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春瓊早早在書房等楊縣令,昨晚她仔細想過了, 腦子裏賺錢的點子不少,可以慢慢謀劃實現,難的是老爹的政績。
作為文科生,她不記得其他穿越大神都會的火藥配方,也不會畫武器圖紙。但著眼於眼前,她爹作為一縣之城的父母官,什麽都要管,那她能接觸的方方麵麵也不少。
比如,如今正是春耕的季節,從春耕入手,雖然上一世大學不是學的農業,但上一世農村出身,也見過不少對這時代來說很新的東西,或許可以利用。
“瓊兒,有事找爹?”楊縣令飯後一進書房,就見閨女坐在椅子上雙手托腮看著門口。
“爹,您最近一直忙著春耕,經常不在家,女兒想帶著娘和妹妹去莊子上住幾天。”
這時代的農業發展到哪個階段,主要有哪些農作物,之前沒有關注的,都需要實地考察。
楊縣令沉吟片刻後點頭,“也好,莊子上清淨,還能去附近山上踏踏青,正好帶你娘散散心。”
這時候的莊子正是春耕熱鬧的時候呢,哪裏來的清淨?不過春瓊知道,老爹說的清淨是指莊子上沒有閑言碎語,她娘和師爺夫人不和老爹也知道,趙夫人這次好不容易抓住她娘的痛點,最近肯定少不了專門來看她娘吃癟。
“對,我們還可以去爬牛頭山。爹,我們都不在家,您不必每天從村裏趕迴來了,來迴跑太累了。”
鄖鄉縣本來依山傍水,按理說應該算是魚米之鄉,但是也正是這個山和水阻止了縣裏的發展,橫亙的漢水和連綿的群山,將這裏與外麵隔離開來,交通不便,外來人少,商業發展不起來,鄉民生活幾乎完全依靠農業。
所以官府的人也格外重視農耕,每到這春耕秋收時節,就是縣衙裏最忙的時候,整個縣衙,除了值守的衙役,其他人全要下到鄉鎮、村落盯著耕種和秋收。
“爹知道了。你照顧好你娘。”
經過她爹同意,春瓊又三言兩語說服她娘,一家人一起收拾,很快把行李打包好。
一家五口兩輛馬車一起出城後分開,一輛馬車是楊縣令去其他鄉鎮巡查,另一輛馬車自然是直奔郊外莊子的楊春瓊母女三人再加上楊大伯。
出了城,沿途都是農田,村民有的在翻地,有的已經開始播種了。看著沿途熱火朝天的景象,心境都開闊了。
“還是鄉下好呀,忙碌又自在。”楊大伯揮著鞭子,眉飛色舞的。
“大伯,現在是要種苞穀吧?”苞穀就是玉米,苞穀是當地人的叫法。
“是啊,那邊在播種。”楊大伯指著路邊地裏的人道。
大伯平時反應慢點,但一談到種地,整個人都靈活了,他指著另一塊雜草叢生的地,“這兩天都要下種子了,那地還沒翻,要來不及了。”
“下種子?是直接把種子丟進地裏,然後蓋土嗎?”上一世小時候在農村,村民這麽補過苗。
“是啊,瓊瓊,你竟然知道怎麽種苞穀?”大伯撩開車簾,一臉驚奇地看著春瓊。
“……”春瓊無語望天,這有啥值得驚訝的,她又不是真的十指不沾陽春水五穀不分的千金大小姐。
窩在娘親懷裏睡覺的妹妹麗清被一陣風吹醒,慢悠悠坐起來,春天清晨的風,還是有點冷。
小家夥頂著一張胖嘟嘟紅撲撲的小臉,懵懵地看著人,似乎搞不清楚這是哪裏,可愛極了。
春瓊忍不住捏了捏她臉上的肉肉,“咱們的清清小豬終於醒了,你咋那麽多覺呢?”
楊麗清拍掉姐姐在臉上作惡的手,“臭姐姐,你才是豬仔,人家正在長身體,睡眠足,才能長的高!”
“這是爹哄三歲時候的你睡覺時說的話吧?”三歲的話九歲了還能記得,也挺厲害,難怪老是被小家夥翻舊賬。
“是啊!但是也沒錯嘛!”
“是,沒錯。”春瓊無力吐槽。
“姐,咱們去莊子幹嘛?你以前不是說,春天莊子太忙,我們不能去打擾他們嘛?”
嗯?她說過這話?肯定是啥時候小家夥要去莊子玩,自己不想跑隨口找的理由。
“這次咱們不是去玩的,要幫忙幹活的。”
“好吧。姐,你啥時候學會的種地?你連仙人掌都養不活,種地,能行嗎?”小家夥一臉懷疑地瞅著楊春瓊。
“……”算了,這個老是揭人短的妹妹,有點不能要了。
“瓊瓊,沒事,種地很簡單地,又不用澆太多水,死不了的。”大伯將手伸進馬車,安慰地拍拍楊春瓊的頭。
“……”大伯,你不是一直在莊子上嗎?怎麽連她仙人掌怎麽死的都知道?
完了,她是打算在農業裏大展拳腳的,這出師未捷,被一盆仙人掌先害了風評。但是那仙人掌真不怪她呀,她哪知道,她爹也會給它澆水?雙倍的水它不死誰死?
晃晃悠悠一個多時辰,終於到了楊家所在的莊子,莊子不大,十來畝的樣子,八畝種地種菜,剩下兩畝圍起來建了莊院,莊院前麵住人,後麵養了些雞和豬。楊家日常吃喝,都是從這莊子出的。
莊頭叫劉大江,三十來歲,是牛頭村村民,楊縣令買了莊子後,看他一家老實本分,就讓他們一家來照看莊子,如今大家都叫他劉莊頭。
夫妻兩人帶著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兒子叫柱子十四五歲的樣子,農忙時在莊子上幹活,閑時去外麵找些雜活。女兒劉翠兒跟春瓊同歲,主要負責養那些雞和豬。
劉莊頭夫妻已提前得知主家要來,一直留意著,看到馬車就迎了出來,“見過夫人、大爺、兩位姑娘。”
“你們夫妻自去忙吧,我們這次會多住幾日,不必招唿。”楊夫人已經看到自家地裏有佃農在忙著整地,讓劉莊頭不必為了招唿她們誤了農活。
“是,主院已經打掃,夫人和姑娘可直接入住。一會兒翠兒會過去服侍。”劉莊頭行禮後就帶著妻子徐氏離開。
安頓下來,春瓊出門看到楊大伯已經換了佃農的衣服,扛著鋤頭,正要去地裏。她看了看自己,粗布麻衣,也還行,就直接跟著大伯走。
“瓊瓊,我要去幫著整地,下午再帶你和妹妹上山。”
楊春瓊以前對這個莊子唯一的興趣就是爬牛頭山,一年四季,啥時候來都要爬一次,每次都是楊大伯陪同,所以看春瓊默不作聲跟在他後麵,就以為她是要爬山。
“大伯,今天不爬山,我跟你去地裏玩。”
“地裏髒兮兮的,衣裳鞋子都要髒……對了,我昨兒看到咱們地邊有野菜,你可以去挖野菜。”楊大伯看侄女穿的幹幹淨淨的,不想讓她下地,侄女愛幹淨,這次出門又沒帶丫頭,洗衣服還得侄女自己來,泥巴很難洗的。
“還有野菜等我來挖?”楊春瓊吃驚了,在這個大多數人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時代,野菜對於鄉下農民來說是作為主食存在的,春天青黃不接的季節,幸好各種各樣的野菜,可以做成野菜糊糊,野菜餅,幫助缺糧的農民渡過春耕。
所以村裏即便是三歲小孩兒都知道提著籃子到處地裏翻野菜,哪裏還有野菜等著她來挖?難道這個村裏村民已經不需要挖野菜了?
“別的地肯定沒了,咱家可能你爹是當官的原因,小娃娃都不敢來。”
春瓊明白了,他們家人雖然和藹,但村民對當官的發自內心的敬畏,連他們地裏的野菜都不敢挖。
楊家的地剛好把莊院圍在中間,四周的地都翻出來了,如今地裏有四個佃農在整地,就是把地裏的大塊泥塊打碎,以便接下來下種。劉莊頭夫妻在整過的地裏,一個刨坑,一個下種,這是已經在播種了。
春瓊跟在劉莊頭夫妻身後,觀摩了玉米播種的全過程,一個想法逐漸形成。
……
作為文科生,她不記得其他穿越大神都會的火藥配方,也不會畫武器圖紙。但著眼於眼前,她爹作為一縣之城的父母官,什麽都要管,那她能接觸的方方麵麵也不少。
比如,如今正是春耕的季節,從春耕入手,雖然上一世大學不是學的農業,但上一世農村出身,也見過不少對這時代來說很新的東西,或許可以利用。
“瓊兒,有事找爹?”楊縣令飯後一進書房,就見閨女坐在椅子上雙手托腮看著門口。
“爹,您最近一直忙著春耕,經常不在家,女兒想帶著娘和妹妹去莊子上住幾天。”
這時代的農業發展到哪個階段,主要有哪些農作物,之前沒有關注的,都需要實地考察。
楊縣令沉吟片刻後點頭,“也好,莊子上清淨,還能去附近山上踏踏青,正好帶你娘散散心。”
這時候的莊子正是春耕熱鬧的時候呢,哪裏來的清淨?不過春瓊知道,老爹說的清淨是指莊子上沒有閑言碎語,她娘和師爺夫人不和老爹也知道,趙夫人這次好不容易抓住她娘的痛點,最近肯定少不了專門來看她娘吃癟。
“對,我們還可以去爬牛頭山。爹,我們都不在家,您不必每天從村裏趕迴來了,來迴跑太累了。”
鄖鄉縣本來依山傍水,按理說應該算是魚米之鄉,但是也正是這個山和水阻止了縣裏的發展,橫亙的漢水和連綿的群山,將這裏與外麵隔離開來,交通不便,外來人少,商業發展不起來,鄉民生活幾乎完全依靠農業。
所以官府的人也格外重視農耕,每到這春耕秋收時節,就是縣衙裏最忙的時候,整個縣衙,除了值守的衙役,其他人全要下到鄉鎮、村落盯著耕種和秋收。
“爹知道了。你照顧好你娘。”
經過她爹同意,春瓊又三言兩語說服她娘,一家人一起收拾,很快把行李打包好。
一家五口兩輛馬車一起出城後分開,一輛馬車是楊縣令去其他鄉鎮巡查,另一輛馬車自然是直奔郊外莊子的楊春瓊母女三人再加上楊大伯。
出了城,沿途都是農田,村民有的在翻地,有的已經開始播種了。看著沿途熱火朝天的景象,心境都開闊了。
“還是鄉下好呀,忙碌又自在。”楊大伯揮著鞭子,眉飛色舞的。
“大伯,現在是要種苞穀吧?”苞穀就是玉米,苞穀是當地人的叫法。
“是啊,那邊在播種。”楊大伯指著路邊地裏的人道。
大伯平時反應慢點,但一談到種地,整個人都靈活了,他指著另一塊雜草叢生的地,“這兩天都要下種子了,那地還沒翻,要來不及了。”
“下種子?是直接把種子丟進地裏,然後蓋土嗎?”上一世小時候在農村,村民這麽補過苗。
“是啊,瓊瓊,你竟然知道怎麽種苞穀?”大伯撩開車簾,一臉驚奇地看著春瓊。
“……”春瓊無語望天,這有啥值得驚訝的,她又不是真的十指不沾陽春水五穀不分的千金大小姐。
窩在娘親懷裏睡覺的妹妹麗清被一陣風吹醒,慢悠悠坐起來,春天清晨的風,還是有點冷。
小家夥頂著一張胖嘟嘟紅撲撲的小臉,懵懵地看著人,似乎搞不清楚這是哪裏,可愛極了。
春瓊忍不住捏了捏她臉上的肉肉,“咱們的清清小豬終於醒了,你咋那麽多覺呢?”
楊麗清拍掉姐姐在臉上作惡的手,“臭姐姐,你才是豬仔,人家正在長身體,睡眠足,才能長的高!”
“這是爹哄三歲時候的你睡覺時說的話吧?”三歲的話九歲了還能記得,也挺厲害,難怪老是被小家夥翻舊賬。
“是啊!但是也沒錯嘛!”
“是,沒錯。”春瓊無力吐槽。
“姐,咱們去莊子幹嘛?你以前不是說,春天莊子太忙,我們不能去打擾他們嘛?”
嗯?她說過這話?肯定是啥時候小家夥要去莊子玩,自己不想跑隨口找的理由。
“這次咱們不是去玩的,要幫忙幹活的。”
“好吧。姐,你啥時候學會的種地?你連仙人掌都養不活,種地,能行嗎?”小家夥一臉懷疑地瞅著楊春瓊。
“……”算了,這個老是揭人短的妹妹,有點不能要了。
“瓊瓊,沒事,種地很簡單地,又不用澆太多水,死不了的。”大伯將手伸進馬車,安慰地拍拍楊春瓊的頭。
“……”大伯,你不是一直在莊子上嗎?怎麽連她仙人掌怎麽死的都知道?
完了,她是打算在農業裏大展拳腳的,這出師未捷,被一盆仙人掌先害了風評。但是那仙人掌真不怪她呀,她哪知道,她爹也會給它澆水?雙倍的水它不死誰死?
晃晃悠悠一個多時辰,終於到了楊家所在的莊子,莊子不大,十來畝的樣子,八畝種地種菜,剩下兩畝圍起來建了莊院,莊院前麵住人,後麵養了些雞和豬。楊家日常吃喝,都是從這莊子出的。
莊頭叫劉大江,三十來歲,是牛頭村村民,楊縣令買了莊子後,看他一家老實本分,就讓他們一家來照看莊子,如今大家都叫他劉莊頭。
夫妻兩人帶著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兒子叫柱子十四五歲的樣子,農忙時在莊子上幹活,閑時去外麵找些雜活。女兒劉翠兒跟春瓊同歲,主要負責養那些雞和豬。
劉莊頭夫妻已提前得知主家要來,一直留意著,看到馬車就迎了出來,“見過夫人、大爺、兩位姑娘。”
“你們夫妻自去忙吧,我們這次會多住幾日,不必招唿。”楊夫人已經看到自家地裏有佃農在忙著整地,讓劉莊頭不必為了招唿她們誤了農活。
“是,主院已經打掃,夫人和姑娘可直接入住。一會兒翠兒會過去服侍。”劉莊頭行禮後就帶著妻子徐氏離開。
安頓下來,春瓊出門看到楊大伯已經換了佃農的衣服,扛著鋤頭,正要去地裏。她看了看自己,粗布麻衣,也還行,就直接跟著大伯走。
“瓊瓊,我要去幫著整地,下午再帶你和妹妹上山。”
楊春瓊以前對這個莊子唯一的興趣就是爬牛頭山,一年四季,啥時候來都要爬一次,每次都是楊大伯陪同,所以看春瓊默不作聲跟在他後麵,就以為她是要爬山。
“大伯,今天不爬山,我跟你去地裏玩。”
“地裏髒兮兮的,衣裳鞋子都要髒……對了,我昨兒看到咱們地邊有野菜,你可以去挖野菜。”楊大伯看侄女穿的幹幹淨淨的,不想讓她下地,侄女愛幹淨,這次出門又沒帶丫頭,洗衣服還得侄女自己來,泥巴很難洗的。
“還有野菜等我來挖?”楊春瓊吃驚了,在這個大多數人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時代,野菜對於鄉下農民來說是作為主食存在的,春天青黃不接的季節,幸好各種各樣的野菜,可以做成野菜糊糊,野菜餅,幫助缺糧的農民渡過春耕。
所以村裏即便是三歲小孩兒都知道提著籃子到處地裏翻野菜,哪裏還有野菜等著她來挖?難道這個村裏村民已經不需要挖野菜了?
“別的地肯定沒了,咱家可能你爹是當官的原因,小娃娃都不敢來。”
春瓊明白了,他們家人雖然和藹,但村民對當官的發自內心的敬畏,連他們地裏的野菜都不敢挖。
楊家的地剛好把莊院圍在中間,四周的地都翻出來了,如今地裏有四個佃農在整地,就是把地裏的大塊泥塊打碎,以便接下來下種。劉莊頭夫妻在整過的地裏,一個刨坑,一個下種,這是已經在播種了。
春瓊跟在劉莊頭夫妻身後,觀摩了玉米播種的全過程,一個想法逐漸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