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外村的裏正和縣衙的人離開,春瓊找到楊縣令商量,“爹,如今要全縣推廣玉米移栽技術和有機肥製作,村民不僅需要學習,還需要派專人到各村指導,僅靠我和莊子上幾個人肯定不行。牛頭村很多村民幾乎見證了玉米和有機肥的出現,他們在經過培訓後可以出去指導。我打算在牛頭村成立一個農事學堂,各村再挑選一批村民進行係統培訓,由他們迴去後再教各村村民。”
“我也正有此意。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辦吧?隻是,你忙的過來不?你那個客棧改魚莊已經裝修的差不多了,要先準備魚莊開業吧?”楊縣令一麵驕傲閨女的能幹,一麵又心疼她太忙了。
“來得及。農事學堂放到冬天農閑開辦就行。咱們這裏,玉米隻能種一季,正好冬天教他們大棚育苗。最近抽個時間,將有機肥製作先教了,現在做有機肥,剛好冬小麥種植可用。”春瓊有條不紊地說著自己的規劃。
“好。等你準備好了,我就讓人通知各村裏正帶人來牛頭村學習有機肥製作。”
“最近到處收玉米,等玉米收完了就可以安排。”逐漸到了秋收的季節,朝陽處的玉米已經老了,趁最近天氣好,要讓村民趕緊收了。
並且,到時候玉米稈剛好可以利用起來。
“還有件事,大棚育種,那個頂,我派人各處打聽了,除了油紙,沒有找到合適的可替代的。看來,隻能推廣水暖棚了。”
“沒事爹,水暖棚和油紙棚都推廣,村民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村民比我們有經驗,我們將原理教給他們,說不定有人能發現替代油紙的合適材料呢!”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
玉米收完,春瓊父女二人一起迴縣裏。
斜陽客棧的裝修已經到收尾階段,這個店春瓊打算做成一個專門吃魚的地方,烤魚、煮魚和魚頭泡飯。
上一世春瓊最愛吃魚你在一起的小火鍋了,一個人就能吃一個雙人份的。她打算把魚你在一起搬過來,但這個鋪麵較大,所以再加上烤魚和魚頭泡飯。
九月初六,“年年有魚”魚莊正式開業。開業當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春瓊姐妹倆站在“年年有魚”魚莊門口,待鞭炮過後,一起拉下門頭上的紅綢。
隨著店門打開,早已等候在外的食客們便蜂擁而入。得益於食光裏食肆前期打下的良好口碑,眾人得知魚莊是春瓊開的之後,都對這個魚莊充滿了好奇。所以今日開業,不用特別宣傳,人就特別多。
店內的裝修簡約而不失格調,牆壁上掛著各種與魚相關的水墨畫,大廳裏小橋流水中,魚兒暢遊清荷之間,大小卡座分布在周圍,置身其中,仿佛到了某個後花園。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魚香,烤魚、煮魚和魚頭泡飯獨特的氣息交織在一起。
春瓊在廚房與大廳間忙碌地穿梭著,親自把關每一道菜。烤魚必須外皮烤得金黃酥脆,煮魚的湯頭必須達到乳白。
執掌後廚的正是白茯、白苓、天冬、川柏四人。這四人確實對廚藝有天賦,又有一些底子在,經過春瓊幾個月的嚴格培訓,如今各個都是大廚了。白茯白苓姐妹倆負責水煮魚,天冬負責烤魚,川柏負責燉魚頭。除了這四個,南星和玉竹則專門負責片魚。
白芷白薇白芨白術四個姑娘,穿梭於大廳,將一份份菜品端上來,金黃酥脆的烤魚,在炭火的烤製下滋滋作響,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麻辣鮮香的魚片,在誘人的湯中翻滾美;魚頭泡飯的魚頭燉煮得恰到好處,膠質融入到湯汁裏,澆在粒粒飽滿的米飯上,讓人食指大動。
食客們品嚐著美味的魚肉,一個個讚不絕口。同仁堂劉掌櫃和木材鋪子陳掌櫃兩人如今已成飯搭子,兩人點了一鍋花椒酸菜魚,又眼饞鄰桌的烤魚,兩人叫春瓊,“大姑娘,再來一份烤魚。”
春瓊阻止,“兩位掌櫃,再來一份你們吃不完喔,煮魚還有配菜馬上就上了,配菜煮在裏麵,味道也不容錯過的。烤魚下次再吃。”
“行吧。聽大姑娘的。”兩位掌櫃聽春瓊這麽說,欣然同意。
專門被春瓊邀請過來的安陽縣醉夢軒張掌櫃攔住春瓊不讓她走,“大姑娘,真的不考慮到安陽縣開分店嗎?”
他同桌的朋友也出聲附和,“是啊,楊姑娘,鄖鄉縣的人常年吃魚,他們吃幾頓新鮮就膩了,但安陽縣外地人更多,您這魚更有市場。”
“等我先把這兩個鋪子管明白了,就考慮去外麵。”春瓊笑著迴道。
“好的,我們等著姑娘去安陽縣。”張掌櫃忽然想起什麽,指著春瓊鍋裏問,“楊姑娘,這個是調味的吧?是何物?”
烤魚、水煮魚裏的諸多調味料都是第一次在眾人展現在眾人麵前,之前的鹵菜,都是鹵好了後,將調料全部撈出來了。
張掌櫃指著的正是鍋裏一顆顆小小的花椒。
對於眾人的好奇,春瓊沒有隱瞞,“那是花椒,是一種調味品,麻中微澀,味道芳香,可去腥。大家今天吃的魚,是不是都沒有魚腥味了?”
廳中眾人紛紛附和,“是,麻辣鮮香,一點不腥!”
也有食客問,“楊姑娘,我點的風味番茄魚,鍋裏沒看到你們說的花椒,怎麽也不腥?”
春瓊俏皮一笑,“這就是本店的製作秘訣啦!”
“好吧。”
春瓊解釋,“其實番茄本身就有去腥的功能,諸位平時吃番茄炒蛋,是不是也感覺不到腥?”
“好像是的。”有人迴答。
隻是,她又加了其他的材料去腥。
看著食客們滿足的神情和店裏夥計們井然有序的忙碌身影,春瓊放下心來。
她拿起小本本,一桌桌進行問卷調查,不管是烤魚、水煮魚,還是魚頭泡飯,前期隻經過了楊府上下的試菜調整,開業第一天,她想趁機收集一些建議,以便改進。
“我也正有此意。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辦吧?隻是,你忙的過來不?你那個客棧改魚莊已經裝修的差不多了,要先準備魚莊開業吧?”楊縣令一麵驕傲閨女的能幹,一麵又心疼她太忙了。
“來得及。農事學堂放到冬天農閑開辦就行。咱們這裏,玉米隻能種一季,正好冬天教他們大棚育苗。最近抽個時間,將有機肥製作先教了,現在做有機肥,剛好冬小麥種植可用。”春瓊有條不紊地說著自己的規劃。
“好。等你準備好了,我就讓人通知各村裏正帶人來牛頭村學習有機肥製作。”
“最近到處收玉米,等玉米收完了就可以安排。”逐漸到了秋收的季節,朝陽處的玉米已經老了,趁最近天氣好,要讓村民趕緊收了。
並且,到時候玉米稈剛好可以利用起來。
“還有件事,大棚育種,那個頂,我派人各處打聽了,除了油紙,沒有找到合適的可替代的。看來,隻能推廣水暖棚了。”
“沒事爹,水暖棚和油紙棚都推廣,村民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村民比我們有經驗,我們將原理教給他們,說不定有人能發現替代油紙的合適材料呢!”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
玉米收完,春瓊父女二人一起迴縣裏。
斜陽客棧的裝修已經到收尾階段,這個店春瓊打算做成一個專門吃魚的地方,烤魚、煮魚和魚頭泡飯。
上一世春瓊最愛吃魚你在一起的小火鍋了,一個人就能吃一個雙人份的。她打算把魚你在一起搬過來,但這個鋪麵較大,所以再加上烤魚和魚頭泡飯。
九月初六,“年年有魚”魚莊正式開業。開業當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春瓊姐妹倆站在“年年有魚”魚莊門口,待鞭炮過後,一起拉下門頭上的紅綢。
隨著店門打開,早已等候在外的食客們便蜂擁而入。得益於食光裏食肆前期打下的良好口碑,眾人得知魚莊是春瓊開的之後,都對這個魚莊充滿了好奇。所以今日開業,不用特別宣傳,人就特別多。
店內的裝修簡約而不失格調,牆壁上掛著各種與魚相關的水墨畫,大廳裏小橋流水中,魚兒暢遊清荷之間,大小卡座分布在周圍,置身其中,仿佛到了某個後花園。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魚香,烤魚、煮魚和魚頭泡飯獨特的氣息交織在一起。
春瓊在廚房與大廳間忙碌地穿梭著,親自把關每一道菜。烤魚必須外皮烤得金黃酥脆,煮魚的湯頭必須達到乳白。
執掌後廚的正是白茯、白苓、天冬、川柏四人。這四人確實對廚藝有天賦,又有一些底子在,經過春瓊幾個月的嚴格培訓,如今各個都是大廚了。白茯白苓姐妹倆負責水煮魚,天冬負責烤魚,川柏負責燉魚頭。除了這四個,南星和玉竹則專門負責片魚。
白芷白薇白芨白術四個姑娘,穿梭於大廳,將一份份菜品端上來,金黃酥脆的烤魚,在炭火的烤製下滋滋作響,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麻辣鮮香的魚片,在誘人的湯中翻滾美;魚頭泡飯的魚頭燉煮得恰到好處,膠質融入到湯汁裏,澆在粒粒飽滿的米飯上,讓人食指大動。
食客們品嚐著美味的魚肉,一個個讚不絕口。同仁堂劉掌櫃和木材鋪子陳掌櫃兩人如今已成飯搭子,兩人點了一鍋花椒酸菜魚,又眼饞鄰桌的烤魚,兩人叫春瓊,“大姑娘,再來一份烤魚。”
春瓊阻止,“兩位掌櫃,再來一份你們吃不完喔,煮魚還有配菜馬上就上了,配菜煮在裏麵,味道也不容錯過的。烤魚下次再吃。”
“行吧。聽大姑娘的。”兩位掌櫃聽春瓊這麽說,欣然同意。
專門被春瓊邀請過來的安陽縣醉夢軒張掌櫃攔住春瓊不讓她走,“大姑娘,真的不考慮到安陽縣開分店嗎?”
他同桌的朋友也出聲附和,“是啊,楊姑娘,鄖鄉縣的人常年吃魚,他們吃幾頓新鮮就膩了,但安陽縣外地人更多,您這魚更有市場。”
“等我先把這兩個鋪子管明白了,就考慮去外麵。”春瓊笑著迴道。
“好的,我們等著姑娘去安陽縣。”張掌櫃忽然想起什麽,指著春瓊鍋裏問,“楊姑娘,這個是調味的吧?是何物?”
烤魚、水煮魚裏的諸多調味料都是第一次在眾人展現在眾人麵前,之前的鹵菜,都是鹵好了後,將調料全部撈出來了。
張掌櫃指著的正是鍋裏一顆顆小小的花椒。
對於眾人的好奇,春瓊沒有隱瞞,“那是花椒,是一種調味品,麻中微澀,味道芳香,可去腥。大家今天吃的魚,是不是都沒有魚腥味了?”
廳中眾人紛紛附和,“是,麻辣鮮香,一點不腥!”
也有食客問,“楊姑娘,我點的風味番茄魚,鍋裏沒看到你們說的花椒,怎麽也不腥?”
春瓊俏皮一笑,“這就是本店的製作秘訣啦!”
“好吧。”
春瓊解釋,“其實番茄本身就有去腥的功能,諸位平時吃番茄炒蛋,是不是也感覺不到腥?”
“好像是的。”有人迴答。
隻是,她又加了其他的材料去腥。
看著食客們滿足的神情和店裏夥計們井然有序的忙碌身影,春瓊放下心來。
她拿起小本本,一桌桌進行問卷調查,不管是烤魚、水煮魚,還是魚頭泡飯,前期隻經過了楊府上下的試菜調整,開業第一天,她想趁機收集一些建議,以便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