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奶處理完豬心和豬肚後,太叔公就叮囑大伯母他們,把那一百多斤的內髒都給弄得幹幹淨淨的。倆大豬肺,跟臉盤子似的,得切片抄水,把裏頭的血水都清掉,然後再擱上曬幹的橘子皮、枸橘、小茴香,還有二十斤排骨,一起燉白蘿卜。豬腸、豬肝呢,就切好跟胡蘿卜絲一塊兒爆炒。


    別的菜也備好了:豬肉做紅燒,野雞和野蘑菇燉個野味煲,兔子就紅燒,再每桌炒兩盤空心菜、兩盤小白菜。加一塊兒,五葷四素,整整九個菜。這在村酒席上,可是頂呱呱的了。


    下午四點來鍾,村裏人還有知青們,基本都到了,還帶了大米、碗筷、桌凳、青菜。大家夥兒分工,又把院子打掃得幹幹淨淨,然後就開始忙活酒席了。


    六點多,酒席就差不多了。太叔公跟駐軍的團長伯伯們商量後,先給村口站崗的戰士們送了幾桌菜過去。他們晚上要站崗,得先吃著。


    七點半,明珠家的親戚們都到齊了,酒席也正式開始。近百桌酒席擺在門口的平地上,雖然是晚上,但岩村的九彩光霞光照得跟白天似的。要不是村外黑漆漆的,都感覺不到是晚上。


    唐局、李所、軍方的團長、省裏衛生隊主任、老村長、牛爺爺他們跟主家一桌,人多,上了兩桌菜。別的桌都是村裏人、知青、駐軍、衛生隊的,每桌九個菜,盤盤都滿滿當當的。


    這年頭,不管是哪兒,日子都緊巴,吃這麽多肉的機會可不多。所以大家吃得都挺歡,菜不夠可就得尷尬了。


    吃到一半,大家都熟了,飯桌上熱熱鬧鬧地聊起天來,啥家常啊、村裏建設啊都聊。


    晚飯一直吃到十點多才散。客人走後,村裏年輕人和叔婆輩的開始收拾垃圾,還有的去撈豬草喂牲畜。明珠家留了四條豬大腿準備煙熏,排骨分了點給太叔公家、牛爺爺和幾個老教授,剩下的抹上鹽巴放進水窖裏了。


    等都弄完了,明珠一家和親戚們洗漱好,都十二點多了。


    我等他們都睡了,就爬起來,把修別墅的材料都放到離村子房子一百米遠的地方,堆成個小山。奇怪的是,村裏的狗都沒叫。


    “咿呀,”擦把汗,抬頭看看那閃著九彩光的石山,心想:現在都準備好了,就差石灰和木薯粉了。碳灰好弄,組織大家去燒就行了。


    “咿呀……咯咯!”這麽一想,我就咧著嘴笑了。然後跑到計劃建牧草場的地方,朝我家方向的山腳下,拿出魂劍挖了個育種場,準備馴化養殖那巨型野豬。


    今兒吃的那頭野豬味兒可真不一樣,肥肉有四成呢。以前打的野豬都是瘦肉,口感也不好。所以這巨型野豬市場肯定好。


    記得千禧年前夕,國內普遍飼養的是本土黑皮豬種。隨後,養殖業全麵轉向進口豬種,此舉雖顯著提升了豬肉產量,卻犧牲了傳統豬肉的鮮美口感。誠然,進口豬種有助於迅速增加全國豬肉供應,但其出欄體重通常僅有兩三百斤。相比之下,若能將捕獲的野豬進行家養馴化,其出欄體重普遍可達五六百斤,養殖技術優化後甚至能突破一千斤。更為關鍵的是,野豬肉質地鮮美,風味十足。鑒於此,我決心建立一個育種基地,致力於將野豬馴化並培育出新型豬苗品種。


    “咿呀……”魂劍揮舞著,很快山腳下就被我挖掘了一個高8米、寬10米、深30米的主體廊洞。隨後,在距離洞口16米處,向兩側洞壁開鑿出寬5米、高8米、長300米的垂直走廊通道,確保通道與外側石壁大致平行。


    返迴走廊與廊洞交匯處,我在村尾方向的走廊通道兩側山壁中,依次開鑿出多個相鄰的耳室,每個耳室寬8米、高8米、深15米。耳室門口設計為寬4米、高5米,窗戶則位於外側山壁,距地麵1.5米處切割成柵欄狀,以供通風采光。豬舍門口則每隔15厘米開鑿直徑20厘米、深1米的圓孔,插入石條作為門禁,防止野豬進出。


    豬舍隔間門建成後,我在進門左側牆壁開鑿了一個深40厘米、寬50厘米、長2米的u形石槽,用於喂食。同時,在進門右側地麵下方,開鑿了一條寬30厘米、深20厘米的u形排水渠,並貫穿所有豬舍,實現排水係統互聯。


    “咿呀……”半小時後,我站在長達300米、寬5米、高8米的通道內,望著兩側排列整齊的豬舍側室,嘴角不禁泛起滿意的微笑。


    短暫休息後,我繼續在洞口通道底部向上開鑿螺旋樓梯通道,至十米高時,於一層豬舍上方區域水平開鑿出另一組相同的豬舍。隨後,我依此模式向上開鑿通往第三層的螺旋通道及豬舍。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層為豬苗關押區,因此豬舍門口的石洞間隔縮小至10厘米,並設計可拆卸的卡槽式石板作為門禁。


    完成一至三層豬舍及螺旋通道建設後,我在每層豬舍走廊通道底部繼續開鑿寬4米的螺旋通道,作為豬群上下樓層的通道。此外,豬舍外側將建牧草場,豬群可通過此螺旋通道進出。


    隨後,我於螺旋通道一層開鑿出口,通向山腳外側。同時,我切割出一條排泄管道,將一至三層豬舍的排水渠直接連通至山腳外,用於排放豬糞及垃圾。


    最後,我站在樓梯洞口,更換短刀,於此處挖掘了一個直徑30厘米、深一米的小坑,並以五度傾角向下挖掘,直通山腳外一百多米處的亂石群,作為最終的排泄出口。


    在挖到距離豬舍兩百米外的亂石堆時,我繼續在此地挖掘出三個長寬各8米、深8米的深坑,每個坑壁保持1米厚度,底部通過直徑50厘米的洞相互聯通。


    完成化糞池的挖掘後,我在最後一個化糞池尾部的一角切割出一個1米大小的正方形開口,並用一塊長寬各1.5米、厚20厘米的石板覆蓋,作為化糞池的抽水口,便於將肥料水抽至牧草場施肥。


    隨後,我返迴豬群通道門口,用石板蓋住之前的圓洞口,然後前往石洞通道門口右側的豬舍走廊通道口對麵,繼續向山壁挖掘出一個長300米、寬50米、高8米的洞室倉庫。


    倉庫挖掘完畢後,我奔至二層,在一層倉庫上方挖掘出一個由多套石室組成的石室群,每套房子的陽台建於外山壁上,欄杆與外山壁一體切割而成,大門口則開在山體內側的走廊旁。


    接著,我切割出住宿區後,繼續上至三樓,在二樓住宿區頭頂的岩石上挖掘出一個總麵積300米的育種研究室,由多個小洞室連通而成。


    在每間大研究室的外山壁一側,我切割出精美的蝴蝶形柵欄,並預留了安裝兩層鋁合金玻璃窗戶的卡槽。


    完成育苗研究室的切割後,我前往石洞通道門口左側,切割出大批石磚,並堆放在山腳下的洞口邊。


    留下石磚後,我從最近的螺旋水渠側麵挖掘出一條通往三樓螺旋通道天花板的石管,然後原路返迴,用石料切割成石管,榫卯在豬舍天花板上,延伸至每間豬舍。


    我采用同樣的方法為一樓、二樓豬舍,以及二樓住宿區和三樓實驗室安裝水管和水龍頭。


    此外,我還切割出一根螺紋石管,在樓梯天花板石壁內部的大石管邊切割出螺紋切口,將外部石管與內部石管連接。


    隨後,我在豬舍洞口兩百米外的空地切割出大量石材,作為建造別墅的材料,分別堆放在別墅區的四個角和中間位置。


    完成豬仔育種基地和別墅石料的準備後,我返迴家裏。


    迴到後山,我在下山方向左側切割出一塊長寬各三百米的地塊,鋪設了一層10米大小、厚1米的石板。


    在石板上,我切割出一排排榫卯石柱的口子,用邊長30厘米、高2米至8米的正方形石條作為頂梁柱,榫卯出一座弧形屋頂的石棚。


    石棚兩側邊緣高3米,中間150米處高8米,頂部和四周圍牆均由一指半粗的鏤空薄石板榫卯在石柱和橫梁上建造而成。


    石棚內部中間開有一條4米寬的通道,朝向村口與村尾。通道兩側每隔一百米用鏤空石板作為牆壁,隔成三個長148米、寬100米的鏤空養殖隔間,用於養殖野豬、野兔、鵪鶉、雞鴨等。


    完成天花板和四麵牆壁的鏤空禽舍養殖大棚後,我在家裏一側的三個大房間內建造了人字形排屋房頂,預防下雨和日曬對家禽的影響。


    同時,在走廊一側建造了一座長100米、寬10米的人字形屋頂房間,屋頂比石棚鏤空屋頂矮一米,門口開在大房間通道一側的中間位置。


    而山腳方向一側的三間大房間,則隻在門口建造了相同的棚內房子。


    至此,一座鏤空通風的養殖石棚建造完成,雖然陽光能照射進來,但鏤空空洞較小,禽類即便被陽光照射,也如同站在樹蔭下一般溫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魂重生中華崛起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純潔的上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純潔的上官並收藏帝魂重生中華崛起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