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知府聞言道,“是。張宋兩位公子都是那劉公子殺的。說起來,這事要怪兩家的大人,劉公子自小性子軟弱,在外總受小夥伴欺負。劉家人就將它送至國公府,兩家長輩時常教導提醒國公府裏小輩,表哥表弟性子軟,你們要保護他。一來二去,在國公府小輩意識裏,這位表哥表弟是需要保護的。於是,所有人都將他護在身後,遇事有人出頭,麻煩有人衝在前麵解決。護著護著,他漸漸成為了眾人的背景板。張昊與他年紀相仿,兩人確實一起長大,張昊也是為他出頭最多的,要保護這位表弟幾乎成了他的習慣和責任。”
說到此,趙知府微微停頓,拿起茶盞喝了幾口,又繼續。
“十歲之前,劉良對張昊是非常依賴的,是從何時開始,由依賴變為嫉妒甚至怨恨的,兩家人誰也說不清楚。根據伺候的貼身小廝迴憶,情緒變化是從兩人同時考中舉人之後,張昊平時吊兒郎當的,不愛讀書,研究的都是無關科舉的雜書雜事,劉公子讀書萬分刻苦,一門心思要科舉入仕。兩人同年科考,本是張昊為了陪同劉良才參加考試,不曾想竟同時中舉,而張昊名次比劉良還要高好幾名。據小廝迴憶,府裏都在慶祝兩人考中的時候,劉公子獨自在房間,摔了一整套茶碗,但他並不知公子為何會生氣摔茶碗。那是他最明顯的一次異常。之後,情緒開始不穩定,時不時打砸東西。”
“劉良嫉妒張公子的聰慧和才華?”不是有句話嗎,自己的失敗固然可惜,但別人的成功往往更令人破防。
一個吊兒郎當,一個刻苦努力,明明花費了更多心思,考試時卻不如不努力的那個。若是心態不好,很容易鑽牛角尖的。
“是嫉妒。我反複審過劉良,隻要提到張昊的才華,他情緒就會激動。在他眼裏,張昊簡直就是個偽君子,壓著不讓他出頭,處處跟他作對。搶他考試名次,搶他在家裏的關注,甚至搶他喜歡的姑娘。那個叫夢夢的姑娘,是樊城青樓的一個清倌,他們是在一次詩會上認識的,據夢夢交待,她跟兩位公子都不熟悉,劉公子私下找過她幾次,張公子並沒有。說張昊搶奪夢夢姑娘,純屬無稽之談。”
“如此說來,張公子純粹是受了無妄之災?因為聽從家裏人對他保護太過,導致自己反而丟了性命?”春瓊不禁唏噓,“這何嚐不是另一種的升米恩鬥米仇?那宋公子呢?他又是為何被殺?”
“宋公子,是劉良從一開始就找好的替身。那個會做整形手術的人,是劉良無意間認識的,他發現對方能夠憑一手銀針,竟能改變人的麵貌。驚訝的同時,就開始計劃著替代張昊了。出事兩個多月前,他認識了跟他身形極其相似的宋公子,忽悠宋公子退學後,將人帶到郊外莊子,就給宋公子整形成自己的樣子。按照計劃,宋公子是要以劉良的身份出事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他沒想到,我們有你這個底牌,一舉識破他的謀劃。”
春瓊喟歎,“原來竟是這般情形。隻可惜了那張家公子與宋家公子。”
眾人皆歎,“是啊!”
趙知府最終總結,“若非家中長輩在劉良年幼時過於保護,長大後又過於忽視,這悲劇也許不會發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我們無論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都無需過多幹涉,否則,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升兒,群兒,你們都大了,自己未來的人生,自行把握,爹娘隻會給你們適當提意見,不會再過多幹涉。因此,之後做任何決定,一定深思熟慮,切莫衝動行事!”
經曆此案,趙知府感慨頗深,“當年,若非族中長輩過於幹涉小叔的婚事,小叔不會離家出走,也就不會在外出事!”
看著麵前的春瓊,對楊家的愧疚之感再次湧現,“小叔的悲劇,不僅導致我們全族終身悔恨,還帶累得楊家二老英年早逝,導致楊兄兄弟二人小小年紀就沒了爹娘。”
什麽?春瓊猛地抬頭,看向趙知府,楊家,說的是她們家嗎?他們之間還有其他的往事?
趙三公子也臉色微變,看向他爹。
趙知府見春瓊銅鈴似的眼睛盯著他,語氣柔和地道,“小叔當年重傷,直到去世前,在你們家住了五年。你爺爺奶奶為他請醫問藥,幾乎掏空家中積蓄。在小叔去世後,為了改變困窘,二老日夜操勞,你爺爺是在山上砍柴背柴下山時力竭被柴堆壓的窒息而亡,你奶奶積勞成疾,沒過幾年也病逝。”
趙知府感慨,“在此之前,楊家在當地雖不富裕,卻也衣食無憂的。若非如此,你奶奶也不會生病後無錢就醫,而早早去世。”
這是十年前得知小叔消息後,族長派人到青陽查到的。楊巍當年跟他們相認,隻是交還了小叔的遺物,其他的什麽也沒說。
得知這些過往,族中感激楊家大義,陪伴了小叔最後一程,更對楊家兄弟滿是愧疚。族長親自發話,要認下他們作為趙氏弟子的身份,可惜兄弟二人不同意。
春瓊沒想到兩家還有這段過往,隻知道爺爺奶奶去世早,但她從未聽父親提起過爺爺奶奶過世是因為積勞成疾。
“爺爺奶奶自願救人,誰也沒想到爺爺後續會出意外,奶奶會生病。我們家從未將爺爺奶奶過世的原因歸為救人上。如今都過去了,趙伯伯不必再愧疚。”
聽了這些,春瓊心裏也難受,遺憾爺爺奶奶早逝,心疼爹爹和大伯早年受苦。但逝者已逝,爺爺奶奶父親和大伯當初救人出於自願,後續一切結果自己承擔,他們不怪任何人。
“好孩子。”趙知府眼眶發紅,“好在你們家艱難的日子都過去了,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春瓊重重點頭。
說到此,趙知府微微停頓,拿起茶盞喝了幾口,又繼續。
“十歲之前,劉良對張昊是非常依賴的,是從何時開始,由依賴變為嫉妒甚至怨恨的,兩家人誰也說不清楚。根據伺候的貼身小廝迴憶,情緒變化是從兩人同時考中舉人之後,張昊平時吊兒郎當的,不愛讀書,研究的都是無關科舉的雜書雜事,劉公子讀書萬分刻苦,一門心思要科舉入仕。兩人同年科考,本是張昊為了陪同劉良才參加考試,不曾想竟同時中舉,而張昊名次比劉良還要高好幾名。據小廝迴憶,府裏都在慶祝兩人考中的時候,劉公子獨自在房間,摔了一整套茶碗,但他並不知公子為何會生氣摔茶碗。那是他最明顯的一次異常。之後,情緒開始不穩定,時不時打砸東西。”
“劉良嫉妒張公子的聰慧和才華?”不是有句話嗎,自己的失敗固然可惜,但別人的成功往往更令人破防。
一個吊兒郎當,一個刻苦努力,明明花費了更多心思,考試時卻不如不努力的那個。若是心態不好,很容易鑽牛角尖的。
“是嫉妒。我反複審過劉良,隻要提到張昊的才華,他情緒就會激動。在他眼裏,張昊簡直就是個偽君子,壓著不讓他出頭,處處跟他作對。搶他考試名次,搶他在家裏的關注,甚至搶他喜歡的姑娘。那個叫夢夢的姑娘,是樊城青樓的一個清倌,他們是在一次詩會上認識的,據夢夢交待,她跟兩位公子都不熟悉,劉公子私下找過她幾次,張公子並沒有。說張昊搶奪夢夢姑娘,純屬無稽之談。”
“如此說來,張公子純粹是受了無妄之災?因為聽從家裏人對他保護太過,導致自己反而丟了性命?”春瓊不禁唏噓,“這何嚐不是另一種的升米恩鬥米仇?那宋公子呢?他又是為何被殺?”
“宋公子,是劉良從一開始就找好的替身。那個會做整形手術的人,是劉良無意間認識的,他發現對方能夠憑一手銀針,竟能改變人的麵貌。驚訝的同時,就開始計劃著替代張昊了。出事兩個多月前,他認識了跟他身形極其相似的宋公子,忽悠宋公子退學後,將人帶到郊外莊子,就給宋公子整形成自己的樣子。按照計劃,宋公子是要以劉良的身份出事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他沒想到,我們有你這個底牌,一舉識破他的謀劃。”
春瓊喟歎,“原來竟是這般情形。隻可惜了那張家公子與宋家公子。”
眾人皆歎,“是啊!”
趙知府最終總結,“若非家中長輩在劉良年幼時過於保護,長大後又過於忽視,這悲劇也許不會發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我們無論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都無需過多幹涉,否則,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升兒,群兒,你們都大了,自己未來的人生,自行把握,爹娘隻會給你們適當提意見,不會再過多幹涉。因此,之後做任何決定,一定深思熟慮,切莫衝動行事!”
經曆此案,趙知府感慨頗深,“當年,若非族中長輩過於幹涉小叔的婚事,小叔不會離家出走,也就不會在外出事!”
看著麵前的春瓊,對楊家的愧疚之感再次湧現,“小叔的悲劇,不僅導致我們全族終身悔恨,還帶累得楊家二老英年早逝,導致楊兄兄弟二人小小年紀就沒了爹娘。”
什麽?春瓊猛地抬頭,看向趙知府,楊家,說的是她們家嗎?他們之間還有其他的往事?
趙三公子也臉色微變,看向他爹。
趙知府見春瓊銅鈴似的眼睛盯著他,語氣柔和地道,“小叔當年重傷,直到去世前,在你們家住了五年。你爺爺奶奶為他請醫問藥,幾乎掏空家中積蓄。在小叔去世後,為了改變困窘,二老日夜操勞,你爺爺是在山上砍柴背柴下山時力竭被柴堆壓的窒息而亡,你奶奶積勞成疾,沒過幾年也病逝。”
趙知府感慨,“在此之前,楊家在當地雖不富裕,卻也衣食無憂的。若非如此,你奶奶也不會生病後無錢就醫,而早早去世。”
這是十年前得知小叔消息後,族長派人到青陽查到的。楊巍當年跟他們相認,隻是交還了小叔的遺物,其他的什麽也沒說。
得知這些過往,族中感激楊家大義,陪伴了小叔最後一程,更對楊家兄弟滿是愧疚。族長親自發話,要認下他們作為趙氏弟子的身份,可惜兄弟二人不同意。
春瓊沒想到兩家還有這段過往,隻知道爺爺奶奶去世早,但她從未聽父親提起過爺爺奶奶過世是因為積勞成疾。
“爺爺奶奶自願救人,誰也沒想到爺爺後續會出意外,奶奶會生病。我們家從未將爺爺奶奶過世的原因歸為救人上。如今都過去了,趙伯伯不必再愧疚。”
聽了這些,春瓊心裏也難受,遺憾爺爺奶奶早逝,心疼爹爹和大伯早年受苦。但逝者已逝,爺爺奶奶父親和大伯當初救人出於自願,後續一切結果自己承擔,他們不怪任何人。
“好孩子。”趙知府眼眶發紅,“好在你們家艱難的日子都過去了,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春瓊重重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