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其他縣想要的話?”楊縣令再次問。
“先緊著我們縣,畢竟縣裏鐵有限。若其他縣想要,讓他們自己提供鐵,我們可以幫著打,收取加工費。”
這是造福於民的事,春瓊不打算拿來做生意。當然,若是她們通過自己途徑獲得的鐵,打出來的工具,當然是可以按市價售賣。
“閨女大氣!”楊縣令伸出大拇指讚道。
之後的事春瓊不再過問,她惦記著在府城的魚莊生意。這段時間,她抽空寫了兩封信給麗清和林木,詢問魚莊近期的經營狀況。林木和麗清每次迴信都說經營穩定,但畢竟在府城這個陌生的城市,春瓊還是不太放心。
眼看玉米育苗已經結束,春瓊想利用玉米移栽前的時間,再次去府城看看。
楊縣令不讚成春瓊來迴跑,“瓊兒,鋪子由林木守著,你不用事事操心。我前段時日也給趙知府去信了,讓他幫著照看府城的鋪子,你大可放心。”
“爹,府城不比咱們這兒,魚龍混雜的。我越是看到魚莊和鹵菜生意越好,越是不放心。人心難測,我怕出別的紕漏。趙伯伯作為知府大人,也不好直接插手。我也就是路上跑的多些,不用親自幹活,並不怎麽累得。”春瓊堅持要去。
“行吧!鋪子上的事,爹也幫不上忙。”楊縣令最終妥協,“走之前,去一趟別院,前段時間,周老說給你妹妹準備的草藥書籍,你妹妹走時忘帶了,怕她在府城玩一段時間,之前學的都忘了,你這次去正好給她帶去。”
“好的。”
春瓊在家歇了一天,讓枝兒重新收拾行李,準備再出發去府城。
她則去別院見李老周老。元宵節後,隨著天氣變暖,放在莊子水暖棚裏的花草,被李老周老帶著人全部搬到了別院。如今,整個別院,種滿了各種花草。
麗清和楊大伯一直跟著兩個老頭學習種花。
春瓊找到李老時,她正在給一片蘭花澆水,嘴裏念念有詞,不知道在說什麽。
春瓊走過去叫他,“李老,怎麽您一個人在?我大伯呢?”
“喲,春瓊丫頭來了?找你大伯?他呀,跟周老頭上街買花肥去了。”李老抬眼看了春瓊一眼,繼續埋頭幹自己的。
春瓊蹲在旁邊看著他忙活,“李爺爺,我不日會去府城,您可有東西要帶給清清?”
“又要去?你如今可是比你縣令爹都還忙了!”李老聞言道,“你妹妹天天說你多聰慧多厲害,周老頭本來打算教你學醫,如今看來,恐怕是不行了。”
春瓊不免驚喜,“多謝兩位前輩看的上晚輩。隻是,晚輩誌不在此,如今也沒時間沉下心學習,恐要辜負前輩好意。清清也聰慧,她如今也已隨兩位前輩學習,還請前輩多關照她。”
李老哼道,“那是自然,還用你說!”
“…”春瓊。
“醫術不學就算了,但花草種植,你還是學一學吧!你如今致力於農事,花草種植和農作物一樣,不同的作物,習性不同,種植方式不同。學了花草種植,說不定對你農事上也有助益。”李老不死心,繼續勸道。
春瓊不禁沉思,李老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她迴想起在農事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土地的肥力、季節的更替對農作物的影響,這與花草種植或許真有相通之處。
而且,若能掌握花草種植之法,日後在規劃農田周邊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甚至吸引有益昆蟲促進農作物生長等方麵,說不定都能派上用場。想到這裏,春瓊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李老,說道,“前輩所言甚是,晚輩願意學習花草種植之術,還望前輩多多教導。”
李老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點頭道,“這就對了,年輕人愛銀子是好事,但也不能滿身銅臭,學習種種花養養草,陶冶一番情操。從府城迴來,你便跟你妹妹一起每日來這園子,我先教你分辨各類花草的習性。”
“…”春瓊無語。剛才不是在說有益種地?這怎麽又變成她愛財了?
“是。”春瓊應道。
李老將空了的水桶遞過來,“給,去打水來,幫著把這片花都澆了。”
“是。”春瓊毫無怨言,立刻代入學徒身份,開始忙活起來。
直到這一片蘭花澆完水,李老才帶著春瓊穿過小門,來到隔壁的宅子。
李老和周老買下了春瓊別院隔壁的宅子,每日大多待在別院,跟別院的人一起用飯,休息時迴自己的宅子。
後來嫌從大門進出過於麻煩,兩人幹脆找人在兩座宅子相連處開了小門。
春瓊在院子裏等著,李老進屋拿出來一個包裹打開,“這幾本書是你妹妹的,那丫頭跑的快,書都不記得拿。這兩本是你的,基本的花草習性,不懂的先標記了迴來再來問我。”
“是。”春瓊小心翼翼接過,坐在院子連廊上,順手翻著,看到上麵各類花草詳細的介紹和種植技巧,她猛然想起什麽。
“李爺爺,魚莊裏那個提供麻味的香料您可認識?”
“蜀椒?”李老道,“我是聽你們叫他花椒?”
“對,就是它。您之前可認識此物?”
“認識啊!蜀椒,又名巴椒、漢椒、麻椒,在咱們這地界不常見,但在有些地方可是常用。它有祛濕散寒、去腥增香之效,在醫家眼中,蜀椒性溫味辛,對於脾胃虛寒、心腹冷痛等症,有著一定的緩解之能。對烹飪來說,可用於海鮮、肉食去腥,就如你魚莊用它來增添獨特麻味一般。”李老捋著胡須,緩緩說道。
“那您可記得關於蜀椒藥用價值和食用特性的記載是出自哪些書籍?”
李老手托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若論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中便有提及蜀椒。那書中將蜀椒列為上品,言其可溫中散寒、除濕止痛,對風寒濕痹等症有所助益。此古籍乃是本草學之經典,其記載頗具權威性。”
“先緊著我們縣,畢竟縣裏鐵有限。若其他縣想要,讓他們自己提供鐵,我們可以幫著打,收取加工費。”
這是造福於民的事,春瓊不打算拿來做生意。當然,若是她們通過自己途徑獲得的鐵,打出來的工具,當然是可以按市價售賣。
“閨女大氣!”楊縣令伸出大拇指讚道。
之後的事春瓊不再過問,她惦記著在府城的魚莊生意。這段時間,她抽空寫了兩封信給麗清和林木,詢問魚莊近期的經營狀況。林木和麗清每次迴信都說經營穩定,但畢竟在府城這個陌生的城市,春瓊還是不太放心。
眼看玉米育苗已經結束,春瓊想利用玉米移栽前的時間,再次去府城看看。
楊縣令不讚成春瓊來迴跑,“瓊兒,鋪子由林木守著,你不用事事操心。我前段時日也給趙知府去信了,讓他幫著照看府城的鋪子,你大可放心。”
“爹,府城不比咱們這兒,魚龍混雜的。我越是看到魚莊和鹵菜生意越好,越是不放心。人心難測,我怕出別的紕漏。趙伯伯作為知府大人,也不好直接插手。我也就是路上跑的多些,不用親自幹活,並不怎麽累得。”春瓊堅持要去。
“行吧!鋪子上的事,爹也幫不上忙。”楊縣令最終妥協,“走之前,去一趟別院,前段時間,周老說給你妹妹準備的草藥書籍,你妹妹走時忘帶了,怕她在府城玩一段時間,之前學的都忘了,你這次去正好給她帶去。”
“好的。”
春瓊在家歇了一天,讓枝兒重新收拾行李,準備再出發去府城。
她則去別院見李老周老。元宵節後,隨著天氣變暖,放在莊子水暖棚裏的花草,被李老周老帶著人全部搬到了別院。如今,整個別院,種滿了各種花草。
麗清和楊大伯一直跟著兩個老頭學習種花。
春瓊找到李老時,她正在給一片蘭花澆水,嘴裏念念有詞,不知道在說什麽。
春瓊走過去叫他,“李老,怎麽您一個人在?我大伯呢?”
“喲,春瓊丫頭來了?找你大伯?他呀,跟周老頭上街買花肥去了。”李老抬眼看了春瓊一眼,繼續埋頭幹自己的。
春瓊蹲在旁邊看著他忙活,“李爺爺,我不日會去府城,您可有東西要帶給清清?”
“又要去?你如今可是比你縣令爹都還忙了!”李老聞言道,“你妹妹天天說你多聰慧多厲害,周老頭本來打算教你學醫,如今看來,恐怕是不行了。”
春瓊不免驚喜,“多謝兩位前輩看的上晚輩。隻是,晚輩誌不在此,如今也沒時間沉下心學習,恐要辜負前輩好意。清清也聰慧,她如今也已隨兩位前輩學習,還請前輩多關照她。”
李老哼道,“那是自然,還用你說!”
“…”春瓊。
“醫術不學就算了,但花草種植,你還是學一學吧!你如今致力於農事,花草種植和農作物一樣,不同的作物,習性不同,種植方式不同。學了花草種植,說不定對你農事上也有助益。”李老不死心,繼續勸道。
春瓊不禁沉思,李老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她迴想起在農事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土地的肥力、季節的更替對農作物的影響,這與花草種植或許真有相通之處。
而且,若能掌握花草種植之法,日後在規劃農田周邊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甚至吸引有益昆蟲促進農作物生長等方麵,說不定都能派上用場。想到這裏,春瓊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李老,說道,“前輩所言甚是,晚輩願意學習花草種植之術,還望前輩多多教導。”
李老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點頭道,“這就對了,年輕人愛銀子是好事,但也不能滿身銅臭,學習種種花養養草,陶冶一番情操。從府城迴來,你便跟你妹妹一起每日來這園子,我先教你分辨各類花草的習性。”
“…”春瓊無語。剛才不是在說有益種地?這怎麽又變成她愛財了?
“是。”春瓊應道。
李老將空了的水桶遞過來,“給,去打水來,幫著把這片花都澆了。”
“是。”春瓊毫無怨言,立刻代入學徒身份,開始忙活起來。
直到這一片蘭花澆完水,李老才帶著春瓊穿過小門,來到隔壁的宅子。
李老和周老買下了春瓊別院隔壁的宅子,每日大多待在別院,跟別院的人一起用飯,休息時迴自己的宅子。
後來嫌從大門進出過於麻煩,兩人幹脆找人在兩座宅子相連處開了小門。
春瓊在院子裏等著,李老進屋拿出來一個包裹打開,“這幾本書是你妹妹的,那丫頭跑的快,書都不記得拿。這兩本是你的,基本的花草習性,不懂的先標記了迴來再來問我。”
“是。”春瓊小心翼翼接過,坐在院子連廊上,順手翻著,看到上麵各類花草詳細的介紹和種植技巧,她猛然想起什麽。
“李爺爺,魚莊裏那個提供麻味的香料您可認識?”
“蜀椒?”李老道,“我是聽你們叫他花椒?”
“對,就是它。您之前可認識此物?”
“認識啊!蜀椒,又名巴椒、漢椒、麻椒,在咱們這地界不常見,但在有些地方可是常用。它有祛濕散寒、去腥增香之效,在醫家眼中,蜀椒性溫味辛,對於脾胃虛寒、心腹冷痛等症,有著一定的緩解之能。對烹飪來說,可用於海鮮、肉食去腥,就如你魚莊用它來增添獨特麻味一般。”李老捋著胡須,緩緩說道。
“那您可記得關於蜀椒藥用價值和食用特性的記載是出自哪些書籍?”
李老手托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若論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中便有提及蜀椒。那書中將蜀椒列為上品,言其可溫中散寒、除濕止痛,對風寒濕痹等症有所助益。此古籍乃是本草學之經典,其記載頗具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