親待他還親,這份溫暖,足以讓他銘記一生。
段書瑞準備去見魚幼薇一麵,他知道以後二人見麵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了,成年人之間總是聚少離多的。
其實,他沒有告訴她,當看到她像躲避洪水猛獸般在街上避開他時,他的內心是有些失落的。他對情緒的感知總是淡淡的,喜也淡,悲也淡。但她總能打破他平靜的心湖,在湖麵上掀起漣漪。
這是為什麽呢?
到魚幼薇家裏時,她正在研磨茶葉。陡然見到他,她的臉上瞬間綻開笑容:“先生,您來啦!”
段書瑞看著她麵前桌案上大大小小的茶具,微微一笑:“我口渴了,姑娘可以給我一口茶喝嗎?”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魚幼薇端上一個托盤,上麵擺放著三杯茶,“先生,今天您的茶我管夠了。”
“尚書省要先登記一下你們這批應試舉子的名字,經過考詢後才能擬定做官的名錄。”陳斯年認真地看著他,“修竹,趁現在有時間,我給你好好講講一下本朝官製。”
“是,有勞師兄了。”
“本朝官員以五品為分界線,五品以下的文官,除員外郎、禦史及供奉官外,都由吏部自行任命。”
段書瑞一邊聽,一邊拿出紙筆開始記。
“三注三唱你知道吧?不用我再詳細闡述了吧?”
段書瑞點點頭。三銓注擬時,必須要當著選人的麵唱名注示,擬官時需要征求其意見,若選人對注擬之官不滿意,可於三日之內寫出退官擬告,三日後,再參加第二次的注擬唱名。
每個人一共隻有三次機會,若是第三次還不滿意,就不再注擬,聽任其今年冬集、明春注官。
“你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你還參加了書判拔萃科的考試。所以,我猜測你的結果出來的時間會比景信他們要晚一些。”
段書瑞抿了抿唇,眼裏有些許沮喪和彷徨。
“但是你不用擔心,你最後的歸宿差不了。”陳斯年站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們修竹本身就是極其優秀的人啊。”
段書瑞心中一暖,他一直將陳斯年送到門口,才若有所思地迴轉屋內。
三月二十六,關試放榜之日。
段書瑞三人早早地就等在吏部南院門口。這次的榜單上隻寫了入選士子的名字,並沒有明確寫出官職。
三人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擠進人潮之中。段書瑞屏息一看,隻見他們三人的名字都赫然在列,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他擠出人潮,環顧四周,發現周圍的士子有捶胸頓足的,有眉開眼笑的,還有表情變幻莫測的。他心裏不禁感慨萬千:這場考試關乎著多少人的前途命運啊!
過了約摸半個時辰,吏部尚書李德裕帶著兩位吏部侍郎走了出來。此時參選者已經被分為尚書銓、中銓、東銓三銓。段書瑞三人是新科進士,自然被分到專門選拔九品官員的東銓。
曆來都是按照尚書銓為先、中銓居中、東銓最後的順序來唱名注擬的。三人在東風中站了許久,這才輪到他們這一組。
隻見負責他們這一組的吏部侍郎裴堅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此次唱名,針對的是隻參加了關試的考生!如有參加博學宏詞科、書判拔萃科的考生,你們的唱名將在七日後舉行!”
崔景信和陳舒雲聽到此話後,都不約而同地看向段書瑞。
段書瑞的表情淡淡的,他不關心結果公布的時間,他隻在乎結果本身。
“長安縣明德軒學生,陳舒雲,關試中表現優異,經吏部裁定,任從九品上奉禮郎!”裴堅高聲道。
陳舒雲的脊背僵了僵,他從隊伍中走出來,恭敬地答道:“學生謝過各位大人!”
“你可滿意吏部所授官職?”
“學生沒有異議。”
裴堅徐徐點頭,繼續宣讀後麵的名單。
崔景信緊張得手心都捏了一把汗,他最怕的就是自己還得在長安等上個三年五載,隻要朝中有空餘官職,他就可以直接頂上。
他等了好一會兒,還沒聽到自己的名字,心中不免有些焦躁。
“長安縣明德軒學生,崔景信,經吏部裁定,任正九品下正字!”
崔景信一愣,旋即欣喜一笑,小雞啄米般點頭:“學生謝謝大人!”
裴堅似笑非笑地看著他:“你可滿意這個安排啊?”
“學生非常讚成!各位大人英明!”
段書瑞打心底為他們感到高興,即使今天聽不到自己的名字,他也覺得甘之如飴。
聽完唱名後,三人上了馬車,準備迴陳伯家報喜。
一路上,陳舒雲都有些心神不定。崔景信察覺到他的異常,用折扇拍了一下他的肩頭:“陳兄莫不是高興過頭了?”
陳舒雲一把抓住他的扇子:“崔兄,奉禮郎是在長安任職對吧?”
“是啊,奉禮郎服務於太常寺,太常寺可不就在長安嗎?”
“噢。”陳舒雲揉揉眉心,“我差點以為自己發揮失常,要迴嶺南當縣尉了。”
“陳兄,你是嶺南人?”段書瑞一驚。
“是啊,我之前沒有說過嗎?”陳舒雲偏頭看著他。
段書瑞恍然大悟:難怪他覺得陳舒雲的口音怎麽這麽熟悉呢,敢情他是廣東人啊!他小時候沒少看粵語片,因此對這種方言特別耳熟。
難怪他不想迴嶺南,在唐代,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相隔較遠,交通不便。中原地區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嶺南地區則相對較為落後。陳舒雲不想迴去發展也在情理之中了。
迴到陳伯家後,崔景信二人將唱名結果告訴二老。
“好,好,好!”陳伯連說三個好字,“幸好中央官職有缺位,要不然你們可能還得等上個三年五載呢!”
說完,他突然想到段書瑞還沒有被授予官職,忙說道:“修竹,你肯定沒有問題的!這麽多年,我的直覺就沒錯過!”
陳夫人也說道:“是啊,相傳白樂天考的就是書判拔萃科,考完後不是立刻就被上麵授予官職了嗎?修竹,你一定會等來好消息的!”
段書瑞眉目間的神情頓時變得十分柔和:“師父師娘,謝謝你們。”
他的師父師娘雖然不是他血緣關係上的親人,卻比他的一些血親待他還親,這份溫暖,足以讓他銘記一生。
段書瑞準備去見魚幼薇一麵,他知道以後二人見麵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了,成年人之間總是聚少離多的。
其實,他沒有告訴她,當看到她像躲避洪水猛獸般在街上避開他時,他的內心是有些失落的。他對情緒的感知總是淡淡的,喜也淡,悲也淡。但她總能打破他平靜的心湖,在湖麵上掀起漣漪。
這是為什麽呢?
到魚幼薇家裏時,她正在研磨茶葉。陡然見到他,她的臉上瞬間綻開笑容:“先生,您來啦!”
段書瑞看著她麵前桌案上大大小小的茶具,微微一笑:“我口渴了,姑娘可以給我一口茶喝嗎?”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魚幼薇端上一個托盤,上麵擺放著三杯茶,“先生,今天您的茶我管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