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風雲
“林曉,98分。”
“張陽,85分。”
“隋緣,100分。”
“秦漢,0分。”
“叮鈴鈴——”上課鈴聲如往常一樣,在安靜的校園裏迴蕩,打破了課間的喧囂。
國慶節後的第一天上午,青山中學初三年級(2)班的教室裏,同學們陸陸續續迴到座位上,原本喧鬧的教室逐漸安靜下來,大家都在等待著數學老師趙老師的到來。
趙老師年過半百,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或深或淺的皺紋,可他的眼神總是透著一股認真勁兒,顯得十分慈祥。
此時,他抱著一疊厚厚的試卷,步伐穩健地走進了教室。那疊試卷,仿佛承載著每個學生這段時間學習成果的審判書。
“同學們,這次考試的成績出來了,總體來說,大家的表現非常不錯。”趙老師的聲音平和,但又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他開始分發試卷,每念到一個名字,就會有一位同學走上講台,緊張又期待地接過自己的試卷。
隨著一個個名字被念出,分數也在教室裏不斷迴蕩。考得好的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而成績不太理想的,則默默低下頭,神色有些失落。
當趙老師念到“秦漢”這個名字時,他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八度,緊接著大喊一聲:“零分!”這聲音在安靜的教室裏格外突兀,仿佛一道驚雷,瞬間打破了原有的平靜。
整個班級先是一片寂靜,短暫的幾秒鍾後,一陣哄堂大笑如洶湧的潮水般湧起。同學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教室後排的秦漢,那目光中,有嘲笑,有驚訝,也有不屑。
趙老師的聲音像一枚炸彈投向平靜的湖麵。
教室裏立刻炸開了鍋。
班級裏沸騰起來。
“秦漢,你可真厲害啊,成功躲開了所有正確答案!”坐在前排的一個男生大聲喊道,說完,自己先笑得前俯後仰。
“就是啊,這得是多特別的‘本事’,才能考出這麽個‘完美’的零分。”另一個女生也跟著附和,臉上滿是嘲諷的表情。
“秦漢的成績可真是穩定,每次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還有人故意拉長了聲音,陰陽怪氣地說道。
麵對同學們的嘲笑和挖苦,秦漢的臉色微微泛紅,但他並沒有像往常一樣低頭躲避,而是挺直了腰板,眼神中透著一股倔強,或許他早已習慣了。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平靜地掃過那些嘲笑他的同學,沒有說話。
坐在秦漢旁邊的宋詞,此刻也低著頭,臉上露出一絲尷尬的神情。他和秦漢一樣,是患難兄弟,成績都不太好,平時在班裏也是被大家忽視的對象。他偷偷看了秦漢一眼,心中有些擔憂,又有些感同身受。
而坐在秦漢臨桌的唐朝,聽到秦漢的分數後,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起來。他那肥胖的身體隨著笑聲不停地抖動,臉上的肉也一顫一顫的。“秦漢,你這是故意的吧,想給大家來個‘驚喜’?”他一邊笑,一邊大聲說道,試圖用這種看似隨和搞笑的方式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
因為在之前,唐朝的分數總比秦漢少那麽一點點,現在由於秦漢的零分,讓唐朝有了些許的高人一等的良好感覺。
此時,教室裏隻有隋緣沒有笑。
她皺著眉頭,隻是看著秦漢,眼神中充滿了擔憂和同情。隋緣是班裏的尖子生,成績優異,心地善良,平時就樂於助人。她覺得同學們這樣嘲笑秦漢很不應該,正想著要找個機會安慰一下秦漢。
趙老師看著教室裏混亂的場麵,眉頭微微皺起。
他輕輕地敲了敲講台,嚴肅地說道:“好了,大家安靜一下!本次小測驗成績隻是對你們這段時間學習的一個檢驗,考得好的同學不要驕傲,考得不好的同學也不要氣餒。秦漢同學,你下課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對於農村學校,老師對待成績差的學生早已習以為常了,老師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們成績不好也有諸多的原因,隻是像趙老師這樣的已經能理解秦漢的現狀。
說完,趙老師繼續分發剩下的試卷。
教室裏逐漸安靜下來,但同學們的目光還是時不時地投向秦漢。
秦漢仿佛沒有察覺到這些目光,他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眼神中透露出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深邃與睿智。他在心裏突然湧出一句:“他笑任他笑,我心自有傲,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不論對不對,反正就是這句了,一次考試的失敗,並不能決定我的未來。
終於,試卷分發完畢。趙老師開始講解試卷,他的聲音在教室裏迴蕩,可秦漢卻有些心不在焉,這是他一貫的狀態。他的思緒飄總是飄來飄去,天馬行空。
突然,趙老師的聲音打斷了秦漢的思緒。“同學們,誰能來迴答一下這道題?”趙老師指著黑板上臨時補充的一道數學題說道。
大家看了一下,這道題有點難,連隨緣都感覺沒有把握,麵露難色,所有大家麵麵相覷,不敢輕易舉手。
“老師,我來。”
秦漢站起身來,看了看黑板上的題目。
大家感到不可思議,秦漢莫不是今天瘋了?在大家的記憶裏,秦漢的成績在班裏包括在全校,後三名,怎麽可能會這麽難的壓軸題?
這是一道關於函數的題目,對於很多同學來說,可能有些難度,但秦漢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似曾相識的印象:之前在自學數學的時候,恰好研究過類似的題型。
他略加思索,便開始迴答問題。
“這道題可以先設函數的表達式為y = ax2 + bx + c,然後根據已知條件列出方程組……”秦漢的聲音沉穩而自信,他一步一步地講解著解題思路,條理清晰,邏輯嚴謹。
教室裏頓時安靜下來,成績好的同學都驚訝地看著秦漢。他們沒想到,這個考了零分的同學,竟然能如此清晰地解答出這道難題。
趙老師無比的震驚,天呐,這是秦漢嗎?他點了點頭,抑製住內心的狂喜說道:“非常好,秦漢同學,請坐。”
但是也不可置信。
坐下後的秦漢,感受到了同學們投來的異樣目光,突然他發覺對自己突然的表現感覺不同尋常,他之前可是從來沒有迴答過一次問題,哪怕最簡單的那種,這次不知道怎麽了鬼使神差的迴答了上來,難道?這次,目光中不再是嘲笑和不屑,而是驚訝和疑惑。他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想著:“你們以為我什麽都不懂,可事實並非如此。我隻是不想按照你們的規則來玩這場遊戲。”
就在這時,坐在秦漢前麵的一個同學轉過頭來,小聲地問道:“秦漢,你剛才是蒙對的吧?”
秦漢看了他一眼,沒有迴答,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他知道,此刻無論自己說什麽,這個同學都不會相信。在他們的認知裏,成績差的同學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識。
而另一邊,宋詞的心中卻泛起了波瀾。他看著秦漢,心中既羨慕又有些自卑。他羨慕秦漢在麵對嘲笑時的那份淡定和從容,也羨慕秦漢能夠如此清晰地迴答出難題。他不禁在心裏問自己:“為什麽我就做不到像他那樣呢?”
唐朝則一邊看著秦漢,一邊自言自語道:“這秦漢,真是深藏不露啊,本來我以為我們是一個戰壕裏的患難之交,想不到他是大神,看來以後不能小瞧他了。”說完,他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課堂還在繼續,趙老師依舊在講台上認真地講解著試卷。而秦漢,已經重新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他在思考著如何才能讓大家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何才能打破這種以成績論英雄的刻板印象。
下課鈴聲終於響起,趙老師收拾好試卷,對秦漢說道:“秦漢,跟我來辦公室。”
秦漢站起身來,跟在趙老師身後走出了教室。教室裏的同學們開始議論紛紛,大家都在猜測趙老師會和秦漢說些什麽。
“秦漢剛才迴答的問題是不是蒙的?”
“是不是趙老師提前告訴秦漢的?”
“為啥?”
“還不是為了鼓勵咱這些差生?”
“你們說,趙老師會不會狠狠地批評秦漢一頓啊?”
“說不定,誰讓他考了個零分呢。”
“我覺得不一定,剛才秦漢迴答問題不是挺厲害的嘛。”
隋緣聽著同學們的議論,心中有些擔憂。她決定等秦漢迴來後,一定要好好安慰他一下。而宋詞,則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和失落。
唐朝則又恢複了他那副嘻嘻哈哈的樣子,他拍了拍宋詞的肩膀,說道:“別想那麽多了,說不定秦漢迴來後會給我們帶來什麽驚喜呢。”
在辦公室裏,趙老師讓秦漢坐在自己對麵,然後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道:“秦漢,你剛才能主動站起來迴答問題讓我很意外。剛才迴答的問題真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秦漢點點頭。
“我感覺你平時懵懵懂懂的,今天怎麽突然?你平時怎麽考試總是成績不理想?”
秦漢搖搖頭。
趙老師狐疑的看著秦漢。
“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從你剛才迴答問題就能看出來。你小子將來有出息。不要在意平時的考試成績。”
趙老師居然鼓勵起了秦漢。
秦漢抬起頭,看著趙老師,眼神中透著一絲堅定。他說:“趙老師,去之前確實不會,但是現在我會了。”
趙老師問:“突然就會了嗎?”
秦漢迴答道:“嗯!”
趙老師大喜過望:“開悟了,開悟了。”
趙老師高興的像一個孩子。
秦漢一本正經的告訴趙老師:“我突然發現我並不是不會這些知識,隻是我不想按照常規的方式去考試。我覺得考試並不能真正檢驗一個人的能力和知識水平,我更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和探索。”
趙老師聽了秦漢的話,微微一愣。她沒想到,一個初中生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她看著秦漢,認真地說道:“秦漢,你的想法很獨特,也很有深度。但是,你要知道,在目前的教育體製下,考試是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雖然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們暫時還無法擺脫它。你可以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索精神,但也不能忽視考試。你明白嗎?”
秦漢點了點頭,說道:“趙老師,我明白。我以後會努力在考試和自己的學習方式之間找到平衡的。”
趙老師欣慰地笑了笑,說道:“好,老師相信你。迴去之後,要好好努力,有什麽問題隨時來找我。”
秦漢站起身來,向趙老師鞠了一躬,說道:“謝謝趙老師,我會的。”
說完,秦漢轉身走出了辦公室。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要開始改變了。他要讓同學們和老師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他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成績並不是衡量一個人將來的唯一標準,當然,好成績還是要考的。
當秦漢迴到教室時,同學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他沒有理會那些目光,而是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隋緣轉過頭來,輕聲問道:“秦漢,趙老師沒批評你吧?”秦漢看著隋緣關切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微笑著說:“沒有,趙老師還鼓勵我呢。”
宋詞看著秦漢,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麽,但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而唐朝則湊過來,笑著說:“秦漢,你可真是個‘神秘人物’啊,快跟我們講講,趙老師都跟你說了什麽?”
秦漢看著唐朝那充滿好奇的臉,微微一笑,說道:“沒什麽,就是讓我好好學習。”
唐朝繼續追問說:“還說啥,還說啥?”
秦漢迴答說:“還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希望。”
說完,他便低下頭,開始整理自己的書包。揚長而去,宋詞和唐朝緊緊的跟在後麵。
“林曉,98分。”
“張陽,85分。”
“隋緣,100分。”
“秦漢,0分。”
“叮鈴鈴——”上課鈴聲如往常一樣,在安靜的校園裏迴蕩,打破了課間的喧囂。
國慶節後的第一天上午,青山中學初三年級(2)班的教室裏,同學們陸陸續續迴到座位上,原本喧鬧的教室逐漸安靜下來,大家都在等待著數學老師趙老師的到來。
趙老師年過半百,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或深或淺的皺紋,可他的眼神總是透著一股認真勁兒,顯得十分慈祥。
此時,他抱著一疊厚厚的試卷,步伐穩健地走進了教室。那疊試卷,仿佛承載著每個學生這段時間學習成果的審判書。
“同學們,這次考試的成績出來了,總體來說,大家的表現非常不錯。”趙老師的聲音平和,但又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他開始分發試卷,每念到一個名字,就會有一位同學走上講台,緊張又期待地接過自己的試卷。
隨著一個個名字被念出,分數也在教室裏不斷迴蕩。考得好的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而成績不太理想的,則默默低下頭,神色有些失落。
當趙老師念到“秦漢”這個名字時,他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八度,緊接著大喊一聲:“零分!”這聲音在安靜的教室裏格外突兀,仿佛一道驚雷,瞬間打破了原有的平靜。
整個班級先是一片寂靜,短暫的幾秒鍾後,一陣哄堂大笑如洶湧的潮水般湧起。同學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教室後排的秦漢,那目光中,有嘲笑,有驚訝,也有不屑。
趙老師的聲音像一枚炸彈投向平靜的湖麵。
教室裏立刻炸開了鍋。
班級裏沸騰起來。
“秦漢,你可真厲害啊,成功躲開了所有正確答案!”坐在前排的一個男生大聲喊道,說完,自己先笑得前俯後仰。
“就是啊,這得是多特別的‘本事’,才能考出這麽個‘完美’的零分。”另一個女生也跟著附和,臉上滿是嘲諷的表情。
“秦漢的成績可真是穩定,每次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還有人故意拉長了聲音,陰陽怪氣地說道。
麵對同學們的嘲笑和挖苦,秦漢的臉色微微泛紅,但他並沒有像往常一樣低頭躲避,而是挺直了腰板,眼神中透著一股倔強,或許他早已習慣了。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平靜地掃過那些嘲笑他的同學,沒有說話。
坐在秦漢旁邊的宋詞,此刻也低著頭,臉上露出一絲尷尬的神情。他和秦漢一樣,是患難兄弟,成績都不太好,平時在班裏也是被大家忽視的對象。他偷偷看了秦漢一眼,心中有些擔憂,又有些感同身受。
而坐在秦漢臨桌的唐朝,聽到秦漢的分數後,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起來。他那肥胖的身體隨著笑聲不停地抖動,臉上的肉也一顫一顫的。“秦漢,你這是故意的吧,想給大家來個‘驚喜’?”他一邊笑,一邊大聲說道,試圖用這種看似隨和搞笑的方式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
因為在之前,唐朝的分數總比秦漢少那麽一點點,現在由於秦漢的零分,讓唐朝有了些許的高人一等的良好感覺。
此時,教室裏隻有隋緣沒有笑。
她皺著眉頭,隻是看著秦漢,眼神中充滿了擔憂和同情。隋緣是班裏的尖子生,成績優異,心地善良,平時就樂於助人。她覺得同學們這樣嘲笑秦漢很不應該,正想著要找個機會安慰一下秦漢。
趙老師看著教室裏混亂的場麵,眉頭微微皺起。
他輕輕地敲了敲講台,嚴肅地說道:“好了,大家安靜一下!本次小測驗成績隻是對你們這段時間學習的一個檢驗,考得好的同學不要驕傲,考得不好的同學也不要氣餒。秦漢同學,你下課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對於農村學校,老師對待成績差的學生早已習以為常了,老師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們成績不好也有諸多的原因,隻是像趙老師這樣的已經能理解秦漢的現狀。
說完,趙老師繼續分發剩下的試卷。
教室裏逐漸安靜下來,但同學們的目光還是時不時地投向秦漢。
秦漢仿佛沒有察覺到這些目光,他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眼神中透露出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深邃與睿智。他在心裏突然湧出一句:“他笑任他笑,我心自有傲,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不論對不對,反正就是這句了,一次考試的失敗,並不能決定我的未來。
終於,試卷分發完畢。趙老師開始講解試卷,他的聲音在教室裏迴蕩,可秦漢卻有些心不在焉,這是他一貫的狀態。他的思緒飄總是飄來飄去,天馬行空。
突然,趙老師的聲音打斷了秦漢的思緒。“同學們,誰能來迴答一下這道題?”趙老師指著黑板上臨時補充的一道數學題說道。
大家看了一下,這道題有點難,連隨緣都感覺沒有把握,麵露難色,所有大家麵麵相覷,不敢輕易舉手。
“老師,我來。”
秦漢站起身來,看了看黑板上的題目。
大家感到不可思議,秦漢莫不是今天瘋了?在大家的記憶裏,秦漢的成績在班裏包括在全校,後三名,怎麽可能會這麽難的壓軸題?
這是一道關於函數的題目,對於很多同學來說,可能有些難度,但秦漢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似曾相識的印象:之前在自學數學的時候,恰好研究過類似的題型。
他略加思索,便開始迴答問題。
“這道題可以先設函數的表達式為y = ax2 + bx + c,然後根據已知條件列出方程組……”秦漢的聲音沉穩而自信,他一步一步地講解著解題思路,條理清晰,邏輯嚴謹。
教室裏頓時安靜下來,成績好的同學都驚訝地看著秦漢。他們沒想到,這個考了零分的同學,竟然能如此清晰地解答出這道難題。
趙老師無比的震驚,天呐,這是秦漢嗎?他點了點頭,抑製住內心的狂喜說道:“非常好,秦漢同學,請坐。”
但是也不可置信。
坐下後的秦漢,感受到了同學們投來的異樣目光,突然他發覺對自己突然的表現感覺不同尋常,他之前可是從來沒有迴答過一次問題,哪怕最簡單的那種,這次不知道怎麽了鬼使神差的迴答了上來,難道?這次,目光中不再是嘲笑和不屑,而是驚訝和疑惑。他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想著:“你們以為我什麽都不懂,可事實並非如此。我隻是不想按照你們的規則來玩這場遊戲。”
就在這時,坐在秦漢前麵的一個同學轉過頭來,小聲地問道:“秦漢,你剛才是蒙對的吧?”
秦漢看了他一眼,沒有迴答,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他知道,此刻無論自己說什麽,這個同學都不會相信。在他們的認知裏,成績差的同學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識。
而另一邊,宋詞的心中卻泛起了波瀾。他看著秦漢,心中既羨慕又有些自卑。他羨慕秦漢在麵對嘲笑時的那份淡定和從容,也羨慕秦漢能夠如此清晰地迴答出難題。他不禁在心裏問自己:“為什麽我就做不到像他那樣呢?”
唐朝則一邊看著秦漢,一邊自言自語道:“這秦漢,真是深藏不露啊,本來我以為我們是一個戰壕裏的患難之交,想不到他是大神,看來以後不能小瞧他了。”說完,他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課堂還在繼續,趙老師依舊在講台上認真地講解著試卷。而秦漢,已經重新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他在思考著如何才能讓大家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何才能打破這種以成績論英雄的刻板印象。
下課鈴聲終於響起,趙老師收拾好試卷,對秦漢說道:“秦漢,跟我來辦公室。”
秦漢站起身來,跟在趙老師身後走出了教室。教室裏的同學們開始議論紛紛,大家都在猜測趙老師會和秦漢說些什麽。
“秦漢剛才迴答的問題是不是蒙的?”
“是不是趙老師提前告訴秦漢的?”
“為啥?”
“還不是為了鼓勵咱這些差生?”
“你們說,趙老師會不會狠狠地批評秦漢一頓啊?”
“說不定,誰讓他考了個零分呢。”
“我覺得不一定,剛才秦漢迴答問題不是挺厲害的嘛。”
隋緣聽著同學們的議論,心中有些擔憂。她決定等秦漢迴來後,一定要好好安慰他一下。而宋詞,則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和失落。
唐朝則又恢複了他那副嘻嘻哈哈的樣子,他拍了拍宋詞的肩膀,說道:“別想那麽多了,說不定秦漢迴來後會給我們帶來什麽驚喜呢。”
在辦公室裏,趙老師讓秦漢坐在自己對麵,然後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道:“秦漢,你剛才能主動站起來迴答問題讓我很意外。剛才迴答的問題真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秦漢點點頭。
“我感覺你平時懵懵懂懂的,今天怎麽突然?你平時怎麽考試總是成績不理想?”
秦漢搖搖頭。
趙老師狐疑的看著秦漢。
“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從你剛才迴答問題就能看出來。你小子將來有出息。不要在意平時的考試成績。”
趙老師居然鼓勵起了秦漢。
秦漢抬起頭,看著趙老師,眼神中透著一絲堅定。他說:“趙老師,去之前確實不會,但是現在我會了。”
趙老師問:“突然就會了嗎?”
秦漢迴答道:“嗯!”
趙老師大喜過望:“開悟了,開悟了。”
趙老師高興的像一個孩子。
秦漢一本正經的告訴趙老師:“我突然發現我並不是不會這些知識,隻是我不想按照常規的方式去考試。我覺得考試並不能真正檢驗一個人的能力和知識水平,我更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和探索。”
趙老師聽了秦漢的話,微微一愣。她沒想到,一個初中生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她看著秦漢,認真地說道:“秦漢,你的想法很獨特,也很有深度。但是,你要知道,在目前的教育體製下,考試是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雖然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們暫時還無法擺脫它。你可以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索精神,但也不能忽視考試。你明白嗎?”
秦漢點了點頭,說道:“趙老師,我明白。我以後會努力在考試和自己的學習方式之間找到平衡的。”
趙老師欣慰地笑了笑,說道:“好,老師相信你。迴去之後,要好好努力,有什麽問題隨時來找我。”
秦漢站起身來,向趙老師鞠了一躬,說道:“謝謝趙老師,我會的。”
說完,秦漢轉身走出了辦公室。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要開始改變了。他要讓同學們和老師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他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成績並不是衡量一個人將來的唯一標準,當然,好成績還是要考的。
當秦漢迴到教室時,同學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他沒有理會那些目光,而是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隋緣轉過頭來,輕聲問道:“秦漢,趙老師沒批評你吧?”秦漢看著隋緣關切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微笑著說:“沒有,趙老師還鼓勵我呢。”
宋詞看著秦漢,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麽,但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而唐朝則湊過來,笑著說:“秦漢,你可真是個‘神秘人物’啊,快跟我們講講,趙老師都跟你說了什麽?”
秦漢看著唐朝那充滿好奇的臉,微微一笑,說道:“沒什麽,就是讓我好好學習。”
唐朝繼續追問說:“還說啥,還說啥?”
秦漢迴答說:“還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希望。”
說完,他便低下頭,開始整理自己的書包。揚長而去,宋詞和唐朝緊緊的跟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