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結束,已是十一月中旬,馬上就是冬至,隨著冬至來臨之際,農事學堂終於開班,開班第一課,教授大棚種植和移栽技術。


    在這個傳統節氣裏,大地雖漸入寒冬,卻也是孕育來年生機的重要時刻。


    牛頭村農事學堂,楊縣令帶著師爺和縣承一起,跟著各村學員一起學習。


    課堂上,春瓊通過生動的講解和直觀的演示,將大棚種植的選地、搭建要點,以及各類蔬菜、作物移栽的最佳時機、操作步驟和後續養護訣竅一一傳授給村民。


    這份教案春瓊花了半年的時間整理,從土地養護到作物施肥,再到大棚搭建和作物移栽,這是種地半輩子的鄖鄉縣村民第一次聽到關於種地的理論知識,他們一個個全神貫注,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原來種地也有如此多學問,一個個看著春瓊,如饑似渴。


    春瓊看著下麵一張紙樸實的臉和對種地知識的渴望,內心心潮澎湃。她深知農民們終年在土地上辛勤勞作,卻因缺乏係統的理論引導,往往隻能憑借祖輩流傳的經驗,在收成上難以有更大的突破。


    如今,自己半年的心血沒有白費,這些經過幾千年積累的寶貴農業知識,得以在這個農業落後的時代傳開,它如同一把把鑰匙,即將開啟他們走向科學種植的新大門。


    她在心中默默發誓,一定要將更多實用的農業知識毫無保留地留給這個時代,讓這片土地孕育出更多的希望與富足,讓更多的人能夠少一些饑寒交迫,多一點安居樂業,也不枉她來此走一遭。


    將自己知道的理論知識講完,春瓊又帶他們實地學習自己搭建的兩種大棚。


    在開課之前,春瓊已讓劉伯按照年初的步驟將大棚利用起來。油紙大棚,劉伯保存得當,油紙竟然完好無損,都不必春瓊再花二兩銀子了。油紙大棚裏還有部分辣椒、茄子和豆角苗,是水暖棚沒有移栽完的。而水暖棚,除了長著辣椒茄子和豆角,還有一小塊青菜和西紅柿。


    如今兩個棚,都長著綠油油的苗。


    牛頭村的村民已經見過很多次,不少家庭都開始照做,所以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但其他村的人見了,除了嘖嘖稱奇,對春瓊和楊縣令也更加信服。


    “大姑娘,如今這天,我看您這兩個大棚的苗都長得很好,幾乎沒受天寒影響,這也太神奇了!我們隨便用哪個棚都行嗎?還是在選擇上有什麽考究?”有村民不解。


    春瓊耐心的解釋,“如今油紙貴,油紙大棚造價偏高,而水暖棚,則需要大量柴禾,需要家裏有足夠體力勞動力的。但兩種大棚,若是按照我的要求搭建,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今天兩種大棚的原理大家都學了,你們可根據各家實際情況來選擇。”


    有的村民家裏富裕些,可以直接選擇油紙大棚,搭建簡單,養護方便。水暖棚確實費柴。


    “大姑娘可嚐試過,這種燒柴的暖棚,一個冬天下來,大概要燒多少柴禾?”有村民問。


    春瓊沉吟片刻道,“如今這個季節,到明年二月底,如果燒的是粗柴,大概需要一萬多斤。大家砍柴的時候,盡量選擇粗壯的,耐燒的柴。”


    一聽要這麽多柴,有人開始打退堂鼓,打算考慮油紙的,“若是油紙呢?需要多少銀子?”


    “我那個大棚,正好用了一版紙,二兩銀子。對了,選擇油紙的時候,不能買普通的,要能夠透光的。大家都知道,作物生長,是需要陽光的。”春瓊一一解釋。


    “二兩銀子,這也太貴了!”村民議論紛紛,“我們一年種地,也不一定能賺幾兩銀子!有這二兩銀子,我不如去買糧食了!”


    春瓊明白村民的困難,但她已經在盡力想辦法幫他們解決困難,水暖棚就是為了省錢想出來的。想要改變現狀,自己卻墨守陳規,一成不變,既不願花錢,又不願出力,世上哪有這麽好的事?


    春瓊冷下臉,沉聲道,“方法我們已經傳授,是否要用諸位可自行決定,楊大人和裏正都不會強迫大家。”


    見眾人安靜下來,春瓊繼續,“裏正統計各村選擇水暖棚的人家有多少,楊大人會安排牛頭村村民去各村協助搭建,水暖棚水流循環需要些技術,大家第一次搭建,可能掌握不好技術,各村派人跟著牛頭村村民學習,多看看就會了。至於請村民幹活的工錢,諸位自行商量。”


    “還有,水暖棚的水流循環,可保證一定空間內空氣對流小循環,隻能保證一定區域內的溫度,若是超過規定麵積,溫度就達不到,大家千萬要記住這點。”春瓊再次強調。


    “多謝楊姑娘。”春瓊事無巨細地交待,村民們紛紛表示感謝。


    “對了,大棚搭建各位抓緊點,種上些生長周期較短的蔬菜,說不定能趕在過年時候成熟一批,大家夥兒還能賺上一筆辦年貨的銀子。”春瓊見村民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商量著搭建大棚事宜,忍不住提醒道。


    “楊大姑娘說得沒錯,青菜在冬天可是個緊俏物,我說咱們也別糾結哪種大棚劃算了,咱們縣別的沒有,柴禾多的是,各位家裏哪個沒存放個上萬斤過冬柴禾?先把水暖大棚建起來,種上青菜、豆角、茄子這些,年前說不定能把建大棚的銀子賺迴來了。”


    大柳村裏正是個年輕小夥兒,經過春瓊的提醒,立刻想到大棚蔬菜的商機。


    “楊大人,我們可以商量一番,哪些村種青菜,哪些村種豆角,哪些村種茄子。各村團結起來,量大了,也好統一拉出去售賣。”


    春瓊不禁感慨,這小夥兒腦子轉的真快,難怪年紀輕輕就能做裏正。隻是,召集全縣規模化種蔬菜,蔬菜的銷路問題,恐怕需要官府來解決了,如此大的量,一兩個縣市的酒樓食肆,可吃不下。這是變相讓她縣令爹做背書呢!


    楊縣令當然明白這位裏正的意思,他蹙眉考慮半晌,咬牙應下來,“隻要諸位能在反季將這些蔬菜種出來,本官定竭盡全力幫助解決銷路問題。”


    閨女好不容易為村民想出的改變現狀的路子,眼看著有人在打退堂鼓,楊縣令想,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出一份力。若反季蔬菜成功,也給那些打退堂鼓的人一些信心,方便年後大棚用於育種。


    大柳村裏正儼然已成為裏正代表,“多謝楊大人和楊姑娘!一會兒各村裏正就去農事學堂開會商討各村種植哪些蔬菜。之後蔬菜種植過程中,若有不懂的,還請楊姑娘不令賜教!”


    “沒問題。有事隨時可來找我。”春瓊看著一張紙躍躍欲試的臉,心裏也萬分期待大棚之下開啟的新一輪耕耘與收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縣令長女種地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光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光老並收藏縣令長女種地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