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競爭激烈
穿越後我成了魚玄機的老師 作者:飛渡關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寫完最後一個字,段書瑞長舒一口氣,將筆放在一旁的筆架上。
陳舒雲聽到聲音,抬起頭來:“段兄,你寫好了嗎?”
段書瑞露出一個如釋重負的微笑:“寫好了。多虧陳兄為我指點迷津。”他真誠地衝陳舒雲拱了拱手,“陳兄,謝謝你。”
段書瑞本以為陳舒雲會主動要求看一下他的文章,誰知後者隻是擺了擺手:“段兄若是沒有其他事情的話,就可以離開了。”
段書瑞看見他從一個包裹裏掏出一封信件,猜測到那可能是一封家書。他知道自己留在這裏會打擾到他看信,便識趣的說道:“那在下就不打擾陳兄了,告辭。”他轉身離開,還貼心的替陳舒雲掩上房門。
那之後,段書瑞有空便繼續研究文章。他並不急著去寫新文章,反倒是將以往寫過的文章悉數找出。再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有了一次,段書瑞就不怕麻煩陳舒雲了,之後便常去請教對方寫文章的技巧。有時候他見崔景信對著一堆題目抓耳撓腮,也會拉著他一起去找陳舒雲。這一來二去的,三人很快就混熟了。段書瑞也算是摸清了陳舒雲的性格,此人真擔的起“少年老成”四個字。陳舒雲待人謙和,沒有半點傲氣。相處的時日久了,二人都了解到他家中有一個五歲的幼女。每當他說起自己的女兒時,目光都會變得異常溫柔,他的眼底仿佛潛藏著一汪湖泊,湖麵上灑落點點星光。
崔景信看了段書瑞一眼,打趣道:“段兄,你今年也二十有餘了吧。怎麽沒聽你談起過你的相好?就算沒有相好,也應該有心悅之人吧?”
段書瑞看到他那副八卦的嘴臉,活想拿針線將他上下兩片嘴唇縫上。他冷冷開口:“崔兄比我更招姑娘們喜歡,卻不知為何遲遲沒有傳來好消息?”
崔景信聽到這話,訕訕的摸了摸鼻頭:“我隻是好奇問問嘛,段兄幹嘛這麽大火氣。”他很快恢複到原來嬉皮笑臉的神色,“謝謝段兄誇讚。我說過,我已經心有所屬了。”
段書瑞默默的打量著他。崔景信隔三岔五會出去,一走就是大半天。段書瑞本以為此人會去平康坊尋花問柳,可他的衣服上並沒有脂粉的香氣,臉上也沒有曖昧的唇印,想來並沒有去找姑娘們。不過他鍾情於喝酒,衣服上時常帶著一股酒味,好幾次熏的段書瑞想把他轟出去。
“二位師弟,後天就要月測了。”陳舒雲恰如其分的加入對話,“你們可準備好了嗎?我這幾天有些精神不振,倒是有些懈怠了。”
“我也是,不知道是不是春困。”崔景信不禁打了個長長的嗬欠。
“崔兄,做學問要用心。你還想不想實現你的大好前程了?”段書瑞無奈的盯著他。
“段兄,你就放心吧。”崔景信笑嘻嘻的迴答道,“我屬於那種會精準把控學習時間的人。隻要能達到預期效果,多學一秒對我而言都是浪費時間。”
聽他將“偷懶”二字說的如此冠冕堂皇,段書瑞簡直要氣笑了。
不過仔細想來,他自己也沒好到哪裏去。他的文章雖然比去年精進了幾分,還得到了陳伯的認可,但詩詞歌賦仍是他的硬傷。他雖然能寫出幾首,可文辭絲毫不出眾,壓根無法讓考官眼前一亮。
陳伯對他不擅長寫詩這一點很是無奈,但他轉念一想,詩詞歌賦需要大量積累,甚至需要自身有足夠豐富的經曆,而段書瑞時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能有豐富經曆才怪了。這麽多士人,有人擅詩有人擅書,若是樣樣精通,那都是可以在史書上留名的人物了。
“文辭上再精妙些,思維再縝密些,你鄉試必能取中。”陳伯囑咐道,“你眼下文章已有了火候,但切記不能自滿。鄉試可不是這麽好過的,屆時會有一大堆來自不同學館的生徒和你一同競爭。”
段書瑞自然清楚。
唐睿宗執政時期,就曾說過:“每年貢明經、進士,不須限數,貴在得人。”[1]有了這一規定,貢士的數字也就必然增加了。實際上,單是明經和進士,每年報送到京都的絕不止一千人。若是將製舉等科一並算上,每年到長安應試的,二三千人是會有的。
隋唐以後,中國經濟中心已經南移,文化中心也逐漸向南方轉移。江南地區——也就是現代的蘇、滬、皖三省,三省士子中舉人數一直名列前茅。而福建道一帶,尤其是現在的莆田地區,更是文人輩出。和這麽多士子相比,段書瑞實在沒有信心能夠脫穎而出。
“段兄,在想什麽呢?”崔景信伸手在他麵前揮了揮,將他從蕪雜的思緒中拉出來。
“沒什麽,事在人為,我們好好準備就是了。盡人事聽天命吧。”講到最後一句,他刻意加重了語氣。那更像是他對自己說的。
“哎,對了。這次月測考完,我們一同去大慈恩寺祈福如何?”崔景信饒有興趣的說道。
“祈福?”段書瑞一愣,有些沒反應過來。
“是啊。段兄還未成婚,在下可為你去求一段姻緣。”崔景信笑嘻嘻的說道。
“……不去了。”段書瑞一張臉冷若冰霜,仿佛下一秒他的眼裏就要射出刀片,將崔景信釘在牆上。
“哎哎,段兄當真了?”崔景信作勢要打自己的臉,“我瞎說的,可別放在心上啊。”
“好吧,到時候就由崔兄你出路費吧。”段書瑞斜了他一眼,反正這要求是他主動提出來的。
“那是自然了。”崔景信又轉向陳舒雲,“陳兄,你認為如何啊?”
陳舒雲笑道:“我沒有異議。我們考完的第二天就可以去,師傅要閱卷,估計會給我們放一天假。”
很快,就到了月測的時間。崔景信本想夾帶小抄進學堂,但想到師傅那不按常理出題的風格,隻得作罷。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因為陳伯這次破天荒的進行了考前搜身!他不僅檢查了三人的頭發和鞋底,還將三人從脖子到褲腳摸了個遍。其中對崔景信的搜檢時間最久。崔景信感受到陳伯那雙粗糙的手在自己身上遊走,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沒有準備小抄。要不然一頓皮肉之苦是絕對少不了的。
陳舒雲聽到聲音,抬起頭來:“段兄,你寫好了嗎?”
段書瑞露出一個如釋重負的微笑:“寫好了。多虧陳兄為我指點迷津。”他真誠地衝陳舒雲拱了拱手,“陳兄,謝謝你。”
段書瑞本以為陳舒雲會主動要求看一下他的文章,誰知後者隻是擺了擺手:“段兄若是沒有其他事情的話,就可以離開了。”
段書瑞看見他從一個包裹裏掏出一封信件,猜測到那可能是一封家書。他知道自己留在這裏會打擾到他看信,便識趣的說道:“那在下就不打擾陳兄了,告辭。”他轉身離開,還貼心的替陳舒雲掩上房門。
那之後,段書瑞有空便繼續研究文章。他並不急著去寫新文章,反倒是將以往寫過的文章悉數找出。再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有了一次,段書瑞就不怕麻煩陳舒雲了,之後便常去請教對方寫文章的技巧。有時候他見崔景信對著一堆題目抓耳撓腮,也會拉著他一起去找陳舒雲。這一來二去的,三人很快就混熟了。段書瑞也算是摸清了陳舒雲的性格,此人真擔的起“少年老成”四個字。陳舒雲待人謙和,沒有半點傲氣。相處的時日久了,二人都了解到他家中有一個五歲的幼女。每當他說起自己的女兒時,目光都會變得異常溫柔,他的眼底仿佛潛藏著一汪湖泊,湖麵上灑落點點星光。
崔景信看了段書瑞一眼,打趣道:“段兄,你今年也二十有餘了吧。怎麽沒聽你談起過你的相好?就算沒有相好,也應該有心悅之人吧?”
段書瑞看到他那副八卦的嘴臉,活想拿針線將他上下兩片嘴唇縫上。他冷冷開口:“崔兄比我更招姑娘們喜歡,卻不知為何遲遲沒有傳來好消息?”
崔景信聽到這話,訕訕的摸了摸鼻頭:“我隻是好奇問問嘛,段兄幹嘛這麽大火氣。”他很快恢複到原來嬉皮笑臉的神色,“謝謝段兄誇讚。我說過,我已經心有所屬了。”
段書瑞默默的打量著他。崔景信隔三岔五會出去,一走就是大半天。段書瑞本以為此人會去平康坊尋花問柳,可他的衣服上並沒有脂粉的香氣,臉上也沒有曖昧的唇印,想來並沒有去找姑娘們。不過他鍾情於喝酒,衣服上時常帶著一股酒味,好幾次熏的段書瑞想把他轟出去。
“二位師弟,後天就要月測了。”陳舒雲恰如其分的加入對話,“你們可準備好了嗎?我這幾天有些精神不振,倒是有些懈怠了。”
“我也是,不知道是不是春困。”崔景信不禁打了個長長的嗬欠。
“崔兄,做學問要用心。你還想不想實現你的大好前程了?”段書瑞無奈的盯著他。
“段兄,你就放心吧。”崔景信笑嘻嘻的迴答道,“我屬於那種會精準把控學習時間的人。隻要能達到預期效果,多學一秒對我而言都是浪費時間。”
聽他將“偷懶”二字說的如此冠冕堂皇,段書瑞簡直要氣笑了。
不過仔細想來,他自己也沒好到哪裏去。他的文章雖然比去年精進了幾分,還得到了陳伯的認可,但詩詞歌賦仍是他的硬傷。他雖然能寫出幾首,可文辭絲毫不出眾,壓根無法讓考官眼前一亮。
陳伯對他不擅長寫詩這一點很是無奈,但他轉念一想,詩詞歌賦需要大量積累,甚至需要自身有足夠豐富的經曆,而段書瑞時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能有豐富經曆才怪了。這麽多士人,有人擅詩有人擅書,若是樣樣精通,那都是可以在史書上留名的人物了。
“文辭上再精妙些,思維再縝密些,你鄉試必能取中。”陳伯囑咐道,“你眼下文章已有了火候,但切記不能自滿。鄉試可不是這麽好過的,屆時會有一大堆來自不同學館的生徒和你一同競爭。”
段書瑞自然清楚。
唐睿宗執政時期,就曾說過:“每年貢明經、進士,不須限數,貴在得人。”[1]有了這一規定,貢士的數字也就必然增加了。實際上,單是明經和進士,每年報送到京都的絕不止一千人。若是將製舉等科一並算上,每年到長安應試的,二三千人是會有的。
隋唐以後,中國經濟中心已經南移,文化中心也逐漸向南方轉移。江南地區——也就是現代的蘇、滬、皖三省,三省士子中舉人數一直名列前茅。而福建道一帶,尤其是現在的莆田地區,更是文人輩出。和這麽多士子相比,段書瑞實在沒有信心能夠脫穎而出。
“段兄,在想什麽呢?”崔景信伸手在他麵前揮了揮,將他從蕪雜的思緒中拉出來。
“沒什麽,事在人為,我們好好準備就是了。盡人事聽天命吧。”講到最後一句,他刻意加重了語氣。那更像是他對自己說的。
“哎,對了。這次月測考完,我們一同去大慈恩寺祈福如何?”崔景信饒有興趣的說道。
“祈福?”段書瑞一愣,有些沒反應過來。
“是啊。段兄還未成婚,在下可為你去求一段姻緣。”崔景信笑嘻嘻的說道。
“……不去了。”段書瑞一張臉冷若冰霜,仿佛下一秒他的眼裏就要射出刀片,將崔景信釘在牆上。
“哎哎,段兄當真了?”崔景信作勢要打自己的臉,“我瞎說的,可別放在心上啊。”
“好吧,到時候就由崔兄你出路費吧。”段書瑞斜了他一眼,反正這要求是他主動提出來的。
“那是自然了。”崔景信又轉向陳舒雲,“陳兄,你認為如何啊?”
陳舒雲笑道:“我沒有異議。我們考完的第二天就可以去,師傅要閱卷,估計會給我們放一天假。”
很快,就到了月測的時間。崔景信本想夾帶小抄進學堂,但想到師傅那不按常理出題的風格,隻得作罷。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因為陳伯這次破天荒的進行了考前搜身!他不僅檢查了三人的頭發和鞋底,還將三人從脖子到褲腳摸了個遍。其中對崔景信的搜檢時間最久。崔景信感受到陳伯那雙粗糙的手在自己身上遊走,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沒有準備小抄。要不然一頓皮肉之苦是絕對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