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歡唿雀躍起來,紛紛拿起筷子,一時間,店內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讚歎聲。
在這熱鬧的氛圍中,春瓊也加入其中,或許是被這氛圍感染,平時吃慣了的鹵菜今日格外美味。
一頓飯畢,孩子們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春瓊看著他們的笑臉,心中思量接下來的計劃。她深知,這些孩子不僅僅是她的幫手,更是她想要用心守護和培養的對象。她隻有做的更好,他們才會跟著好。
此刻,在這小小的鋪子裏,一種別樣的溫暖與希望正在悄然生長,仿佛預示著他們即將共同開啟的美好新征程。
他們吃完飯並沒有急著離開,有的站在二樓看城門口的燈火,有的閑不住偷偷下樓去幫忙收拾碗筷,打掃衛生。
春瓊沒有阻止,任由他們活動。
一直到食肆打烊,才帶著所有人迴到別院。
考核這天,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有幾個前幾天精神萎靡的今天也活力滿滿。
春瓊站在一旁,看著他們奮筆疾書的樣子,知道這十天的辛苦沒有白費。無論結果如何,這些孩子都在這段經曆中成長了,她也終於有了第一批完全按照自己意願培養的人可用。
上午考核完,春瓊親自閱卷,下午結果就出來了。她將考核結果貼在牆上,召集所有人。
“諸位,考核結果已出。前六名接下來輪流到食光裏幫忙,我會讓柳兒給你們排班。白茯和天冬,你倆在前六名,如今你們有兩個選擇,是學廚藝還是去鋪子幫忙?”
“迴大姑娘,我們學廚藝。”
白茯和天冬,顯然之前已經考慮好了,春瓊問完沒有猶豫,立刻迴答。
“好,那名額順延兩名。川柏和白苓,你倆也去學廚藝,同時繼續如今的課程。剩下的六個人,到時候隨我去莊子,先在莊子上幫忙。當然,去莊子了也要繼續學習,我在莊子上也有產業,要不了多久,你們這段時間學的內容,全部都會用上。”說完春瓊環顧四周,“大家可有異議?”
“迴大姑娘,沒有。”眾人齊聲道。
“好。那就解散吧。”說完又想起什麽,“對了,大家習武都不要落下。”
“是。”
終於安置好這群孩子,一直壓在她心裏的一塊兒石頭總算落地。
五百斤小龍蝦賣了七天就沒有了,林木安排好客棧裝修事宜後,就帶著人出去尋找了。趕在家裏斷貨前,又從槐樹村抓了百十斤送迴來。
他和陳裏正一起在周邊村落繼續尋找。跑遍了周邊大大小小村落,最終在槐樹村下遊一片村落再次看到這些小龍蝦。
杜師傅讓人做的大木桶,他們一起帶出來,放在陳裏正家裏。如今找到了,直接裝桶運迴鄖鄉縣。
小龍蝦貨源由杜師傅和林木負責,春瓊直接撒手沒管了。
她收拾了行李,準備帶著別院那六個人去莊子。
按照季節,玉米該到了出穗分化的時候,正是生長的關鍵時期,需要保證有充足的養分。她要去莊子盯著施肥。
莊子裏也忙得熱火朝天,家裏佃農不多,這時節又要忙著除草,又要施肥,人手完全不夠用。劉莊頭正發愁呢,春瓊帶著人出現了。
劉莊頭看著春瓊身後馬車上跳下來的一串人,眼睛笑的都眯起來了,“哎喲,大姑娘,這是您帶來莊子幫忙的人吧?來得可正是時候!”
“是啊,想著玉米要施肥了,專門帶來給你幫忙的。”春瓊對身後一群人介紹,“這是負責楊府莊子的劉莊頭,大家叫劉伯就好。你們的活計,由他安排。”
“是,肥料都準備好了,就是缺人。”
春瓊又跟劉伯介紹,“劉伯這是胡嬸嬸和宋嬸嬸。”
如今別院孩子都有了去處,何興去了楊縣令身邊,宋氏也不願自己待在別院閑著,春瓊出發的時候,就將她們母子也帶上了。
“莊頭好,有什麽事盡管安排。”胡氏和宋氏一抱拳,對劉莊頭行了個江湖禮。
“兩位弟妹好,叫我老劉就行。”
劉莊頭熱情地將眾人迎進莊子,開始分配任務。
春瓊將從食肆打包的鹵菜送去廚房,然後自己在莊子裏四處查看,她看著地裏茁壯成長的玉米,忍不住小聲哼起了小曲。
“五穀豐登喜慶豐收年年,神清氣爽煩惱也煙消雲散……”
引得周圍忙碌的村民紛紛抬頭張望。
大牛嬸笑嗬嗬地問,“大姑娘看起來心情很好?”
“看這片玉米長得好,高興。”春瓊拐到大牛嬸他們地裏,站在旁邊看他們施肥除草。
“您那一片移栽的確實長得好,不光您高興,村裏人也都高興著呢,大家夥兒沒事就過來溜達一圈,看到草順手就給拔了。”
“讓各位叔伯費心了。”
春瓊明白村民的心情,雖然他們地裏的莊稼長的並不比之前好,但因為春瓊的及時措施,今年倒春寒的影響已經降到最低。
並且今年楊家推出的有機肥和新種植方式,眼看著效果好像還不錯,村民們不免心裏對下一年充滿了希望。
這希望甚至讓他們對今年倒春寒莊稼受到損害的難過都減少了,大家把希望都放在了春瓊這個新方法上,放在了下一年。
隨著移栽玉米的長勢,和前段時間春瓊對他們地裏玉米的補救措施,讓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相信春瓊製作的有機肥。如今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裏正和劉莊頭的指導下做了有機肥,現在正好給玉米再次施肥。
春瓊看到胡氏和宋氏也拿著工具來幫忙除草,她們手腳麻利,雖然出身江湖,但幹起農活來也絲毫不含糊。宋嬸一邊除草,一邊還不忘和身邊的人分享一些自己以前的趣事,引得眾人陣陣歡笑,幹活的氛圍輕鬆愉快。
春瓊走到施肥的地塊,那六個孩子正按照劉莊頭的教導施肥,雖動作不熟練,但幹的認真。
看著比自己還高的玉米杆,想到馬上就是梅雨季節,春瓊囑咐劉莊頭,“劉伯,每年七月底八月初我們這裏會有梅雨,這片移栽的玉米長得比較高,邊緣和風口位置最好能用繩子從中間攔一下,防止倒伏。”
“是,您上次提醒後,我就已經準備好繩子了,施完肥就著手牽繩子。”劉莊頭抽空迴複春瓊。
這時,一個佃農匆匆跑來,對劉莊頭說道:“莊頭,東邊那塊地的溝渠好像有點堵住了,要不要清理?”
劉莊頭皺了皺眉頭,春瓊聽聞,立即說道:“要清理,剛說到梅雨季節,溝渠肯定要保證通暢。”
在這熱鬧的氛圍中,春瓊也加入其中,或許是被這氛圍感染,平時吃慣了的鹵菜今日格外美味。
一頓飯畢,孩子們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春瓊看著他們的笑臉,心中思量接下來的計劃。她深知,這些孩子不僅僅是她的幫手,更是她想要用心守護和培養的對象。她隻有做的更好,他們才會跟著好。
此刻,在這小小的鋪子裏,一種別樣的溫暖與希望正在悄然生長,仿佛預示著他們即將共同開啟的美好新征程。
他們吃完飯並沒有急著離開,有的站在二樓看城門口的燈火,有的閑不住偷偷下樓去幫忙收拾碗筷,打掃衛生。
春瓊沒有阻止,任由他們活動。
一直到食肆打烊,才帶著所有人迴到別院。
考核這天,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有幾個前幾天精神萎靡的今天也活力滿滿。
春瓊站在一旁,看著他們奮筆疾書的樣子,知道這十天的辛苦沒有白費。無論結果如何,這些孩子都在這段經曆中成長了,她也終於有了第一批完全按照自己意願培養的人可用。
上午考核完,春瓊親自閱卷,下午結果就出來了。她將考核結果貼在牆上,召集所有人。
“諸位,考核結果已出。前六名接下來輪流到食光裏幫忙,我會讓柳兒給你們排班。白茯和天冬,你倆在前六名,如今你們有兩個選擇,是學廚藝還是去鋪子幫忙?”
“迴大姑娘,我們學廚藝。”
白茯和天冬,顯然之前已經考慮好了,春瓊問完沒有猶豫,立刻迴答。
“好,那名額順延兩名。川柏和白苓,你倆也去學廚藝,同時繼續如今的課程。剩下的六個人,到時候隨我去莊子,先在莊子上幫忙。當然,去莊子了也要繼續學習,我在莊子上也有產業,要不了多久,你們這段時間學的內容,全部都會用上。”說完春瓊環顧四周,“大家可有異議?”
“迴大姑娘,沒有。”眾人齊聲道。
“好。那就解散吧。”說完又想起什麽,“對了,大家習武都不要落下。”
“是。”
終於安置好這群孩子,一直壓在她心裏的一塊兒石頭總算落地。
五百斤小龍蝦賣了七天就沒有了,林木安排好客棧裝修事宜後,就帶著人出去尋找了。趕在家裏斷貨前,又從槐樹村抓了百十斤送迴來。
他和陳裏正一起在周邊村落繼續尋找。跑遍了周邊大大小小村落,最終在槐樹村下遊一片村落再次看到這些小龍蝦。
杜師傅讓人做的大木桶,他們一起帶出來,放在陳裏正家裏。如今找到了,直接裝桶運迴鄖鄉縣。
小龍蝦貨源由杜師傅和林木負責,春瓊直接撒手沒管了。
她收拾了行李,準備帶著別院那六個人去莊子。
按照季節,玉米該到了出穗分化的時候,正是生長的關鍵時期,需要保證有充足的養分。她要去莊子盯著施肥。
莊子裏也忙得熱火朝天,家裏佃農不多,這時節又要忙著除草,又要施肥,人手完全不夠用。劉莊頭正發愁呢,春瓊帶著人出現了。
劉莊頭看著春瓊身後馬車上跳下來的一串人,眼睛笑的都眯起來了,“哎喲,大姑娘,這是您帶來莊子幫忙的人吧?來得可正是時候!”
“是啊,想著玉米要施肥了,專門帶來給你幫忙的。”春瓊對身後一群人介紹,“這是負責楊府莊子的劉莊頭,大家叫劉伯就好。你們的活計,由他安排。”
“是,肥料都準備好了,就是缺人。”
春瓊又跟劉伯介紹,“劉伯這是胡嬸嬸和宋嬸嬸。”
如今別院孩子都有了去處,何興去了楊縣令身邊,宋氏也不願自己待在別院閑著,春瓊出發的時候,就將她們母子也帶上了。
“莊頭好,有什麽事盡管安排。”胡氏和宋氏一抱拳,對劉莊頭行了個江湖禮。
“兩位弟妹好,叫我老劉就行。”
劉莊頭熱情地將眾人迎進莊子,開始分配任務。
春瓊將從食肆打包的鹵菜送去廚房,然後自己在莊子裏四處查看,她看著地裏茁壯成長的玉米,忍不住小聲哼起了小曲。
“五穀豐登喜慶豐收年年,神清氣爽煩惱也煙消雲散……”
引得周圍忙碌的村民紛紛抬頭張望。
大牛嬸笑嗬嗬地問,“大姑娘看起來心情很好?”
“看這片玉米長得好,高興。”春瓊拐到大牛嬸他們地裏,站在旁邊看他們施肥除草。
“您那一片移栽的確實長得好,不光您高興,村裏人也都高興著呢,大家夥兒沒事就過來溜達一圈,看到草順手就給拔了。”
“讓各位叔伯費心了。”
春瓊明白村民的心情,雖然他們地裏的莊稼長的並不比之前好,但因為春瓊的及時措施,今年倒春寒的影響已經降到最低。
並且今年楊家推出的有機肥和新種植方式,眼看著效果好像還不錯,村民們不免心裏對下一年充滿了希望。
這希望甚至讓他們對今年倒春寒莊稼受到損害的難過都減少了,大家把希望都放在了春瓊這個新方法上,放在了下一年。
隨著移栽玉米的長勢,和前段時間春瓊對他們地裏玉米的補救措施,讓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相信春瓊製作的有機肥。如今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裏正和劉莊頭的指導下做了有機肥,現在正好給玉米再次施肥。
春瓊看到胡氏和宋氏也拿著工具來幫忙除草,她們手腳麻利,雖然出身江湖,但幹起農活來也絲毫不含糊。宋嬸一邊除草,一邊還不忘和身邊的人分享一些自己以前的趣事,引得眾人陣陣歡笑,幹活的氛圍輕鬆愉快。
春瓊走到施肥的地塊,那六個孩子正按照劉莊頭的教導施肥,雖動作不熟練,但幹的認真。
看著比自己還高的玉米杆,想到馬上就是梅雨季節,春瓊囑咐劉莊頭,“劉伯,每年七月底八月初我們這裏會有梅雨,這片移栽的玉米長得比較高,邊緣和風口位置最好能用繩子從中間攔一下,防止倒伏。”
“是,您上次提醒後,我就已經準備好繩子了,施完肥就著手牽繩子。”劉莊頭抽空迴複春瓊。
這時,一個佃農匆匆跑來,對劉莊頭說道:“莊頭,東邊那塊地的溝渠好像有點堵住了,要不要清理?”
劉莊頭皺了皺眉頭,春瓊聽聞,立即說道:“要清理,剛說到梅雨季節,溝渠肯定要保證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