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暖棚就是倒春寒時期,春瓊利用熱水加溫的原理建的第二個大棚,當時拿了一斤的玉米種子和一小包黃瓜種子做試驗。
這批苗移栽後,春瓊專門來看過兩次,也囑咐大伯重點關注。
這批苗明顯比之前那批移栽的矮,畢竟晚了十幾天,但枝幹粗壯,莖葉翠綠,很是健康。
春瓊稍微放下心來,目前看來,她的試種都還是成功的。但看著村裏那一大片慘不忍睹纖瘦的玉米地,春瓊還是高興不起來。
如此情景,若放任不管,今年這一年村民們又沒指望了。
顧不上吃飯,春瓊讓劉伯叫來裏正。
“大姑娘,您找我?”裏正端著飯碗過來。
“裏正叔,村裏的玉米苗長成這樣,不能放任不管。”
裏正無奈,“我們都快愁死了,但是也沒有辦法!咱們村的地土壤本來就不好,再加上今年倒春寒,背陰的地裏苗根本長不起來。”
春瓊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村裏有多少人開始跟你們學做肥料了?”
她盡力給他們提供一些方法來改變現狀,但若他們自己固步自封,不相信她,不主動嚐試,她也沒有辦法。
“如今有大半家裏都陸續做了。”裏正迴複。
春瓊稍感安慰,“裏正叔,你們的玉米苗太瘦了,營養跟不上,所以才長得慢,跟不上時節,如今要做的是給苗補肥,增加營養。您最近帶著村民,將各家的大糞兌水稀釋後潑灑到玉米地裏。有機肥發酵好了的,先施有機肥再潑糞。沒有有機肥的,直接潑糞。盡量讓苗營養跟上來,爭取趕在這個月能夠拔節。”
裏正這幾天都快愁死了,村民也一個個無精打采,有的甚至直接要放棄地裏的莊稼,準備出去找活幹了。總不能在家裏等死。
聽完春瓊的話,裏正重新燃起了些希望,“大姑娘,您是說地裏的苗還能搶救?”
“當然能啊!它們隻是營養不良,又不是長壞了,隻要肥施夠了,就能長好。”
她那移栽的玉米,就是從一開始,保證了充足的營養,才會長的又高又壯。
“太好了!”裏正幾乎喜極而泣,撲通一下給春瓊跪下,“還請姑娘施以援手,教教我們!”
“裏正叔,您快起來!按照我剛才說的做,半個月就能看到改善。在此期間,你們去山上背些黑土,和家裏灶間的草木灰拌在一起,半個月後用這個施肥。待拔節孕穗期用有機肥施肥。”如此連著三次追肥,玉米苗營養應該夠了。
裏正忙不迭地應下,眼神裏滿是感激與信任。
道完謝,裏正忙著去通知村民。滿懷希望的裏正,一刻也等不及了,他要趕緊帶著村民準備肥料,給玉米施肥。
春瓊在牛頭村用過午飯,帶著人繼續出發去五峰。
接下來的日子,牛頭村開始了玉米苗的搶救工作。裏正組織全部村民們行動起來,村民們雖仍有疑慮,但看著楊家那一片綠意盎然的玉米後逐漸放下疑慮,也都紛紛照著做了。
他們按照春瓊的吩咐,將山上背來的黑土與草木灰拌勻,撒在玉米地裏。然後挑著水桶,將稀釋後的大糞小心翼翼地澆在玉米苗根部,那刺鼻的氣味在田間彌漫開來逐漸蔓延整個村子,難聞的味道也擋不住他們心中重新燃起的希望。
半個月後,那些原本瘦弱發黃、生長緩慢的玉米苗有了明顯的變化。葉片開始變得翠綠而寬厚,莖幹也明顯粗壯了一些,不再是之前那病懨懨弱不禁風的模樣。
村民們看到這變化,驚喜不已,對春瓊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裏正激動地召集村民開會,“各位,如今地裏的變化,大家都有目共睹,事實證明楊大姑娘確實懂種地,她提供的堆肥追肥方法都非常有效!所以,接下來,我希望全村能夠一起,按照楊姑娘教的方法,多多製作有機肥,以便以後有足夠的肥料給其他糧食蔬菜施肥。”
經曆此事,村民們春瓊已經深信不疑,對於裏正的話,沒有人提出異議。於是,牛頭村開始了轟轟烈烈地製作有機肥行動。
牛頭村村民的行為吸引了周邊不少村民的注意力,打聽到怎麽迴事後,有些村民自發開始跟著牛頭村村民一起。
春瓊自是不知道這些,她正在四處尋找小龍蝦,實行她的賺錢計劃。
從鄖鄉縣到五峰鎮,差不多有兩天的路程,途經方山、舒家灣、白河等地。下午天熱,不宜趕路太緊。春瓊打算到方山歇息一晚。
從地圖上看,方山跟牛頭山接壤,但兩座連綿的大山,將兩個村子遠遠隔開,一個隸屬均州府,一個隸屬漢中,村民之間也因為大山的阻隔,基本不來往。
方山多木材,一些金州的木材商會來此采購木材,此地雖然是個小鎮,但發展比鄖鄉縣還好些。
春瓊他們趕在天黑之前來到方山鎮,看著鎮上大大小小的木材鋪子,忽然想起來牛頭村的劉尚,“林木哥,你之前說縣裏木材鋪子裏沒有叫劉尚的學徒?”
“是的。”林木坐在車夫的位置趕馬車,“安陽縣也讓人去打聽了,也沒有。”
“那他會去哪兒呢?”春瓊沉思,“也不知道他最近有沒有迴村裏?”
“沒有,屬下中午碰到他們家小苗苗了,問過了,她爹好久沒迴來了。”
苗苗是張盼兒的閨女。
“總不會失蹤了吧?”春瓊忍不住皺眉,苗苗這麽小,那劉尚最好別出事了。
“姑娘不必擔心,盼兒嫂子自從給楊府幹活後,日子好過多了。劉尚不迴來,就沒人找她們母女要錢,她們日子反而更好過些。”
說是這麽說,但他們家又不一定能一輩子給張盼兒提供活幹。況且,這個年代,年輕的寡婦,日子比想象中要艱難的多。
“繼續留意劉尚的消息吧。”春瓊囑咐林木。
“是。”
一直撩著車簾看著外麵鋪子的胡嬌兒忽然開口,“姑娘,這裏竟然也有望江樓。”
這批苗移栽後,春瓊專門來看過兩次,也囑咐大伯重點關注。
這批苗明顯比之前那批移栽的矮,畢竟晚了十幾天,但枝幹粗壯,莖葉翠綠,很是健康。
春瓊稍微放下心來,目前看來,她的試種都還是成功的。但看著村裏那一大片慘不忍睹纖瘦的玉米地,春瓊還是高興不起來。
如此情景,若放任不管,今年這一年村民們又沒指望了。
顧不上吃飯,春瓊讓劉伯叫來裏正。
“大姑娘,您找我?”裏正端著飯碗過來。
“裏正叔,村裏的玉米苗長成這樣,不能放任不管。”
裏正無奈,“我們都快愁死了,但是也沒有辦法!咱們村的地土壤本來就不好,再加上今年倒春寒,背陰的地裏苗根本長不起來。”
春瓊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村裏有多少人開始跟你們學做肥料了?”
她盡力給他們提供一些方法來改變現狀,但若他們自己固步自封,不相信她,不主動嚐試,她也沒有辦法。
“如今有大半家裏都陸續做了。”裏正迴複。
春瓊稍感安慰,“裏正叔,你們的玉米苗太瘦了,營養跟不上,所以才長得慢,跟不上時節,如今要做的是給苗補肥,增加營養。您最近帶著村民,將各家的大糞兌水稀釋後潑灑到玉米地裏。有機肥發酵好了的,先施有機肥再潑糞。沒有有機肥的,直接潑糞。盡量讓苗營養跟上來,爭取趕在這個月能夠拔節。”
裏正這幾天都快愁死了,村民也一個個無精打采,有的甚至直接要放棄地裏的莊稼,準備出去找活幹了。總不能在家裏等死。
聽完春瓊的話,裏正重新燃起了些希望,“大姑娘,您是說地裏的苗還能搶救?”
“當然能啊!它們隻是營養不良,又不是長壞了,隻要肥施夠了,就能長好。”
她那移栽的玉米,就是從一開始,保證了充足的營養,才會長的又高又壯。
“太好了!”裏正幾乎喜極而泣,撲通一下給春瓊跪下,“還請姑娘施以援手,教教我們!”
“裏正叔,您快起來!按照我剛才說的做,半個月就能看到改善。在此期間,你們去山上背些黑土,和家裏灶間的草木灰拌在一起,半個月後用這個施肥。待拔節孕穗期用有機肥施肥。”如此連著三次追肥,玉米苗營養應該夠了。
裏正忙不迭地應下,眼神裏滿是感激與信任。
道完謝,裏正忙著去通知村民。滿懷希望的裏正,一刻也等不及了,他要趕緊帶著村民準備肥料,給玉米施肥。
春瓊在牛頭村用過午飯,帶著人繼續出發去五峰。
接下來的日子,牛頭村開始了玉米苗的搶救工作。裏正組織全部村民們行動起來,村民們雖仍有疑慮,但看著楊家那一片綠意盎然的玉米後逐漸放下疑慮,也都紛紛照著做了。
他們按照春瓊的吩咐,將山上背來的黑土與草木灰拌勻,撒在玉米地裏。然後挑著水桶,將稀釋後的大糞小心翼翼地澆在玉米苗根部,那刺鼻的氣味在田間彌漫開來逐漸蔓延整個村子,難聞的味道也擋不住他們心中重新燃起的希望。
半個月後,那些原本瘦弱發黃、生長緩慢的玉米苗有了明顯的變化。葉片開始變得翠綠而寬厚,莖幹也明顯粗壯了一些,不再是之前那病懨懨弱不禁風的模樣。
村民們看到這變化,驚喜不已,對春瓊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裏正激動地召集村民開會,“各位,如今地裏的變化,大家都有目共睹,事實證明楊大姑娘確實懂種地,她提供的堆肥追肥方法都非常有效!所以,接下來,我希望全村能夠一起,按照楊姑娘教的方法,多多製作有機肥,以便以後有足夠的肥料給其他糧食蔬菜施肥。”
經曆此事,村民們春瓊已經深信不疑,對於裏正的話,沒有人提出異議。於是,牛頭村開始了轟轟烈烈地製作有機肥行動。
牛頭村村民的行為吸引了周邊不少村民的注意力,打聽到怎麽迴事後,有些村民自發開始跟著牛頭村村民一起。
春瓊自是不知道這些,她正在四處尋找小龍蝦,實行她的賺錢計劃。
從鄖鄉縣到五峰鎮,差不多有兩天的路程,途經方山、舒家灣、白河等地。下午天熱,不宜趕路太緊。春瓊打算到方山歇息一晚。
從地圖上看,方山跟牛頭山接壤,但兩座連綿的大山,將兩個村子遠遠隔開,一個隸屬均州府,一個隸屬漢中,村民之間也因為大山的阻隔,基本不來往。
方山多木材,一些金州的木材商會來此采購木材,此地雖然是個小鎮,但發展比鄖鄉縣還好些。
春瓊他們趕在天黑之前來到方山鎮,看著鎮上大大小小的木材鋪子,忽然想起來牛頭村的劉尚,“林木哥,你之前說縣裏木材鋪子裏沒有叫劉尚的學徒?”
“是的。”林木坐在車夫的位置趕馬車,“安陽縣也讓人去打聽了,也沒有。”
“那他會去哪兒呢?”春瓊沉思,“也不知道他最近有沒有迴村裏?”
“沒有,屬下中午碰到他們家小苗苗了,問過了,她爹好久沒迴來了。”
苗苗是張盼兒的閨女。
“總不會失蹤了吧?”春瓊忍不住皺眉,苗苗這麽小,那劉尚最好別出事了。
“姑娘不必擔心,盼兒嫂子自從給楊府幹活後,日子好過多了。劉尚不迴來,就沒人找她們母女要錢,她們日子反而更好過些。”
說是這麽說,但他們家又不一定能一輩子給張盼兒提供活幹。況且,這個年代,年輕的寡婦,日子比想象中要艱難的多。
“繼續留意劉尚的消息吧。”春瓊囑咐林木。
“是。”
一直撩著車簾看著外麵鋪子的胡嬌兒忽然開口,“姑娘,這裏竟然也有望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