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放榜之日
穿越後我成了魚玄機的老師 作者:飛渡關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適是太學教授,太學出過的才子不知凡幾,但手中考卷卻依然給他一種驚豔感。
這篇文章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好文章,一些用詞可以說是大膽清奇,但絲毫不影響這篇文章的出彩。
梁適迫不及待地將這考生的詩賦繼續看了下去,讀完其餘兩篇,他才發現,這考生文字功底著實不錯。詩歌與賦相比雖然略微遜色三分,但對仗工整,立意深刻。
梁適毫不猶豫的在這張朱卷上寫了一個“薦”字,之後便將這張考卷呈給了林遠。
省試中有個規矩,初閱後的試卷須得到複閱官的認可,隻有所有複閱官都推薦的試卷才能往上呈給副主考,若是幾位複閱官之間無法達成一致,是否推薦由副主考和主考決定。
林遠手頭還有些沒批閱完的試卷,他頭一次擔任複閱官,於自身職責上不敢不盡心,待他將手中考卷看完,才來看梁適推薦的考卷。
三篇詩賦看完,林遠不由得摸了摸下巴,心中暗歎一聲後生可畏,在梁適的字跡後寫了一個“薦”字,並寫了一句評語:“詩文構思精絕,行文流暢,文字工巧。”
林遠作為新晉進士,眼光自然也不差。考生的詩賦他也看了不少,當真沒有一位比這位考生更出眾的,此人的考卷已經達到此等境界,足以證明治學的嚴謹。
他的文章氣勢絲毫不弱,氣勢浩浩蕩蕩,讀完文字仍在胸中迴響。透過那些文字,他仿佛看到一個偉岸的人正在負手遠立,注視著這大廈將傾的破爛山河。
作為複閱官,這一日戌時,林遠將自己改的這一房的卷子呈給副主考孫謙,他呈了數份薦卷與備卷,備卷是薦卷被副主考篩除時的備選。但通常情況下,副主考隻會挑選薦卷中的幾份呈給主考。
孫謙還有其他任務在身,省試過後這幾天更是忙得團團轉。直到第二日下午,他才看到這套卷子。見梁適和林遠都寫下“薦”字,且林遠難得給出了這麽長的評語,他不由得打起精神,展開朱卷細細看起來。
這一看就是半個鍾頭,期間連水都沒顧得上喝。
孫謙瞥了一眼之前令他猶豫不決的三張考卷,隻覺和眼前這張考卷比起來,之前的詩賦都差了些火候。
“好文章,真是好文章啊。”
孫謙在這張考卷卷首添了一個圈,寫了一個“高薦”。
閱卷完成後,孫謙將幾房考卷一起呈到主考麵前。評了這麽多份考卷,總需要一個敲定大局的人,那個人就是主考高鵬。
高鵬和孫謙唇槍舌戰一番,終於拿定了本次省試的魁首。
名次均已決定下來,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按朱卷紅號調取墨卷,拆封填寫榜名。
距離放榜的日子是越來越近,還留在城裏的士子們也沒了交友聚會的心思,整天在客棧茶館中探討著這次的省元到底花落誰家,自己又能否榜上有名。
要問段書瑞緊張嗎?說不緊張那肯定是假的。但是對於此次省試他還是充滿信心,就是不知道自己名次如何。
崔景信和陳舒雲比他要緊張得多,前者是因為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一直忐忑不安。後者是知道這次考題難,取中人數可能降到最低,所以這幾天一直魂不守舍。
段書瑞雖然鎮定,但到了揭曉答案的前一天晚上,他還是久違的失眠了。加之木地板隔音效果差,他一直聽到樓下傳來絮絮叨叨的說話聲。再第五次翻身後,他終於忍無可忍,起來了。
冬末春初的夜晚依然有些冷,他披了一件長衫,走到陽台去看月亮。看到那隱藏在雲層後隻露出一角的月亮,和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長街,他突然很想迴到自己前世的家裏,那個隻有他和母親住著的家裏。
待在母親的身邊,他不必擔心孤身一人,也不用擔憂過去和未來。因為他的博士母親總能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他找到一個適合他的職位。這樣他就不用像現在這樣擔心明日中了如何,不中又如何。
夜色越來越深了,風中的涼意也越來越刺骨。段書瑞迴到房間,除下外衫,倒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第二日起床時他有些精神萎靡,坐在餐桌前也依然是一副神遊天外的模樣。看著他一直盯著麵前的粥碗,遲遲不肯動勺子,陳舒雲忍不住問道:“段兄,你昨晚沒睡好嗎?”
“實在是睡不著。不瞞陳兄,我現在滿腹心事,連粥都喝不下去。”
“多少喝點吧。你一會兒還要去看榜,來來迴迴得花不少時間呢。”陳舒雲將一碟爽口的醃蘿卜片移到他麵前。
段書瑞“哦”了一聲,終於夾了一筷子蘿卜片到碗裏,舀了一口粥咽下。他裝作漫不經心地問道:“陳兄,你一會兒要去看榜嗎?”
“嗯,我同你們一起去。”陳舒雲頭也不抬的說道。
客棧大堂中隻剩下他們三人在慢悠悠喝粥,其餘士子們早早的就出發了,為的就是能早一點去搶占最佳位置。
一向話多的崔景信也不吱聲了,三人在沉默中結束了這頓早餐。他們都認為去的早不如去的巧,眼下距離放榜還有半個多時辰呢。晚一點出門也來得及。
三人吃完早飯,就不慌不忙的朝貢院走去。果不其然,貢院前人山人海,幾個兵丁一直在現場維持著秩序。按照以往的經曆,這裏一到放榜之日就會出現人擠人的現象,把鞋子擠掉了頭發擠散了是小事,更嚴重的是曾發生過踩踏事件,險些出了人命。
前來貢院看榜的,不僅有考生本人,還有考生的家人好友,甚至許多仆役,以及負責報錄的人員。
段書瑞不太想和一群人擠成一團,便和陳舒雲呆在距離放榜處三十尺的地方。崔景信已經迫不及待的加入眼前的“大軍”了,真是攔都攔不住。
“還是來早了。”段書瑞小聲道,“早說就待在客棧等著報錄人上門了。”
“放榜的一刻才是最緊張最激動的時刻。咱倆就既來之則安之吧。”陳舒雲笑眯眯的說道。
這篇文章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好文章,一些用詞可以說是大膽清奇,但絲毫不影響這篇文章的出彩。
梁適迫不及待地將這考生的詩賦繼續看了下去,讀完其餘兩篇,他才發現,這考生文字功底著實不錯。詩歌與賦相比雖然略微遜色三分,但對仗工整,立意深刻。
梁適毫不猶豫的在這張朱卷上寫了一個“薦”字,之後便將這張考卷呈給了林遠。
省試中有個規矩,初閱後的試卷須得到複閱官的認可,隻有所有複閱官都推薦的試卷才能往上呈給副主考,若是幾位複閱官之間無法達成一致,是否推薦由副主考和主考決定。
林遠手頭還有些沒批閱完的試卷,他頭一次擔任複閱官,於自身職責上不敢不盡心,待他將手中考卷看完,才來看梁適推薦的考卷。
三篇詩賦看完,林遠不由得摸了摸下巴,心中暗歎一聲後生可畏,在梁適的字跡後寫了一個“薦”字,並寫了一句評語:“詩文構思精絕,行文流暢,文字工巧。”
林遠作為新晉進士,眼光自然也不差。考生的詩賦他也看了不少,當真沒有一位比這位考生更出眾的,此人的考卷已經達到此等境界,足以證明治學的嚴謹。
他的文章氣勢絲毫不弱,氣勢浩浩蕩蕩,讀完文字仍在胸中迴響。透過那些文字,他仿佛看到一個偉岸的人正在負手遠立,注視著這大廈將傾的破爛山河。
作為複閱官,這一日戌時,林遠將自己改的這一房的卷子呈給副主考孫謙,他呈了數份薦卷與備卷,備卷是薦卷被副主考篩除時的備選。但通常情況下,副主考隻會挑選薦卷中的幾份呈給主考。
孫謙還有其他任務在身,省試過後這幾天更是忙得團團轉。直到第二日下午,他才看到這套卷子。見梁適和林遠都寫下“薦”字,且林遠難得給出了這麽長的評語,他不由得打起精神,展開朱卷細細看起來。
這一看就是半個鍾頭,期間連水都沒顧得上喝。
孫謙瞥了一眼之前令他猶豫不決的三張考卷,隻覺和眼前這張考卷比起來,之前的詩賦都差了些火候。
“好文章,真是好文章啊。”
孫謙在這張考卷卷首添了一個圈,寫了一個“高薦”。
閱卷完成後,孫謙將幾房考卷一起呈到主考麵前。評了這麽多份考卷,總需要一個敲定大局的人,那個人就是主考高鵬。
高鵬和孫謙唇槍舌戰一番,終於拿定了本次省試的魁首。
名次均已決定下來,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按朱卷紅號調取墨卷,拆封填寫榜名。
距離放榜的日子是越來越近,還留在城裏的士子們也沒了交友聚會的心思,整天在客棧茶館中探討著這次的省元到底花落誰家,自己又能否榜上有名。
要問段書瑞緊張嗎?說不緊張那肯定是假的。但是對於此次省試他還是充滿信心,就是不知道自己名次如何。
崔景信和陳舒雲比他要緊張得多,前者是因為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一直忐忑不安。後者是知道這次考題難,取中人數可能降到最低,所以這幾天一直魂不守舍。
段書瑞雖然鎮定,但到了揭曉答案的前一天晚上,他還是久違的失眠了。加之木地板隔音效果差,他一直聽到樓下傳來絮絮叨叨的說話聲。再第五次翻身後,他終於忍無可忍,起來了。
冬末春初的夜晚依然有些冷,他披了一件長衫,走到陽台去看月亮。看到那隱藏在雲層後隻露出一角的月亮,和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長街,他突然很想迴到自己前世的家裏,那個隻有他和母親住著的家裏。
待在母親的身邊,他不必擔心孤身一人,也不用擔憂過去和未來。因為他的博士母親總能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他找到一個適合他的職位。這樣他就不用像現在這樣擔心明日中了如何,不中又如何。
夜色越來越深了,風中的涼意也越來越刺骨。段書瑞迴到房間,除下外衫,倒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第二日起床時他有些精神萎靡,坐在餐桌前也依然是一副神遊天外的模樣。看著他一直盯著麵前的粥碗,遲遲不肯動勺子,陳舒雲忍不住問道:“段兄,你昨晚沒睡好嗎?”
“實在是睡不著。不瞞陳兄,我現在滿腹心事,連粥都喝不下去。”
“多少喝點吧。你一會兒還要去看榜,來來迴迴得花不少時間呢。”陳舒雲將一碟爽口的醃蘿卜片移到他麵前。
段書瑞“哦”了一聲,終於夾了一筷子蘿卜片到碗裏,舀了一口粥咽下。他裝作漫不經心地問道:“陳兄,你一會兒要去看榜嗎?”
“嗯,我同你們一起去。”陳舒雲頭也不抬的說道。
客棧大堂中隻剩下他們三人在慢悠悠喝粥,其餘士子們早早的就出發了,為的就是能早一點去搶占最佳位置。
一向話多的崔景信也不吱聲了,三人在沉默中結束了這頓早餐。他們都認為去的早不如去的巧,眼下距離放榜還有半個多時辰呢。晚一點出門也來得及。
三人吃完早飯,就不慌不忙的朝貢院走去。果不其然,貢院前人山人海,幾個兵丁一直在現場維持著秩序。按照以往的經曆,這裏一到放榜之日就會出現人擠人的現象,把鞋子擠掉了頭發擠散了是小事,更嚴重的是曾發生過踩踏事件,險些出了人命。
前來貢院看榜的,不僅有考生本人,還有考生的家人好友,甚至許多仆役,以及負責報錄的人員。
段書瑞不太想和一群人擠成一團,便和陳舒雲呆在距離放榜處三十尺的地方。崔景信已經迫不及待的加入眼前的“大軍”了,真是攔都攔不住。
“還是來早了。”段書瑞小聲道,“早說就待在客棧等著報錄人上門了。”
“放榜的一刻才是最緊張最激動的時刻。咱倆就既來之則安之吧。”陳舒雲笑眯眯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