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春瓊早早起來,抓著又準備下地幹活的大伯,“大伯,我要去砍幾根竹子,劈成指頭粗的篾子。您不幫我呀!”
本來想讓劉莊頭幫忙準備的,但看他怕耽誤地裏的活兒,就沒找他,反正她今天也沒事。
兩人拿著砍刀,去牛頭山砍了十根竹子,扛迴莊子坐在那劈,大伯劈一根瞅一眼春瓊,眼裏好奇極了。
“大伯,您老看我幹嘛?小心別把手劈了。”
“沒事,這活兒我熟,年輕時候經常幹。”大伯還是看著春瓊,手上活不停,“瓊瓊,你啥時候學會的砍柴劈柴?我記得你是在青陽縣城外祖家出生的啊,你外祖家也不幹農活呀!更何況你那會兒剛出生呢!”
當然是前世會的呀,前世作為地道的農村姑娘,小時候什麽不幹?砍個竹子而已,不是手拉把掐的事!
“書裏學的呀。”
這一世長到十二歲,確實連砍刀都沒摸過,這次是頭一迴,有點不太熟練。
“哦。書裏確實啥都教!”大伯最欽佩讀書人了,“你爹以前種地不行,你奶奶說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怕他以後挨餓,就想辦法讓他讀書,你看現在,都能教別人種地了。你爹說你看的書比他都多,那肯定比他還厲害!”
春瓊忍不住笑,“原來我爹以前是這樣的啊!”
院子廊下,跟楊夫人學刺繡的楊麗清也正在問她娘同樣的問題,“娘,我姐她什麽時候會種地的?還會劈竹子?”
楊夫人看著長女並不算熟練的劈著竹子,眼神幽深,“估計是看別人幹學會的。你姐姐從小就聰慧,什麽東西一學就會,識字也快。你剛出生那會兒,特別鬧人,娘全部精力都放你身上了,你大伯帶她,天天就坐院子裏發呆,你爹怕你大伯把閨女帶傻了,一下衙迴來就自己帶,但是那時你爹剛上任,要學習很多東西,下衙了也多數在書房,帶著你姐一起。你爹說你姐乖極了,坐他懷裏自己看書不哭不鬧。你知道她為啥乖乖陪你爹不?人家坐你爹懷裏看話本呢!”
“我剛出生?我姐三歲多?三歲看話本?”楊麗清一雙眼睛瞪得銅鈴大。她三歲多在幹嘛?姐姐教她寫自己的名字,為名字的筆畫多而哭呢!
“對,三歲就能看話本。”楊夫人還記得自己發現時的情緒,震撼、驚怒、害怕。震撼閨女的天才,三歲就能識得那麽多字,也驚怒孩子爹的不負責,三歲孩子是看話本的年紀嗎?當然後來發現,她爹純粹是沒發現。更害怕閨女慧極必傷。
那時候夫妻倆大吵一架,還是小小的春瓊平息的,看著爹娘因為自己吵架,小小的人一手抱著一人的腿保證,“爹,娘,我以後一定聽話,再也不看亂七八糟的書了。”
閨女說到做到,之後再也沒看過話本,就連書房都很少進了,直到六歲生日,她和孩子爹各自送了一本時下最流行的話本,閨女才終於重新踏入書房,不過也沒見再看話本,而是開始練習書法和繪畫。
“原來我姐這麽聰明的呀!”楊麗清驕傲的抬起腦袋,仿佛聰明的是她自己一樣高興。
“是啊!前任縣令留下了很多書籍,你爹升縣令後書房需要重新整理,但你爹忙,書房其實是你姐整理的。書房有哪些書,你姐可比你爹清楚多了。她也不僅僅就是整理,那些書基本都看過了。”
女兒估計也意識到自己過於聰明,學會了藏拙,明明幾個月就整理完的書房,硬是拖成了三年的樣子。剩下時間,自己躲書房裏看書。
楊夫人哪裏知道,自家閨女並沒有她想象中的聰慧,隻是比別人多了一世記憶。
“這個我知道,我每次去找她玩,她不是在記錄,就是抱著書在看。我還幫忙了呢!”
最近幾年的事,楊麗清是知道的,爹讓她也幫忙了,但是她呆不住,就偶爾在姐姐爬梯子的時候幫她遞遞書。
楊夫人摸摸小女兒腦袋,寵溺的笑著點頭。兩個閨女,大的安靜,小的格外跳脫。
幹勁十足的春瓊,劈完竹子,又帶著大伯在池子四周搭架子。完全不知道自家娘親在跟妹妹聊自己小時候的糗事,也不知道,自己以為的謹小慎微,還是沒能逃過爹娘的眼睛。
幹了一天活,直接導致春瓊第二天起不來了,渾身酸痛,躺在床上不想動。
偏偏也賴不了床,“姐,林木哥來了,快起來,他把你讓人做的農具帶來了。”‘
麗清也不進門,就在外麵扯著嗓子喊,自從來到莊子,這丫頭是徹底放飛自我了。
聽到農具已送到,春瓊趕緊起來。
收拾妥當,坐在廳裏用早餐,一邊跟林木聊天,“林木哥,你不是跟我爹一起下鄉了嗎?怎麽來給我送農具?”
林木是楊縣令的小廝。
說起來楊家人口確實簡單,主子不多,下人更少,簽了身契的下人也就四個,一個小丫頭柳兒,照顧兩個姑娘起居,一個劉婆子負責做飯,一個小廝兼侍衛林木跟著楊縣令,本來楊夫人身邊有個自小照顧她的奶娘,前幾個月奶娘老家的兒子又添了孫子,楊夫人放她迴去看孫子了,尚未歸來。至於灑掃的粗使人員,用的縣衙本來的人。
“昨天縣裏有事,老爺迴縣裏了。今早出門前碰到鐵匠鋪送農具到縣衙,那鐵匠怕耽誤您時間,硬是趕了兩個長夜,提前把東西做出來。老爺就讓屬下趕緊送過來了。屬下暫時不走了,就在這裏幫您幹活,老爺過兩天也要來這邊。”
“那鐵匠幹活挺快,值得獎勵!”
“嗯,老爺已經獎勵了。”
楊春瓊繼續吃飯,她爹辦事,肯定周全。
所謂玉米移栽,後世就是在大棚提前育苗,待苗長到10-20厘米時,再移栽到地裏。為了方便移栽,也為了保證幼苗的營養,把黑土、糞便、草木灰、各類肥料等混合拌勻做成基質,把基質捏成柱狀,就是育苗缽,用來育種。移栽的時候,直接把育苗缽移到地裏栽種。
春瓊讓鐵匠做出來的農具是一種最簡單的製缽器,類似打氣筒,一次可製兩個育苗缽。後世的機械設備,她沒那水平,畫不出來圖紙。她讓鐵匠做了兩個製缽器。
而讓劉莊頭挖的池子,就是一個簡易的大棚。後世的大棚要麽用玻璃,要麽用塑料模,都是這個時代沒有的,她隻能用油紙代替,當然她這個簡易大棚,可到不了後世人那麽高甚至房子那麽高,她這個隻到人膝蓋高。
春瓊叫來劉莊頭夫妻和柱子,把原理講清楚後就開始安排,“劉伯,我們家八畝地,四畝你用你們之前的方式播種,留四畝用我這種方式移栽。”
“大姑娘,一下試四畝,會不會太多了?”萬一失敗了,直接損失過半啊!
“沒事,我這個苗半個月後就能移栽,耽誤不了多久,即便失敗,到時候再按老方式播種也來得及。”
春瓊知道劉莊頭不太相信她這種方式,也不著急,反正半個月後就見分曉,她的方式,他們沒見過,但是經過後世很多年的試驗了的,她是放心的。
“行,那我去安排。”劉床頭一聽半個月後就能看出效果,也不糾結了。
說幹就幹,春瓊帶著林木和柱子製缽,大伯往池子裏擺放整齊,翠兒和麗清放種子,劉嬸覆土,分工明確,忙的熱火朝天。
等劉莊頭安排完佃農迴來發現沒自己的活兒了。
本來想讓劉莊頭幫忙準備的,但看他怕耽誤地裏的活兒,就沒找他,反正她今天也沒事。
兩人拿著砍刀,去牛頭山砍了十根竹子,扛迴莊子坐在那劈,大伯劈一根瞅一眼春瓊,眼裏好奇極了。
“大伯,您老看我幹嘛?小心別把手劈了。”
“沒事,這活兒我熟,年輕時候經常幹。”大伯還是看著春瓊,手上活不停,“瓊瓊,你啥時候學會的砍柴劈柴?我記得你是在青陽縣城外祖家出生的啊,你外祖家也不幹農活呀!更何況你那會兒剛出生呢!”
當然是前世會的呀,前世作為地道的農村姑娘,小時候什麽不幹?砍個竹子而已,不是手拉把掐的事!
“書裏學的呀。”
這一世長到十二歲,確實連砍刀都沒摸過,這次是頭一迴,有點不太熟練。
“哦。書裏確實啥都教!”大伯最欽佩讀書人了,“你爹以前種地不行,你奶奶說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怕他以後挨餓,就想辦法讓他讀書,你看現在,都能教別人種地了。你爹說你看的書比他都多,那肯定比他還厲害!”
春瓊忍不住笑,“原來我爹以前是這樣的啊!”
院子廊下,跟楊夫人學刺繡的楊麗清也正在問她娘同樣的問題,“娘,我姐她什麽時候會種地的?還會劈竹子?”
楊夫人看著長女並不算熟練的劈著竹子,眼神幽深,“估計是看別人幹學會的。你姐姐從小就聰慧,什麽東西一學就會,識字也快。你剛出生那會兒,特別鬧人,娘全部精力都放你身上了,你大伯帶她,天天就坐院子裏發呆,你爹怕你大伯把閨女帶傻了,一下衙迴來就自己帶,但是那時你爹剛上任,要學習很多東西,下衙了也多數在書房,帶著你姐一起。你爹說你姐乖極了,坐他懷裏自己看書不哭不鬧。你知道她為啥乖乖陪你爹不?人家坐你爹懷裏看話本呢!”
“我剛出生?我姐三歲多?三歲看話本?”楊麗清一雙眼睛瞪得銅鈴大。她三歲多在幹嘛?姐姐教她寫自己的名字,為名字的筆畫多而哭呢!
“對,三歲就能看話本。”楊夫人還記得自己發現時的情緒,震撼、驚怒、害怕。震撼閨女的天才,三歲就能識得那麽多字,也驚怒孩子爹的不負責,三歲孩子是看話本的年紀嗎?當然後來發現,她爹純粹是沒發現。更害怕閨女慧極必傷。
那時候夫妻倆大吵一架,還是小小的春瓊平息的,看著爹娘因為自己吵架,小小的人一手抱著一人的腿保證,“爹,娘,我以後一定聽話,再也不看亂七八糟的書了。”
閨女說到做到,之後再也沒看過話本,就連書房都很少進了,直到六歲生日,她和孩子爹各自送了一本時下最流行的話本,閨女才終於重新踏入書房,不過也沒見再看話本,而是開始練習書法和繪畫。
“原來我姐這麽聰明的呀!”楊麗清驕傲的抬起腦袋,仿佛聰明的是她自己一樣高興。
“是啊!前任縣令留下了很多書籍,你爹升縣令後書房需要重新整理,但你爹忙,書房其實是你姐整理的。書房有哪些書,你姐可比你爹清楚多了。她也不僅僅就是整理,那些書基本都看過了。”
女兒估計也意識到自己過於聰明,學會了藏拙,明明幾個月就整理完的書房,硬是拖成了三年的樣子。剩下時間,自己躲書房裏看書。
楊夫人哪裏知道,自家閨女並沒有她想象中的聰慧,隻是比別人多了一世記憶。
“這個我知道,我每次去找她玩,她不是在記錄,就是抱著書在看。我還幫忙了呢!”
最近幾年的事,楊麗清是知道的,爹讓她也幫忙了,但是她呆不住,就偶爾在姐姐爬梯子的時候幫她遞遞書。
楊夫人摸摸小女兒腦袋,寵溺的笑著點頭。兩個閨女,大的安靜,小的格外跳脫。
幹勁十足的春瓊,劈完竹子,又帶著大伯在池子四周搭架子。完全不知道自家娘親在跟妹妹聊自己小時候的糗事,也不知道,自己以為的謹小慎微,還是沒能逃過爹娘的眼睛。
幹了一天活,直接導致春瓊第二天起不來了,渾身酸痛,躺在床上不想動。
偏偏也賴不了床,“姐,林木哥來了,快起來,他把你讓人做的農具帶來了。”‘
麗清也不進門,就在外麵扯著嗓子喊,自從來到莊子,這丫頭是徹底放飛自我了。
聽到農具已送到,春瓊趕緊起來。
收拾妥當,坐在廳裏用早餐,一邊跟林木聊天,“林木哥,你不是跟我爹一起下鄉了嗎?怎麽來給我送農具?”
林木是楊縣令的小廝。
說起來楊家人口確實簡單,主子不多,下人更少,簽了身契的下人也就四個,一個小丫頭柳兒,照顧兩個姑娘起居,一個劉婆子負責做飯,一個小廝兼侍衛林木跟著楊縣令,本來楊夫人身邊有個自小照顧她的奶娘,前幾個月奶娘老家的兒子又添了孫子,楊夫人放她迴去看孫子了,尚未歸來。至於灑掃的粗使人員,用的縣衙本來的人。
“昨天縣裏有事,老爺迴縣裏了。今早出門前碰到鐵匠鋪送農具到縣衙,那鐵匠怕耽誤您時間,硬是趕了兩個長夜,提前把東西做出來。老爺就讓屬下趕緊送過來了。屬下暫時不走了,就在這裏幫您幹活,老爺過兩天也要來這邊。”
“那鐵匠幹活挺快,值得獎勵!”
“嗯,老爺已經獎勵了。”
楊春瓊繼續吃飯,她爹辦事,肯定周全。
所謂玉米移栽,後世就是在大棚提前育苗,待苗長到10-20厘米時,再移栽到地裏。為了方便移栽,也為了保證幼苗的營養,把黑土、糞便、草木灰、各類肥料等混合拌勻做成基質,把基質捏成柱狀,就是育苗缽,用來育種。移栽的時候,直接把育苗缽移到地裏栽種。
春瓊讓鐵匠做出來的農具是一種最簡單的製缽器,類似打氣筒,一次可製兩個育苗缽。後世的機械設備,她沒那水平,畫不出來圖紙。她讓鐵匠做了兩個製缽器。
而讓劉莊頭挖的池子,就是一個簡易的大棚。後世的大棚要麽用玻璃,要麽用塑料模,都是這個時代沒有的,她隻能用油紙代替,當然她這個簡易大棚,可到不了後世人那麽高甚至房子那麽高,她這個隻到人膝蓋高。
春瓊叫來劉莊頭夫妻和柱子,把原理講清楚後就開始安排,“劉伯,我們家八畝地,四畝你用你們之前的方式播種,留四畝用我這種方式移栽。”
“大姑娘,一下試四畝,會不會太多了?”萬一失敗了,直接損失過半啊!
“沒事,我這個苗半個月後就能移栽,耽誤不了多久,即便失敗,到時候再按老方式播種也來得及。”
春瓊知道劉莊頭不太相信她這種方式,也不著急,反正半個月後就見分曉,她的方式,他們沒見過,但是經過後世很多年的試驗了的,她是放心的。
“行,那我去安排。”劉床頭一聽半個月後就能看出效果,也不糾結了。
說幹就幹,春瓊帶著林木和柱子製缽,大伯往池子裏擺放整齊,翠兒和麗清放種子,劉嬸覆土,分工明確,忙的熱火朝天。
等劉莊頭安排完佃農迴來發現沒自己的活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