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關興:道爺我成了
三國:讓你救關羽,沒讓你滅孫權 作者:隴東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蒙死亡當天,劉備的使者費禕到了。
費禕懷揣著劉備封賞呂蒙的詔書,抱著看笑話的心態興衝衝的趕來江陵,誰料剛進城就聽到了呂蒙去世的喜訊,興奮的差點沒笑出來。
興奮過後明智的藏起劉備詔書,找個沒人的地方燒給了呂蒙。
呂蒙剛死,東吳上下都沉浸在大都督去世的悲痛中,這種情況下別說拿出詔書,就算無意中被發現都會有性命之憂。
暴怒的吳軍若是知道自己帶了份這樣的詔書,還不得集體衝上來將自己給圍毆死啊?
所以為小命著想,還是燒了的好。
但燒完詔書之後費禕就不知道該幹啥了,他是來看笑話的啊,現在笑話沒了讓他看啥?
掉頭就走也不合適,剛來就走,那你來幹啥,讓東吳上下怎麽看啊?
費禕有些不知所措,好在東吳上下忙著處理呂蒙的後事都沒功夫管他,他就安心在驛館住了下來。
東吳這邊,孫權親自主持呂蒙的後事,忙活了七八天才將呂蒙下葬,然後召集眾將議事。
將軍府大廳。
孫權走出後堂發現人已到齊,便坐在首位開門見山道:“大都督臨終前留下遺言,建議我們派兵攻打關興,收複金衢盆地,然後揮師北上收拾關羽,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麵麵相覷對視許久,顧雍出列拜道:“我同意大都督的意見,關興必須收拾。”
他跟關興可是有殺子之仇的,做夢都想幹掉關興為子報仇,怎麽可能反對出兵?
孫權問張昭道:“軍師以為呢?”
他對張昭有些不滿,這種時候你不主動獻計獻策,還要我開口詢問,是不是太不上心了?
張昭出列說道:“我也同意大都督的意見,但不能現在就打,而是要等待時機。”
“如今魏軍南下關羽北伐,曹劉雖有大戰的趨勢但並未徹底打起來,貿然出兵的話可能會影響他倆的戰事,況且咱們最近經曆了太多事,迫切的需要休整並且梳理內部,好歹給將士們點時間接受一下現實嘛。”
“還有就是關羽麾下兵馬不多也不精,若與魏軍交戰肯定會調關興北上助陣,等關興走後咱們再揮師大末收複金衢,借此壓縮關氏父子的生存空間豈不更好?”
陸遜說道:“軍師言之有理,我同意。”
孫權也確實需要點時間梳理下內部關係,聞言點頭道:“那就依軍師之言,等關興北上再進攻,散了吧。”
說完起身就要離開,呂蒙之子呂霸迫不及待的出列跪地,高聲悲唿道:“主公,家父死的太冤,請主公嚴懲虞翻,為家父做主。”
包括孫權在內,殿中眾人臉色齊變,虞翻更是像被踩著尾巴似的,氣急敗壞的吼道:“你放屁,大都督的死跟我有什麽關係?”
呂霸咆哮道:“怎麽跟你沒關係,若非你言語刺激家父豈會吐血倒地一病不起,家父的死你不該負責嗎?”
虞翻語塞,他雖不滿卻不知如何狡辯,這事他真的是跳進長江裏也洗不清啊。
見他如此,徐詳胡綜等將領紛紛拜道:“求主公嚴懲虞翻,為大都督做主。”
說完齊齊看向陸遜,目前吳軍大將都在外鎮守,殿中說的上話的將領隻有陸遜一人,他肯定是要表態的。
陸遜不太想摻和,卻也知道身為將領,這個時候不替大都督說話實在說不過去,隻好硬著頭皮跪地拜道:“請主公為大都督做主。”
軍方這邊對虞翻展開圍攻,文官這邊卻都三緘其口,沒人為虞翻說話,一來他嘴太臭得罪的人太多,二來大都督的死也確實需要個說法,這口黑鍋你虞翻不背想讓誰背?
孫權見此無奈的揉起了眉心,思忖許久才說道:“虞翻出言不遜,害的大都督一病不起,罪過大矣,貶為豫章太守,張溫貶為零陵太守,你倆一起上任去吧。”
虞翻張溫雖然憋屈,卻也知道這是最好的辦法,再不避風頭遲早得被軍中的丘八給弄死,因此無奈拜道:“喏……”
會議結束,眾人迴歸崗位各自忙碌,卻默契的將劉備使者費禕晾在一邊。
劉曹再次開戰,劉備肯定有求於自己,這種時候不擺架子啥時候擺?
可惜他們會錯了意,費禕壓根不是來求和的,因此並不著急,你們不理我,那我就好吃好喝住著唄。
住了幾天見時間差不多了,費禕準備去向孫權告辭迴蜀,結果剛出驛館就收到消息,曹操的使者來了。
這下好了,有事幹了。
費禕原地轉身,迴到驛館繼續混吃混喝,同時思索著怎麽跟曹魏使者打嘴炮。
……
烏傷。
隨著張承再次被俘,金衢盆地的戰事暫時結束,關興也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幹別的事。
首先要幹的就是造紙,他現在極度缺乏人才又招不來,怎麽辦呢,隻能自己培養了。
培養人才就得興建學堂,建學堂就得造紙,沒紙讓學生們用什麽,竹簡嗎?
那成本也太高了。
而且造紙除培養學生之外還有個戰略級用途,就是打破士族對教育的壟斷。
大漢目前最常用的文字載體是竹簡和絹帛,兩者都屬於奢侈品,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擁有的,因此大漢七成以上的讀書人都來自士族。
讀書人皆來自士族,士族可不就自成體係,上威脅皇權下欺壓百姓嗎?
對此朝廷再不滿也得忍著,不忍怎麽辦呢,總不能把士族都殺了吧,那樣誰幹活啊?
朝廷可以幹掉士族,但前提是得找到替代者。
所以關興選擇造紙,準備用紙培養大量讀書人填補士族的空白,讓士族知道自己並非無可替代,這樣士族或許會收斂一些。
不收斂也可以,換掉就是了。
抱著這樣的想法,關興迴到烏傷便籌備起了造紙廠,經過半個月的鼓搗,終於造出了第一張竹紙。
竹紙顧名思義就是竹子造的紙,造出之後第一時間送到了廠長辦公室。
關興接過送來的竹紙,舉到麵前觀察許久,終於忍不住仰天狂笑道:“成了,道爺我成了,道爺我終於成了,哈哈哈哈……”
跟他一起來的謝衝被他神經質的笑聲驚的愣住,片刻之後才從他手中拿過竹紙,用早已準備好的筆墨在紙上畫了個圈,盯著黑圈觀察許久才震驚道:“將軍,這紙竟一點也不泅(qiu)墨,書寫效果遠超蔡侯紙不說,甚至比竹簡都好,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泅墨是指墨水在紙上擴散嚴重,導致字跡模糊的現象。
其實大漢百年前就造出紙了,但造的蔡侯紙泅墨嚴重,墨水滴在上麵瞬間就會黑成一團,根本不適合書寫。
手中竹紙卻一點也不泅墨,完全可以取代竹簡絹帛,成為新的文字載體,這意味著什麽謝衝可太清楚了。
關興輕咬舌尖強迫自己冷靜,說道:“命造紙工人繼續改進,爭取將竹紙的質量弄好點,效率弄高點,成本弄低點,再命大軍集合準備開會。”
費禕懷揣著劉備封賞呂蒙的詔書,抱著看笑話的心態興衝衝的趕來江陵,誰料剛進城就聽到了呂蒙去世的喜訊,興奮的差點沒笑出來。
興奮過後明智的藏起劉備詔書,找個沒人的地方燒給了呂蒙。
呂蒙剛死,東吳上下都沉浸在大都督去世的悲痛中,這種情況下別說拿出詔書,就算無意中被發現都會有性命之憂。
暴怒的吳軍若是知道自己帶了份這樣的詔書,還不得集體衝上來將自己給圍毆死啊?
所以為小命著想,還是燒了的好。
但燒完詔書之後費禕就不知道該幹啥了,他是來看笑話的啊,現在笑話沒了讓他看啥?
掉頭就走也不合適,剛來就走,那你來幹啥,讓東吳上下怎麽看啊?
費禕有些不知所措,好在東吳上下忙著處理呂蒙的後事都沒功夫管他,他就安心在驛館住了下來。
東吳這邊,孫權親自主持呂蒙的後事,忙活了七八天才將呂蒙下葬,然後召集眾將議事。
將軍府大廳。
孫權走出後堂發現人已到齊,便坐在首位開門見山道:“大都督臨終前留下遺言,建議我們派兵攻打關興,收複金衢盆地,然後揮師北上收拾關羽,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麵麵相覷對視許久,顧雍出列拜道:“我同意大都督的意見,關興必須收拾。”
他跟關興可是有殺子之仇的,做夢都想幹掉關興為子報仇,怎麽可能反對出兵?
孫權問張昭道:“軍師以為呢?”
他對張昭有些不滿,這種時候你不主動獻計獻策,還要我開口詢問,是不是太不上心了?
張昭出列說道:“我也同意大都督的意見,但不能現在就打,而是要等待時機。”
“如今魏軍南下關羽北伐,曹劉雖有大戰的趨勢但並未徹底打起來,貿然出兵的話可能會影響他倆的戰事,況且咱們最近經曆了太多事,迫切的需要休整並且梳理內部,好歹給將士們點時間接受一下現實嘛。”
“還有就是關羽麾下兵馬不多也不精,若與魏軍交戰肯定會調關興北上助陣,等關興走後咱們再揮師大末收複金衢,借此壓縮關氏父子的生存空間豈不更好?”
陸遜說道:“軍師言之有理,我同意。”
孫權也確實需要點時間梳理下內部關係,聞言點頭道:“那就依軍師之言,等關興北上再進攻,散了吧。”
說完起身就要離開,呂蒙之子呂霸迫不及待的出列跪地,高聲悲唿道:“主公,家父死的太冤,請主公嚴懲虞翻,為家父做主。”
包括孫權在內,殿中眾人臉色齊變,虞翻更是像被踩著尾巴似的,氣急敗壞的吼道:“你放屁,大都督的死跟我有什麽關係?”
呂霸咆哮道:“怎麽跟你沒關係,若非你言語刺激家父豈會吐血倒地一病不起,家父的死你不該負責嗎?”
虞翻語塞,他雖不滿卻不知如何狡辯,這事他真的是跳進長江裏也洗不清啊。
見他如此,徐詳胡綜等將領紛紛拜道:“求主公嚴懲虞翻,為大都督做主。”
說完齊齊看向陸遜,目前吳軍大將都在外鎮守,殿中說的上話的將領隻有陸遜一人,他肯定是要表態的。
陸遜不太想摻和,卻也知道身為將領,這個時候不替大都督說話實在說不過去,隻好硬著頭皮跪地拜道:“請主公為大都督做主。”
軍方這邊對虞翻展開圍攻,文官這邊卻都三緘其口,沒人為虞翻說話,一來他嘴太臭得罪的人太多,二來大都督的死也確實需要個說法,這口黑鍋你虞翻不背想讓誰背?
孫權見此無奈的揉起了眉心,思忖許久才說道:“虞翻出言不遜,害的大都督一病不起,罪過大矣,貶為豫章太守,張溫貶為零陵太守,你倆一起上任去吧。”
虞翻張溫雖然憋屈,卻也知道這是最好的辦法,再不避風頭遲早得被軍中的丘八給弄死,因此無奈拜道:“喏……”
會議結束,眾人迴歸崗位各自忙碌,卻默契的將劉備使者費禕晾在一邊。
劉曹再次開戰,劉備肯定有求於自己,這種時候不擺架子啥時候擺?
可惜他們會錯了意,費禕壓根不是來求和的,因此並不著急,你們不理我,那我就好吃好喝住著唄。
住了幾天見時間差不多了,費禕準備去向孫權告辭迴蜀,結果剛出驛館就收到消息,曹操的使者來了。
這下好了,有事幹了。
費禕原地轉身,迴到驛館繼續混吃混喝,同時思索著怎麽跟曹魏使者打嘴炮。
……
烏傷。
隨著張承再次被俘,金衢盆地的戰事暫時結束,關興也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幹別的事。
首先要幹的就是造紙,他現在極度缺乏人才又招不來,怎麽辦呢,隻能自己培養了。
培養人才就得興建學堂,建學堂就得造紙,沒紙讓學生們用什麽,竹簡嗎?
那成本也太高了。
而且造紙除培養學生之外還有個戰略級用途,就是打破士族對教育的壟斷。
大漢目前最常用的文字載體是竹簡和絹帛,兩者都屬於奢侈品,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擁有的,因此大漢七成以上的讀書人都來自士族。
讀書人皆來自士族,士族可不就自成體係,上威脅皇權下欺壓百姓嗎?
對此朝廷再不滿也得忍著,不忍怎麽辦呢,總不能把士族都殺了吧,那樣誰幹活啊?
朝廷可以幹掉士族,但前提是得找到替代者。
所以關興選擇造紙,準備用紙培養大量讀書人填補士族的空白,讓士族知道自己並非無可替代,這樣士族或許會收斂一些。
不收斂也可以,換掉就是了。
抱著這樣的想法,關興迴到烏傷便籌備起了造紙廠,經過半個月的鼓搗,終於造出了第一張竹紙。
竹紙顧名思義就是竹子造的紙,造出之後第一時間送到了廠長辦公室。
關興接過送來的竹紙,舉到麵前觀察許久,終於忍不住仰天狂笑道:“成了,道爺我成了,道爺我終於成了,哈哈哈哈……”
跟他一起來的謝衝被他神經質的笑聲驚的愣住,片刻之後才從他手中拿過竹紙,用早已準備好的筆墨在紙上畫了個圈,盯著黑圈觀察許久才震驚道:“將軍,這紙竟一點也不泅(qiu)墨,書寫效果遠超蔡侯紙不說,甚至比竹簡都好,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泅墨是指墨水在紙上擴散嚴重,導致字跡模糊的現象。
其實大漢百年前就造出紙了,但造的蔡侯紙泅墨嚴重,墨水滴在上麵瞬間就會黑成一團,根本不適合書寫。
手中竹紙卻一點也不泅墨,完全可以取代竹簡絹帛,成為新的文字載體,這意味著什麽謝衝可太清楚了。
關興輕咬舌尖強迫自己冷靜,說道:“命造紙工人繼續改進,爭取將竹紙的質量弄好點,效率弄高點,成本弄低點,再命大軍集合準備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