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兒一路水軍,自江北鹽官順流而下,聲勢浩蕩,此刻南陽平原大水已與錢塘水匯成一處,水軍操船已可直趨南陽。當水軍行至南陽戰場之時,王婉兒一揮令旗,百餘船支分散開來,直突被淹的隋軍中間,船上軍士紛紛張弓搭箭,狠射落水隋兵,一時間,箭如雨下。隋兵本就不善水性,此時又掙紮水中,根本無法躲閃,被箭紮中之時,竟連哀嚎呻吟也是不能,直往水底沉去。僥幸未中箭者,看見有船駛來,自是不顧一切,撲著水浪死命遊過去,想要攀上船身,卻立即被兩舷義軍用槍矛刺透。不足一個時辰,隋兵幾被屠戮殆盡,南陽大水化為一片血海,映得天穹染絳,放眼望去,漂屍浮骸盈滿期間,赤漿四溢,惡氣蓬?,慘烈之狀,恍若冥途地獄,直教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魚俱羅父女與宇文博攜著幾個殘兵,正被困於一個尚未被水淹沒的小丘之上,眾人不識水性,見狀如此,除了望洋興歎,卻束手無策。魚俱羅眼見隋兵屍骸一個個浮上水麵,長歎一息,悲聲說道:“素聞這八月十八潮,乃是吳相伍子胥冤沉錢塘,怨魂化厲,驅水成濤,還道隻是吳越一帶妄言,今日一見,果然非同凡響,名不虛傳!”說著他已是淚沾胸襟。魚蔓雲與宇文博分立兩側,提槍持杵,將魚俱羅護在當中,聽他這一說,彼此也是麵麵廝覷,相顧無言。
而此時又有一艘義軍小艇往這邊駛了過來,王婉兒正立在船頭,她見到魚俱羅等人,便遙遙喊道:“那裏的可是揚州行軍元帥魚俱羅、魚大人?”魚俱羅聞聲望去,見是個少女,不曾相識,於是答道:“老夫在此,來者何人,是來取老夫首級嗎?報上名來,也好讓老夫死個明白。”王婉兒一笑,說道:“小女子賤名,何足掛齒。”她說著舉手一揮,船尾有人推來一艘空船。王婉兒又說道:“大帥走西南入會稽山,遁往諸暨,或可脫身,小女子就不遠送了。”魚俱羅見她顯然是義軍之人,不明她何以贈船以為自己脫身,滿心詫異說道:“姑娘縱虎歸山,就不怕後患無窮?”王婉兒嬌笑一聲說道:“大帥性命,自有人來取,又何需小女子動手。”說著她又一揚手,船上艄公得令即刻調轉船頭而去。
這邊幸存隋兵七手八腳將王婉兒留下空船拉了過來,正要擁魚俱羅上船,魚蔓雲忽然說道:“爹爹,那妖女滿身邪氣,恐怕是個圈套。”魚俱羅歎息而道:“眼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她若要取我等性命,又何需如此大費周章。蔓雲與世侄一同去吧,老夫無顏再麵聖上,就留於此陪這些枉死冤魂。”魚蔓雲聽罷,飲泣吞聲說道:“爹爹不走,女兒也不走。”二人惙怛傷悴模樣,教一旁軍士見了,個個血淚盈麵,寸斷肝腸。宇文博亦是心如刀割,可他也深知此時並非傷悲時刻,於是勸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大帥留得有用之身,總有卷土重來之刻!”周圍眾人聽罷,同是一番好言相慰,魚俱羅無法推托,也是他不想連累眾人,誤了大家逃生最後機會,終於還是隨眾登船,一同往西南諸暨方向黯然而去,這正是:
伍相沉江聚厲魂,鯨波萬仞渰乾坤。
潮落平川渙腥血,獨留偏舟渡零淪。
王婉兒留船放走了魚俱羅,又迴南陽西北尋見劉元進,二人再見之時,皆是喜不自勝,一番擊掌相賀之後,劉元進問道:“南陽一戰,會稽敵軍全軍覆沒,隻是尚未尋得魚俱羅屍身,不知王姑娘掃蕩之時可曾見過他?”王婉兒擺出一副無奈神色說道:“小妹搜了一圈南陽,也未尋得魚俱羅,不知他此刻是生是死。”劉元進說道:“若是跑了魚俱羅,難免功虧一簣,我看他若是活著,多半會走諸暨退宣城,我這就去追他。”說著他提刀欲走,王婉兒卻一把將他攔住說道:“魚俱羅全軍覆沒,這消息傳到高陽隋帝那裏,難免死路一條,又何需大哥費心動手。眼下南陽大捷,大哥當乘勝追擊,長驅山陰,克複會稽,打通南北吳郡、建安,方為上策,切莫於此徒耗心力,尋個必死之人。”劉元進聽罷,尋思一番,覺得言之有理,這也就不再去顧魚俱羅生死,重新組織義軍,一鼓作氣,往東南山陰過去。
而與此同時,魚俱羅一船人往西南逃離戰場,收拾殘兵,清點人數,渡長江而來的萬人大軍幾乎傷亡殆盡,僅餘數百人生還,這一戰完敗,江南情勢看來又倒向義軍這邊。時至深夜,眾人雖是疲憊,可也不敢逗留,連夜趕路,穿會稽山西北山道,直到諸暨停下,見無義軍追來,方才鬆了一口氣。魚俱羅雖是灰心喪氣,不過既然還活著,這剿寇平叛之事總得繼續,於是他又命人火速前往淮南搬請救兵,自己則與幸存隋兵留於諸暨縣郊山林之中。魚俱羅等人於山中休整了一日,而後又往宣城去,畢竟那裏有西天目、黃山、九華山為屏,地勢險要,利於屯兵,魚俱羅還想在那裏匯合淮南援軍,站穩腳根,再重整旗鼓,謀取吳會。
魚俱羅等人於宣城駐了下來,想他也是征戰一生的老將,幾曾遭過如南陽一般的慘敗,數日來他總是悶悶不樂,垂頭喪氣,隻得借酒消愁。這一日宇文博與魚蔓雲同去宣城東南西天目勘察地形已有三天未歸,獨留魚俱羅一人在城中,忽有人來報,江都郡守攜著兩萬淮南援軍,已至城外,讓魚俱羅出城去迎。區區一個江都郡守,怎如此大的架子,要他這個行軍元帥出城去迎,魚俱羅聞訊心生不快,並未去理會那個江都郡守,隻一擺手便傳訊讓援軍直接去校場清點。不過半個時辰後,傳話之人去而複迴,言道有高陽隋帝禦史提聖旨到,讓他前去城外接旨。隋帝聖旨,魚俱羅終不敢怠慢,隻得怏怏出城前去相迎。
宣城外兇氛凜冽,肅氣彌高,淮南援軍將士擐甲執兵而列,嚴陳以待。魚俱羅正出城來,見陣前走來兩騎人馬,一人乃是大理司直梁敬真,另一人也認得,正是曾被他羞辱過的王世充。魚俱羅尚認得王世充,說道:“原來是你,見了老夫怎不下馬行禮?那江都郡守何在?”王世充神氣十足,冷笑一聲,說道:“江都郡守在此,魚大帥死到臨頭,還如此大的架子。”說著他給梁敬真遞一個眼神。梁敬真即刻會意,從懷中掏出聖旨,朗聲說道:“反賊魚俱羅,心懷異誌,勾結亂黨,圖謀不軌,聖上有旨,革職查辦。”魚俱羅聽罷一愣,說道:“老夫在此全力剿寇,對聖上亦是忠心耿耿,何罪之有?勾結反賊又從何而來?”王世充說道:“魚大帥會稽一戰,本已困住賊首劉元進,勝利在望,為何眨眼間全軍覆沒,不僅走脫了賊首,讓其重奪會稽,還單單隻走脫了大帥活著迴來?”魚俱羅說道:“老夫一時不慎,中了賊寇奸計,才至此敗。再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老夫隻需在此調整數日,必可擒殺賊首。”王世充哈哈笑道:“那大帥遣人往東都,販賣私糧,潛迎諸子,又作何解?”魚俱羅聽到此處,恍然大悟,怒道:“老夫明白了,必是爾等小人,懷挾舊怨,找些莫須有的罪名彈劾老夫,老夫這就要麵聖,說個清楚。”一旁的梁敬真聽到此處,忍不住插口說道:“毋需多言,吐萬緒前幾日已被打入天牢,早已全部招供,如今證據確鑿,你還不束手就擒!”說著轉頭於隨行刀斧手大聲喝道:“來人,將這亂臣賊子拿下。”話音未落,已有十餘刀斧手一哄而上,便來擒魚俱羅。
魚俱羅明知遭人陷害,還不甘引頸就戮,他當即怒聲喝道:“老夫乃是兩朝元老,開國重臣,當今聖上也得敬老夫三分,豈容爾等鼠輩逞狂囂張!”說罷他雙拳左右一揮,通通幾聲,已將前頭幾名刀斧手撂倒在地。王世充見狀,卻奸笑說道:“反賊魚俱羅拒捕,聖上有旨,可就地正法!”刀斧手得令紛紛亮出長刀,直撲魚俱羅而去。王、梁二人顯然有備而來,要置人於死地,看來這誣陷之罪,當下是說不清楚了,魚俱羅啐一聲罵,當即一個閃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奪下一名刀斧手手中長刀,反手順勢一劈,將其砍作兩段。他橫刀而立,獰髯張目,嘶聲吼道:“爾等奸佞作亂,妖言惑眾,構陷忠良,禍害社稷,老夫今日就先砍了你這兩個小鬼,再找聖上理論去!”說罷他唿唿兩刀,一刀一個,斫翻兩人。畢竟魚俱羅也是沙場老將,當年北征突厥,南平吳越,都是首當其衝的先鋒大將,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如今他雖然年事已高,可由有餘威,隻見大刀淩空舞起,八麵威風,十餘刀斧手中,竟無一人可敵,刀鋒寒芒掠過,又數人嗚唿倒地。轉眼間,魚俱羅已撞開一條道來,他怒目瞪著王世充,忽一個飛撲,高高躍起,直衝其頭頂劈去。
霜刃迅猛,勢大力沉,若泰山崩於前,可王世充依然鎮定,神色自若,既不檔架,也不躲閃。哪知眼看大刀當頭而落,忽然身旁橫來一隻畫戟,“當”一聲正擱住大刀,魚俱羅一怔,再看持戟之人,卻是司馬德戡。而此刻司馬德戡不慌不忙,猝然發勁,一推長戟,撥開魚俱羅手中大刀,隨即斷喝一聲聲:“著!”即橫過長戟猛然一掃。正所謂拳怕少壯,司馬德戡正值青壯,這一掃飛掣洶湧而至,教人猝不及防。而魚俱羅終究已近鍾鳴漏盡之年,其反應速度皆不及年青之時,他還想要側身閃避,但還是快不過司馬德戡。聲到戟到,隻聽“啪”地一聲,長戟正中魚俱羅右臂,令他隻覺一陣貫心劇痛,右手一軟,大刀已脫手而落。可司馬德戡得勢不饒人,又反手持戟一挑,不費吹灰之力,便將魚俱羅挑翻於地。周圍刀斧手一見魚俱羅摔倒,不由分說,蜂擁而上,舉刀就是一陣亂斫,可憐魚俱羅南北征伐,戎馬一生,陣前斬將無數,到頭來竟落成幾個無名小卒刀下亡魂。
王世充見魚俱羅授首,終於解了心頭之恨,他暗自得意,但當下他卻還故作無奈,於梁敬真說道:“這老匹夫負隅頑抗,下官也隻好出此下策,還望梁大人見諒。”梁敬真說道:“反正去了東都,也一樣是梟首,這樣也好,倒省了不少事,帶他首級迴去也是一樣。東都魚家包括其子在內及其同黨皆已落網,不過聽聞魚俱羅尚有一女不在其中,王大人可知其下落?”王世充說道:“此前於江都水寨見魚家女兒,而後她隨軍一同去了會稽,不知她此刻是否在城中。”說著他轉頭於司馬德戡道:“這事還得有勞司馬將軍費心了。”司馬德戡收起畫戟說道:“二位大人盡可放心,此事就交給卑職去辦。”說著他提馬就往城中而去。司馬德戡一走,梁敬真喚人收了魚俱羅首級,說道:“此地之事已了,本官也得帶魚俱羅首級迴去複命。王大人既然接手了淮南軍,代替魚俱羅剿寇平叛,想必還有許多事要做,本官就不再叨擾,就此告辭了。”說罷他別過王世充,便啟程迴去高陽。
王世充送走了梁敬真,當下他鬥倒了魚俱羅,不僅報了當日江都水寨之恥,又奪了淮南軍軍權,也算心想事成了,不免有些得意忘形,他這便率軍大張旗鼓地入宣城而去。而與此同時,魚蔓雲與宇文博二人正在西天目勘察地形,兩人攀上仙人頂,放眼眺去,東南形勝,浙西群山峰巒起伏,重嶺疊嶂,茂鬆修竹,林海蒼茫。此正值秋高氣爽之際,萬裏晴雲,天淨如洗,遙遙東望,竟可依稀瞧見錢塘水蜿蜒穿梭其中,迤邐東去。魚蔓雲看到此處,不僅一番感慨,此時再迴想當日錢塘大潮水淹南陽,猶有餘悸,於是她說道:“吳會一帶民間傳聞,說這錢塘潮水乃是伍子胥冤魂所驅。那日觀這潮水,驚世駭俗,如今想來,方知伍相沉江怨恨之深。不過總算老天有眼,夫差逼死伍相,終致吳國為勾踐所亡,伍相泉下有知,也該安心瞑目。”宇文博歎聲說道:“在下幼年也聽過些關於錢塘水之傳說,當日親眼目睹,確實是百聞不如一見,教人歎為觀止。隻是不知道伍相這份怨恨,究竟是夫差不聽其言,將其逼死之恨,還是闔閭收留重任之恩難以迴報與吳國亡國之怨。”魚蔓雲說道:“闔閭與伍相有恩,關那夫差何事,況且伍相乃是楚國人,吳國存亡又與他何幹?這怨憤自然恨的是夫差昏庸拒諫,自斷肱股。爹爹也是,當今隋帝無情無道,遠勝夫差,爹爹又何必守著先帝那些早已做古的恩情,替這昏君賣命。待這吳會之事平息,定要勸他遠離朝廷是非之地,尋個如此青山綠水的地方,過些清淨日子,頤養天年。”宇文博聽罷,不禁又想起當日會稽山中楊玄瑛之言:“如今大隋也是山河凋零,眼看就要步那南朝後塵,宇文將軍一心護隋,難道就沒想過到頭來多半還是一場空嗎?”“此處猶若五柳先生筆下桃源仙境,沒有俗事所擾,宇文將軍就不想在此處過些自在逍遙日子?”秋夕月下,浣紗溪前一番景象又浮現出來,他心中不禁泛起漣漪。可轉念又想到兩朝隋主恩惠,何能負之,他這便說道:“南陽新敗,平滅吳會之事尚需從頭再來,我等還是早些迴去,免得大帥擔心。”魚蔓雲歎了口氣,點頭稱是,二人便一同下仙人頂而去。
宇文博與魚蔓雲二人下了西天目,徑直迴城,途經宣城轄地寧國,忽然見魚家老奴自宣城方向倉惶而來,一見他二人,他立刻撲倒在地,聲淚俱下,泣不成聲說到:“大小姐,不好了,皇上說老爺要造反,抄了東都大少爺一家,老奴尚幸逃脫,聞得老爺正在宣城,便想去那報信,哪知剛到宣城城外,卻見老爺他,他......”魚蔓雲大驚失色,慌忙問道:“爹爹他如何了?”老奴涕淚縱橫,悲聲說道:“老爺,老爺已經遇害了。”魚蔓雲聞言,氣逆攻心,兩眼一黑,翻下馬來,竟悶絕過去。
是夜魚蔓雲大唿一聲:“爹爹!”驚迴噩夢之時,正在寧國驛站客房之中,宇文博與老奴皆一旁。魚蔓雲強忍悲痛,又問了老奴此中細節,知道父親不僅枉死宣城門外,傳首東都示眾,而魚家包括她大哥在內,業已被滿門抄斬。想到父親勞苦一生,功勳卓著,最終卻落如此下場,直教她五內俱崩,痛不欲生,任宇文博與老奴二人如何勸慰,仍是克製不住潸然淚下。
魚蔓雲哭到傷心之處,猛然一咬牙站起身來,順手綽起自己把柄花槍,就往門外衝去。宇文博見狀,趕緊將她攔住說道:“魚姑娘這是作何去?”魚蔓雲發指眥裂,咬牙切齒說道:“哼!這還用說,去高陽殺楊廣這個狗賊,取他人頭來祭我魚家滿門冤靈!”說罷用手使勁一推宇文博,不料根本推他不動。而宇文博又豈會見她前去送死,忙說道:“魚姑娘切勿衝動,這事其中怕有隱情,還是先迴宣城打聽清楚再說。”可他話音剛落,老奴在一旁連忙說道:“萬萬不可,城內已在通緝大小姐,此時迴城,豈非自投羅網。”魚蔓雲啐一聲罵道:“你看,此事還有何隱情,那狗皇帝分明就是要斬草除根。宇文將軍放心,小妹知道將軍有恩情要還,有功名要取,自然不會連累將軍,還請將軍讓開,小妹獨自一人去便可。”宇文博仍攔在門口,說道:“聖上身邊禁衛,高手如雲,魚姑娘魯莽行事,恐怕連聖上之麵都沒見著,就送了性命。”此時老奴也同將魚蔓雲挽住,一同勸道:“是啊,大小姐,老爺在天有靈,想必也不願看見大小姐出事。”
確實以魚蔓雲一己之力,欲闖禁宮尋隋帝報仇,簡直就是蚍蜉撼樹,螳臂當車,如何可能成功,想到此處,魚蔓雲不禁哇地一聲,哭得淚迸腸絕,竟丟下手中長槍,向宇文博懷中撲去。魚蔓雲這副楚楚可憐之狀,又怎叫他狠心閃身避去,宇文博心中慌亂,六神無主之際,隻得任由她撲入胸膛。一刹那,衣襟為熱淚浸濕,貼住了胸前皮膚,還透出她籲吸撫揉生暖,酥人筋骨,又溢滿她發梢蘭澤蘊芳,沁人肺腑。軟玉依偎於懷,膩雲摩挲於麵,直教人神醉魂迷,意亂情狂,宇文博呆立於地,已然不知所措。
而魚蔓雲在宇文博懷中哭得直至淚幹,忽又將他一把推開,抹去麵上淚痕說道:“今小妹無家可歸,留在此處亦不是個辦法,也會連累將軍,這就告辭了,將軍莫再阻攔。”宇文博放心不下,問道:“魚姑娘今後有何打算?”魚蔓雲恨恨說道:“宇文將軍放心,小妹不會如此莽撞直奔高陽,這條命定要留著,終有一日取楊廣首級來告慰爹爹在天之靈。”事已至此,宇文博知道已難將她留住,況且看她已冷靜下來,應不會再意氣用事,於是宇文博歎息而道:“既然如此,魚姑娘自己保重,在下這就迴宣城,定把此事來龍去脈給查個水落石出,於大帥在天之靈一個交待。”魚蔓雲淡淡一笑說道:“宇文將軍不必如此費心。小妹知道將軍一心護那昏主,想必你我終有一日要刀戈相向,屆時小妹定不會手軟,將軍也無需顧念舊情。”話都已說到這個份上,宇文博也無可奈何,他隻得送走魚蔓雲與魚家老奴,獨自一人神情恍惚地迴宣城而去。
待宇文博迴到宣城,方知王世充攜淮南軍駐入城中,已接手魚俱羅處理吳會叛亂之事。這王世充當日在江都水軍大寨外也有過一麵之緣,宇文博便去尋他,想要把魚俱羅之事問個明白。可見麵之時,不待宇文博開口,王世充便掏出一封書信遞來說道:“南陽之敗,令尊甚是擔心將軍安危,知道下官來宣城,便托下官帶來家書一封,還請將軍過目。”宇文博接過書信,打開一看,確實是父親宇文述親筆所書,信中除了就南陽之敗撫慰一番,主要還是說明魚俱羅之事乃是隋帝授意,自己也是無可奈何,且皇上又最忌前朝老臣結黨,叮囑讓他千萬不要過問,免得連累宇文一家,最後還說了王世充接手江南剿寇,讓他盡心全力輔佐王世充平叛之事。宇文博看罷,正欲說話,王世充似乎已看破了他的心思,歎息一聲,惋惜說道:“大理司直梁大人奉命帶大帥迴東都候審,怎知兩人一言不合,大帥大打出手,梁大人便隻能著人將其就地正法,此事下官也是愛莫能助。”說著又是連連搖頭歎惋可惜。宇文博知道此事其中必有蹊蹺,可也無計可施,隻得暫且作罷。
再說魚蔓雲突逢喪父,又遭滅門,心中悲痛之餘,一片茫然,她離開了寧國驛館,亦不知何去何從,獨自騎在馬上,任由老奴牽著馬韁背著宣城方向,往東南而去。兩人一騎眼看又要到那西天目山腳,忽然身後傳來一陣快馬蹄聲。魚蔓雲循聲迴頭望去,隻見煙塵中駛來十餘騎隋兵。老奴見狀,慌張說道:“不好,這些隋兵恐怕是衝大小姐而來啊。”魚蔓雲這才想到自己已是被朝廷通緝之人,可為時已晚,隋兵顯然已經瞧見她二人,加鞭策馬奔了過來,而為首一人手中持著一把方天畫戟,正是司馬德戡。隋兵追近,老奴著急說道:“來不及了,大小姐先走,老奴去引開那些隋兵。”這老奴來魚家之時,魚蔓雲尚未出生,也算是看著她長大,感情堪比親人,魚蔓雲何忍撇下他一人逃去,當即說道:“要走一起走!”說著俯身一把將他提上馬背,便往西天目深山老林奔逃而去。
司馬德戡於江都醉雲居中見過魚蔓雲,也是一眼認出了她。當日司馬德戡在宣城中未找到她,一打聽才知魚蔓雲與宇文博同去了西天目,便一路順道追來,本來還在擔心有宇文博在場,不好下手,但今見她隻是和一個花甲老奴在一道,司馬德戡如何還有顧忌,立時大喝一聲:“休走!”便提起畫戟,揚鞭急追。
魚蔓雲與老奴同乘一馬,自然快不過司馬德戡單人單騎,前後兩騎人馬於西天目林中奔過一段山路,眼看司馬德戡越追越近,老奴驚恐說道:“大小姐快放下老奴,不然必要教他追上!”魚蔓雲迴頭正要答話,卻瞥見司馬德戡隻一人追來,原來是他追得太快,不知覺間甩開了隨行隋兵。也是魚蔓雲明白兩人同騎難以逃脫,她見司馬德戡孤身前來,有機可乘,輕勒了一下馬韁,故意放慢馬步。
而司馬德戡正緊追不舍,一見她二人跑得慢了,還真道是那馬馱的二人奔久了,幾近力竭,於是他獰笑一聲,雙腿使勁一夾,胯下之馬吃力縱身向前一躍,便已至魚蔓雲人馬身後,撩起長戟砸去,就想把魚蔓雲打落下馬。本以為魚蔓雲已是囊中之物,司馬德戡得意托大,竟連如此淺顯的拖刀計迴馬槍都未看出來。說時遲,那時快,司馬德戡躍馬上前這一刹,隻見魚蔓雲猛一扭身,手中花搶矛頭已鎖喉而來。司馬德戡大吃一驚,此刻他畫戟高舉過頭,無法格擋,慌亂間隻得擺身側過躲閃,隻覺脖頸間一陣陰風掠過,雖是狼狽不堪,好歹也算有驚無險地閃了過去,他心中暗唿了一聲:“好險!”,亦是出了一身冷汗。
魚蔓雲一擊不中,不待司馬德戡喘息,立馬抽迴槍又是刷刷一陣連刺,如似急風驟雨。不過司馬德戡也非等閑之輩,魚蔓雲適才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才至窘境,如今他已迴過神來,再不敢大意,全心應戰,畫戟揮動之間,聲勢淩厲,一一將魚蔓雲攻勢盡皆化去。槍戟一來一往,轉眼數十招,終還是司馬德戡力壯戟沉,略勝一籌,將魚蔓雲逼得連連後退,教她不免心生焦躁,可此時她已被司馬德戡牢牢纏住,無法脫身。
司馬德戡占盡上風,亦是不依不饒,奮舞畫戟,翻江倒浪,撲地掀天,招招衝魚蔓雲要害而去,須臾又數招過後,已全然打亂了魚蔓雲的槍法。眼見魚蔓雲落敗在即,司馬德戡嘿嘿一聲陰笑,順勢舉起畫戟又往魚蔓雲頭頂劈去。也是司馬德戡先前險些著了魚蔓雲道兒,一口惡氣咽不下去,這一下兇比水火,直壓得人透不過氣來,亦教魚蔓雲不得躲閃,隻得雙手握槍,橫在當空,去硬接司馬德戡這一招。“砰”一聲響,電光飛縱,石火迸射,魚蔓雲雖是架住了司馬德戡這一狠劈,卻終是不堪其拔山扛鼎之力,長戟餘勢壓著槍杆一滑,重重劈在了她左肩,斬碎肩甲,又深深斫入肉中,直至敲斷了她肩頭琵琶骨,才停了下來。
魚蔓雲隻覺一陣劇痛徹骨,雖強行咬牙屏住未呻吟出來,可眼下琵琶骨已斷,整隻左臂使不出丁點氣力,更推不開司馬德戡的長戟。司馬德戡見狀,得寸進尺,麵露獰笑,持戟手腕一轉,長戟枝頭青鋒於魚蔓雲肩頭肉中一攪,直教她痛得幾欲昏暈過去,終還忍不住一聲慘唿喊出口來,這正是:
小人披猖,兇徒逞狂。
忠良受戮,無辜遭殃。
濁煙瘴氣,彌天橫揚。
不古世道,病入膏肓。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魚俱羅父女與宇文博攜著幾個殘兵,正被困於一個尚未被水淹沒的小丘之上,眾人不識水性,見狀如此,除了望洋興歎,卻束手無策。魚俱羅眼見隋兵屍骸一個個浮上水麵,長歎一息,悲聲說道:“素聞這八月十八潮,乃是吳相伍子胥冤沉錢塘,怨魂化厲,驅水成濤,還道隻是吳越一帶妄言,今日一見,果然非同凡響,名不虛傳!”說著他已是淚沾胸襟。魚蔓雲與宇文博分立兩側,提槍持杵,將魚俱羅護在當中,聽他這一說,彼此也是麵麵廝覷,相顧無言。
而此時又有一艘義軍小艇往這邊駛了過來,王婉兒正立在船頭,她見到魚俱羅等人,便遙遙喊道:“那裏的可是揚州行軍元帥魚俱羅、魚大人?”魚俱羅聞聲望去,見是個少女,不曾相識,於是答道:“老夫在此,來者何人,是來取老夫首級嗎?報上名來,也好讓老夫死個明白。”王婉兒一笑,說道:“小女子賤名,何足掛齒。”她說著舉手一揮,船尾有人推來一艘空船。王婉兒又說道:“大帥走西南入會稽山,遁往諸暨,或可脫身,小女子就不遠送了。”魚俱羅見她顯然是義軍之人,不明她何以贈船以為自己脫身,滿心詫異說道:“姑娘縱虎歸山,就不怕後患無窮?”王婉兒嬌笑一聲說道:“大帥性命,自有人來取,又何需小女子動手。”說著她又一揚手,船上艄公得令即刻調轉船頭而去。
這邊幸存隋兵七手八腳將王婉兒留下空船拉了過來,正要擁魚俱羅上船,魚蔓雲忽然說道:“爹爹,那妖女滿身邪氣,恐怕是個圈套。”魚俱羅歎息而道:“眼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她若要取我等性命,又何需如此大費周章。蔓雲與世侄一同去吧,老夫無顏再麵聖上,就留於此陪這些枉死冤魂。”魚蔓雲聽罷,飲泣吞聲說道:“爹爹不走,女兒也不走。”二人惙怛傷悴模樣,教一旁軍士見了,個個血淚盈麵,寸斷肝腸。宇文博亦是心如刀割,可他也深知此時並非傷悲時刻,於是勸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大帥留得有用之身,總有卷土重來之刻!”周圍眾人聽罷,同是一番好言相慰,魚俱羅無法推托,也是他不想連累眾人,誤了大家逃生最後機會,終於還是隨眾登船,一同往西南諸暨方向黯然而去,這正是:
伍相沉江聚厲魂,鯨波萬仞渰乾坤。
潮落平川渙腥血,獨留偏舟渡零淪。
王婉兒留船放走了魚俱羅,又迴南陽西北尋見劉元進,二人再見之時,皆是喜不自勝,一番擊掌相賀之後,劉元進問道:“南陽一戰,會稽敵軍全軍覆沒,隻是尚未尋得魚俱羅屍身,不知王姑娘掃蕩之時可曾見過他?”王婉兒擺出一副無奈神色說道:“小妹搜了一圈南陽,也未尋得魚俱羅,不知他此刻是生是死。”劉元進說道:“若是跑了魚俱羅,難免功虧一簣,我看他若是活著,多半會走諸暨退宣城,我這就去追他。”說著他提刀欲走,王婉兒卻一把將他攔住說道:“魚俱羅全軍覆沒,這消息傳到高陽隋帝那裏,難免死路一條,又何需大哥費心動手。眼下南陽大捷,大哥當乘勝追擊,長驅山陰,克複會稽,打通南北吳郡、建安,方為上策,切莫於此徒耗心力,尋個必死之人。”劉元進聽罷,尋思一番,覺得言之有理,這也就不再去顧魚俱羅生死,重新組織義軍,一鼓作氣,往東南山陰過去。
而與此同時,魚俱羅一船人往西南逃離戰場,收拾殘兵,清點人數,渡長江而來的萬人大軍幾乎傷亡殆盡,僅餘數百人生還,這一戰完敗,江南情勢看來又倒向義軍這邊。時至深夜,眾人雖是疲憊,可也不敢逗留,連夜趕路,穿會稽山西北山道,直到諸暨停下,見無義軍追來,方才鬆了一口氣。魚俱羅雖是灰心喪氣,不過既然還活著,這剿寇平叛之事總得繼續,於是他又命人火速前往淮南搬請救兵,自己則與幸存隋兵留於諸暨縣郊山林之中。魚俱羅等人於山中休整了一日,而後又往宣城去,畢竟那裏有西天目、黃山、九華山為屏,地勢險要,利於屯兵,魚俱羅還想在那裏匯合淮南援軍,站穩腳根,再重整旗鼓,謀取吳會。
魚俱羅等人於宣城駐了下來,想他也是征戰一生的老將,幾曾遭過如南陽一般的慘敗,數日來他總是悶悶不樂,垂頭喪氣,隻得借酒消愁。這一日宇文博與魚蔓雲同去宣城東南西天目勘察地形已有三天未歸,獨留魚俱羅一人在城中,忽有人來報,江都郡守攜著兩萬淮南援軍,已至城外,讓魚俱羅出城去迎。區區一個江都郡守,怎如此大的架子,要他這個行軍元帥出城去迎,魚俱羅聞訊心生不快,並未去理會那個江都郡守,隻一擺手便傳訊讓援軍直接去校場清點。不過半個時辰後,傳話之人去而複迴,言道有高陽隋帝禦史提聖旨到,讓他前去城外接旨。隋帝聖旨,魚俱羅終不敢怠慢,隻得怏怏出城前去相迎。
宣城外兇氛凜冽,肅氣彌高,淮南援軍將士擐甲執兵而列,嚴陳以待。魚俱羅正出城來,見陣前走來兩騎人馬,一人乃是大理司直梁敬真,另一人也認得,正是曾被他羞辱過的王世充。魚俱羅尚認得王世充,說道:“原來是你,見了老夫怎不下馬行禮?那江都郡守何在?”王世充神氣十足,冷笑一聲,說道:“江都郡守在此,魚大帥死到臨頭,還如此大的架子。”說著他給梁敬真遞一個眼神。梁敬真即刻會意,從懷中掏出聖旨,朗聲說道:“反賊魚俱羅,心懷異誌,勾結亂黨,圖謀不軌,聖上有旨,革職查辦。”魚俱羅聽罷一愣,說道:“老夫在此全力剿寇,對聖上亦是忠心耿耿,何罪之有?勾結反賊又從何而來?”王世充說道:“魚大帥會稽一戰,本已困住賊首劉元進,勝利在望,為何眨眼間全軍覆沒,不僅走脫了賊首,讓其重奪會稽,還單單隻走脫了大帥活著迴來?”魚俱羅說道:“老夫一時不慎,中了賊寇奸計,才至此敗。再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老夫隻需在此調整數日,必可擒殺賊首。”王世充哈哈笑道:“那大帥遣人往東都,販賣私糧,潛迎諸子,又作何解?”魚俱羅聽到此處,恍然大悟,怒道:“老夫明白了,必是爾等小人,懷挾舊怨,找些莫須有的罪名彈劾老夫,老夫這就要麵聖,說個清楚。”一旁的梁敬真聽到此處,忍不住插口說道:“毋需多言,吐萬緒前幾日已被打入天牢,早已全部招供,如今證據確鑿,你還不束手就擒!”說著轉頭於隨行刀斧手大聲喝道:“來人,將這亂臣賊子拿下。”話音未落,已有十餘刀斧手一哄而上,便來擒魚俱羅。
魚俱羅明知遭人陷害,還不甘引頸就戮,他當即怒聲喝道:“老夫乃是兩朝元老,開國重臣,當今聖上也得敬老夫三分,豈容爾等鼠輩逞狂囂張!”說罷他雙拳左右一揮,通通幾聲,已將前頭幾名刀斧手撂倒在地。王世充見狀,卻奸笑說道:“反賊魚俱羅拒捕,聖上有旨,可就地正法!”刀斧手得令紛紛亮出長刀,直撲魚俱羅而去。王、梁二人顯然有備而來,要置人於死地,看來這誣陷之罪,當下是說不清楚了,魚俱羅啐一聲罵,當即一個閃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奪下一名刀斧手手中長刀,反手順勢一劈,將其砍作兩段。他橫刀而立,獰髯張目,嘶聲吼道:“爾等奸佞作亂,妖言惑眾,構陷忠良,禍害社稷,老夫今日就先砍了你這兩個小鬼,再找聖上理論去!”說罷他唿唿兩刀,一刀一個,斫翻兩人。畢竟魚俱羅也是沙場老將,當年北征突厥,南平吳越,都是首當其衝的先鋒大將,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如今他雖然年事已高,可由有餘威,隻見大刀淩空舞起,八麵威風,十餘刀斧手中,竟無一人可敵,刀鋒寒芒掠過,又數人嗚唿倒地。轉眼間,魚俱羅已撞開一條道來,他怒目瞪著王世充,忽一個飛撲,高高躍起,直衝其頭頂劈去。
霜刃迅猛,勢大力沉,若泰山崩於前,可王世充依然鎮定,神色自若,既不檔架,也不躲閃。哪知眼看大刀當頭而落,忽然身旁橫來一隻畫戟,“當”一聲正擱住大刀,魚俱羅一怔,再看持戟之人,卻是司馬德戡。而此刻司馬德戡不慌不忙,猝然發勁,一推長戟,撥開魚俱羅手中大刀,隨即斷喝一聲聲:“著!”即橫過長戟猛然一掃。正所謂拳怕少壯,司馬德戡正值青壯,這一掃飛掣洶湧而至,教人猝不及防。而魚俱羅終究已近鍾鳴漏盡之年,其反應速度皆不及年青之時,他還想要側身閃避,但還是快不過司馬德戡。聲到戟到,隻聽“啪”地一聲,長戟正中魚俱羅右臂,令他隻覺一陣貫心劇痛,右手一軟,大刀已脫手而落。可司馬德戡得勢不饒人,又反手持戟一挑,不費吹灰之力,便將魚俱羅挑翻於地。周圍刀斧手一見魚俱羅摔倒,不由分說,蜂擁而上,舉刀就是一陣亂斫,可憐魚俱羅南北征伐,戎馬一生,陣前斬將無數,到頭來竟落成幾個無名小卒刀下亡魂。
王世充見魚俱羅授首,終於解了心頭之恨,他暗自得意,但當下他卻還故作無奈,於梁敬真說道:“這老匹夫負隅頑抗,下官也隻好出此下策,還望梁大人見諒。”梁敬真說道:“反正去了東都,也一樣是梟首,這樣也好,倒省了不少事,帶他首級迴去也是一樣。東都魚家包括其子在內及其同黨皆已落網,不過聽聞魚俱羅尚有一女不在其中,王大人可知其下落?”王世充說道:“此前於江都水寨見魚家女兒,而後她隨軍一同去了會稽,不知她此刻是否在城中。”說著他轉頭於司馬德戡道:“這事還得有勞司馬將軍費心了。”司馬德戡收起畫戟說道:“二位大人盡可放心,此事就交給卑職去辦。”說著他提馬就往城中而去。司馬德戡一走,梁敬真喚人收了魚俱羅首級,說道:“此地之事已了,本官也得帶魚俱羅首級迴去複命。王大人既然接手了淮南軍,代替魚俱羅剿寇平叛,想必還有許多事要做,本官就不再叨擾,就此告辭了。”說罷他別過王世充,便啟程迴去高陽。
王世充送走了梁敬真,當下他鬥倒了魚俱羅,不僅報了當日江都水寨之恥,又奪了淮南軍軍權,也算心想事成了,不免有些得意忘形,他這便率軍大張旗鼓地入宣城而去。而與此同時,魚蔓雲與宇文博二人正在西天目勘察地形,兩人攀上仙人頂,放眼眺去,東南形勝,浙西群山峰巒起伏,重嶺疊嶂,茂鬆修竹,林海蒼茫。此正值秋高氣爽之際,萬裏晴雲,天淨如洗,遙遙東望,竟可依稀瞧見錢塘水蜿蜒穿梭其中,迤邐東去。魚蔓雲看到此處,不僅一番感慨,此時再迴想當日錢塘大潮水淹南陽,猶有餘悸,於是她說道:“吳會一帶民間傳聞,說這錢塘潮水乃是伍子胥冤魂所驅。那日觀這潮水,驚世駭俗,如今想來,方知伍相沉江怨恨之深。不過總算老天有眼,夫差逼死伍相,終致吳國為勾踐所亡,伍相泉下有知,也該安心瞑目。”宇文博歎聲說道:“在下幼年也聽過些關於錢塘水之傳說,當日親眼目睹,確實是百聞不如一見,教人歎為觀止。隻是不知道伍相這份怨恨,究竟是夫差不聽其言,將其逼死之恨,還是闔閭收留重任之恩難以迴報與吳國亡國之怨。”魚蔓雲說道:“闔閭與伍相有恩,關那夫差何事,況且伍相乃是楚國人,吳國存亡又與他何幹?這怨憤自然恨的是夫差昏庸拒諫,自斷肱股。爹爹也是,當今隋帝無情無道,遠勝夫差,爹爹又何必守著先帝那些早已做古的恩情,替這昏君賣命。待這吳會之事平息,定要勸他遠離朝廷是非之地,尋個如此青山綠水的地方,過些清淨日子,頤養天年。”宇文博聽罷,不禁又想起當日會稽山中楊玄瑛之言:“如今大隋也是山河凋零,眼看就要步那南朝後塵,宇文將軍一心護隋,難道就沒想過到頭來多半還是一場空嗎?”“此處猶若五柳先生筆下桃源仙境,沒有俗事所擾,宇文將軍就不想在此處過些自在逍遙日子?”秋夕月下,浣紗溪前一番景象又浮現出來,他心中不禁泛起漣漪。可轉念又想到兩朝隋主恩惠,何能負之,他這便說道:“南陽新敗,平滅吳會之事尚需從頭再來,我等還是早些迴去,免得大帥擔心。”魚蔓雲歎了口氣,點頭稱是,二人便一同下仙人頂而去。
宇文博與魚蔓雲二人下了西天目,徑直迴城,途經宣城轄地寧國,忽然見魚家老奴自宣城方向倉惶而來,一見他二人,他立刻撲倒在地,聲淚俱下,泣不成聲說到:“大小姐,不好了,皇上說老爺要造反,抄了東都大少爺一家,老奴尚幸逃脫,聞得老爺正在宣城,便想去那報信,哪知剛到宣城城外,卻見老爺他,他......”魚蔓雲大驚失色,慌忙問道:“爹爹他如何了?”老奴涕淚縱橫,悲聲說道:“老爺,老爺已經遇害了。”魚蔓雲聞言,氣逆攻心,兩眼一黑,翻下馬來,竟悶絕過去。
是夜魚蔓雲大唿一聲:“爹爹!”驚迴噩夢之時,正在寧國驛站客房之中,宇文博與老奴皆一旁。魚蔓雲強忍悲痛,又問了老奴此中細節,知道父親不僅枉死宣城門外,傳首東都示眾,而魚家包括她大哥在內,業已被滿門抄斬。想到父親勞苦一生,功勳卓著,最終卻落如此下場,直教她五內俱崩,痛不欲生,任宇文博與老奴二人如何勸慰,仍是克製不住潸然淚下。
魚蔓雲哭到傷心之處,猛然一咬牙站起身來,順手綽起自己把柄花槍,就往門外衝去。宇文博見狀,趕緊將她攔住說道:“魚姑娘這是作何去?”魚蔓雲發指眥裂,咬牙切齒說道:“哼!這還用說,去高陽殺楊廣這個狗賊,取他人頭來祭我魚家滿門冤靈!”說罷用手使勁一推宇文博,不料根本推他不動。而宇文博又豈會見她前去送死,忙說道:“魚姑娘切勿衝動,這事其中怕有隱情,還是先迴宣城打聽清楚再說。”可他話音剛落,老奴在一旁連忙說道:“萬萬不可,城內已在通緝大小姐,此時迴城,豈非自投羅網。”魚蔓雲啐一聲罵道:“你看,此事還有何隱情,那狗皇帝分明就是要斬草除根。宇文將軍放心,小妹知道將軍有恩情要還,有功名要取,自然不會連累將軍,還請將軍讓開,小妹獨自一人去便可。”宇文博仍攔在門口,說道:“聖上身邊禁衛,高手如雲,魚姑娘魯莽行事,恐怕連聖上之麵都沒見著,就送了性命。”此時老奴也同將魚蔓雲挽住,一同勸道:“是啊,大小姐,老爺在天有靈,想必也不願看見大小姐出事。”
確實以魚蔓雲一己之力,欲闖禁宮尋隋帝報仇,簡直就是蚍蜉撼樹,螳臂當車,如何可能成功,想到此處,魚蔓雲不禁哇地一聲,哭得淚迸腸絕,竟丟下手中長槍,向宇文博懷中撲去。魚蔓雲這副楚楚可憐之狀,又怎叫他狠心閃身避去,宇文博心中慌亂,六神無主之際,隻得任由她撲入胸膛。一刹那,衣襟為熱淚浸濕,貼住了胸前皮膚,還透出她籲吸撫揉生暖,酥人筋骨,又溢滿她發梢蘭澤蘊芳,沁人肺腑。軟玉依偎於懷,膩雲摩挲於麵,直教人神醉魂迷,意亂情狂,宇文博呆立於地,已然不知所措。
而魚蔓雲在宇文博懷中哭得直至淚幹,忽又將他一把推開,抹去麵上淚痕說道:“今小妹無家可歸,留在此處亦不是個辦法,也會連累將軍,這就告辭了,將軍莫再阻攔。”宇文博放心不下,問道:“魚姑娘今後有何打算?”魚蔓雲恨恨說道:“宇文將軍放心,小妹不會如此莽撞直奔高陽,這條命定要留著,終有一日取楊廣首級來告慰爹爹在天之靈。”事已至此,宇文博知道已難將她留住,況且看她已冷靜下來,應不會再意氣用事,於是宇文博歎息而道:“既然如此,魚姑娘自己保重,在下這就迴宣城,定把此事來龍去脈給查個水落石出,於大帥在天之靈一個交待。”魚蔓雲淡淡一笑說道:“宇文將軍不必如此費心。小妹知道將軍一心護那昏主,想必你我終有一日要刀戈相向,屆時小妹定不會手軟,將軍也無需顧念舊情。”話都已說到這個份上,宇文博也無可奈何,他隻得送走魚蔓雲與魚家老奴,獨自一人神情恍惚地迴宣城而去。
待宇文博迴到宣城,方知王世充攜淮南軍駐入城中,已接手魚俱羅處理吳會叛亂之事。這王世充當日在江都水軍大寨外也有過一麵之緣,宇文博便去尋他,想要把魚俱羅之事問個明白。可見麵之時,不待宇文博開口,王世充便掏出一封書信遞來說道:“南陽之敗,令尊甚是擔心將軍安危,知道下官來宣城,便托下官帶來家書一封,還請將軍過目。”宇文博接過書信,打開一看,確實是父親宇文述親筆所書,信中除了就南陽之敗撫慰一番,主要還是說明魚俱羅之事乃是隋帝授意,自己也是無可奈何,且皇上又最忌前朝老臣結黨,叮囑讓他千萬不要過問,免得連累宇文一家,最後還說了王世充接手江南剿寇,讓他盡心全力輔佐王世充平叛之事。宇文博看罷,正欲說話,王世充似乎已看破了他的心思,歎息一聲,惋惜說道:“大理司直梁大人奉命帶大帥迴東都候審,怎知兩人一言不合,大帥大打出手,梁大人便隻能著人將其就地正法,此事下官也是愛莫能助。”說著又是連連搖頭歎惋可惜。宇文博知道此事其中必有蹊蹺,可也無計可施,隻得暫且作罷。
再說魚蔓雲突逢喪父,又遭滅門,心中悲痛之餘,一片茫然,她離開了寧國驛館,亦不知何去何從,獨自騎在馬上,任由老奴牽著馬韁背著宣城方向,往東南而去。兩人一騎眼看又要到那西天目山腳,忽然身後傳來一陣快馬蹄聲。魚蔓雲循聲迴頭望去,隻見煙塵中駛來十餘騎隋兵。老奴見狀,慌張說道:“不好,這些隋兵恐怕是衝大小姐而來啊。”魚蔓雲這才想到自己已是被朝廷通緝之人,可為時已晚,隋兵顯然已經瞧見她二人,加鞭策馬奔了過來,而為首一人手中持著一把方天畫戟,正是司馬德戡。隋兵追近,老奴著急說道:“來不及了,大小姐先走,老奴去引開那些隋兵。”這老奴來魚家之時,魚蔓雲尚未出生,也算是看著她長大,感情堪比親人,魚蔓雲何忍撇下他一人逃去,當即說道:“要走一起走!”說著俯身一把將他提上馬背,便往西天目深山老林奔逃而去。
司馬德戡於江都醉雲居中見過魚蔓雲,也是一眼認出了她。當日司馬德戡在宣城中未找到她,一打聽才知魚蔓雲與宇文博同去了西天目,便一路順道追來,本來還在擔心有宇文博在場,不好下手,但今見她隻是和一個花甲老奴在一道,司馬德戡如何還有顧忌,立時大喝一聲:“休走!”便提起畫戟,揚鞭急追。
魚蔓雲與老奴同乘一馬,自然快不過司馬德戡單人單騎,前後兩騎人馬於西天目林中奔過一段山路,眼看司馬德戡越追越近,老奴驚恐說道:“大小姐快放下老奴,不然必要教他追上!”魚蔓雲迴頭正要答話,卻瞥見司馬德戡隻一人追來,原來是他追得太快,不知覺間甩開了隨行隋兵。也是魚蔓雲明白兩人同騎難以逃脫,她見司馬德戡孤身前來,有機可乘,輕勒了一下馬韁,故意放慢馬步。
而司馬德戡正緊追不舍,一見她二人跑得慢了,還真道是那馬馱的二人奔久了,幾近力竭,於是他獰笑一聲,雙腿使勁一夾,胯下之馬吃力縱身向前一躍,便已至魚蔓雲人馬身後,撩起長戟砸去,就想把魚蔓雲打落下馬。本以為魚蔓雲已是囊中之物,司馬德戡得意托大,竟連如此淺顯的拖刀計迴馬槍都未看出來。說時遲,那時快,司馬德戡躍馬上前這一刹,隻見魚蔓雲猛一扭身,手中花搶矛頭已鎖喉而來。司馬德戡大吃一驚,此刻他畫戟高舉過頭,無法格擋,慌亂間隻得擺身側過躲閃,隻覺脖頸間一陣陰風掠過,雖是狼狽不堪,好歹也算有驚無險地閃了過去,他心中暗唿了一聲:“好險!”,亦是出了一身冷汗。
魚蔓雲一擊不中,不待司馬德戡喘息,立馬抽迴槍又是刷刷一陣連刺,如似急風驟雨。不過司馬德戡也非等閑之輩,魚蔓雲適才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才至窘境,如今他已迴過神來,再不敢大意,全心應戰,畫戟揮動之間,聲勢淩厲,一一將魚蔓雲攻勢盡皆化去。槍戟一來一往,轉眼數十招,終還是司馬德戡力壯戟沉,略勝一籌,將魚蔓雲逼得連連後退,教她不免心生焦躁,可此時她已被司馬德戡牢牢纏住,無法脫身。
司馬德戡占盡上風,亦是不依不饒,奮舞畫戟,翻江倒浪,撲地掀天,招招衝魚蔓雲要害而去,須臾又數招過後,已全然打亂了魚蔓雲的槍法。眼見魚蔓雲落敗在即,司馬德戡嘿嘿一聲陰笑,順勢舉起畫戟又往魚蔓雲頭頂劈去。也是司馬德戡先前險些著了魚蔓雲道兒,一口惡氣咽不下去,這一下兇比水火,直壓得人透不過氣來,亦教魚蔓雲不得躲閃,隻得雙手握槍,橫在當空,去硬接司馬德戡這一招。“砰”一聲響,電光飛縱,石火迸射,魚蔓雲雖是架住了司馬德戡這一狠劈,卻終是不堪其拔山扛鼎之力,長戟餘勢壓著槍杆一滑,重重劈在了她左肩,斬碎肩甲,又深深斫入肉中,直至敲斷了她肩頭琵琶骨,才停了下來。
魚蔓雲隻覺一陣劇痛徹骨,雖強行咬牙屏住未呻吟出來,可眼下琵琶骨已斷,整隻左臂使不出丁點氣力,更推不開司馬德戡的長戟。司馬德戡見狀,得寸進尺,麵露獰笑,持戟手腕一轉,長戟枝頭青鋒於魚蔓雲肩頭肉中一攪,直教她痛得幾欲昏暈過去,終還忍不住一聲慘唿喊出口來,這正是:
小人披猖,兇徒逞狂。
忠良受戮,無辜遭殃。
濁煙瘴氣,彌天橫揚。
不古世道,病入膏肓。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