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客棧感興趣的人不少,但看他已經停止營業,都還在觀望壓價中。蘇掌櫃也無所謂,沒人確定拿下,他就慢悠悠收拾東西。
春瓊微微一笑,“嗯,聽聞掌櫃打算出售客棧,我來看看。”
“大姑娘若是打算要,九百兩銀子即可。”蘇掌櫃考慮片刻,對春瓊道,“小老兒帶姑娘四處看看。”
楊縣令一家風評不錯,同等條件下,蘇掌櫃當然願意跟春瓊合作,別的不說,手續就能更快完結。
春瓊四處轉了轉,對這個地方非常滿意,心裏計算,食肆這段時間的收入勉強可以支付這筆銀子,裝修隻能另想辦法了。
確定要了,春瓊不再糾結,“蘇掌櫃,按您的價格,客棧我要了。”
春瓊知道蘇掌櫃背景,這是個從小夥計一步步走上開客棧的奮鬥草根,且富裕了不忘本心,他是縣裏唯一一個收留孤寡老人的商戶,春瓊敬佩這樣的人,再加上人家已經從一千兩降到九百兩了,她就沒有再因為幾十兩銀子跟他砍價。
“大姑娘爽快!”蘇掌櫃很高興,不用多費口舌,真是太好了,“小老兒這就隨姑娘去辦手續。”
“好。林木哥,你陪蘇掌櫃去辦手續。”春瓊將荷包遞給林木。
春瓊成功拿下客棧,可還沒來得及高興,新的煩惱便接踵而至。看著手裏的銀錢如流水般迅速花光,她滿心惆悵。這幾個月的辛苦忙碌仿佛成了一場空,眨眼間又迴到了一窮二白的境地。
食肆那點收入,對於客棧的裝修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找家裏要錢?這念頭剛冒出來,就被她果斷否決了。如今家裏人多,可不能因為自己的事把家底都掏空了。
思來想去,還得先想法子賺錢。花椒!對,就從花椒入手。食肆之前的雞爪、豬蹄、鴨翅、鴨爪、藕片等鹵菜本就受歡迎,若是再推出麻辣口味,必定能吸引更多食客。不僅如此,雞胗、鴨腸這些還從未上過市的新鹵菜,也可以趁機加入菜單。
唉,隻可惜這個時代嚴禁食用牛肉,要不然,一道鹵牛肉肯定能大賣特賣。
春瓊絞盡腦汁盤算著,突然想到,如今正是小龍蝦上市的好時節啊!若是能在市場上推出一批小龍蝦,說不定能在短時間內大賺一筆。
鄖鄉縣這地理位置,按說應該盛產小龍蝦才對,可自己在這兒都快十年了,卻從未見過有人吃小龍蝦,就連牛頭村的田地裏也不見其蹤跡。難道,這個時代壓根兒就沒有小龍蝦這個物種?
春瓊可不是個隻會空想的人,既然心中有了疑慮,那就去一探究竟!
說幹就幹,她趙利用花椒,帶著楊夫人一起研製出了麻辣口味的鹵菜,又順利推出雞胗和鴨腸這兩個新品種。
待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春瓊滿懷期待地拜別爹娘,踏上了尋找小龍蝦的征程,隻盼著能早日找到,為自己的賺錢大計開啟新的篇章。
幾個月間,楊縣令和楊夫人已經逐漸習慣閨女時不時出門。
出發前,春瓊照例檢查院子棚下的香菇架,竟然發現有部分木頭上長出了白色的棉線狀的菌絲。
春瓊頓時激動了,高興地又蹦又跳,“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眾人被春瓊的歡唿聲吸引過來,圍在香菇架旁,看著那些白色的菌絲,眼中也滿是好奇與欣喜。
“大姑娘,這便是蘑菇要長出來的跡象嗎?”枝兒盯著那一團團白色,忍不住問道。
春瓊連連點頭,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沒錯,隻要悉心照料,過不了多久,就能收獲蘑菇了。沒想到竟然真的嚐試成功了,哈哈!”
她轉身對麗清、枝兒和麗清的丫鬟香兒說道:“我出門後,這蘑菇就交給你們照顧啦!記得每隔一天澆一次水,每次澆水不要太多,打濕木頭表皮即可。另外,這幾天太陽大,讓人再去砍些樹枝迴來,棚子搭厚點,遮陽效果更好。”
“沒問題。姐,你就放心吧!等你迴來,肯定大蘑菇長滿蘑菇架。”麗清拍著胸脯保證。
春瓊忍不住逗妹妹,“那倒未必,你姐姐我又不是出去很久,過幾天就迴來了。”
“好吧。那你早去早迴。”麗清皺著鼻子,催促她趕緊出發。
雖然還是沒錢,但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春瓊喜不自禁,渾身充滿幹勁。
“姑娘,先去哪個鎮?”林木駕著馬車,邊走邊問。
“先去牛頭村吧,看看大伯和玉米。”
最近楊縣令時不時去牛頭村查看玉米長勢,春瓊去的少一點,隻讓楊縣令提醒村民給玉米施肥。
按時間,玉米要到拔節期了,正是成長的關鍵時候,需要足夠的肥料供應。
“最近玉米應該在施肥了。”春瓊自言自語。
“是,莊子上剛施完肥。”林木前幾天剛跟楊縣令來過牛頭村查看玉米。
進到村子,首先看到的就是一片片綠意盎然的玉米苗,遠遠看上去,挺喜人的。
“看來村裏今年玉米都長的不錯嘛!”春瓊讚歎。
林木嘴巴張了張沒出聲。
隨著走近田地,春瓊笑臉的笑容慢慢落下來。
隻見道路兩旁地裏的玉米苗,遠看綠油油的一片,走近了,才發現長得稀稀拉拉高矮不齊。纖瘦的枝幹上長著三四片葉子,在風中艱難的搖晃,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直到走到楊家莊子周圍,春瓊臉上才又有了些笑容。
楊家地裏移栽的玉米長勢很好,那一棵棵植株整齊地立在地裏,莖稈粗壯,葉片碧綠挺拔有勁。
“不錯。”這一片一眼看去就是一派豐收之象,“植株長得高,七月梅雨期要注意防止倒伏。”
這一片,跟隔壁那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一片的對照下,那一大片高矮不齊的纖瘦身形看起來更加慘不忍睹。
春瓊不禁蹙眉,如今六月底了,這苗怎麽才長成這樣?
“這是怎麽迴事?”春瓊指著隔壁的地問道。
“當時倒春寒,背陰的地裏種子都凍死了,基本沒出苗,後來天氣暖和了,又重新補種。補種的時候差不多都過季了,所以苗才長得不好。”
劉莊頭解釋。
“大姑娘,您家的地,今年估計也就指望這一半移栽的苗了。”
春瓊又去楊家另外四畝地看了,跟村民同樣的種植方式,如今情況也差不多。
“去看看水暖棚的苗。”
春瓊微微一笑,“嗯,聽聞掌櫃打算出售客棧,我來看看。”
“大姑娘若是打算要,九百兩銀子即可。”蘇掌櫃考慮片刻,對春瓊道,“小老兒帶姑娘四處看看。”
楊縣令一家風評不錯,同等條件下,蘇掌櫃當然願意跟春瓊合作,別的不說,手續就能更快完結。
春瓊四處轉了轉,對這個地方非常滿意,心裏計算,食肆這段時間的收入勉強可以支付這筆銀子,裝修隻能另想辦法了。
確定要了,春瓊不再糾結,“蘇掌櫃,按您的價格,客棧我要了。”
春瓊知道蘇掌櫃背景,這是個從小夥計一步步走上開客棧的奮鬥草根,且富裕了不忘本心,他是縣裏唯一一個收留孤寡老人的商戶,春瓊敬佩這樣的人,再加上人家已經從一千兩降到九百兩了,她就沒有再因為幾十兩銀子跟他砍價。
“大姑娘爽快!”蘇掌櫃很高興,不用多費口舌,真是太好了,“小老兒這就隨姑娘去辦手續。”
“好。林木哥,你陪蘇掌櫃去辦手續。”春瓊將荷包遞給林木。
春瓊成功拿下客棧,可還沒來得及高興,新的煩惱便接踵而至。看著手裏的銀錢如流水般迅速花光,她滿心惆悵。這幾個月的辛苦忙碌仿佛成了一場空,眨眼間又迴到了一窮二白的境地。
食肆那點收入,對於客棧的裝修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找家裏要錢?這念頭剛冒出來,就被她果斷否決了。如今家裏人多,可不能因為自己的事把家底都掏空了。
思來想去,還得先想法子賺錢。花椒!對,就從花椒入手。食肆之前的雞爪、豬蹄、鴨翅、鴨爪、藕片等鹵菜本就受歡迎,若是再推出麻辣口味,必定能吸引更多食客。不僅如此,雞胗、鴨腸這些還從未上過市的新鹵菜,也可以趁機加入菜單。
唉,隻可惜這個時代嚴禁食用牛肉,要不然,一道鹵牛肉肯定能大賣特賣。
春瓊絞盡腦汁盤算著,突然想到,如今正是小龍蝦上市的好時節啊!若是能在市場上推出一批小龍蝦,說不定能在短時間內大賺一筆。
鄖鄉縣這地理位置,按說應該盛產小龍蝦才對,可自己在這兒都快十年了,卻從未見過有人吃小龍蝦,就連牛頭村的田地裏也不見其蹤跡。難道,這個時代壓根兒就沒有小龍蝦這個物種?
春瓊可不是個隻會空想的人,既然心中有了疑慮,那就去一探究竟!
說幹就幹,她趙利用花椒,帶著楊夫人一起研製出了麻辣口味的鹵菜,又順利推出雞胗和鴨腸這兩個新品種。
待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春瓊滿懷期待地拜別爹娘,踏上了尋找小龍蝦的征程,隻盼著能早日找到,為自己的賺錢大計開啟新的篇章。
幾個月間,楊縣令和楊夫人已經逐漸習慣閨女時不時出門。
出發前,春瓊照例檢查院子棚下的香菇架,竟然發現有部分木頭上長出了白色的棉線狀的菌絲。
春瓊頓時激動了,高興地又蹦又跳,“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眾人被春瓊的歡唿聲吸引過來,圍在香菇架旁,看著那些白色的菌絲,眼中也滿是好奇與欣喜。
“大姑娘,這便是蘑菇要長出來的跡象嗎?”枝兒盯著那一團團白色,忍不住問道。
春瓊連連點頭,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沒錯,隻要悉心照料,過不了多久,就能收獲蘑菇了。沒想到竟然真的嚐試成功了,哈哈!”
她轉身對麗清、枝兒和麗清的丫鬟香兒說道:“我出門後,這蘑菇就交給你們照顧啦!記得每隔一天澆一次水,每次澆水不要太多,打濕木頭表皮即可。另外,這幾天太陽大,讓人再去砍些樹枝迴來,棚子搭厚點,遮陽效果更好。”
“沒問題。姐,你就放心吧!等你迴來,肯定大蘑菇長滿蘑菇架。”麗清拍著胸脯保證。
春瓊忍不住逗妹妹,“那倒未必,你姐姐我又不是出去很久,過幾天就迴來了。”
“好吧。那你早去早迴。”麗清皺著鼻子,催促她趕緊出發。
雖然還是沒錢,但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春瓊喜不自禁,渾身充滿幹勁。
“姑娘,先去哪個鎮?”林木駕著馬車,邊走邊問。
“先去牛頭村吧,看看大伯和玉米。”
最近楊縣令時不時去牛頭村查看玉米長勢,春瓊去的少一點,隻讓楊縣令提醒村民給玉米施肥。
按時間,玉米要到拔節期了,正是成長的關鍵時候,需要足夠的肥料供應。
“最近玉米應該在施肥了。”春瓊自言自語。
“是,莊子上剛施完肥。”林木前幾天剛跟楊縣令來過牛頭村查看玉米。
進到村子,首先看到的就是一片片綠意盎然的玉米苗,遠遠看上去,挺喜人的。
“看來村裏今年玉米都長的不錯嘛!”春瓊讚歎。
林木嘴巴張了張沒出聲。
隨著走近田地,春瓊笑臉的笑容慢慢落下來。
隻見道路兩旁地裏的玉米苗,遠看綠油油的一片,走近了,才發現長得稀稀拉拉高矮不齊。纖瘦的枝幹上長著三四片葉子,在風中艱難的搖晃,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直到走到楊家莊子周圍,春瓊臉上才又有了些笑容。
楊家地裏移栽的玉米長勢很好,那一棵棵植株整齊地立在地裏,莖稈粗壯,葉片碧綠挺拔有勁。
“不錯。”這一片一眼看去就是一派豐收之象,“植株長得高,七月梅雨期要注意防止倒伏。”
這一片,跟隔壁那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一片的對照下,那一大片高矮不齊的纖瘦身形看起來更加慘不忍睹。
春瓊不禁蹙眉,如今六月底了,這苗怎麽才長成這樣?
“這是怎麽迴事?”春瓊指著隔壁的地問道。
“當時倒春寒,背陰的地裏種子都凍死了,基本沒出苗,後來天氣暖和了,又重新補種。補種的時候差不多都過季了,所以苗才長得不好。”
劉莊頭解釋。
“大姑娘,您家的地,今年估計也就指望這一半移栽的苗了。”
春瓊又去楊家另外四畝地看了,跟村民同樣的種植方式,如今情況也差不多。
“去看看水暖棚的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