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關興的偉大目標
三國:讓你救關羽,沒讓你滅孫權 作者:隴東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校場上的觀摩學習還在繼續,數萬大軍排隊觀摩可是個大工程,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這畢竟不是集體衝鋒,而是以屯為單位排隊觀摩,耗時很正常,況且最近又沒啥事,慢慢來唄,急個錘子。
他們不急,蹲在地上寫字的新兵卻很急,數個時辰下來手也酸了腿也麻了,真的快撐不住了,隻能在心裏不斷哀嚎道:“你們特麽的能不能快點,就看幾眼的事有必要跟蝸牛似的慢慢磨蹭嗎,逛街呢?”
孟駿同樣有些堅持不住了,礙於隻能寫字不能出聲的軍令不敢出聲走動,卻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思忖片刻果斷將筷子扔到一邊,然後改蹲為坐,盤膝坐在地上靜等觀摩結束。
同時朝旁邊士兵壓了壓手,示意他們也坐下休息,士兵有樣學樣,紛紛停止寫字並小範圍活動酸麻的腿腳。
方框已經寫滿了,不寫也說得過去,你們慢慢看唄。
如此持續了近三個時辰,所有人都餓的肚子咕咕叫了才觀摩結束,開始排隊吃飯。
吃飯過程中,王甫命人傳出一則消息,從明早開始,建業守軍跟關興大軍一起唱歌寫字,而且要比關興大軍更勤奮,爭取將被落下的進度追上來。
消息一出建業守軍全傻了,看向關興大軍的眼神逐漸不善了,就連表情都開始咬牙切齒了。
該死的,原以為來的是同行,沒想到來了群卷王,這是要卷死他們啊。
以後日子還能過嗎?
王甫卻不管這個,放出消息讓建業守軍先做心理準備之後便迫不及待的趕往關府向關興請教去了。
他現在也發現關興的腦迴路跟正常人不同,總能時不時的蹦出一些奇思妙想,達到點石成金的效果,這些奇思妙想若能都學過來並落到實處,會讓他們後麵的工作事半功倍。
說白了王甫是個擁有很強執行力的能吏,給他明確的方向,他能把事情辦的近乎完美,但若沒有方向他就隻能抓瞎了。
王甫請教關興就是尋找方向的,得讓關興教教他怎麽做。
王甫騎著快馬趕往關府,剛到門口就見關興與周循結伴而出,然後周循上馬離去,關興對著周循的背影揮手道:“大哥慢走啊,咱們晚上見。”
說完便準備進府,轉身的瞬間發現王甫正朝這邊趕來,連忙迎上殷切笑道:“王從事,你是來找我的?”
王甫不答反問道:“你跟周公子這是……”
關興笑道:“他請我晚上到他家赴宴,說是增進一下兄弟感情,我倆現在畢竟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嘛,老跟以前一樣僵著也不好,你說對吧?”
“呃……”王甫明白了,這是要邀請他去周府跟孫魯育幽會啊。
不出意外,晚上關興就能見到他的未婚妻了。
關興與孫魯育的婚事目前整個建業都知道,唯獨關興這位新郎不知道,想想也挺搞笑的。
王甫笑道:“離天黑還有段時間,要不咱們聊聊?”
關興說道:“進大廳聊吧,桌上還有些我跟周循吃的剩菜呢,咱們邊吃邊聊。”
王甫:“……”
請我吃剩菜,你咋好意思開口的?
他原本還對隱瞞關興婚事的事有些愧疚,現在好了,心安理得了。
兩人並肩走進大廳坐定,王甫直奔主題道:“少將軍,是這樣的……”
聽完講述關興一陣咋舌,誰說古人蠢的,這不挺精明的嗎?
大漢朝廷非常清楚讀書的重要性,也清楚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危害性,所以立國至今一直都在創建學堂推廣教育,試圖通過培養更多讀書人的方式來稀釋掉士族在教育界的占比,畢竟讀書人越多,朝廷的選擇就越多嘛。
鑒於此,大漢在教育方麵一直都是很開明的,甚至被稱為皇後之冠的鄧綏鄧太後還創辦過女子學堂,建立的“元初學宮”更是開了男女同校的先河。
沒錯,男女同校不是後世才有的,鄧綏太後主政的時候就有了,隻是沒堅持下來。
先輩都如此開明,關羽王甫等後輩自然不會墨守成規。
弄明白原委,關興心酸的說道:“王叔你有所不知,在烏傷的時候無人可用,想幹點什麽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人,所以才動了創辦學堂自己培養的念頭。”
“我原本是打算創辦漢軍講武堂,挑選千八百人集中教導的,但烏傷的情況你也知道,要啥沒啥窮的都快尿血了,我想給學生上課連個教室都找不到,所以就怎麽省錢怎麽來了。”
“至於後麵,我準備將學校分為小學,中學,大學三個等級,目前拿筷子在地上畫的就算小學生了,小學生每月進行一次月考,每半年進行一次期考,每三年進行一次升學考,通過考核的升入中學。”
“中學生同樣進行考試,三年後考入大學繼續深造,目前就這個,後麵的還沒想好。”
“學校既是教育的聖地,也是篩選的篩子,通過考試的方式將優秀人才篩選出來繼續教導,至於那些實在學不進去的,綁在學校也沒用,不如放歸社會,去幹點其他的。”
有句話關興沒說,他是準備將大漢帶入工業時代的,想進入工業時代就得建立工廠,建立工廠就需要大量的工人,工人跟農民不同,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至少得有個小學文憑不是。
將大漢帶入工業時代是個耗時費力,甚至短期內難見成效的事情,但關興不怕,他有的是時間,初步給自己定的期限是三十年。
曆史上的原主雖然死的早,但他喝了這麽久程老頭的藥,不至於跟原主一樣短命吧?
他不需要長命百歲,隻要能活六十就夠了。
他雖說的輕鬆且有所保留,王甫卻聽的兩眼放光,激動說道:“小學中學大學,將教育分成三個層次,適合讀書的繼續深造,不適合的放歸社會,這確實是個好主意。”
“而且放歸社會的庸才讀過幾年書也算識文斷字,就算迴鄉種地也會比大字不識的父輩強出不少。”
“少將軍,這是利在千秋的事情,完全可以一試,我這就挑選府邸建立學堂,你等我好消息。”
建業的環境比烏傷好太多,要知道江東士族大多都隨呂蒙撤去了荊州,人雖離開,府邸和莊園卻沒帶走,這些府邸莊園完全可以充當臨時學校,不至於讓學生連個教室都找不到。
而且王甫也不缺辦學資金,江東士族留下太多財富,短時間內是完全夠用的。
條件有了,自然要擼起袖子大幹了,因為對王甫來說,此事幹成的好處太大了。
首先可以培養出無數門生,將來見到劉備,憑借這份功勞完全可以官升三級,甚至進入朝廷中樞。
其次真到桃李滿天下的那天,自己恐怕也能成為孔子那樣的至聖先師,受到後世敬仰。
至聖先師的目標有點遙遠,但被尊為教育界始祖,建廟供奉還是有可能的。
既能升官發財又能被後人敬仰,這種名利雙收的事情有什麽理由不做?
這畢竟不是集體衝鋒,而是以屯為單位排隊觀摩,耗時很正常,況且最近又沒啥事,慢慢來唄,急個錘子。
他們不急,蹲在地上寫字的新兵卻很急,數個時辰下來手也酸了腿也麻了,真的快撐不住了,隻能在心裏不斷哀嚎道:“你們特麽的能不能快點,就看幾眼的事有必要跟蝸牛似的慢慢磨蹭嗎,逛街呢?”
孟駿同樣有些堅持不住了,礙於隻能寫字不能出聲的軍令不敢出聲走動,卻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思忖片刻果斷將筷子扔到一邊,然後改蹲為坐,盤膝坐在地上靜等觀摩結束。
同時朝旁邊士兵壓了壓手,示意他們也坐下休息,士兵有樣學樣,紛紛停止寫字並小範圍活動酸麻的腿腳。
方框已經寫滿了,不寫也說得過去,你們慢慢看唄。
如此持續了近三個時辰,所有人都餓的肚子咕咕叫了才觀摩結束,開始排隊吃飯。
吃飯過程中,王甫命人傳出一則消息,從明早開始,建業守軍跟關興大軍一起唱歌寫字,而且要比關興大軍更勤奮,爭取將被落下的進度追上來。
消息一出建業守軍全傻了,看向關興大軍的眼神逐漸不善了,就連表情都開始咬牙切齒了。
該死的,原以為來的是同行,沒想到來了群卷王,這是要卷死他們啊。
以後日子還能過嗎?
王甫卻不管這個,放出消息讓建業守軍先做心理準備之後便迫不及待的趕往關府向關興請教去了。
他現在也發現關興的腦迴路跟正常人不同,總能時不時的蹦出一些奇思妙想,達到點石成金的效果,這些奇思妙想若能都學過來並落到實處,會讓他們後麵的工作事半功倍。
說白了王甫是個擁有很強執行力的能吏,給他明確的方向,他能把事情辦的近乎完美,但若沒有方向他就隻能抓瞎了。
王甫請教關興就是尋找方向的,得讓關興教教他怎麽做。
王甫騎著快馬趕往關府,剛到門口就見關興與周循結伴而出,然後周循上馬離去,關興對著周循的背影揮手道:“大哥慢走啊,咱們晚上見。”
說完便準備進府,轉身的瞬間發現王甫正朝這邊趕來,連忙迎上殷切笑道:“王從事,你是來找我的?”
王甫不答反問道:“你跟周公子這是……”
關興笑道:“他請我晚上到他家赴宴,說是增進一下兄弟感情,我倆現在畢竟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嘛,老跟以前一樣僵著也不好,你說對吧?”
“呃……”王甫明白了,這是要邀請他去周府跟孫魯育幽會啊。
不出意外,晚上關興就能見到他的未婚妻了。
關興與孫魯育的婚事目前整個建業都知道,唯獨關興這位新郎不知道,想想也挺搞笑的。
王甫笑道:“離天黑還有段時間,要不咱們聊聊?”
關興說道:“進大廳聊吧,桌上還有些我跟周循吃的剩菜呢,咱們邊吃邊聊。”
王甫:“……”
請我吃剩菜,你咋好意思開口的?
他原本還對隱瞞關興婚事的事有些愧疚,現在好了,心安理得了。
兩人並肩走進大廳坐定,王甫直奔主題道:“少將軍,是這樣的……”
聽完講述關興一陣咋舌,誰說古人蠢的,這不挺精明的嗎?
大漢朝廷非常清楚讀書的重要性,也清楚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危害性,所以立國至今一直都在創建學堂推廣教育,試圖通過培養更多讀書人的方式來稀釋掉士族在教育界的占比,畢竟讀書人越多,朝廷的選擇就越多嘛。
鑒於此,大漢在教育方麵一直都是很開明的,甚至被稱為皇後之冠的鄧綏鄧太後還創辦過女子學堂,建立的“元初學宮”更是開了男女同校的先河。
沒錯,男女同校不是後世才有的,鄧綏太後主政的時候就有了,隻是沒堅持下來。
先輩都如此開明,關羽王甫等後輩自然不會墨守成規。
弄明白原委,關興心酸的說道:“王叔你有所不知,在烏傷的時候無人可用,想幹點什麽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人,所以才動了創辦學堂自己培養的念頭。”
“我原本是打算創辦漢軍講武堂,挑選千八百人集中教導的,但烏傷的情況你也知道,要啥沒啥窮的都快尿血了,我想給學生上課連個教室都找不到,所以就怎麽省錢怎麽來了。”
“至於後麵,我準備將學校分為小學,中學,大學三個等級,目前拿筷子在地上畫的就算小學生了,小學生每月進行一次月考,每半年進行一次期考,每三年進行一次升學考,通過考核的升入中學。”
“中學生同樣進行考試,三年後考入大學繼續深造,目前就這個,後麵的還沒想好。”
“學校既是教育的聖地,也是篩選的篩子,通過考試的方式將優秀人才篩選出來繼續教導,至於那些實在學不進去的,綁在學校也沒用,不如放歸社會,去幹點其他的。”
有句話關興沒說,他是準備將大漢帶入工業時代的,想進入工業時代就得建立工廠,建立工廠就需要大量的工人,工人跟農民不同,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至少得有個小學文憑不是。
將大漢帶入工業時代是個耗時費力,甚至短期內難見成效的事情,但關興不怕,他有的是時間,初步給自己定的期限是三十年。
曆史上的原主雖然死的早,但他喝了這麽久程老頭的藥,不至於跟原主一樣短命吧?
他不需要長命百歲,隻要能活六十就夠了。
他雖說的輕鬆且有所保留,王甫卻聽的兩眼放光,激動說道:“小學中學大學,將教育分成三個層次,適合讀書的繼續深造,不適合的放歸社會,這確實是個好主意。”
“而且放歸社會的庸才讀過幾年書也算識文斷字,就算迴鄉種地也會比大字不識的父輩強出不少。”
“少將軍,這是利在千秋的事情,完全可以一試,我這就挑選府邸建立學堂,你等我好消息。”
建業的環境比烏傷好太多,要知道江東士族大多都隨呂蒙撤去了荊州,人雖離開,府邸和莊園卻沒帶走,這些府邸莊園完全可以充當臨時學校,不至於讓學生連個教室都找不到。
而且王甫也不缺辦學資金,江東士族留下太多財富,短時間內是完全夠用的。
條件有了,自然要擼起袖子大幹了,因為對王甫來說,此事幹成的好處太大了。
首先可以培養出無數門生,將來見到劉備,憑借這份功勞完全可以官升三級,甚至進入朝廷中樞。
其次真到桃李滿天下的那天,自己恐怕也能成為孔子那樣的至聖先師,受到後世敬仰。
至聖先師的目標有點遙遠,但被尊為教育界始祖,建廟供奉還是有可能的。
既能升官發財又能被後人敬仰,這種名利雙收的事情有什麽理由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