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用心良苦
穿越後我成了魚玄機的老師 作者:飛渡關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段書瑞將自己寫好的文章交給陳伯過目。陳伯頗有些訝異的看著他,以前這小子幾乎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交的,這次居然交的這麽早?難不成是文曲星上身了?他不解的開口:“修竹,以前的你都是能拖就拖,怎麽這次交的這麽快?”
段書瑞臉上一陣燥熱:“師傅,弟子昨天看完書有所感悟,這才寫下了這篇文章。弟子也不知道為何會寫的這麽順暢,還請師傅幫我看看。”
陳伯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在自己推薦的那家書肆裏獲得了靈感。他將其默認為自己的功勞,心頭美滋滋的。他展開白紙看了一眼,由衷的讚歎道:“字如其人,修竹,你的字寫的越來越有風采了。”段書瑞莞爾一笑。他每每遇到思路不暢之時,為了讓自己平心靜氣,最喜歡做的就是練字。他最近剛臨摹完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這篇碑文記述了顏氏家族及其後裔仕途、治學經世的情況。顏真卿的手寫楷書被編訂成冊,在民 間廣為流傳。這本楷書書寫嚴謹,字體端莊秀麗,十分適合臨摹。他一邊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一邊了解著古人的生平,感到其樂無窮。
陳伯專注的看著文章,段書瑞則閱讀著一本時文集。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等段書瑞看完了十餘頁文章,陳伯才開口點評。
“修竹,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是你自己想的?沒有借助外力?”
“當然了師傅,這學堂裏除了您還有誰能幫我嗎?”段書瑞無奈的笑笑,難不成他還會去找崔景信幫忙嗎?崔景信自己都想雇一個寫手幫忙寫文章呢。
“說的也是。而且也不像是原封不動的從別人的文章裏摘抄來的。”陳伯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師傅就隨口一問,你別往心裏去啊。”
段書瑞滿眼期冀的望著陳伯:“師傅,請您告訴我,我這篇文章究竟如何?和之前的相比有進步嗎?”
“有,當然有。你這文章描寫了民生疾苦,沉鬱頓挫,有杜工部憂國憂民的風範。”
這可是極高的評價了。段書瑞的臉上滑過一絲倉促的笑意,他總不能說自己昨日看到杜甫的作品,自然而然的聯想到之前看過的有關杜甫生平的紀錄片,這才有感而發吧。
“不過安史之亂後,老百姓的確過得十分辛苦。到處都是流民,還有官兵騎著馬,不擇手段的抓壯丁去充軍……”陳伯閉上眼睛陷入沉思,“我的父親和母親,當年也是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曆經千辛萬苦才來到長安的……”
段書瑞同情的看著陳伯,他當然知道那段水深火熱的時期,官府為了征兵打仗派出大隊人馬,而經曆戰火洗禮的土地上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哪裏有那麽多青壯年可供征兵的?家中的頂梁柱一走,老幼婦孺又該如何維持生計?陳伯閉上眼,嘴裏念念有詞:“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段書瑞是生長在和平年代的人,但他在上學期間也做過義工和誌願者,為災區捐獻過物資。他喜歡閱讀史書,知道唐朝的貧富差距十分明顯,當宮中的貴妃捏著犀角筷子,望著數十道珍饈美食不知該從何下筷時,鄉野裏的貧苦百姓可能連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沒有。仁愛是儒家思想的理論核心。他想借議論百姓生活的疾苦來傳達仁愛的觀念,以此來打動考官。他認為,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使命感就是儒家精神的根骨。
見陳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久久未迴過神來,段書瑞上前撫了撫師傅的脊背:“師傅,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如今還是李家的江山,各路詩人也依然才華橫溢,層出不窮。百姓現在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師傅不必太過憂心。”
陳伯似乎被他的話觸動,慢慢迴過頭來。他凝視著段書瑞:“修竹,你知道我為何待你比景信更加嚴格嗎?”
段書瑞心中一凜:“弟子不知。”
“景信他出身於名門望族,即使屢試不中,也有家裏替他托底。他以後靠家裏托關係謀個一官半職不在話下,就算是一個芝麻綠豆的小官,也足夠養活自己了。而你不一樣。你出身普通,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自己的才華。”
段書瑞麵色一暗,他知道陳伯所言非虛。自己要想在這個朝代活得舒坦,隻有科舉這一條路可以走。
“為什麽杜工部在不惑之年才當上一個小官?他曾在天寶五載時來到長安,迎接次年的考試。隻因玄宗發布詔書,號召天下有一技之長者都到京師就選。然而那一年,精心準備許久的他落選了。不止他一人,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落選了。你知道為什麽嗎?”
段書瑞靜靜的等他說下去。
“因為那一年的監考官是當朝宰相,為確保自身權力無虞,暗中操控了考試。他對皇帝說‘野無遺賢‘。告訴皇帝有才能的人都已經被選上來了,吹捧他治國有方。笑話!”陳伯冷笑道,“宦官當道,有誌之士永無出頭之日。幸虧那奸臣已死,不然不知道還要禍害多少賢才。但如今科舉考試也不比太平盛世那樣公平,你需要竭盡全力,成為最優秀的那一批人,才有可能被選中,你明白嗎?”
段書瑞點頭:“弟子明白。弟子雖然出身寒門,但誌向卻不輸他人。我會努力的,其他的就交給時間證明吧。”
陳伯露出滿意的微笑,他拍了拍段書瑞的肩膀:“我期待你大放異彩之日。能看到你們成才,是我最大的願望。”
段書瑞從學堂迴到家,已經是黃昏時分了。他每每覺得自己狀態停滯,或是心緒不寧時,便會迴家一趟。想來他還是不習慣集體生活,他始終覺得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最輕鬆自在。
當他趕到家門口時,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看著那數日未見的身影,他有些不確定的開口:“溫兄,是你嗎?”
那人迴過頭來,正是溫庭筠。他看見段書瑞迴來,嗬嗬一笑:“大忙人,你可算迴來了。”
“溫兄此次前來,可有什麽事嗎?”段書瑞有些驚喜,他也有些想念這許久未見的老大哥了。
溫庭筠搖了搖手上的竹筒:“我是來給你送信來啦。”
段書瑞臉上一陣燥熱:“師傅,弟子昨天看完書有所感悟,這才寫下了這篇文章。弟子也不知道為何會寫的這麽順暢,還請師傅幫我看看。”
陳伯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在自己推薦的那家書肆裏獲得了靈感。他將其默認為自己的功勞,心頭美滋滋的。他展開白紙看了一眼,由衷的讚歎道:“字如其人,修竹,你的字寫的越來越有風采了。”段書瑞莞爾一笑。他每每遇到思路不暢之時,為了讓自己平心靜氣,最喜歡做的就是練字。他最近剛臨摹完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這篇碑文記述了顏氏家族及其後裔仕途、治學經世的情況。顏真卿的手寫楷書被編訂成冊,在民 間廣為流傳。這本楷書書寫嚴謹,字體端莊秀麗,十分適合臨摹。他一邊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一邊了解著古人的生平,感到其樂無窮。
陳伯專注的看著文章,段書瑞則閱讀著一本時文集。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等段書瑞看完了十餘頁文章,陳伯才開口點評。
“修竹,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是你自己想的?沒有借助外力?”
“當然了師傅,這學堂裏除了您還有誰能幫我嗎?”段書瑞無奈的笑笑,難不成他還會去找崔景信幫忙嗎?崔景信自己都想雇一個寫手幫忙寫文章呢。
“說的也是。而且也不像是原封不動的從別人的文章裏摘抄來的。”陳伯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師傅就隨口一問,你別往心裏去啊。”
段書瑞滿眼期冀的望著陳伯:“師傅,請您告訴我,我這篇文章究竟如何?和之前的相比有進步嗎?”
“有,當然有。你這文章描寫了民生疾苦,沉鬱頓挫,有杜工部憂國憂民的風範。”
這可是極高的評價了。段書瑞的臉上滑過一絲倉促的笑意,他總不能說自己昨日看到杜甫的作品,自然而然的聯想到之前看過的有關杜甫生平的紀錄片,這才有感而發吧。
“不過安史之亂後,老百姓的確過得十分辛苦。到處都是流民,還有官兵騎著馬,不擇手段的抓壯丁去充軍……”陳伯閉上眼睛陷入沉思,“我的父親和母親,當年也是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曆經千辛萬苦才來到長安的……”
段書瑞同情的看著陳伯,他當然知道那段水深火熱的時期,官府為了征兵打仗派出大隊人馬,而經曆戰火洗禮的土地上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哪裏有那麽多青壯年可供征兵的?家中的頂梁柱一走,老幼婦孺又該如何維持生計?陳伯閉上眼,嘴裏念念有詞:“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段書瑞是生長在和平年代的人,但他在上學期間也做過義工和誌願者,為災區捐獻過物資。他喜歡閱讀史書,知道唐朝的貧富差距十分明顯,當宮中的貴妃捏著犀角筷子,望著數十道珍饈美食不知該從何下筷時,鄉野裏的貧苦百姓可能連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沒有。仁愛是儒家思想的理論核心。他想借議論百姓生活的疾苦來傳達仁愛的觀念,以此來打動考官。他認為,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使命感就是儒家精神的根骨。
見陳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久久未迴過神來,段書瑞上前撫了撫師傅的脊背:“師傅,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如今還是李家的江山,各路詩人也依然才華橫溢,層出不窮。百姓現在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師傅不必太過憂心。”
陳伯似乎被他的話觸動,慢慢迴過頭來。他凝視著段書瑞:“修竹,你知道我為何待你比景信更加嚴格嗎?”
段書瑞心中一凜:“弟子不知。”
“景信他出身於名門望族,即使屢試不中,也有家裏替他托底。他以後靠家裏托關係謀個一官半職不在話下,就算是一個芝麻綠豆的小官,也足夠養活自己了。而你不一樣。你出身普通,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自己的才華。”
段書瑞麵色一暗,他知道陳伯所言非虛。自己要想在這個朝代活得舒坦,隻有科舉這一條路可以走。
“為什麽杜工部在不惑之年才當上一個小官?他曾在天寶五載時來到長安,迎接次年的考試。隻因玄宗發布詔書,號召天下有一技之長者都到京師就選。然而那一年,精心準備許久的他落選了。不止他一人,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落選了。你知道為什麽嗎?”
段書瑞靜靜的等他說下去。
“因為那一年的監考官是當朝宰相,為確保自身權力無虞,暗中操控了考試。他對皇帝說‘野無遺賢‘。告訴皇帝有才能的人都已經被選上來了,吹捧他治國有方。笑話!”陳伯冷笑道,“宦官當道,有誌之士永無出頭之日。幸虧那奸臣已死,不然不知道還要禍害多少賢才。但如今科舉考試也不比太平盛世那樣公平,你需要竭盡全力,成為最優秀的那一批人,才有可能被選中,你明白嗎?”
段書瑞點頭:“弟子明白。弟子雖然出身寒門,但誌向卻不輸他人。我會努力的,其他的就交給時間證明吧。”
陳伯露出滿意的微笑,他拍了拍段書瑞的肩膀:“我期待你大放異彩之日。能看到你們成才,是我最大的願望。”
段書瑞從學堂迴到家,已經是黃昏時分了。他每每覺得自己狀態停滯,或是心緒不寧時,便會迴家一趟。想來他還是不習慣集體生活,他始終覺得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最輕鬆自在。
當他趕到家門口時,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看著那數日未見的身影,他有些不確定的開口:“溫兄,是你嗎?”
那人迴過頭來,正是溫庭筠。他看見段書瑞迴來,嗬嗬一笑:“大忙人,你可算迴來了。”
“溫兄此次前來,可有什麽事嗎?”段書瑞有些驚喜,他也有些想念這許久未見的老大哥了。
溫庭筠搖了搖手上的竹筒:“我是來給你送信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