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期的玉米,要保證水分,更要保證土壤清爽,根係不能泡水。


    “姑娘放心,我這就安排人清理。”


    來到東邊田地,隻見原本的溝渠裏堆積了淤泥和雜物。


    佃農找來工具,春瓊看大家都在忙著,佃農一個人不方便,她不顧溝渠裏的髒汙,親自動手,幫助佃農一起清理。兩人忙活大半天,才將所有溝渠都清理幹淨。


    中午吃飯的時候終於見到大伯。


    大伯看著春瓊髒兮兮的衣服直皺眉頭,“瓊瓊,你咋又不帶丫頭,連個幫忙洗衣服的人都沒有。”


    “沒事,大伯,夏天衣服薄,我可以自己洗。”


    春瓊意識到,怎麽感覺多了二十個人,人還是不夠用?她的丫鬟很少有時間跟在她身邊,枝兒又被她留下看護家裏試種的香菇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莊子裏的各項農活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玉米經過出穗分化,慢慢地開始長出玉米棒。春瓊偷偷量了量,大的竟然能長到十五厘米長。


    春瓊抬眼看著眼前綠意盎然的玉米,第一次感受到了這片土地滿滿的生機,心中對未來充滿了憧憬與期待。


    好期待秋季的到來,春瓊在心裏說道。她仿佛已經看到,在金黃的秋日陽光下,飽滿的玉米穗如同一根根金棒,沉甸甸地掛滿了玉米稈,村民們穿梭其中,,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孩子們在田埂上嬉笑玩耍,追逐著那些偶爾飛起的螞蚱。


    日子一天天過去,今年的梅雨季節竟然沒下幾天雨,在好天氣照耀下,玉米的長勢愈發喜人。


    春瓊每天都會到田間地頭巡視,看著玉米逐漸變得更加飽滿,她心中的那份期待也越發強烈。偶爾,她會摘幾個嫩玉米,帶迴莊子裏煮熟,與村民們一同分享那清甜的味道。


    八月中旬,這一批移栽玉米,終於到了要收獲的時候。為了迎接這即將到來的豐收,春瓊給楊縣令去信,通知他帶領縣衙上下來牛頭村見證移栽玉米的豐收。


    準備了兩天,楊縣令帶著縣承、師爺以及下轄鄉鎮所有村落的裏正,幾十人的隊伍浩浩蕩蕩來到牛頭村。


    春瓊召集起村裏勞動力,和楊縣令帶來的人一起,親自到地裏收玉米。


    到了地裏,兩米多高的玉米稈就夠讓他們震撼了,再看著自己親手掰下來的足有半斤重的玉米棒,那群來看熱鬧的裏正已經震驚的說不出話。


    春瓊讓人拿著稱等在一邊,地裏背出來的玉米,當場過稱後再送迴莊子。待這移栽的四畝收完,春瓊的統計數據也已出來,這個數據,連她自己都有點意外。


    牛頭村村民和各村裏正緊緊圍著春瓊,緊張地等待著她算出結果。


    就連楊縣令也有點緊張,深吸一口氣,催促春瓊,“閨女,快告訴我們,有多少斤?”


    “一共三千一百斤。”春瓊在眾人萬分期待的目光中緩緩報出一個數字。


    “多少?”有村民問,嗓子有點破音。


    “三千一百斤。”春瓊又大聲重複一遍。


    這下所有人都聽清楚了,眾人一下炸了鍋。春瓊趁機將楊縣令拉到一旁,將記錄的小本本遞給他,示意他說話。


    楊縣令看著小本本上核算的純玉米畝產,萬千思緒,最終都歸於激動。


    “各位鄉親!”他往地壟上上了一步,站在稍高處喊了一嗓子,待眾人安靜下來,“各位鄉親,這是我閨女用新的種植方法試種出來的玉米,四畝地,三千一百斤,畝產七百八十斤。當然,這是含玉米芯的重量的,大家都是種地好手,也都知道一個玉米棒,芯和玉米的比例。這麽 算下來,玉米畝產淨重至少應該在五百五十斤以上。”


    “五百五十斤?這也太高了,往年我們種的畝產能到兩百斤就謝天謝地了!”有人激動地眼睛都紅了。


    五百五十斤每畝,按照如今十五稅一的標準,每畝地交完稅後還剩五百一十斤,按照每人每天吃兩斤糧食算,每人種兩畝地,就可以不用再餓肚子了。


    “楊姑娘,這種新種植方法是什麽?怎麽能種出如此高產的玉米?”


    “楊姑娘,為啥你種的玉米,就連玉米稈都比我們種的都粗大?是用的種子不一樣嗎?”


    “楊姑娘,這新方法難嗎?我們可以學嗎?”


    …


    眾人圍著春瓊,七嘴八舌的問著。楊縣令幾次想要說話,都被打斷。


    最後林木和胡嬸上前將春瓊帶出包圍圈。


    楊縣令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繼續說道:“這新的種植方法,雖需多費些心力,但大家看到了收成如此可觀,不僅如此,新方法更省種子,更易成活,就連今年的倒春寒,受影響都不大。所以本官決定,明年本官將在各村大力推廣此技術,諸位覺得如何?”


    “好啊!有了這種方法,大家夥兒就不用再餓肚子了。”眾人紛紛讚成。


    一位裏正站出來問道:“楊大人,這新法子雖好,可咱村裏的地肥力參差不齊,能都種出這等產量嗎?”


    楊縣令示意春瓊出來給村民解惑。


    春瓊上前一步,解釋道:“各位叔伯,這玉米種植對土地肥力確有要求,但我們可以通過合理施肥來改善土地。今年我們牛頭村已經製作出了肥料,並用到莊稼上,這玉米,也是通過幾輪施肥的,屆時也會分享給大家。”


    楊縣令接著說:“為了鼓勵大家積極采用新種植法多種地,縣衙決定,對於率先采用且成效顯著的農戶,將給予一定的獎勵,縣衙提供農具、種子。而對於主動開荒的土地,采用此方法種植的,另外再給予其他獎勵或減免賦稅。”


    此語一出,村民們的熱情更加高漲。大家再次圍在春瓊和楊縣令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未來的耕種計劃,甚至有裏正直接跟楊縣令保證,他們村明年預計開荒多少畝地。那曾經籠罩在貧困和辛勞之上的陰霾,似乎在這一刻被這豐收的希望驅散。


    春瓊看著村民高漲的熱情和臉上洋溢的笑臉,心中滿是欣慰。


    她終於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到了普通百姓。她默默在心中發誓,要將更多自己知道的農耕技術引入到這片土地,讓更多的人不再挨餓受凍,也不枉她到這個時代走一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縣令長女種地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光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光老並收藏縣令長女種地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