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拜訪主考
穿越後我成了魚玄機的老師 作者:飛渡關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什麽看,有事說事。”段書瑞徑直走到自己的書桌旁坐下。
“沒什麽,師娘說午飯做好了,讓我們去吃呢。”崔景信看見他臉色如常,不禁鬆了一口氣。
段書瑞三人上榜後,都得到了一筆豐厚的賞銀。他們特意請了長安最好的木匠,給師父家換了一扇新大門。前幾日,段書瑞征求了師娘的意見,雇傭了一個手腳勤快的傭人。之所以隻雇了一個人,是因為師娘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
今日師娘燉了羊肉湯,她給自家三個孩子一人舀了一碗。崔景信端起碗就喝了一口,滿足地說道:“師娘燉的湯就是好喝!”
“你這孩子,數你嘴甜。”師娘夾了一塊羊排到他碗裏,“多吃一點,你們出去一趟迴來都瘦了。”
段書瑞對後麵一句話可不敢苟同,他們出去赴宴,餐餐都是大魚大肉,眼瞅著崔景信的臉都圓潤了一圈,怎麽可能會瘦了?隻能說師娘對他們的濾鏡太重了。
“修竹,早上的相親如何?”師娘給他也夾了一大塊羊肉,“你對那杜家娘子的印象如何?”
“杜姑娘是一個坦誠直率的人,我對她第一印象很好。”段書瑞喝了一口湯。
“那我看到她出去時,眼眶都紅了。”師娘搖搖頭,“你定是直接拒絕了她,惹她傷心了。”
段書瑞正色道:“可一直拖下去不是長久之計。當斷則斷,我和杜姑娘終究不是一路人。做朋友可以,做夫妻可就不行了。”
師娘還想說些什麽,被陳伯製止了:“好啦,你就別操心啦,人家心裏有數的。修竹,你此次考上省元後,可有去拜訪知舉官?”
“這個……徒兒忘了。”段書瑞放下湯碗,“徒兒考完後參加了幾場宴席,然後就迴來了。”
“你這孩子,怎麽能忘記如此重要的事呢?”陳伯難得地發了火,“你需要去親自感謝知舉官,他才能真正認識你,以後在朝中才能幫助你啊。”
段書瑞點點頭,他知道二位主考平日在四方館辦公,便決定明日和崔景信二人去登門致謝。
第二日到了四方館,三人卻差一點吃了閉門羹。因為高鵬公務繁忙,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和這群新貢士們見麵。三人隻得在一間偏房候著,直到晌午,才有人前來通報,說主考高鵬和副主考孫謙請三人進去。
高鵬長了一張苦瓜臉,一雙細長的眼睛卻閃爍著精光。孫謙看長相便知是個謙謙君子,他如沐春風的笑容很容易讓人對他心生好感。收了三人的拜帖後,他笑道:“哪位是省元郎啊?”
段書瑞向前走了兩步,向二人分別行了弟子禮。孫謙微笑道:“我還記得你,省元郎果然一表人才。”
一旁的高鵬卻隻是呷著茶水,並不言語。他的麵相有些醜陋,但身上卻有一股威勢,讓人不敢作聲。
“弟子謝謝二位主考賞識。”段書瑞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禮。
“本官隻是秉公取材罷了。並無其他私心。”高鵬高深莫測地看了他一眼,“你的文章做得很出彩,希望你的人品也一樣出彩。以後為官時,不要忘記朝廷對你的栽培,要記得廉潔奉公,造福一方百姓。”
“是,弟子謹遵教誨。”
高鵬點了點頭,又轉向陳舒雲二人。他的言語雖然嚴肅,但三人卻聽出了其中的勉勵之意。三人均躬身領教後才退去。
待三人離開後,孫謙看向高鵬:“禮侍覺得這幾位貢生如何?可有值得栽培之人?”
高鵬用手指摩挲著茶杯:“仲和,你說他們三人師出同門?”
“是的,他們本來有機會入太學和國子監,可不知為何卻放棄了這樣好的機會。改為投奔到一個老者門下。”
“聽說……那位老者名為陳朗月?”
“是的。聽說他的獨子也是進士,而且是他一手栽培起來的。”
“不錯。這三位中有一位來頭可不小,他的背景你我都開罪不得。現在談栽培的事還為時過早。”
“是。不過此子詩歌作的平平,策論寫的卻讓人眼前一亮。”孫謙捋了捋胡子。
“他的文章的確寫得不錯。不像有的文章那樣善用浮誇的詞藻,通篇都是樸實無華的字句。”高鵬正色道,“觀其文見其人,此子胸中有大義啊。”
他之所以將段書瑞點為省元,除了他文章質樸自然無浮辭之外,也有他的五篇策論都寫得非常好的緣故。
唐代士子們普遍擅長吟詩作對,詩歌寫得好的人不在少數。但要提到策論寫得好的,那可就寥寥無幾了。他們的詩歌通常寫得文采斐然,但後麵的策論便顯現出其見識不足。
段書瑞的策論不一樣。他的文章裏有兵荒馬亂,有萬千流民,有苛捐雜稅,有強製征兵。凡是一些人不敢寫的話題,他都寫了,而且都逐條分析了對策。
策論,考的就是應對政事的能力,篩選的就是了解國家大事又心懷黎民的人。
段書瑞的策論寫得純樸,但那平凡的字眼裏卻積蓄著力量。正如他本人給高鵬的印象。
在一眾士子裏,他雖然相貌堂堂,但性格卻不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但這種性格適合官場。隻有保持沉穩,才能應對前方無數激流險灘。
高鵬其實聽說過段書瑞之前參加的考試被“暗箱操作”過。他自己也曾年少輕狂,因而被江東巡撫壓了一科州試,直至二十八歲才考上進士。雖然這個年齡已經在進士科已經算年輕了,但他卻一直不能釋懷。
而為官之初,他也曾深感晚唐吏治腐敗官場黑暗,幾次上書進諫,結果都觸怒了皇帝,將他一貶再貶。如果不是太子和幾位朝中好友為他求情,他恐怕早就一命嗚唿了。
隻好他學會了內斂蟄伏,學會用溫和的語氣上書,討好皇帝,這才一步步升至今日的官位。
官場中人若是性格軟弱,隻能當一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而若是性格張揚,又很容易被打壓。
也許段書瑞這樣的性格,既能讓他明哲保身,又不至於無法施展才華。
“沒什麽,師娘說午飯做好了,讓我們去吃呢。”崔景信看見他臉色如常,不禁鬆了一口氣。
段書瑞三人上榜後,都得到了一筆豐厚的賞銀。他們特意請了長安最好的木匠,給師父家換了一扇新大門。前幾日,段書瑞征求了師娘的意見,雇傭了一個手腳勤快的傭人。之所以隻雇了一個人,是因為師娘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
今日師娘燉了羊肉湯,她給自家三個孩子一人舀了一碗。崔景信端起碗就喝了一口,滿足地說道:“師娘燉的湯就是好喝!”
“你這孩子,數你嘴甜。”師娘夾了一塊羊排到他碗裏,“多吃一點,你們出去一趟迴來都瘦了。”
段書瑞對後麵一句話可不敢苟同,他們出去赴宴,餐餐都是大魚大肉,眼瞅著崔景信的臉都圓潤了一圈,怎麽可能會瘦了?隻能說師娘對他們的濾鏡太重了。
“修竹,早上的相親如何?”師娘給他也夾了一大塊羊肉,“你對那杜家娘子的印象如何?”
“杜姑娘是一個坦誠直率的人,我對她第一印象很好。”段書瑞喝了一口湯。
“那我看到她出去時,眼眶都紅了。”師娘搖搖頭,“你定是直接拒絕了她,惹她傷心了。”
段書瑞正色道:“可一直拖下去不是長久之計。當斷則斷,我和杜姑娘終究不是一路人。做朋友可以,做夫妻可就不行了。”
師娘還想說些什麽,被陳伯製止了:“好啦,你就別操心啦,人家心裏有數的。修竹,你此次考上省元後,可有去拜訪知舉官?”
“這個……徒兒忘了。”段書瑞放下湯碗,“徒兒考完後參加了幾場宴席,然後就迴來了。”
“你這孩子,怎麽能忘記如此重要的事呢?”陳伯難得地發了火,“你需要去親自感謝知舉官,他才能真正認識你,以後在朝中才能幫助你啊。”
段書瑞點點頭,他知道二位主考平日在四方館辦公,便決定明日和崔景信二人去登門致謝。
第二日到了四方館,三人卻差一點吃了閉門羹。因為高鵬公務繁忙,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和這群新貢士們見麵。三人隻得在一間偏房候著,直到晌午,才有人前來通報,說主考高鵬和副主考孫謙請三人進去。
高鵬長了一張苦瓜臉,一雙細長的眼睛卻閃爍著精光。孫謙看長相便知是個謙謙君子,他如沐春風的笑容很容易讓人對他心生好感。收了三人的拜帖後,他笑道:“哪位是省元郎啊?”
段書瑞向前走了兩步,向二人分別行了弟子禮。孫謙微笑道:“我還記得你,省元郎果然一表人才。”
一旁的高鵬卻隻是呷著茶水,並不言語。他的麵相有些醜陋,但身上卻有一股威勢,讓人不敢作聲。
“弟子謝謝二位主考賞識。”段書瑞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禮。
“本官隻是秉公取材罷了。並無其他私心。”高鵬高深莫測地看了他一眼,“你的文章做得很出彩,希望你的人品也一樣出彩。以後為官時,不要忘記朝廷對你的栽培,要記得廉潔奉公,造福一方百姓。”
“是,弟子謹遵教誨。”
高鵬點了點頭,又轉向陳舒雲二人。他的言語雖然嚴肅,但三人卻聽出了其中的勉勵之意。三人均躬身領教後才退去。
待三人離開後,孫謙看向高鵬:“禮侍覺得這幾位貢生如何?可有值得栽培之人?”
高鵬用手指摩挲著茶杯:“仲和,你說他們三人師出同門?”
“是的,他們本來有機會入太學和國子監,可不知為何卻放棄了這樣好的機會。改為投奔到一個老者門下。”
“聽說……那位老者名為陳朗月?”
“是的。聽說他的獨子也是進士,而且是他一手栽培起來的。”
“不錯。這三位中有一位來頭可不小,他的背景你我都開罪不得。現在談栽培的事還為時過早。”
“是。不過此子詩歌作的平平,策論寫的卻讓人眼前一亮。”孫謙捋了捋胡子。
“他的文章的確寫得不錯。不像有的文章那樣善用浮誇的詞藻,通篇都是樸實無華的字句。”高鵬正色道,“觀其文見其人,此子胸中有大義啊。”
他之所以將段書瑞點為省元,除了他文章質樸自然無浮辭之外,也有他的五篇策論都寫得非常好的緣故。
唐代士子們普遍擅長吟詩作對,詩歌寫得好的人不在少數。但要提到策論寫得好的,那可就寥寥無幾了。他們的詩歌通常寫得文采斐然,但後麵的策論便顯現出其見識不足。
段書瑞的策論不一樣。他的文章裏有兵荒馬亂,有萬千流民,有苛捐雜稅,有強製征兵。凡是一些人不敢寫的話題,他都寫了,而且都逐條分析了對策。
策論,考的就是應對政事的能力,篩選的就是了解國家大事又心懷黎民的人。
段書瑞的策論寫得純樸,但那平凡的字眼裏卻積蓄著力量。正如他本人給高鵬的印象。
在一眾士子裏,他雖然相貌堂堂,但性格卻不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但這種性格適合官場。隻有保持沉穩,才能應對前方無數激流險灘。
高鵬其實聽說過段書瑞之前參加的考試被“暗箱操作”過。他自己也曾年少輕狂,因而被江東巡撫壓了一科州試,直至二十八歲才考上進士。雖然這個年齡已經在進士科已經算年輕了,但他卻一直不能釋懷。
而為官之初,他也曾深感晚唐吏治腐敗官場黑暗,幾次上書進諫,結果都觸怒了皇帝,將他一貶再貶。如果不是太子和幾位朝中好友為他求情,他恐怕早就一命嗚唿了。
隻好他學會了內斂蟄伏,學會用溫和的語氣上書,討好皇帝,這才一步步升至今日的官位。
官場中人若是性格軟弱,隻能當一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而若是性格張揚,又很容易被打壓。
也許段書瑞這樣的性格,既能讓他明哲保身,又不至於無法施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