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點看了看大家都在加緊時間學習,自己跑到印刷機前,把腦機打開。然後開始編寫機床手冊,每個部件的構造原理介紹以及組裝出每個軸後的車銑變化功能。最後介紹電腦跟機床的關係,電腦主要是通過控製增強減弱電流來控製不同的小型電機工作,達到主動控製機床車銑加工零件的結果。


    “如何發號施令呢?是通過編輯的軟件程序來識別信號,然後傳遞到各大電機。”小不點一邊寫一邊解釋,“指令源頭就是設計出來的各種圖形以及標注的各種規格數據等。”


    接著,他又編寫了一本計算機原理的課本資料。從計算機的各大部件介紹,到主板、芯片、內存條的設計製作原理,再到軟件設計編輯的原理以及編寫步驟。兩本書籍每本都有三百頁,寫得非常詳細。


    檢查了一下印刷機內部的紙張情況,發現紙張還有很多,所以直接每種點擊印刷兩百本。小不點走到後麵,出來一本就用稻草隔開一本,待老師們空了再讓他們裝訂好。


    “跟阿媽附屬了一聲”,小不點又飛奔向產線室。


    到了產線室,把步槍部件收好,再次煉好合金水讓它自行生產。又來到科研室,進入微型機床房間。打開幾個小電爐,投入各種材料準備製作十台激光刻線器。也就是專門刻度全息、四倍、六倍、八倍、十八倍的倍鏡片刻度工作。


    其實也不複雜,就是一個機器。把鏡片放入機器,每次放一百片,刻度完一片會自動掉下來一片。


    製作完成後,在微型機床的腦機編寫了一本全息跟四倍鏡的外殼生產製作流程的設計及鏡片生產、安裝過程的詳細介紹。然後,又編寫了一冊激光刻線器的使用流程。


    把資料書複製粘貼到硬盤,打算迴家印刷出來,留一本給白老頭,一本到時候跟激光刻度機、鏡片壓模具、全息\/四倍鏡外殼壓模具交給團長伯伯。


    “其實看完資料,研究研究就可以嚐試設計全息跟四倍鏡的產線。”小不點心裏想著,“提純好玻璃純度就可以生產鏡片,或者提純好合金水就可以生產倍鏡的外殼部件。精度肯定沒有那麽高,甚至達不到產線的那種精度。不過,這是一條必然要走的路,就算小不點把所有東西都給他們。但是以後更新換代呢,難道要小不點一直給予幫助?”


    在科研室小睡了一會,接著爬起關掉設備堵住洞口走向產線室。


    來到產線室二層,把槍支部件全部收好。接著繼續投入鐵礦、鋁礦加熱,去除雜質選擇自動生產。這是今天第三次生產,再生產一次就完成今天的目標。


    然後,再想辦法把槍管產線的缺口補上。如果今天目標完成,那麽槍管等缺口將達到三萬二千多支。“要槍管產線單獨開爐四次才能補全,傷腦筋呐。”小不點嘟囔著。


    “今天產完,也補全缺口的話,那麽另外一條產線總共就產了十四次,每次可以組裝一萬兩千多支槍,總的就有17萬支步槍。”小不點開心地翻了個跟鬥。


    看了一眼村口已經變青黃的農田,應該快到收割季節了。拿出剩下的種子跟稻穗,做了七個盒子,每個盒子裝一種種子還有稻穗。稻穗是用於跟上次交給陳老的那批稻穗比較的,每個盒子有七八十斤。每畝兩斤,可以種植幾十畝地。


    又拿出培養的各品種細胞,發現沒有問題再次收起。這些細胞可以無限製培養出新的細胞,細胞個體又可以培養出水稻植株。可以說這是新品種的種子源,當植株結出的稻子,到了第二代繁殖肯定會有所減產。因為上一世孟山都研究的基因種子就是如此,不過他們研究的跟小不點的不一樣。


    “小不點的是相近植物基因雜交,他們研究出來的是動物基因雜交植物基因,危害風險太大。”小不點心裏想著,“而且即使小不點不研究出新品種,過三四十年後也有人雜交出一種叫竹稻的品種,是用竹子花粉跟水稻花粉授粉培育的。”


    拍拍小手,走出產線室。來到水塔邊,水塔邊下麵的山葵苗長勢喜人。葉片比四川那邊的要大三分之一,顏色也深很多。“這說明新品種是成功的,但是不知道種到岩村外麵去會如何。”小不點心裏琢磨著。


    想到此,拿出十個盒子,連泥土一起挖了十棵載進盒子。找個時間把它們種在村外試試,畢竟以後是要種植在外麵各大石山腳下的。


    收好盒子,下到螺旋樓梯門口,拿出種子盒子裝進去一個大箱子裏,扛起飛奔迴家。一路塵土滾滾又飛揚……


    “咿呀……咿呀……”一路飛奔迴到機床草簾棚子。把箱子放下,然後拉著正在吃飯的陳爺爺來到箱子旁邊。打開箱子跟盒蓋,在他手心寫字告訴他這是上次那些品種的種子,每個品種七八十斤。快到下一次育種時間了,這些種子全部交給他來管理。


    白老、牛爺爺、老院士們也圍了過來。白老、牛爺爺等人知道這是什麽,但是兩位院士不知道,顯得有些好奇。


    白老悄悄跟他們說了這是畝產兩千多斤的種子,目前還在育種試驗階段,尚未推廣。


    “嘶……兩千多斤?”一位老院士驚訝道,“現在最好的水田也不過五百多斤的畝產啊,兩千多斤直接翻四五倍。”


    另一位老院士雖然不懂農業,但是都是農民出身,一眼就看出稻穗最長的那個盒子絕對是畝產最高的。


    白老見老師盯著那個盒子看,又偷偷告訴他:“那個盒子的畝產估計有三千多斤,但是暫時不打算推廣那個品種。因為那個品種的植株杆子太硬,不能當牧草喂牛羊。”


    “哦……也是,現在農民基本都把稻草當飼料喂家畜。”一位老院士呢喃道。


    “這些品種都有名稱了嗎?”另一位老院士問道。


    “嗯……”白老搖搖頭。


    “不如誰研究出來的就叫誰名字吧,這裏有七種,那麽名字加一號,二號到七號。”一位老院士提議。


    “好……就叫昊一號……”老教授們決定了這些品種的名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魂重生中華崛起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純潔的上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純潔的上官並收藏帝魂重生中華崛起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