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瓊娘仨在莊子裏住了七天後,楊縣令終於來到了牛頭村跟妻女團聚了。
牛頭村不大,隻有三十來戶人家,楊縣令很快巡查完畢,結束後就往自家莊子趕,林木一早就去村口跟楊縣令匯合,楊縣令巡查的時候,他在身邊伺候,這會兒邊趕車,邊跟楊縣令匯報楊家莊子情況。
“夫人、大姑娘和二姑娘在莊子住的都挺好的,前幾天還去爬了牛頭山。大姑娘在書上學了種新的苞穀種植方法,她將咱家的地一分為二,一半留著用新方法種,一半劉伯已經安排種完。”
“新的方法?就是用你送過來的那種農具?”一聽閨女發現了新的種植方法,楊縣令瞬間精神了,聽鐵匠說搞了個新農具,怎麽還有新的種植方法?
“是的,就是種子不先種在地裏,屬下說不清楚,您一會兒問大姑娘。”
“那快點。”楊縣令有點等不及了。
“……”倒也不在乎這一會兒功夫啊老爺,林木暗自吐槽,催促馬兒走快點。
……
“瓊兒,聽說你發現了一個新種植方法,快跟爹說說是什麽方法!”春瓊正在育苗池看苗,大老遠聽到她爹的聲音。
她從大棚裏伸出腦袋,拍了拍腦袋上的灰,站起身,她爹已經在跟前了。看到春瓊的動作,也趴到地上,伸著腦袋往棚子裏看。
“喲,這麽暖和!”楊縣令一邊看一邊問,“閨女,這就是那新方法嗎?”
春瓊把老爹扶起來,拍掉他膝蓋和腦袋上的的灰,“爹,您忙完了?”
“忙完了,在莊子住一晚,明天咱們就一起迴縣裏。”楊縣令把閨女臉上的泥擦掉,催促春瓊,“快跟爹說說這種種植方法。”
春瓊抿嘴笑,就知道她爹等不及,“這是移栽技術。就是不直接把種子撒在地裏,而是提前育種,然後載苗。這種方法成活率比較高,也比較節省種子。您剛才看到了吧,棚子裏一眼望去都是綠芽,眼前所見,沒看到沒出芽的。並且,一個育苗缽,隻需放一顆種子。”
最近天氣好,溫度高,四五天時間大棚裏的苗都出來了。
“一顆種子就有一株苗?”有著多年春耕巡查經驗的楊縣令驚呆了,“出苗率這麽高?村民播種,一個坑可是要放三到六顆種子的!”
就這都不能保證每個坑裏的種子都能長出來,中間斷斷續續還要補種兩三次。
春瓊笑著點頭,她知道呀,所以才把這個方法拿出來。
楊縣令激動地圍著春瓊轉圈,這方法一旦推廣開來,一年得節省多少糧種下來,這些糧種又能開多少荒地!不僅如此,百姓也能省了一大筆買種子的錢!
楊縣令竟然沒有懷疑春瓊的話。
春瓊沒說的是,這種種植方法還有更大的驚喜在等著呢!
“爹,這種方法確實節省糧種,成活率也高,但是呢,成本也高。您看這上麵蓋的,可是現今市麵最好的油紙,一版得好幾兩銀子呢!普通村民可用不起。咱們家今年先試種一季,到秋天收了再看情況。”
她怕她爹心急老早跟上麵匯報了。
春瓊要的可不僅僅是省點種子的結果,一切等秋收之後。
楊縣令這才注意到棚子上的油紙,確實又薄又清透,關鍵是還結實,好幾天了都沒破損。
這年代油紙多用於富戶糊窗戶,不是一般家庭用的起的。
楊縣令激動的心,慢慢冷靜下來。
“好,爹知道了。瓊兒,你盡管試,有什麽需要幫助的跟爹說,爹來想辦法。”
“好。正好爹見多識廣,您幫我想想,有什麽東西能夠替代這油紙還便宜?”
來到這時代十二年,除了剛出生那會兒,隨著楊縣令赴任從青陽到鄖鄉,從來沒出過鄖鄉縣,對這時代的了解,全部來自縣令書房的書中。
所以她不知道這時代是否有琉璃和雲母,甚至玻璃。
楊縣令低眉深思,“我讓人去找。”
“好。”
一家人難得團聚,晚上春瓊和她娘一起下廚,整了頓豐盛的晚餐。
等楊縣令下了第一筷,麗清迫不及待夾了一塊蘑菇放到她爹碗裏,“爹,您快嚐嚐這個小雞燉蘑菇,蘑菇可是我在山裏發現的,我和姐姐還有娘一起采迴來的,雞是林木哥獵的。”一副求誇獎的模樣。
“嗯,我閨女真厲害,連蘑菇都認識。”
楊縣令配合地誇著閨女,又給夫人、兩個閨女和自家大哥每人夾一筷子菜。
“這有什麽難的?姐姐最喜歡吃蘑菇燉小雞,人家從小吃到大,還能不認識?”
麗清一臉傲嬌。
一家五口,你給我夾筷子菜,我給你添碗湯,一頓飯吃的其樂融融。
待所有人放下筷子,楊縣令咳了一聲,收起臉上的笑,說道,“我的任期考評出來了,隻得了個中。”
雖然李家來退親時,楊縣令就有猜測自己不會升遷調任,但等真正拿到考評結果,心裏還是有點不得勁。他自問在任上一直兢兢業業,努力為百姓排憂解難,但沒想到最後隻得了個中。
“爹,吏部考評一向隻關注稅收和糧食。雖然這幾年您一直鼓勵百姓多開荒,但這裏人少,一年下來開的荒跟人家大縣還是沒法比的,短期內肯定看不到效果。連任也挺好,咱繼續鼓勵開荒,地多了糧食產量總會上來的。然後再想辦法吸引一些商戶和外來人,有人來了就會有稅收。”
楊春瓊安慰楊縣令,搞地方經濟,沒個大幾年是看不到成效的。
“夫君,春瓊說的對,調任沒那麽容易的,咱們一步步,踏踏實實的走,不要被李家影響了。你之前不是也有預估,肯定還是連任嗎?”
楊夫人也安慰夫君,要不是該死的李家背信棄義,她都要想一直呆在這裏。
這裏民風淳樸,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非常適合定居。
“爹,您不要傷心,清兒的字,您不也才給中嘛?我都不傷心,繼續練就是了。”楊麗清撲在父親肩膀上,一張肉臉湊到她爹前麵,“呐,臉給您捏捏,不傷心了啊。”
“兩個“中”是能放在一起比的存在嗎?”楊春瓊有點手癢癢,也想捏這肉乎乎的臉。
“反正都是“中”嘛,計較那麽多幹嘛?”麗清撇嘴,對著姐姐扮鬼臉。
“好,不傷心。明天咱們都迴縣裏,爹繼續加油幹!”被妻女安慰著,楊縣令忽然的矯情脆弱一點點消失。不管在哪裏,嬌妻女兒都在身邊,在哪裏又有什麽不同?
“爹,娘,明天你們帶著妹妹先迴,我要等苞穀苗移栽後再迴。第一次弄這個,要守著才放心。”這可是家裏目前的大事,不能三心二意,萬一出問題,豈不是半途而廢了。
“我也不走,要留下陪姐姐。”麗清一聽姐姐要留下,立刻不想走了。
“也好,有你們大伯在,你們姐妹都留在莊子上也行。”楊縣令知道自己大哥肯定不會迴去,都沒問他,正好閨女要留下,都交給大哥了。
“等迴去了我把柳兒給你們送來。”楊夫人摸了摸兩個閨女有些粗糙了的小手,心疼極了,“不要太辛苦了。娘這次迴去,再買一些丫頭小廝,咱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也沒有那麽窮,用幾個丫頭小廝還是用的起的。”
不能讓她好好的閨女真變成農女了。
“是啊,閨女,凡事不要親力親為,莊子裏這麽多人呢!” 楊縣令也囑咐閨女。
“我知道啦,爹娘你們放心吧,你閨女什麽懶散性子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怎麽會累著虧著自己!對了爹,您把林木哥給我留兩天,有點事需要他幫忙。”楊春瓊忽然想起一件事。
“行。”
牛頭村不大,隻有三十來戶人家,楊縣令很快巡查完畢,結束後就往自家莊子趕,林木一早就去村口跟楊縣令匯合,楊縣令巡查的時候,他在身邊伺候,這會兒邊趕車,邊跟楊縣令匯報楊家莊子情況。
“夫人、大姑娘和二姑娘在莊子住的都挺好的,前幾天還去爬了牛頭山。大姑娘在書上學了種新的苞穀種植方法,她將咱家的地一分為二,一半留著用新方法種,一半劉伯已經安排種完。”
“新的方法?就是用你送過來的那種農具?”一聽閨女發現了新的種植方法,楊縣令瞬間精神了,聽鐵匠說搞了個新農具,怎麽還有新的種植方法?
“是的,就是種子不先種在地裏,屬下說不清楚,您一會兒問大姑娘。”
“那快點。”楊縣令有點等不及了。
“……”倒也不在乎這一會兒功夫啊老爺,林木暗自吐槽,催促馬兒走快點。
……
“瓊兒,聽說你發現了一個新種植方法,快跟爹說說是什麽方法!”春瓊正在育苗池看苗,大老遠聽到她爹的聲音。
她從大棚裏伸出腦袋,拍了拍腦袋上的灰,站起身,她爹已經在跟前了。看到春瓊的動作,也趴到地上,伸著腦袋往棚子裏看。
“喲,這麽暖和!”楊縣令一邊看一邊問,“閨女,這就是那新方法嗎?”
春瓊把老爹扶起來,拍掉他膝蓋和腦袋上的的灰,“爹,您忙完了?”
“忙完了,在莊子住一晚,明天咱們就一起迴縣裏。”楊縣令把閨女臉上的泥擦掉,催促春瓊,“快跟爹說說這種種植方法。”
春瓊抿嘴笑,就知道她爹等不及,“這是移栽技術。就是不直接把種子撒在地裏,而是提前育種,然後載苗。這種方法成活率比較高,也比較節省種子。您剛才看到了吧,棚子裏一眼望去都是綠芽,眼前所見,沒看到沒出芽的。並且,一個育苗缽,隻需放一顆種子。”
最近天氣好,溫度高,四五天時間大棚裏的苗都出來了。
“一顆種子就有一株苗?”有著多年春耕巡查經驗的楊縣令驚呆了,“出苗率這麽高?村民播種,一個坑可是要放三到六顆種子的!”
就這都不能保證每個坑裏的種子都能長出來,中間斷斷續續還要補種兩三次。
春瓊笑著點頭,她知道呀,所以才把這個方法拿出來。
楊縣令激動地圍著春瓊轉圈,這方法一旦推廣開來,一年得節省多少糧種下來,這些糧種又能開多少荒地!不僅如此,百姓也能省了一大筆買種子的錢!
楊縣令竟然沒有懷疑春瓊的話。
春瓊沒說的是,這種種植方法還有更大的驚喜在等著呢!
“爹,這種方法確實節省糧種,成活率也高,但是呢,成本也高。您看這上麵蓋的,可是現今市麵最好的油紙,一版得好幾兩銀子呢!普通村民可用不起。咱們家今年先試種一季,到秋天收了再看情況。”
她怕她爹心急老早跟上麵匯報了。
春瓊要的可不僅僅是省點種子的結果,一切等秋收之後。
楊縣令這才注意到棚子上的油紙,確實又薄又清透,關鍵是還結實,好幾天了都沒破損。
這年代油紙多用於富戶糊窗戶,不是一般家庭用的起的。
楊縣令激動的心,慢慢冷靜下來。
“好,爹知道了。瓊兒,你盡管試,有什麽需要幫助的跟爹說,爹來想辦法。”
“好。正好爹見多識廣,您幫我想想,有什麽東西能夠替代這油紙還便宜?”
來到這時代十二年,除了剛出生那會兒,隨著楊縣令赴任從青陽到鄖鄉,從來沒出過鄖鄉縣,對這時代的了解,全部來自縣令書房的書中。
所以她不知道這時代是否有琉璃和雲母,甚至玻璃。
楊縣令低眉深思,“我讓人去找。”
“好。”
一家人難得團聚,晚上春瓊和她娘一起下廚,整了頓豐盛的晚餐。
等楊縣令下了第一筷,麗清迫不及待夾了一塊蘑菇放到她爹碗裏,“爹,您快嚐嚐這個小雞燉蘑菇,蘑菇可是我在山裏發現的,我和姐姐還有娘一起采迴來的,雞是林木哥獵的。”一副求誇獎的模樣。
“嗯,我閨女真厲害,連蘑菇都認識。”
楊縣令配合地誇著閨女,又給夫人、兩個閨女和自家大哥每人夾一筷子菜。
“這有什麽難的?姐姐最喜歡吃蘑菇燉小雞,人家從小吃到大,還能不認識?”
麗清一臉傲嬌。
一家五口,你給我夾筷子菜,我給你添碗湯,一頓飯吃的其樂融融。
待所有人放下筷子,楊縣令咳了一聲,收起臉上的笑,說道,“我的任期考評出來了,隻得了個中。”
雖然李家來退親時,楊縣令就有猜測自己不會升遷調任,但等真正拿到考評結果,心裏還是有點不得勁。他自問在任上一直兢兢業業,努力為百姓排憂解難,但沒想到最後隻得了個中。
“爹,吏部考評一向隻關注稅收和糧食。雖然這幾年您一直鼓勵百姓多開荒,但這裏人少,一年下來開的荒跟人家大縣還是沒法比的,短期內肯定看不到效果。連任也挺好,咱繼續鼓勵開荒,地多了糧食產量總會上來的。然後再想辦法吸引一些商戶和外來人,有人來了就會有稅收。”
楊春瓊安慰楊縣令,搞地方經濟,沒個大幾年是看不到成效的。
“夫君,春瓊說的對,調任沒那麽容易的,咱們一步步,踏踏實實的走,不要被李家影響了。你之前不是也有預估,肯定還是連任嗎?”
楊夫人也安慰夫君,要不是該死的李家背信棄義,她都要想一直呆在這裏。
這裏民風淳樸,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非常適合定居。
“爹,您不要傷心,清兒的字,您不也才給中嘛?我都不傷心,繼續練就是了。”楊麗清撲在父親肩膀上,一張肉臉湊到她爹前麵,“呐,臉給您捏捏,不傷心了啊。”
“兩個“中”是能放在一起比的存在嗎?”楊春瓊有點手癢癢,也想捏這肉乎乎的臉。
“反正都是“中”嘛,計較那麽多幹嘛?”麗清撇嘴,對著姐姐扮鬼臉。
“好,不傷心。明天咱們都迴縣裏,爹繼續加油幹!”被妻女安慰著,楊縣令忽然的矯情脆弱一點點消失。不管在哪裏,嬌妻女兒都在身邊,在哪裏又有什麽不同?
“爹,娘,明天你們帶著妹妹先迴,我要等苞穀苗移栽後再迴。第一次弄這個,要守著才放心。”這可是家裏目前的大事,不能三心二意,萬一出問題,豈不是半途而廢了。
“我也不走,要留下陪姐姐。”麗清一聽姐姐要留下,立刻不想走了。
“也好,有你們大伯在,你們姐妹都留在莊子上也行。”楊縣令知道自己大哥肯定不會迴去,都沒問他,正好閨女要留下,都交給大哥了。
“等迴去了我把柳兒給你們送來。”楊夫人摸了摸兩個閨女有些粗糙了的小手,心疼極了,“不要太辛苦了。娘這次迴去,再買一些丫頭小廝,咱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也沒有那麽窮,用幾個丫頭小廝還是用的起的。”
不能讓她好好的閨女真變成農女了。
“是啊,閨女,凡事不要親力親為,莊子裏這麽多人呢!” 楊縣令也囑咐閨女。
“我知道啦,爹娘你們放心吧,你閨女什麽懶散性子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怎麽會累著虧著自己!對了爹,您把林木哥給我留兩天,有點事需要他幫忙。”楊春瓊忽然想起一件事。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