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捉叛將三路追殺
水滸:和八戒尋找三國來客 作者:途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聘這一日沒有像平常那樣一早騎馬去巡視軍營,而是待在府中,大門不出。
眼見著巳時已過,慢慢踱著步子,心內有些不安。他知道以蒯越的心思和速度,怕是就要來樊城提人啦。
昨下午,他先是找來明海衛,告訴他今天送走的那位,就是大漢的皇上劉協,明海衛稍稍表示驚訝地哦了一聲。文聘說你不想知道他為什麽來嗎?明海衛說,這跟我好像也沒什麽關係啊,將軍想讓我知道什麽我自然會知道,不想讓我知道的我也不會知道。
明海衛在有外人的場合,對文聘很恭謹,私下隻有兩人時,說話就很直接很隨便。
文聘挺喜歡這個態度,便也是直言道:“跟你有關係,因為你會為了他成為荊州的叛將,有可能被全荊州海捕緝拿!”
“行,那就叛吧!”明海衛無所謂地說。
文聘知道這人沒法用一問一答的標準模式,隻好直接推出答案:“今天在解庫你也看到些端倪,蒯越猜出甄無趣此人就是我朝皇上,想要把他挾持去交給曹操,但皇上不願意跟曹操,想去徐州找劉備,做為大漢臣子,我就得幫皇上離開荊州,這樣勢必得罪了荊州的二公子,但是皇上又不準我離開荊州去護送他,能讓我放心的也隻有你去替我護送皇上到徐州,這個任務你願意擔嗎?”
“海衛心裏,沒有大漢皇帝,也沒有荊州二公子,隻有將軍,將軍讓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不拘保護皇帝,還是保護街上流浪的狗子,隻要將軍讓保,海衛就舍命去保!”
文聘心裏暖暖的,嘴上還是嗔怪道:“話不要亂說,讓人聽到治你個目無君王之罪!”
明海衛昂起頭,鏗鏘說道:“海衛曉得輕重,可更曉得全天下州牧不少,皇帝也挺多,但身為大將軍替一個小卒子擋箭的,古今惟有一人!”
“舊事休要再提,這當票你拿去把那玉贖出來,明天交給皇上。”文聘扔出當票,又和明海衛討論了此行的一些細節,把百人隊的人員定了下來。
明海衛見挑的都是善戰的好手,以前是跟在文聘身後衝鋒陷陣的親兵,要被送去從此跟著劉協,有些替文聘擔心。
文聘笑道:“留下的再不濟也有上萬人馬呢,你隻須知道,皇上這根大漢唯一的正苗要是沒了,大漢也就沒了,到時我們是什麽?是大宋,還是跟著曹操叫什麽大曹?”
安排明海衛去保衛劉協,是看中他的忠誠、勇猛和做事穩妥,而再配上周光輝,除了他熟悉劉協這個因素外,還有就是這樁事要保密,他已經知道了就隻能參與進去。
派出去的一個親信終於迴來,報:明副將的隊伍已經順利離開,除了鮑宅貌似主仆的二人,還有他們的鄰居龐統也隨著隊伍走了。
龐統竟然出山了!文聘不由得微微一笑,皇上還真是慧眼識人啊!
將近午時,另一個親信來報,蒯越帶人已過漢水登岸。文聘吩咐,讓秦都統隨時候命。
過了一會兒,蒯越帶了六名差人來到將軍署,文聘親自出迎,寒暄著蒯大人也不著人先來報個信,又失去了親迎的機會。
蒯越道:“昨日那事報了主公,主公令不管他是不是那位,先請去州府再做判斷,這不我就急忙趕過來了,仲業速速安排吧!”
“放心吧,我安排明副將一直盯著此事呢,這就叫他來。”文聘轉頭喊過親信,讓他去找明海衛來。
親信轉了一大圈才迴來,報說明副將已找不到,據說他一大早帶著一票人出城了。文聘佯怒道:“沒有我的許可他怎敢私自出城,帶了些什麽人?”
親信說不知,據說都是百姓打扮,打西城出的門。
蒯越急道:“快去看看那個人還在不在!”
“明海衛不該與那個人有什麽瓜葛吧?”文聘不敢相信地搖著頭,吩咐親信去鮑宅叫開門把裏麵的人帶迴來,蒯越讓自己的人也跟了去。
蒯越越想越不對勁,對文聘說:“此事透著蹊蹺,昨天我們去解庫是明海衛跟著去的,你又交代他負責看著那人,今天我為此事而來,他卻不見了,我怎麽看都是與他有關啊!”
文聘說:“我也糊塗著呢,明海衛是州牧任命的副將,職責內的事一向還是不錯,從未擅離職守過,隻前幾日有點小疏漏被我訓斥過幾句,也說過要悔改,怎會有今日之事?”
“那塊玉,文將軍,速去叫人看看還在解庫嗎?”
文聘說事情緊急,怕是別人去解庫方麵不配合,要自己親自去一趟,蒯越不放心也一同前往。
將軍署距解庫不算遠,很快就到了地方,蒯越忙問昨天來看過的玉在哪裏,他昨天在這裏端詳了好一會兒,相信掌櫃的會有印象。掌櫃的也確是記得,說那玉昨天就被贖走了。
文聘登時來了脾氣:“不是讓你有人贖當要上報將軍署嗎?”
掌櫃的理直氣壯地說:“就是你將軍署的人來的呀,昨天跟大人一起的那位軍官,還帶著當票來的,我怎敢不讓贖?”
“這個明海衛,氣死我了!”文聘怒不可遏地衝出解庫。
蒯越後麵喊著追趕,也追不上武將文聘,等他氣喘籲籲地趕到將軍署,文聘已經喊著讓人去招喚秦都統。
少頃,一身戎裝的秦都統應命而來,文聘下令:“秦勇,帶齊本部人馬,立刻出城去追明海衛,將與他一起的所有人都帶迴來,如遇反抗格殺勿論!”
秦勇響亮地應了一聲“遵令”,走到門口又想起,問明海衛是走哪個門。
文聘說據報是走的西城門,為了萬無一失,讓他兵分三路,從東、西、北三個方向追趕。
南邊是漢江,隔江是襄陽,顯見明海衛走的不是這個方向可不予考慮。
秦勇的部下有一千人,他得令後,將本部人馬分了三隊,跑步出城,他自己親帶人馬出的是東城,離開城門後就放慢了腳步。
明海衛走的就是東城,秦勇雖然不知道明海衛為啥走,但文聘交代過他,如果當著外人安排追殺明海衛,你必須親自帶兵走東城門,也不用真的追殺,就是象征性地追出荊州地界,萬一有意外的情況,他這一隊還要負責幫助明海衛,禮送出境。
眼見著巳時已過,慢慢踱著步子,心內有些不安。他知道以蒯越的心思和速度,怕是就要來樊城提人啦。
昨下午,他先是找來明海衛,告訴他今天送走的那位,就是大漢的皇上劉協,明海衛稍稍表示驚訝地哦了一聲。文聘說你不想知道他為什麽來嗎?明海衛說,這跟我好像也沒什麽關係啊,將軍想讓我知道什麽我自然會知道,不想讓我知道的我也不會知道。
明海衛在有外人的場合,對文聘很恭謹,私下隻有兩人時,說話就很直接很隨便。
文聘挺喜歡這個態度,便也是直言道:“跟你有關係,因為你會為了他成為荊州的叛將,有可能被全荊州海捕緝拿!”
“行,那就叛吧!”明海衛無所謂地說。
文聘知道這人沒法用一問一答的標準模式,隻好直接推出答案:“今天在解庫你也看到些端倪,蒯越猜出甄無趣此人就是我朝皇上,想要把他挾持去交給曹操,但皇上不願意跟曹操,想去徐州找劉備,做為大漢臣子,我就得幫皇上離開荊州,這樣勢必得罪了荊州的二公子,但是皇上又不準我離開荊州去護送他,能讓我放心的也隻有你去替我護送皇上到徐州,這個任務你願意擔嗎?”
“海衛心裏,沒有大漢皇帝,也沒有荊州二公子,隻有將軍,將軍讓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不拘保護皇帝,還是保護街上流浪的狗子,隻要將軍讓保,海衛就舍命去保!”
文聘心裏暖暖的,嘴上還是嗔怪道:“話不要亂說,讓人聽到治你個目無君王之罪!”
明海衛昂起頭,鏗鏘說道:“海衛曉得輕重,可更曉得全天下州牧不少,皇帝也挺多,但身為大將軍替一個小卒子擋箭的,古今惟有一人!”
“舊事休要再提,這當票你拿去把那玉贖出來,明天交給皇上。”文聘扔出當票,又和明海衛討論了此行的一些細節,把百人隊的人員定了下來。
明海衛見挑的都是善戰的好手,以前是跟在文聘身後衝鋒陷陣的親兵,要被送去從此跟著劉協,有些替文聘擔心。
文聘笑道:“留下的再不濟也有上萬人馬呢,你隻須知道,皇上這根大漢唯一的正苗要是沒了,大漢也就沒了,到時我們是什麽?是大宋,還是跟著曹操叫什麽大曹?”
安排明海衛去保衛劉協,是看中他的忠誠、勇猛和做事穩妥,而再配上周光輝,除了他熟悉劉協這個因素外,還有就是這樁事要保密,他已經知道了就隻能參與進去。
派出去的一個親信終於迴來,報:明副將的隊伍已經順利離開,除了鮑宅貌似主仆的二人,還有他們的鄰居龐統也隨著隊伍走了。
龐統竟然出山了!文聘不由得微微一笑,皇上還真是慧眼識人啊!
將近午時,另一個親信來報,蒯越帶人已過漢水登岸。文聘吩咐,讓秦都統隨時候命。
過了一會兒,蒯越帶了六名差人來到將軍署,文聘親自出迎,寒暄著蒯大人也不著人先來報個信,又失去了親迎的機會。
蒯越道:“昨日那事報了主公,主公令不管他是不是那位,先請去州府再做判斷,這不我就急忙趕過來了,仲業速速安排吧!”
“放心吧,我安排明副將一直盯著此事呢,這就叫他來。”文聘轉頭喊過親信,讓他去找明海衛來。
親信轉了一大圈才迴來,報說明副將已找不到,據說他一大早帶著一票人出城了。文聘佯怒道:“沒有我的許可他怎敢私自出城,帶了些什麽人?”
親信說不知,據說都是百姓打扮,打西城出的門。
蒯越急道:“快去看看那個人還在不在!”
“明海衛不該與那個人有什麽瓜葛吧?”文聘不敢相信地搖著頭,吩咐親信去鮑宅叫開門把裏麵的人帶迴來,蒯越讓自己的人也跟了去。
蒯越越想越不對勁,對文聘說:“此事透著蹊蹺,昨天我們去解庫是明海衛跟著去的,你又交代他負責看著那人,今天我為此事而來,他卻不見了,我怎麽看都是與他有關啊!”
文聘說:“我也糊塗著呢,明海衛是州牧任命的副將,職責內的事一向還是不錯,從未擅離職守過,隻前幾日有點小疏漏被我訓斥過幾句,也說過要悔改,怎會有今日之事?”
“那塊玉,文將軍,速去叫人看看還在解庫嗎?”
文聘說事情緊急,怕是別人去解庫方麵不配合,要自己親自去一趟,蒯越不放心也一同前往。
將軍署距解庫不算遠,很快就到了地方,蒯越忙問昨天來看過的玉在哪裏,他昨天在這裏端詳了好一會兒,相信掌櫃的會有印象。掌櫃的也確是記得,說那玉昨天就被贖走了。
文聘登時來了脾氣:“不是讓你有人贖當要上報將軍署嗎?”
掌櫃的理直氣壯地說:“就是你將軍署的人來的呀,昨天跟大人一起的那位軍官,還帶著當票來的,我怎敢不讓贖?”
“這個明海衛,氣死我了!”文聘怒不可遏地衝出解庫。
蒯越後麵喊著追趕,也追不上武將文聘,等他氣喘籲籲地趕到將軍署,文聘已經喊著讓人去招喚秦都統。
少頃,一身戎裝的秦都統應命而來,文聘下令:“秦勇,帶齊本部人馬,立刻出城去追明海衛,將與他一起的所有人都帶迴來,如遇反抗格殺勿論!”
秦勇響亮地應了一聲“遵令”,走到門口又想起,問明海衛是走哪個門。
文聘說據報是走的西城門,為了萬無一失,讓他兵分三路,從東、西、北三個方向追趕。
南邊是漢江,隔江是襄陽,顯見明海衛走的不是這個方向可不予考慮。
秦勇的部下有一千人,他得令後,將本部人馬分了三隊,跑步出城,他自己親帶人馬出的是東城,離開城門後就放慢了腳步。
明海衛走的就是東城,秦勇雖然不知道明海衛為啥走,但文聘交代過他,如果當著外人安排追殺明海衛,你必須親自帶兵走東城門,也不用真的追殺,就是象征性地追出荊州地界,萬一有意外的情況,他這一隊還要負責幫助明海衛,禮送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