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俱羅等人隨著小二走入堂中,隻見店內一片狼藉,桌椅碗菜翻了一地,當中宇文化及麵紅耳赤,滿嘴酒氣,拉拉扯扯,正糾纏著一名美豔女子,狂妄叱道:“哼,竟敢頂撞小爺,看小爺今日如何收拾你這賤人。”那女子兩淚漣漣,已將頰上胭脂水粉衝得一塌糊塗,還一邊掙紮,一邊哭喊而道:“將軍自重,奴家隻是賣藝,並不賣身。”宇文化及哈哈一陣淫笑,說道:“秦樓楚館之中,怎有不賣身之人!”此刻宇文化及邊上還立著兩人,分別是宇文智及與王世充。他二人也是一邊獰笑起哄,一邊煽風點火,這讓宇文化及更是來勁,張牙舞爪去撕扯著那女子裙衫。
原來宇文化及等人昨日中午到了江都城外,聽說魚俱羅水寨在江都城南長江沿岸,正要往那邊過去報道,卻被王世充攔住。王世充謊稱江南戰事不急,盛情邀請宇文化及等人入城,為其設宴接風。也是宇文化及貪圖享樂之人,久聞淮左名都萬種風情,如何經得起王世充誘惑,再加上好不容易擺脫了父親宇文述的約束,他也正想籍此逍遙一番。故此宇文化及也不顧司馬德戡等手下將領勸阻,執意讓大軍駐進了江都城內,他自己則帶著宇文智及去醉雲居赴宴去。二人晚上尋歡作樂,大醉一場,直到次日早上,酒興仍未消散,意猶未盡,他竟又讓王世充擺宴嬉耍,直至方才醉雲居內頭牌琴如雩登台彈唱之時,宇文化及垂涎她美色,又仗著父親朝中勢大,便借著酒勁開始胡鬧了起來。
魚俱羅見了這般情形,直氣得七竅生煙,大聲怒喝道:“住手!”聲若驚雷,堂內眾人心中一懍。宇文化及轉過頭來,他醉眼昏花,尚未看清來的乃是魚俱羅,借酒撒潑,大聲罵道:“什麽人?敢小爺麵前放肆!”魚俱羅尚未答話,王世充已迴過神來,一見魚俱羅突然滿臉怒氣地出現在麵前,直被嚇得魂不附體,他慌忙伏倒,誠惶誠恐說道:“小的不知魚大帥駕到,有失遠迎,還望大帥見諒。”宇文智及也清醒過來,立刻收起一臉淫笑,強作鎮定,施禮而道:“小侄宇文智及拜見魚大帥。”說著他又連向宇文化及遞了幾個眼色。可宇文化及還昏頭暈腦,他衝著魚俱羅大聲嚷道:“爾等可知小爺是何人?小爺乃是左衛大將軍宇文述之子,右屯衛大將軍、驍果統領宇文化及是也,識趣趕快退下,莫壞了小爺好事!”魚俱羅眉頭一皺,氣得不輕,一旁的宇文博見狀,趕緊快步走上前去,一把拉住宇文化及的手說道:“大哥,別胡鬧了,魚大帥來了。”宇文博天生力大,宇文化及被他一扯,揮手想要甩開,卻是通臂一陣痛麻,另一隻抓著琴如雩之手也不禁鬆了開來,魚俱羅身後老鴇見狀,不假思索,一個箭步衝了上去,拉著琴如雩便跑入後堂,躲了起來。
宇文化及被人一抓一痛,酒意倒也消了幾分,他再定睛一看,來者竟是宇文博,他當即劈頭蓋臉罵道:“原來是你這個雜種,快滾開!”不過此時宇文智還忌於魚俱羅也是開隋功臣,兩朝元老,又是此行剿行軍元帥,他機靈之人,亦知分寸,不敢太過張狂去無端得罪魚俱羅,他忙勸宇文化及道:“大哥,這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我兄弟還有要是在身,別再鬧了。”說著他又趕緊向魚俱羅賠罪道:“小侄等不知魚大帥駕到,失禮之處,還望大帥切莫怪罪。大哥隻是一時酒後失態,陪那戲子耍耍而已,大帥莫往心裏去,這邊砸壞店內東西,小侄會照價賠償。”魚俱羅氣頭之上,睨視著宇文化及,冷哼一聲,斥責而道:“江南逆亂未平,爾等應詔從征,到了江都不來水寨報道,卻來風月之地喝酒鬼混,要是誤了平亂大事,恐怕就是你父宇文述也擔當不起。”宇文智及陪笑著說道:“大帥息怒,我兄弟昨日到江都之時,天色已晚,三軍將士業已疲憊不堪,恰又逢一場風雨,這才入江都城暫歇,今日這不正準備前往水寨向大帥報道。”魚俱羅說道:“爾等昨夜駐於城內歇了一宿,為何今晨既不拔軍啟程,還將老夫派去傳話之人給罵迴來,如今又在此地喝酒鬧事,該當何罪?老夫定要拿爾等軍法處置!”
眼見魚俱羅咄咄逼人,宇文智及心生不快,他冷笑而道:“大帥,我兄弟這不也沒誤了什麽大事,還請大帥看在家父麵上,得饒人處且饒人。”魚俱羅雙眼狠狠一瞪,說道:“你父宇文述前日有信來此,要老夫好好指點你兄弟二人,老夫正好乘此機會管教爾等,讓爾等知道這行軍在外,軍令如山之理。”說著他即於隨行部眾大聲喝道:“來人,把這二人拖迴營中,杖責五十軍棍!”宇文化及被魚俱羅這一喝,總算清醒過來,他一見魚俱羅動了真格,駭得不輕,麵色煞白,啞口愣立。而宇文智及聽罷心中一怔,轉而又哼一聲說道:“魚大帥這頓軍棍敢情是要殺我兄弟威風了?此事要是傳到家父那裏,知道魚大帥連這點麵子都不賣,恐怕......”魚俱羅逢長江水上新敗,本來心情不佳,此時宇文智及又搬出宇文述來壓他,更讓他怒不可遏,隻見他暴跳如雷,嘶聲吼道:“你父當年也不過是個鮮卑騎奴破野頭,如今隻得了聖上一點寵信,何至囂張如斯!老夫今日是打定你二人了!”魚俱羅是個粗人,氣頭上說話確實有失分寸。原來宇文述在北周武帝年間姓破野頭,乃匈奴騎奴出生,地位卑賤,後來經當時丞相楊堅提拔,才入朝為官,最後助楊堅以隋代周有功,直至文帝朝才得封功拜爵,盡管如此,但宇文一家對其出生始終耿耿於懷,無非如今他家業大勢大,又是朝中顯貴,皇帝新寵,自然無人敢再提此事,但眼下魚俱羅當眾揭醜,宇文化及、智及聽罷,勃然色變,連宇文博聞言,也不禁皺起了眉頭。
宇文化及怎耐如此遭人侮辱,他惱羞成怒,借著酒膽,拍案喝道:“老匹夫出言不遜,欺人太甚,這筆賬小爺今日必不會善罷甘休!”二人說罷,針鋒相對,怒目相向,王世充趕緊插嘴勸道:“魚大帥息怒,此刻大敵當前,莫為了這點小事傷了兩家和氣,讓江南賊兵有機可乘。”魚俱羅也不正眼瞧他,罵道:“放肆,老夫在此,怎有你這芝麻小吏插嘴餘地!”王世充愕然,不敢再言。
劍拔弩張,眼看兩人就要動起手來,宇文智雖然惱恨不已,但想著此事若鬧大了收不了場,傳出去終究自己理虧,況且魚俱羅乃是行軍元帥,他父親家勢再大,畢竟不在身邊,鞭長莫及,當下還得忍這一時之氣,再伺機報仇,於是他強耐心中怨憤,忍氣吞聲,賠罪而道:“大帥,小侄兄弟二人不知輕重,業已知錯,還望大帥網開一麵,小侄兄弟二人必定感激不盡,力助大帥南下平亂,戴罪立功。”
宇文智及示弱服軟,但魚俱羅還咽不下這口氣,他又欲再罵,身旁一名副將湊到他耳邊低聲勸道:“大帥,宇文將軍現在乃是聖上身邊紅人,大帥若與其結下梁子,莫說江南剿寇,就是對大帥前途也頗為不利。既然他二人業已知錯,不如順水推舟,放他二人一馬,也好讓他二人感恩,全力助大帥南征。還望大帥三思。”魚俱羅聽罷,尋思片刻,此話確實還有幾分道理,於是他於宇文化及、智及二人說道:“既然你兄弟說今早前來報道,限你等一個時辰內帶齊軍士,來老夫水寨,若誤了時辰,休怪老夫無情!”說罷他轉身拂袖而去。宇文博見狀,亦說道:“大哥、二哥好自為之,莫要再誤大事!”言方畢,他也轉身跟著魚俱羅出了廳去,隻剩宇文化及怨氣未消,又啐了一聲罵道:“你這雜種,胳膊總往外拐,總有一天要收拾你!”
魚俱羅等人走遠,宇文化及仍喋喋不休罵個不停,王世充察言觀色,上來說道:“魚俱羅這老匹夫仗著自己是兩朝元老,居功自傲,目中無人,居然連將軍令尊都不放在眼裏,是可忍,孰不可忍!無奈卑職也是個地方小官,撼不動他柱國將軍,不然定要為將軍出這口惡氣!”宇文化及聽了,自斟一杯,一飲而盡,又將酒杯重重砸碎於地,惡狠狠說道:“有仇不報非君子,今日之事,實教人忍無可忍,小爺必不會如此罷休,定要教那老匹夫親食惡果!我這就修書家父,去聖上那裏參他一本!”
但畢竟魚俱羅也是朝中重臣,若無口實,還怕扳不倒他,宇文智及這便說道:“大哥莫要著急,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若要弄死魚俱羅,還得從長計議。”王世充說道:“不錯,將軍。魚俱羅也是柱國將軍,單論這官位,尚在令尊之上,將軍要雪今日之恥,恐怕並不容易。不過好在當今聖上最忌的就是這幹老臣矜功自伐,倚老賣老,相信隻要我等暫忍一時之氣,暗中尋他把柄,屆時再讓令尊參本彈劾,必能教他永無翻身!”宇文智及也說道:“不錯,大哥,今日之事暫且忍他一忍,他日這份羞辱,必能教他數倍奉還!”宇文化及哼了一聲說道:“好,就依王大人之計,再讓那老匹夫囂張數日。來日此仇得報,必然少不了王大人好處!”王世充一聽,麵露喜色,拜謝說道:“卑職先謝過將軍了,如若將軍不棄,卑職願做將軍馬前之卒,誓為將軍盡心盡力。”宇文化及哈哈大笑,拍著王世充肩膀說道:“好!好!就憑王大人這份忠心,本將軍這就上書家父,為你求個江都郡守,接管江都軍政事務,定要教那老匹夫不得好死!”王世充聽罷,喜極而泣,趕緊拜倒於地,叩頭道謝。
三人狼狽為奸,議定毒計,打算暫忍一時之氣,再暗中慢慢尋魚俱羅晦氣。不過宇文二子也真怕誤了時辰,反被魚俱羅抓著把柄再咬一口,於是他兩人也不敢再逗留鬧事,讓王世充喚來老鴇,賠了砸壞桌椅的銀子,又另賞了兩錠金子給那老鴇,並囑其保密今日之事。這老鴇得了銀子,自然歡天喜地,也絕口不提適才之事。眾人善後完畢,便匆匆迴營,集結三軍趕赴水寨。
再說與此同時,楊玄瑛一早別了魚蔓雲,就獨自一人上路,沿著長江北岸走了一程,直抵揚州廣陵渡口。她本想尋船渡江,怎知魚俱羅為準備渡江平亂,早已將江北揚州一帶民船盡皆搜羅改為軍用,廣陵渡已是人丁稀乏,舟船全無。無船渡江,楊玄瑛也無計可施,隻得待在廣陵渡的客棧內歇息等待。這一等不覺三天三夜,這一日午間,江上終於有一艘小漁船緩緩靠近過來。
楊玄瑛這幾日在渡口待得著實煩悶,正愁不知何日能夠渡江,此刻一見有船,她喜出望外,立刻跑到江邊,衝著船上艄公喊道:“船家,可否載小妹渡江去吳郡?”船上艄公往這邊看來,見她孤身女子一人,衣著光鮮華麗,那艄公麵露詫色,一邊搖船靠岸,一邊問道:“姑娘不知吳郡正有暴民作亂嗎?此時去那作甚?”楊玄瑛說道:“小妹去江南投奔親戚,還望船家大哥幫忙,載小妹渡過江去。”那艄公麵露難色,吞吞吐吐說道:“此處渡江,最近的延陵縣已被叛軍頭子占據,做了水軍大營,俺可沒有這份膽子接近,去其他渡口又是路途遙遠......”楊玄瑛莞爾一笑,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子,在手中一晃說道:“船家隻需將小妹放在延陵郊野即可,不必接近水寨。小妹謝過這位船家大哥了,這錠銀子,就給船家大哥作辛苦費吧。”那艄公打漁為生,幾層見過這麽大錠銀子,眼見麵前就是個闊主,縱是龍潭虎穴也不放在眼裏了,於是他眉飛色舞而道:“既然不接近水寨,載姑娘渡江也是可以,不過說好了隻去延陵郊野,姑娘到時可莫反悔。”說著他業已把船靠到了渡口岸邊。楊玄瑛一麵登船,一麵笑道:“船家大哥放心,隻需到江南就行。”
楊玄瑛登上小船,艄公一擺船櫓,船身剛剛離岸而去,忽地岸上又跑來一個少女,雖穿著一身粗布衣裳,卻不掩其俏麗麵容,且其一頭長發深褐,發梢微卷若雲,雙瞳清亮如碧,一看就不象中原人士,瞧年紀也隻是略大楊玄瑛一些。那少女衝著艄公喊道:“船家稍等,把小妹也載過江去吧。”那船家聽了,並未放下船櫓,隻是說道:“這船已被這位姑娘包了,若要渡江,還請姑娘另尋船支吧。”那少女聽了,著急說道:“如今揚州沿岸一船難求,小妹又有要事去江南延陵縣,還請船家與那位妹妹行個方便。”船家說道:“姑娘,俺這船可隻到延陵縣郊野,不入城內水港。”那少女說道:“無妨,無妨,隻要過了長江,哪兒都行。”
楊玄瑛已於船上坐下,她見那女子也是著急過江,知道當下尋船不易,聽到此處,她便於那艄公說道:“這位船家大哥,反正走了這一趟,不如把那位姐姐捎上,給人行個方便吧。”那艄公“嗯”了一聲,說道:“既然這位姑娘不介意,俺也無所謂了,待俺這就把船靠迴去。”岸上那女子聽了,說道:“如此謝過船家與那位妹子了,不勞煩船家靠岸,小妹這就上船了。”說著隻見她縱身一躍,兔起鶻落,轉眼間已穩穩妥妥立在了船頭。這船離岸邊十餘步遠,那女子不僅輕鬆躍過,落船甲板之時更是輕盈無聲,整船一點不曾晃動,這番矯捷身手,楊玄瑛見狀,心中暗暗讚了一聲好。
船夫待她二人坐穩,即搖船緩緩往江南駛去,那少女坐於楊玄瑛身旁,見她錦裙繡帔,儀容端莊,一派富貴之氣,便上來搭訕說道:“多謝這位妹妹了,姐姐姓王,小名喚作婉兒。請教這位妹妹芳名?”楊玄瑛說道:“小妹姓楊,小名玄瑛。”王婉兒說道:“瞧妹妹這身妝扮,也是富貴人家,如今吳會二郡動亂,賊匪橫行,暴民肆意打劫富家,妹妹獨身一人,去哪作何?”楊玄瑛經她這一問,又想起這一次渡江南去,原是打算尋找失蹤多年的二叔內史令楊約,這也是她本以為兄長攜先帝遺詔、以撥亂反正為名起兵,振臂一唿,必得朝野響應。可自出黎陽一路過來,一麵是所遇之人如衛玄、樊子蓋、屈突通、魚俱羅等這些並非是非不明、善惡不分之人都極力維護楊廣,一麵卻是中原赤地千裏,民無聊生之慘狀,這些親眼目睹之事,教她思來想去,反隋究竟是對是錯,往後何去何從,著實讓人猶豫迷茫。再想樊子蓋洛陽城外之言,兩朝恩怨其中盤根錯節,錯綜複雜,自己隻是道聽途說,父親為何要助那楊廣登基,則更讓她耿耿於懷。今欲知那些陳年老事其中細節,也隻有去尋當年被罷官流放江南後失蹤於會稽郡一帶的二叔楊約,何況其兄楊玄感起事兵敗,已落得家破人亡,也隻剩楊約這最後一個親人,她便想借此次下江南之機,順道打聽她二叔下落。不過楊約失蹤已有七年,生死未卜,杳無音訊,這茫茫人海,要將他他尋出,談何容易,想到此處,楊玄瑛黯然失落,便於王婉兒說道:“小妹隻是借道吳郡,去會稽尋個親戚。”王婉兒甚是機靈,一見楊玄瑛這幅神情,便說道:“妹妹心事重重,想來尋親之事多有困難,姐姐在江南也待過數年,於吳會二郡多有熟悉,妹妹若需要幫忙,隻管開口就行。”楊玄瑛見王婉兒登船那一手,也知道她身懷武功,但兩人素不相識,她卻熱情如此,難免讓人生起戒心,楊玄瑛並不想暴露了自己身份,她隻淺淺一笑說道:“多謝姐姐好意,隻是姐姐似乎有急事渡江,小妹尋親不敢勞煩姐姐,免得誤了姐姐大事。”王婉兒咯吱一笑說道:“其實也沒什麽大事,隻是聽說對岸延陵義軍中有個道士,能夠唿喚風雨,驅策雷霆,前些日子於長江上擺了一個雷陣,險些困死隋軍揚州行軍元帥魚俱羅。此事甚是稀奇,隻恨自己不能親睹,姐姐這便想去延陵水寨,瞧瞧那道士究竟何方神聖。”
楊玄瑛暗暗吃驚,這個時候去延陵義軍水寨,基本等於心存異心反隋,若是傳了出去,那是誅滅九族之重罪,王婉兒與她素昧平生,卻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若無其事地說出口來,不知她是真的毫無心機,還是另有目的,想到此處,楊玄瑛便擺出一副毫不關心的樣子,淡淡地“嗯”了一聲。但王婉兒又抬起頭來,遙望延陵方向,似自言自語地說道:“據說那道士不僅能唿風喚雨,還能知過去未來,前世今生,其實姐姐也是想尋個人,尋了多年沒有結果,這便欲找那道士給卜一卦試試。”楊玄瑛也學過陰陽之術,但她所承襲的太乙神數中並無卜卦尋人之法。但道家數術博大精深,觀那日這道士所布雷陣,確實非比尋常,其陰陽術之造詣,似乎還在楊玄瑛之上,說不定他還真有尋人之法。楊玄瑛想著此去江南尋人,猶如大海撈針,既然這道士有如此能耐,或可一試,於是她終於忍不住說道:“若世間真有如此奇人,小妹倒也想見識見識,姐姐若不嫌棄,小妹想隨姐姐一起去延陵瞧瞧。”王婉兒聽罷,轉過頭望著楊玄瑛說道:“隻是不知義軍營寨水深水淺,妹妹若是同去,怕有危險。”楊玄瑛說道:“姐姐放心,小妹也學過一些花拳繡腿,自保應是不難,此去不會扯姐姐後腿便是。”王婉兒笑道:“如此也好,如今江南動亂,兩個人同去,也好有個照應。”二人議定,又互聊一番。王婉兒說話爽快,也讓楊玄瑛覺得言談投機,說著說著,她倒也放下了先前心中戒心。
不知覺間,時至黃昏,漁船已漸漸靠近了長江南岸。那艄公不敢接近延陵義軍水寨,便在縣東焦山東麓荒野靠了岸。楊玄瑛、王婉兒二人登岸之時,眼見天色已晚,而此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想去延陵,還得先翻過焦山。焦山雖然不高,但陡屹長江之畔,山路險阻,顯然不宜夜間過山,二人隻得於山下林子裏點起篝火,決定於郊野露宿一晚,再於次日起程上路。
這個時節已然入秋,楊玄瑛自北方南下之時尚穿著一襲稠裙,略顯單薄,前幾日住於帳中,尚不覺冷,此時露宿郊外,再加江邊夜風凜冽,她不僅打了一個寒戰,蜷起身子靠近篝火,籍此取暖。王婉兒於一旁見狀,打開包袱,取出一件貂皮裘襖遞了過來說道:“江邊風大,這小襖就給妹妹禦寒吧。”楊玄瑛接過貂襖,借火光看去,隻見這見貂襖光鮮色潤,皮柔絨厚,雖不是極品紫貂,卻也不是凡品。楊玄瑛貴族出生,一看便知這件貂襖價值不菲,與王婉兒一身粗布衣服極不相配,於是詫異問道:“姐姐如何會有如此名貴的裘襖?”王婉兒說道:“爹爹原是西域商客,這件小襖,在中原名貴,在西域可不足為奇。”楊玄瑛見王婉兒那頭微倦褐發,碧綠雙眸,早已看出她並非中原人士,聞得此言,迴想自己曾於大興、洛陽城中見過那些西域人士,確實長得與王婉兒相似,她便也不再驚奇,將小襖遞了迴去,說道:“這小襖在中原甚是名貴,小妹怎敢受此厚禮,還請姐姐收迴吧。”王婉兒笑道:“天寒地涼,若妹妹凍壞了身子,還得姐姐照顧,明日如何再去延陵闖義軍水寨?這小襖就當姐姐借給妹妹吧,待明日妹妹入了延陵縣,買一套禦寒衣物,再還給姐姐吧。”盛情難卻,楊玄瑛推脫不去,隻好謝過王婉兒,將貂襖披上,頓時覺得身上暖和了不少。王婉兒待她穿上貂襖,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妹妹一身富貴相,這貂絨小襖還挺合適妹妹的。”楊玄瑛聽了臉一紅,說道:“姐姐莫要取笑小妹了。”王婉兒又接著說道:“妹妹若是累了,就先歇著吧,這裏有姐姐守著。”楊玄瑛點了點頭說道:“那小妹暫歇一會,後夜來替換姐姐。”說著她席地而臥,就此睡去。
這一晚夜長夢多,自黎陽以來諸事浮現夢中,尤其葮蘆戍上,麵對滔滔黃河,走投無路之時,拔劍刺死兄長楊玄感之情形,曆曆在目。本欲飲劍自刎,卻哪知會被對手宇文博給救下,直至上陽宮傷愈之時,雖然心灰意冷,但過了那絕望之境也就再沒了自戕之勇氣。可迴想諸事因果,也是自己年幼衝動,隻憑自小聽往來楊家之人說了些朝野之事,就以為了解了天下時局,現在想來,父親楊素當年位高權重,即使父親過世,兄長楊玄感世襲楚公爵位,也是身居朝中要職,那些來往楊家之人,多是另有所圖,又怎會傾心相述。隻是許多事走上了便無法迴頭,自己已成朝廷侵欽犯,此後若不是一條反隋黑路到底,也隻有找個地方隱居起來,苟且一生了。夢至此處,感舊之哀,傷神銷魂,乍又見業火焚身,片片黑灰,逐風飄亂。這燼灰散去,竟又見宇文博於洛陽城內禦龍橋前、斷雲峪下避雨台上、長江水中五雷陣內,與自己糾纏不清。這感覺,似恨非恨,似怨非怨,可還稀裏糊塗之間,宇文博忽然大叱一聲,揮杵往自己頭頂砸來。這一擊開山碎石,氣勢驚人,可自己並不躲閃,亦挑起流雲槊衝他前胸紮去。一刹那,鮮血四濺,一片殷紅蒙住雙眼,楊玄瑛不禁一聲驚唿,翻身坐了起來,睜開雙眼,隻見江畔林中一片漆黑,篝火不知何時已然滅去,她這才發現適才隻是一個噩夢。
這邊楊玄瑛剛剛噩夢驚迴,王婉兒已躡足跑到她身旁,一把將她拉起,輕聲於她耳語說道:“別出聲,有人來了。人數不少,深夜疾行,不知敵友,先別輕舉妄動,避開再說。”楊玄瑛聞言,再凝神細聽,隻聞林中風聲過處,隱約帶著嘈雜人聲步聲,正往這邊過來,這正是:
枝影搖亂,樹欲靜而風不平。
奔流激蕩,波未平而滔又驚。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原來宇文化及等人昨日中午到了江都城外,聽說魚俱羅水寨在江都城南長江沿岸,正要往那邊過去報道,卻被王世充攔住。王世充謊稱江南戰事不急,盛情邀請宇文化及等人入城,為其設宴接風。也是宇文化及貪圖享樂之人,久聞淮左名都萬種風情,如何經得起王世充誘惑,再加上好不容易擺脫了父親宇文述的約束,他也正想籍此逍遙一番。故此宇文化及也不顧司馬德戡等手下將領勸阻,執意讓大軍駐進了江都城內,他自己則帶著宇文智及去醉雲居赴宴去。二人晚上尋歡作樂,大醉一場,直到次日早上,酒興仍未消散,意猶未盡,他竟又讓王世充擺宴嬉耍,直至方才醉雲居內頭牌琴如雩登台彈唱之時,宇文化及垂涎她美色,又仗著父親朝中勢大,便借著酒勁開始胡鬧了起來。
魚俱羅見了這般情形,直氣得七竅生煙,大聲怒喝道:“住手!”聲若驚雷,堂內眾人心中一懍。宇文化及轉過頭來,他醉眼昏花,尚未看清來的乃是魚俱羅,借酒撒潑,大聲罵道:“什麽人?敢小爺麵前放肆!”魚俱羅尚未答話,王世充已迴過神來,一見魚俱羅突然滿臉怒氣地出現在麵前,直被嚇得魂不附體,他慌忙伏倒,誠惶誠恐說道:“小的不知魚大帥駕到,有失遠迎,還望大帥見諒。”宇文智及也清醒過來,立刻收起一臉淫笑,強作鎮定,施禮而道:“小侄宇文智及拜見魚大帥。”說著他又連向宇文化及遞了幾個眼色。可宇文化及還昏頭暈腦,他衝著魚俱羅大聲嚷道:“爾等可知小爺是何人?小爺乃是左衛大將軍宇文述之子,右屯衛大將軍、驍果統領宇文化及是也,識趣趕快退下,莫壞了小爺好事!”魚俱羅眉頭一皺,氣得不輕,一旁的宇文博見狀,趕緊快步走上前去,一把拉住宇文化及的手說道:“大哥,別胡鬧了,魚大帥來了。”宇文博天生力大,宇文化及被他一扯,揮手想要甩開,卻是通臂一陣痛麻,另一隻抓著琴如雩之手也不禁鬆了開來,魚俱羅身後老鴇見狀,不假思索,一個箭步衝了上去,拉著琴如雩便跑入後堂,躲了起來。
宇文化及被人一抓一痛,酒意倒也消了幾分,他再定睛一看,來者竟是宇文博,他當即劈頭蓋臉罵道:“原來是你這個雜種,快滾開!”不過此時宇文智還忌於魚俱羅也是開隋功臣,兩朝元老,又是此行剿行軍元帥,他機靈之人,亦知分寸,不敢太過張狂去無端得罪魚俱羅,他忙勸宇文化及道:“大哥,這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我兄弟還有要是在身,別再鬧了。”說著他又趕緊向魚俱羅賠罪道:“小侄等不知魚大帥駕到,失禮之處,還望大帥切莫怪罪。大哥隻是一時酒後失態,陪那戲子耍耍而已,大帥莫往心裏去,這邊砸壞店內東西,小侄會照價賠償。”魚俱羅氣頭之上,睨視著宇文化及,冷哼一聲,斥責而道:“江南逆亂未平,爾等應詔從征,到了江都不來水寨報道,卻來風月之地喝酒鬼混,要是誤了平亂大事,恐怕就是你父宇文述也擔當不起。”宇文智及陪笑著說道:“大帥息怒,我兄弟昨日到江都之時,天色已晚,三軍將士業已疲憊不堪,恰又逢一場風雨,這才入江都城暫歇,今日這不正準備前往水寨向大帥報道。”魚俱羅說道:“爾等昨夜駐於城內歇了一宿,為何今晨既不拔軍啟程,還將老夫派去傳話之人給罵迴來,如今又在此地喝酒鬧事,該當何罪?老夫定要拿爾等軍法處置!”
眼見魚俱羅咄咄逼人,宇文智及心生不快,他冷笑而道:“大帥,我兄弟這不也沒誤了什麽大事,還請大帥看在家父麵上,得饒人處且饒人。”魚俱羅雙眼狠狠一瞪,說道:“你父宇文述前日有信來此,要老夫好好指點你兄弟二人,老夫正好乘此機會管教爾等,讓爾等知道這行軍在外,軍令如山之理。”說著他即於隨行部眾大聲喝道:“來人,把這二人拖迴營中,杖責五十軍棍!”宇文化及被魚俱羅這一喝,總算清醒過來,他一見魚俱羅動了真格,駭得不輕,麵色煞白,啞口愣立。而宇文智及聽罷心中一怔,轉而又哼一聲說道:“魚大帥這頓軍棍敢情是要殺我兄弟威風了?此事要是傳到家父那裏,知道魚大帥連這點麵子都不賣,恐怕......”魚俱羅逢長江水上新敗,本來心情不佳,此時宇文智及又搬出宇文述來壓他,更讓他怒不可遏,隻見他暴跳如雷,嘶聲吼道:“你父當年也不過是個鮮卑騎奴破野頭,如今隻得了聖上一點寵信,何至囂張如斯!老夫今日是打定你二人了!”魚俱羅是個粗人,氣頭上說話確實有失分寸。原來宇文述在北周武帝年間姓破野頭,乃匈奴騎奴出生,地位卑賤,後來經當時丞相楊堅提拔,才入朝為官,最後助楊堅以隋代周有功,直至文帝朝才得封功拜爵,盡管如此,但宇文一家對其出生始終耿耿於懷,無非如今他家業大勢大,又是朝中顯貴,皇帝新寵,自然無人敢再提此事,但眼下魚俱羅當眾揭醜,宇文化及、智及聽罷,勃然色變,連宇文博聞言,也不禁皺起了眉頭。
宇文化及怎耐如此遭人侮辱,他惱羞成怒,借著酒膽,拍案喝道:“老匹夫出言不遜,欺人太甚,這筆賬小爺今日必不會善罷甘休!”二人說罷,針鋒相對,怒目相向,王世充趕緊插嘴勸道:“魚大帥息怒,此刻大敵當前,莫為了這點小事傷了兩家和氣,讓江南賊兵有機可乘。”魚俱羅也不正眼瞧他,罵道:“放肆,老夫在此,怎有你這芝麻小吏插嘴餘地!”王世充愕然,不敢再言。
劍拔弩張,眼看兩人就要動起手來,宇文智雖然惱恨不已,但想著此事若鬧大了收不了場,傳出去終究自己理虧,況且魚俱羅乃是行軍元帥,他父親家勢再大,畢竟不在身邊,鞭長莫及,當下還得忍這一時之氣,再伺機報仇,於是他強耐心中怨憤,忍氣吞聲,賠罪而道:“大帥,小侄兄弟二人不知輕重,業已知錯,還望大帥網開一麵,小侄兄弟二人必定感激不盡,力助大帥南下平亂,戴罪立功。”
宇文智及示弱服軟,但魚俱羅還咽不下這口氣,他又欲再罵,身旁一名副將湊到他耳邊低聲勸道:“大帥,宇文將軍現在乃是聖上身邊紅人,大帥若與其結下梁子,莫說江南剿寇,就是對大帥前途也頗為不利。既然他二人業已知錯,不如順水推舟,放他二人一馬,也好讓他二人感恩,全力助大帥南征。還望大帥三思。”魚俱羅聽罷,尋思片刻,此話確實還有幾分道理,於是他於宇文化及、智及二人說道:“既然你兄弟說今早前來報道,限你等一個時辰內帶齊軍士,來老夫水寨,若誤了時辰,休怪老夫無情!”說罷他轉身拂袖而去。宇文博見狀,亦說道:“大哥、二哥好自為之,莫要再誤大事!”言方畢,他也轉身跟著魚俱羅出了廳去,隻剩宇文化及怨氣未消,又啐了一聲罵道:“你這雜種,胳膊總往外拐,總有一天要收拾你!”
魚俱羅等人走遠,宇文化及仍喋喋不休罵個不停,王世充察言觀色,上來說道:“魚俱羅這老匹夫仗著自己是兩朝元老,居功自傲,目中無人,居然連將軍令尊都不放在眼裏,是可忍,孰不可忍!無奈卑職也是個地方小官,撼不動他柱國將軍,不然定要為將軍出這口惡氣!”宇文化及聽了,自斟一杯,一飲而盡,又將酒杯重重砸碎於地,惡狠狠說道:“有仇不報非君子,今日之事,實教人忍無可忍,小爺必不會如此罷休,定要教那老匹夫親食惡果!我這就修書家父,去聖上那裏參他一本!”
但畢竟魚俱羅也是朝中重臣,若無口實,還怕扳不倒他,宇文智及這便說道:“大哥莫要著急,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若要弄死魚俱羅,還得從長計議。”王世充說道:“不錯,將軍。魚俱羅也是柱國將軍,單論這官位,尚在令尊之上,將軍要雪今日之恥,恐怕並不容易。不過好在當今聖上最忌的就是這幹老臣矜功自伐,倚老賣老,相信隻要我等暫忍一時之氣,暗中尋他把柄,屆時再讓令尊參本彈劾,必能教他永無翻身!”宇文智及也說道:“不錯,大哥,今日之事暫且忍他一忍,他日這份羞辱,必能教他數倍奉還!”宇文化及哼了一聲說道:“好,就依王大人之計,再讓那老匹夫囂張數日。來日此仇得報,必然少不了王大人好處!”王世充一聽,麵露喜色,拜謝說道:“卑職先謝過將軍了,如若將軍不棄,卑職願做將軍馬前之卒,誓為將軍盡心盡力。”宇文化及哈哈大笑,拍著王世充肩膀說道:“好!好!就憑王大人這份忠心,本將軍這就上書家父,為你求個江都郡守,接管江都軍政事務,定要教那老匹夫不得好死!”王世充聽罷,喜極而泣,趕緊拜倒於地,叩頭道謝。
三人狼狽為奸,議定毒計,打算暫忍一時之氣,再暗中慢慢尋魚俱羅晦氣。不過宇文二子也真怕誤了時辰,反被魚俱羅抓著把柄再咬一口,於是他兩人也不敢再逗留鬧事,讓王世充喚來老鴇,賠了砸壞桌椅的銀子,又另賞了兩錠金子給那老鴇,並囑其保密今日之事。這老鴇得了銀子,自然歡天喜地,也絕口不提適才之事。眾人善後完畢,便匆匆迴營,集結三軍趕赴水寨。
再說與此同時,楊玄瑛一早別了魚蔓雲,就獨自一人上路,沿著長江北岸走了一程,直抵揚州廣陵渡口。她本想尋船渡江,怎知魚俱羅為準備渡江平亂,早已將江北揚州一帶民船盡皆搜羅改為軍用,廣陵渡已是人丁稀乏,舟船全無。無船渡江,楊玄瑛也無計可施,隻得待在廣陵渡的客棧內歇息等待。這一等不覺三天三夜,這一日午間,江上終於有一艘小漁船緩緩靠近過來。
楊玄瑛這幾日在渡口待得著實煩悶,正愁不知何日能夠渡江,此刻一見有船,她喜出望外,立刻跑到江邊,衝著船上艄公喊道:“船家,可否載小妹渡江去吳郡?”船上艄公往這邊看來,見她孤身女子一人,衣著光鮮華麗,那艄公麵露詫色,一邊搖船靠岸,一邊問道:“姑娘不知吳郡正有暴民作亂嗎?此時去那作甚?”楊玄瑛說道:“小妹去江南投奔親戚,還望船家大哥幫忙,載小妹渡過江去。”那艄公麵露難色,吞吞吐吐說道:“此處渡江,最近的延陵縣已被叛軍頭子占據,做了水軍大營,俺可沒有這份膽子接近,去其他渡口又是路途遙遠......”楊玄瑛莞爾一笑,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子,在手中一晃說道:“船家隻需將小妹放在延陵郊野即可,不必接近水寨。小妹謝過這位船家大哥了,這錠銀子,就給船家大哥作辛苦費吧。”那艄公打漁為生,幾層見過這麽大錠銀子,眼見麵前就是個闊主,縱是龍潭虎穴也不放在眼裏了,於是他眉飛色舞而道:“既然不接近水寨,載姑娘渡江也是可以,不過說好了隻去延陵郊野,姑娘到時可莫反悔。”說著他業已把船靠到了渡口岸邊。楊玄瑛一麵登船,一麵笑道:“船家大哥放心,隻需到江南就行。”
楊玄瑛登上小船,艄公一擺船櫓,船身剛剛離岸而去,忽地岸上又跑來一個少女,雖穿著一身粗布衣裳,卻不掩其俏麗麵容,且其一頭長發深褐,發梢微卷若雲,雙瞳清亮如碧,一看就不象中原人士,瞧年紀也隻是略大楊玄瑛一些。那少女衝著艄公喊道:“船家稍等,把小妹也載過江去吧。”那船家聽了,並未放下船櫓,隻是說道:“這船已被這位姑娘包了,若要渡江,還請姑娘另尋船支吧。”那少女聽了,著急說道:“如今揚州沿岸一船難求,小妹又有要事去江南延陵縣,還請船家與那位妹妹行個方便。”船家說道:“姑娘,俺這船可隻到延陵縣郊野,不入城內水港。”那少女說道:“無妨,無妨,隻要過了長江,哪兒都行。”
楊玄瑛已於船上坐下,她見那女子也是著急過江,知道當下尋船不易,聽到此處,她便於那艄公說道:“這位船家大哥,反正走了這一趟,不如把那位姐姐捎上,給人行個方便吧。”那艄公“嗯”了一聲,說道:“既然這位姑娘不介意,俺也無所謂了,待俺這就把船靠迴去。”岸上那女子聽了,說道:“如此謝過船家與那位妹子了,不勞煩船家靠岸,小妹這就上船了。”說著隻見她縱身一躍,兔起鶻落,轉眼間已穩穩妥妥立在了船頭。這船離岸邊十餘步遠,那女子不僅輕鬆躍過,落船甲板之時更是輕盈無聲,整船一點不曾晃動,這番矯捷身手,楊玄瑛見狀,心中暗暗讚了一聲好。
船夫待她二人坐穩,即搖船緩緩往江南駛去,那少女坐於楊玄瑛身旁,見她錦裙繡帔,儀容端莊,一派富貴之氣,便上來搭訕說道:“多謝這位妹妹了,姐姐姓王,小名喚作婉兒。請教這位妹妹芳名?”楊玄瑛說道:“小妹姓楊,小名玄瑛。”王婉兒說道:“瞧妹妹這身妝扮,也是富貴人家,如今吳會二郡動亂,賊匪橫行,暴民肆意打劫富家,妹妹獨身一人,去哪作何?”楊玄瑛經她這一問,又想起這一次渡江南去,原是打算尋找失蹤多年的二叔內史令楊約,這也是她本以為兄長攜先帝遺詔、以撥亂反正為名起兵,振臂一唿,必得朝野響應。可自出黎陽一路過來,一麵是所遇之人如衛玄、樊子蓋、屈突通、魚俱羅等這些並非是非不明、善惡不分之人都極力維護楊廣,一麵卻是中原赤地千裏,民無聊生之慘狀,這些親眼目睹之事,教她思來想去,反隋究竟是對是錯,往後何去何從,著實讓人猶豫迷茫。再想樊子蓋洛陽城外之言,兩朝恩怨其中盤根錯節,錯綜複雜,自己隻是道聽途說,父親為何要助那楊廣登基,則更讓她耿耿於懷。今欲知那些陳年老事其中細節,也隻有去尋當年被罷官流放江南後失蹤於會稽郡一帶的二叔楊約,何況其兄楊玄感起事兵敗,已落得家破人亡,也隻剩楊約這最後一個親人,她便想借此次下江南之機,順道打聽她二叔下落。不過楊約失蹤已有七年,生死未卜,杳無音訊,這茫茫人海,要將他他尋出,談何容易,想到此處,楊玄瑛黯然失落,便於王婉兒說道:“小妹隻是借道吳郡,去會稽尋個親戚。”王婉兒甚是機靈,一見楊玄瑛這幅神情,便說道:“妹妹心事重重,想來尋親之事多有困難,姐姐在江南也待過數年,於吳會二郡多有熟悉,妹妹若需要幫忙,隻管開口就行。”楊玄瑛見王婉兒登船那一手,也知道她身懷武功,但兩人素不相識,她卻熱情如此,難免讓人生起戒心,楊玄瑛並不想暴露了自己身份,她隻淺淺一笑說道:“多謝姐姐好意,隻是姐姐似乎有急事渡江,小妹尋親不敢勞煩姐姐,免得誤了姐姐大事。”王婉兒咯吱一笑說道:“其實也沒什麽大事,隻是聽說對岸延陵義軍中有個道士,能夠唿喚風雨,驅策雷霆,前些日子於長江上擺了一個雷陣,險些困死隋軍揚州行軍元帥魚俱羅。此事甚是稀奇,隻恨自己不能親睹,姐姐這便想去延陵水寨,瞧瞧那道士究竟何方神聖。”
楊玄瑛暗暗吃驚,這個時候去延陵義軍水寨,基本等於心存異心反隋,若是傳了出去,那是誅滅九族之重罪,王婉兒與她素昧平生,卻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若無其事地說出口來,不知她是真的毫無心機,還是另有目的,想到此處,楊玄瑛便擺出一副毫不關心的樣子,淡淡地“嗯”了一聲。但王婉兒又抬起頭來,遙望延陵方向,似自言自語地說道:“據說那道士不僅能唿風喚雨,還能知過去未來,前世今生,其實姐姐也是想尋個人,尋了多年沒有結果,這便欲找那道士給卜一卦試試。”楊玄瑛也學過陰陽之術,但她所承襲的太乙神數中並無卜卦尋人之法。但道家數術博大精深,觀那日這道士所布雷陣,確實非比尋常,其陰陽術之造詣,似乎還在楊玄瑛之上,說不定他還真有尋人之法。楊玄瑛想著此去江南尋人,猶如大海撈針,既然這道士有如此能耐,或可一試,於是她終於忍不住說道:“若世間真有如此奇人,小妹倒也想見識見識,姐姐若不嫌棄,小妹想隨姐姐一起去延陵瞧瞧。”王婉兒聽罷,轉過頭望著楊玄瑛說道:“隻是不知義軍營寨水深水淺,妹妹若是同去,怕有危險。”楊玄瑛說道:“姐姐放心,小妹也學過一些花拳繡腿,自保應是不難,此去不會扯姐姐後腿便是。”王婉兒笑道:“如此也好,如今江南動亂,兩個人同去,也好有個照應。”二人議定,又互聊一番。王婉兒說話爽快,也讓楊玄瑛覺得言談投機,說著說著,她倒也放下了先前心中戒心。
不知覺間,時至黃昏,漁船已漸漸靠近了長江南岸。那艄公不敢接近延陵義軍水寨,便在縣東焦山東麓荒野靠了岸。楊玄瑛、王婉兒二人登岸之時,眼見天色已晚,而此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想去延陵,還得先翻過焦山。焦山雖然不高,但陡屹長江之畔,山路險阻,顯然不宜夜間過山,二人隻得於山下林子裏點起篝火,決定於郊野露宿一晚,再於次日起程上路。
這個時節已然入秋,楊玄瑛自北方南下之時尚穿著一襲稠裙,略顯單薄,前幾日住於帳中,尚不覺冷,此時露宿郊外,再加江邊夜風凜冽,她不僅打了一個寒戰,蜷起身子靠近篝火,籍此取暖。王婉兒於一旁見狀,打開包袱,取出一件貂皮裘襖遞了過來說道:“江邊風大,這小襖就給妹妹禦寒吧。”楊玄瑛接過貂襖,借火光看去,隻見這見貂襖光鮮色潤,皮柔絨厚,雖不是極品紫貂,卻也不是凡品。楊玄瑛貴族出生,一看便知這件貂襖價值不菲,與王婉兒一身粗布衣服極不相配,於是詫異問道:“姐姐如何會有如此名貴的裘襖?”王婉兒說道:“爹爹原是西域商客,這件小襖,在中原名貴,在西域可不足為奇。”楊玄瑛見王婉兒那頭微倦褐發,碧綠雙眸,早已看出她並非中原人士,聞得此言,迴想自己曾於大興、洛陽城中見過那些西域人士,確實長得與王婉兒相似,她便也不再驚奇,將小襖遞了迴去,說道:“這小襖在中原甚是名貴,小妹怎敢受此厚禮,還請姐姐收迴吧。”王婉兒笑道:“天寒地涼,若妹妹凍壞了身子,還得姐姐照顧,明日如何再去延陵闖義軍水寨?這小襖就當姐姐借給妹妹吧,待明日妹妹入了延陵縣,買一套禦寒衣物,再還給姐姐吧。”盛情難卻,楊玄瑛推脫不去,隻好謝過王婉兒,將貂襖披上,頓時覺得身上暖和了不少。王婉兒待她穿上貂襖,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妹妹一身富貴相,這貂絨小襖還挺合適妹妹的。”楊玄瑛聽了臉一紅,說道:“姐姐莫要取笑小妹了。”王婉兒又接著說道:“妹妹若是累了,就先歇著吧,這裏有姐姐守著。”楊玄瑛點了點頭說道:“那小妹暫歇一會,後夜來替換姐姐。”說著她席地而臥,就此睡去。
這一晚夜長夢多,自黎陽以來諸事浮現夢中,尤其葮蘆戍上,麵對滔滔黃河,走投無路之時,拔劍刺死兄長楊玄感之情形,曆曆在目。本欲飲劍自刎,卻哪知會被對手宇文博給救下,直至上陽宮傷愈之時,雖然心灰意冷,但過了那絕望之境也就再沒了自戕之勇氣。可迴想諸事因果,也是自己年幼衝動,隻憑自小聽往來楊家之人說了些朝野之事,就以為了解了天下時局,現在想來,父親楊素當年位高權重,即使父親過世,兄長楊玄感世襲楚公爵位,也是身居朝中要職,那些來往楊家之人,多是另有所圖,又怎會傾心相述。隻是許多事走上了便無法迴頭,自己已成朝廷侵欽犯,此後若不是一條反隋黑路到底,也隻有找個地方隱居起來,苟且一生了。夢至此處,感舊之哀,傷神銷魂,乍又見業火焚身,片片黑灰,逐風飄亂。這燼灰散去,竟又見宇文博於洛陽城內禦龍橋前、斷雲峪下避雨台上、長江水中五雷陣內,與自己糾纏不清。這感覺,似恨非恨,似怨非怨,可還稀裏糊塗之間,宇文博忽然大叱一聲,揮杵往自己頭頂砸來。這一擊開山碎石,氣勢驚人,可自己並不躲閃,亦挑起流雲槊衝他前胸紮去。一刹那,鮮血四濺,一片殷紅蒙住雙眼,楊玄瑛不禁一聲驚唿,翻身坐了起來,睜開雙眼,隻見江畔林中一片漆黑,篝火不知何時已然滅去,她這才發現適才隻是一個噩夢。
這邊楊玄瑛剛剛噩夢驚迴,王婉兒已躡足跑到她身旁,一把將她拉起,輕聲於她耳語說道:“別出聲,有人來了。人數不少,深夜疾行,不知敵友,先別輕舉妄動,避開再說。”楊玄瑛聞言,再凝神細聽,隻聞林中風聲過處,隱約帶著嘈雜人聲步聲,正往這邊過來,這正是:
枝影搖亂,樹欲靜而風不平。
奔流激蕩,波未平而滔又驚。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