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給軍艦產炮彈、裝炮彈
帝魂重生中華崛起之路 作者:最純潔的上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兩種彈殼生產程序的運行,產線各機械臂處源源不斷的產出彈殼,然後被機械臂整整齊齊的擺放在產線各個機械臂旁邊的地麵上。
五分鍾後,產線左右兩邊的機械臂旁邊堆滿了整齊的彈殼,保守估計每種都有三四千枚。
小不點一個一個機械臂過去收好彈殼,然後迴到產線尾部拿出椅子翹著二郎腿等待。
兩個多小時後,十萬枚155口徑、十萬枚45口徑彈殼生產完畢。
小家夥繼續加入鐵礦、鋁礦加熱去除雜質,添加兩種稀土去除雜質高頻震蕩,這是生產炮彈彈頭。不過這次隻設置運行生產155口徑彈頭的程序,因為這種彈頭需要的材料非常多。
滴…產線開始運行…
一個小時後,小不點重新投入了二十幾次材料以及添加了一次冷凍液,總算把十萬枚155口徑彈頭生產完畢。
接著是同時生產45口徑的實心跟裝彈彈頭,口徑小每枚需要的材料不多。
滴…又是一聲響後產線開始運行…
又是一個小時後,在小家夥添加了九次材料,十萬枚彈頭生產完畢。實心彈頭五萬枚,裝藥彈丸也是五萬枚。
接著就是繼續添加材料生產底火跟引信,兩種部件的火藥都是一樣的。所以小不點在底火跟引信的生產空旭跑到火炮產線調配生產火藥,每枚需要的底火、引信藥量不大,而且又是區別於氮化物的新型底火,所以調製很快完成。
待這邊開始有底火引信部件產出前,把底火引信藥裝入機械臂旁邊的大箱子,讓其自動填裝引信以及底火。
四十分鍾後,二十萬枚底火、引信生產完畢。
小不點打了個瞌睡憨,等待電爐降溫冷卻後開始調製新型發射裝藥。這種發射裝藥比顆粒裝藥更加安全、耐潮、耐高溫,新型裝藥是半固態發射藥。放水裏拿起來裝填進彈殼,用高於2500度的底火激發發射。除了產生近三千度高溫的火球外,沒有任何煙霧產生。
調製完成兩爐發射藥開始拿出彈殼、底火擺放在產線頭部地麵上控製機械臂自動裝填發射藥以及安裝底火。
當發射藥裝進彈殼後,在幾秒鍾內表麵會跟空氣氧化一層跟紙張一樣薄的堅硬保護膜。
又是近一個半小時過去,二十萬枚發射彈殼生產完畢。
彈殼裝藥完畢,小不點拿出兩種裝藥彈頭以及超爆彈藥擺放在產線前部機械臂四周的地麵上,開始給彈丸填裝超爆彈藥。
然後又調試了一種密封試劑,給兩台機械臂安裝上橡膠管線,每安裝完一枚彈丸的彈藥就往彈丸的彈藥上麵噴射一層試劑密封死裏麵的彈藥,避免彈藥漏出以及接觸空氣。這些裝了彈藥的彈頭,隻要扭上雙引爆引信就可以發射出去引爆裏麵的超爆彈藥。
又是一個半小時後,兩種彈頭全部裝藥完成。
最後一步,小不點把所有填裝好彈藥為安裝引信的彈頭以及實心單頭跟填裝好發射藥跟安裝好底火的彈殼拿出,擺在機械臂旁邊開始生產完整的炮彈。
隨著產線快速運轉,一枚枚彈頭跟一枚枚彈殼壓實在一起。
由於使用了新合金技術,無論彈殼還是彈頭都比普通的彈頭彈殼輕太多。尤其的彈殼比銅製以及覆銅鋼彈殼輕十分之九,也就是說如果普通155口徑的彈殼重二十三十斤的話,那麽新型彈殼隻有兩三斤。
彈頭也是比普通的彈頭輕一半,但是與之配套炮管設計的膛線螺旋轉速比普通炮管轉速增加四五倍,所以依然不影響它擁有一百多公裏的曲線射程,四到六十公裏的直線射程。
生產完成一批小不點就收起一批,現在這些彈藥可都是危險品,不能任著它堆滿地麵。
又是兩個小時過去,二十萬枚實心彈、裝藥彈生產完畢。
小不點拿出兩千枚45口徑實心單頭,兩千枚45口徑裝藥彈,一千枚155口徑裝藥彈擺放在地麵上,然後給裝藥彈彈藥安裝上雙線引爆引信。
最後關閉設備走出山洞,來到軍艦上麵把多管艦炮的左右兩條彈鏈,每條彈鏈各安裝上一千枚實心彈藥、裝藥彈藥。
之後,又來到艦首給155火炮左右兩邊的彈鏈,各安裝上五百枚超爆彈藥炮彈。
接著走進船頭甲板下麵的彈藥庫,把1200枚155炮彈安裝在幾排蜂窩狀的圓筒內。又拿出木料製作了十幾個木箱固定在倉庫內,然後每箱裝進一百引信,卡死在木箱各個卡槽內。
等需要給彈鏈填裝彈藥,可以把炮彈、引信,一枚枚一顆顆扛到彈鏈扭緊引信後填裝進彈鏈。
155艦炮後麵的多管艦炮,艦炮甲板下麵的彈藥庫也是如此,小不點也給彈藥庫存放了三千枚實心彈、三千枚超爆彈藥。
自此,軍艦除了沒有安裝導彈跟淡水、柴油、儲備冷凍液外,基本都安裝完成。
喔…小不點又打了一個憨睡,現在已經是淩晨三四點,小家夥眼睛有點睜不開了。
小不點揉揉小眼,轉身從機械臂旋梯下了軍艦直奔家裏。
一路塵土飛揚的迴到後院,小不點躡手躡腳的洗幹淨小手、小臉,小腳丫也脫鞋衝洗一遍,然後偷偷溜迴房間唿唿大睡。
在小不點唿唿大睡的時候,國家很多部門在高速運轉。
因為申請報告上雖然隻是簡單介紹了一下軍艦的噸位,以及少部分功能。但是這個噸位已經超越了國家整個海軍的所有艦艇,現在國家最大的軍艦也不過一千噸左右的炮艇,兼帶幾枚魚雷。
可以說跟二戰的老掉牙的江河航行軍艦差不多,根本不能說是軍艦。更別說八九千噸了,而且此軍艦更加先進的是還攜帶了導彈。
目前這些都是西方發達國家才擁有的戰艦,如果我們國家也裝備一些,那麽除航母外將跟西方軍艦齊平。
。。。。。。。。。。。。。。。。。。。。。。。。。。。。。。。。。。。。。。。。。。
五分鍾後,產線左右兩邊的機械臂旁邊堆滿了整齊的彈殼,保守估計每種都有三四千枚。
小不點一個一個機械臂過去收好彈殼,然後迴到產線尾部拿出椅子翹著二郎腿等待。
兩個多小時後,十萬枚155口徑、十萬枚45口徑彈殼生產完畢。
小家夥繼續加入鐵礦、鋁礦加熱去除雜質,添加兩種稀土去除雜質高頻震蕩,這是生產炮彈彈頭。不過這次隻設置運行生產155口徑彈頭的程序,因為這種彈頭需要的材料非常多。
滴…產線開始運行…
一個小時後,小不點重新投入了二十幾次材料以及添加了一次冷凍液,總算把十萬枚155口徑彈頭生產完畢。
接著是同時生產45口徑的實心跟裝彈彈頭,口徑小每枚需要的材料不多。
滴…又是一聲響後產線開始運行…
又是一個小時後,在小家夥添加了九次材料,十萬枚彈頭生產完畢。實心彈頭五萬枚,裝藥彈丸也是五萬枚。
接著就是繼續添加材料生產底火跟引信,兩種部件的火藥都是一樣的。所以小不點在底火跟引信的生產空旭跑到火炮產線調配生產火藥,每枚需要的底火、引信藥量不大,而且又是區別於氮化物的新型底火,所以調製很快完成。
待這邊開始有底火引信部件產出前,把底火引信藥裝入機械臂旁邊的大箱子,讓其自動填裝引信以及底火。
四十分鍾後,二十萬枚底火、引信生產完畢。
小不點打了個瞌睡憨,等待電爐降溫冷卻後開始調製新型發射裝藥。這種發射裝藥比顆粒裝藥更加安全、耐潮、耐高溫,新型裝藥是半固態發射藥。放水裏拿起來裝填進彈殼,用高於2500度的底火激發發射。除了產生近三千度高溫的火球外,沒有任何煙霧產生。
調製完成兩爐發射藥開始拿出彈殼、底火擺放在產線頭部地麵上控製機械臂自動裝填發射藥以及安裝底火。
當發射藥裝進彈殼後,在幾秒鍾內表麵會跟空氣氧化一層跟紙張一樣薄的堅硬保護膜。
又是近一個半小時過去,二十萬枚發射彈殼生產完畢。
彈殼裝藥完畢,小不點拿出兩種裝藥彈頭以及超爆彈藥擺放在產線前部機械臂四周的地麵上,開始給彈丸填裝超爆彈藥。
然後又調試了一種密封試劑,給兩台機械臂安裝上橡膠管線,每安裝完一枚彈丸的彈藥就往彈丸的彈藥上麵噴射一層試劑密封死裏麵的彈藥,避免彈藥漏出以及接觸空氣。這些裝了彈藥的彈頭,隻要扭上雙引爆引信就可以發射出去引爆裏麵的超爆彈藥。
又是一個半小時後,兩種彈頭全部裝藥完成。
最後一步,小不點把所有填裝好彈藥為安裝引信的彈頭以及實心單頭跟填裝好發射藥跟安裝好底火的彈殼拿出,擺在機械臂旁邊開始生產完整的炮彈。
隨著產線快速運轉,一枚枚彈頭跟一枚枚彈殼壓實在一起。
由於使用了新合金技術,無論彈殼還是彈頭都比普通的彈頭彈殼輕太多。尤其的彈殼比銅製以及覆銅鋼彈殼輕十分之九,也就是說如果普通155口徑的彈殼重二十三十斤的話,那麽新型彈殼隻有兩三斤。
彈頭也是比普通的彈頭輕一半,但是與之配套炮管設計的膛線螺旋轉速比普通炮管轉速增加四五倍,所以依然不影響它擁有一百多公裏的曲線射程,四到六十公裏的直線射程。
生產完成一批小不點就收起一批,現在這些彈藥可都是危險品,不能任著它堆滿地麵。
又是兩個小時過去,二十萬枚實心彈、裝藥彈生產完畢。
小不點拿出兩千枚45口徑實心單頭,兩千枚45口徑裝藥彈,一千枚155口徑裝藥彈擺放在地麵上,然後給裝藥彈彈藥安裝上雙線引爆引信。
最後關閉設備走出山洞,來到軍艦上麵把多管艦炮的左右兩條彈鏈,每條彈鏈各安裝上一千枚實心彈藥、裝藥彈藥。
之後,又來到艦首給155火炮左右兩邊的彈鏈,各安裝上五百枚超爆彈藥炮彈。
接著走進船頭甲板下麵的彈藥庫,把1200枚155炮彈安裝在幾排蜂窩狀的圓筒內。又拿出木料製作了十幾個木箱固定在倉庫內,然後每箱裝進一百引信,卡死在木箱各個卡槽內。
等需要給彈鏈填裝彈藥,可以把炮彈、引信,一枚枚一顆顆扛到彈鏈扭緊引信後填裝進彈鏈。
155艦炮後麵的多管艦炮,艦炮甲板下麵的彈藥庫也是如此,小不點也給彈藥庫存放了三千枚實心彈、三千枚超爆彈藥。
自此,軍艦除了沒有安裝導彈跟淡水、柴油、儲備冷凍液外,基本都安裝完成。
喔…小不點又打了一個憨睡,現在已經是淩晨三四點,小家夥眼睛有點睜不開了。
小不點揉揉小眼,轉身從機械臂旋梯下了軍艦直奔家裏。
一路塵土飛揚的迴到後院,小不點躡手躡腳的洗幹淨小手、小臉,小腳丫也脫鞋衝洗一遍,然後偷偷溜迴房間唿唿大睡。
在小不點唿唿大睡的時候,國家很多部門在高速運轉。
因為申請報告上雖然隻是簡單介紹了一下軍艦的噸位,以及少部分功能。但是這個噸位已經超越了國家整個海軍的所有艦艇,現在國家最大的軍艦也不過一千噸左右的炮艇,兼帶幾枚魚雷。
可以說跟二戰的老掉牙的江河航行軍艦差不多,根本不能說是軍艦。更別說八九千噸了,而且此軍艦更加先進的是還攜帶了導彈。
目前這些都是西方發達國家才擁有的戰艦,如果我們國家也裝備一些,那麽除航母外將跟西方軍艦齊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