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段書瑞剛迴來,陳伯沒有馬上就給他安排課程,而是讓他先休息半天。


    吃完午飯,師徒三人坐在院子裏乘涼。師母將放在井水裏冰好的葡萄拿出來,擺在桌上。陳伯似乎覺得太陽太刺眼了,故將椅子往樹蔭下挪了挪。他眯著眼睛,開口說道:“修竹,你這幾天去書院可有收獲?”


    段書瑞不小心吃到一顆酸澀的葡萄,不由得皺起眉頭:“師傅,我在散步時看到一片荷塘,恍惚間感覺靈感來了,當場就寫下一首五言絕句。師傅可有興趣看看?”


    “我當然要看了。”陳伯滿意的摸了摸下巴,“聽你的意思,似乎對這次創作胸有成竹啊。你的小徒弟看過你的詩歌嗎?”


    “……看過。她也覺得我寫的有進步。但我還是想聽到師傅您的點評。”段書瑞說著站起身,準備迴房去拿自己做的詩。


    直到段書瑞的影子消失在視野裏,陳伯才對崔景信說道:“景信,你哥哥又來信了。你可知道此事?”


    崔景信麵上仍帶著笑容,一雙桃花眼中的溫度卻驟降下來:“師傅,您有話就說吧。不用太擔心我。”


    陳伯歎了一口氣:“家大業大也是一種煩惱。景信,留給你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後年的鄉試,你和修竹一起去考吧。”


    崔景信答道:“是。”他的目光越過了高牆,飄向了湛藍悠遠的天空。


    段書瑞將詩作拿給陳伯過目。陳伯抿著嘴唇來來迴迴看了好幾遍,讚歎道:“不錯,有進步!”


    “短短四句詩,就將荷花的香氣、形態、顏色等描繪的淋漓盡致,全詩沒有一句廢話。好,非常好!”


    段書瑞不由得鬆了一口氣,他剛才看著陳伯嚴肅的樣子,還以為自己要挨批評呢。不過陳伯還是肯定了他的進步,這讓他覺得這幾個月來付出的艱辛都是值得的。


    “修竹,你練習寫景詩有多長時間了,你可還記得嗎?”


    “迴師傅,已經四個月有餘了。”


    “不錯,你在單一的寫景上已經有了長足進步,可以說已經摸到門檻了。但是許多寫景的詩並不單單是寫景,更多的是要借景抒情。你可讀過杜工部的兩首絕句?”


    這話題跨度有點大。雖不知道師傅是何用意,段書瑞還是規規矩矩的答道:“弟子讀過。”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陳伯捋了捋胡子,“這是一首詠物詩。前兩句寫景,描寫了春日的風光。後兩句卻筆鋒一轉,改為抒情。你可知杜工部在寫後兩句時,是懷著何種心情啊?”


    要想透徹的了解、剖析一首詩歌,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當時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當時杜甫正客居於四川,人在異鄉,總會生出對家鄉的思念。“今春”雖好,但眼看著又要過去了,春天就要歸去了,那麽我何時能歸去呢?杜甫以敘景而寄托鄉思,言已盡而意無窮,讓人感歎不已。


    段書瑞迴答道:“杜工部出身於河南道,但寫詩之時已經攜家眷漂泊到成都,並在友人的幫助下修建了一座草堂。此時杜工部欣賞著春日的美景,心中一定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吧。”


    陳伯讚賞的看著他:“是的。即使春日無限好,但在杜工部眼裏,也是稍縱即逝的。他表麵上是在寫景,實則是在抒發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修竹,你何不也試著寫一首寄托思鄉之情的詩歌呢?”


    段書瑞沒有答話。他在父親的家鄉出生,父母離婚後搬家到外祖父母居住的城市。仔細想來,他的家鄉應該是父母離婚後他和母親常住的這個城市吧。也隻有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才讓他感覺到歸屬感。


    “就這麽決定了。你寫一首思鄉詩,五日後交給我。”陳伯看了他一眼,“你可以想想家鄉有哪些獨特的景致,有哪些名勝古跡。”


    崔景信暗自竊喜,還好師傅沒讓他也教一篇詩歌。然而,還沒等他得瑟完,陳伯就麵無表情的說道:“景信,你也別閑著。五日後你也得給我交一篇上來。”


    崔景信:“……”


    這打臉來的真快,真是讓人猝不及防。


    “你這幾日在山上,可有練習寫時文嗎?”陳伯問道。


    “弟子忘了。”段書瑞老實迴答道。不是他不想寫,實在是山上的日子太愉快了,沒有那種針砭時弊的心境啊。


    崔景信偷偷向他豎起大拇指,陳伯則板起麵孔:“學習需要積極主動。這個道理還需要我教你嗎?”說著,他從桌上的粗布口袋裏掏出一本發黃的書稿遞給他:“這是念兒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我列的書單,如今科場文風有變,當年書單已不適用於今朝。我後麵又補充了幾本書,其中一些文章你已經讀過。但隻讀一遍是不夠的,你需要仔細琢磨文章是如何寫出的。”


    段書瑞接過來一看,發現文章的數量還不少,足足列了五頁紙之多。


    “我聽開書肆的友人說,你連著兩個月幾乎每日都會去那裏讀書。我觀你文章,進步是有的,但還存在許多不足。經義理解一直是你的強項,但文辭構思一直是你的弱項。一篇一等的好文章,一定是無懈可擊的。”


    段書瑞連連點頭,他知道陳伯說的在理。


    他早已熟讀四書五經,許多篇章段落都能背誦下來。讓他默寫注釋,他也能寫個七七八八。但或許是習慣於引經據典,導致他忽略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一篇文章看上去更像是無數典故堆砌出來的,讀起來幹巴巴的,很難觸動考官。


    段書瑞將陳伯給的書帶迴去,又翻了翻自己手邊的書。書單上的書他已有幾本,其他的那間書肆大多數也有。他便按照陳伯的要求讀起了這些文章,適當改變了以往的晨讀書目。


    熟讀唐詩三千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一篇篇文章讀下來,段書瑞自然得到不少收獲。


    這幾日清晨他都在院子裏的假山旁讀散文,盡管他為了不打擾其餘人休息,刻意降低了音量,但還是被崔景信發現了。崔景信暗自讚歎道:“段兄向學之心,可真叫人敬佩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我成了魚玄機的老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渡關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渡關山並收藏穿越後我成了魚玄機的老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