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萍萍聽到那令人捧腹大笑的“開源節流”說法之後,不禁笑得前仰後合,並對著一旁的張鑫打趣道:“哎呀呀,真是太遺憾啦!這下咱們可沒法公費去爬長城嘍。”
張鑫聽後,同樣以一種詼諧幽默的口吻迴應說:“嘿喲,您就知足吧!好歹您上次去京都的時候還能舒舒服服地坐著飛機呢,哪像我之前那次悲催的出差經曆,隻能可憐巴巴地擠著火車,更慘的是連個座位都沒有,全程站票呐!”
兩人相視一笑,原本以為這件有趣的小插曲會就此畫上句號。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劇情竟然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
總部方麵傳來消息,表示齊魯集團上報參加培訓的人數實在過少,要求各個賬套的會計主管必須全部前往。
無巧不成書,就在這個消息反饋迴來需要重新報名的當天,王萍萍恰好請了假。
對於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一無所知,隻是後來才得知最終確定下來前去總部學習的人員名單如下:楊國福、木鳳瑟、張鑫、時億以及郝滔。而最初第一批報名的人員當中,除了王萍萍被替換成木鳳瑟之外,其他人都保持不變。
這樣的結果讓王萍萍感到十分不解和不滿,在她看來,這種安排既不公平又不合常理,她迫切地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但與此相反的是,對於楊國福而言,類似的情況他早已司空見慣,覺得這不過是再平常不過的一次工作調整罷了。
自從經曆了這件事以後,王萍萍終於深刻地領悟到,在領導麵前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公平可言。
她原本以為隻要自己努力工作、積極表現,就能得到應有的待遇和機會,然而現實卻給了她沉重的一擊。
原來,領導眼中所謂的“看重”,不過是認為她是一頭有能力的牛馬罷了,可以被隨意驅使而已。
每當有好事降臨,領導從來不會首先考慮到她這個默默付出的人。
這種認知的轉變,使得王萍萍內心對這份工作逐漸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
曾經,她懷揣著一顆赤誠之心,一心想著要好好工作、好好表現,堅信隻要能獲得公司的認可,便能在這裏長久地幹下去。
盡管她的想法或許不如那善於阿諛奉承的林令優,但起碼她對公司是懷有一絲忠心的。
如今,麵對領導那可有可無的肯定以及毫無重點培養之意的態度,再加上身邊一群如牛鬼蛇神般的同事,王萍萍不禁感到心灰意冷。
似乎在這家公司裏,除了還算不錯的周末雙休和法定節假日能夠正常休息之外,真的再也找不到任何值得留戀的地方了。
而最讓王萍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前往京都學習這件事情已成定局,木鳳瑟為何還要表現得如此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尤其是在王萍萍麵前,更是顯得極為不自然。
難道其中還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嗎?這一連串的遭遇和疑惑,讓王萍萍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王萍萍這個人的性格一貫以來都是相對冷淡的類型。
她仿佛有著自己獨特的人際交往原則:如果你不主動向我打招唿示好,那麽我絕對不會先開口跟你說話。
甚至走出這間辦公室之後,哪怕在路上偶遇同事,她也會選擇視而不見,完全不予理睬。
自從加入這家公司至今,已經過去了兩年有餘,但她從未花費心思去經營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在眾多同事當中,除了與張鑫以及譚硯的關係稍微親近一點之外,其他人對她而言僅僅停留在普通同事的層麵而已。
平日裏,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以外,她幾乎與這些同事沒有任何額外的互動,並且早已習慣了獨自一人的狀態。
正因如此,當木鳳瑟突然表現得那般不自然,就連張鑫也開始感覺有些別扭的時候,這三個人原本穩定的關係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正如那句俗語所說,當一段原本風平浪靜的關係出現轉變之際,那就意味著那個長期忍受委屈的人終於不再願意繼續忍耐下去了。
木鳳瑟、張鑫還有王萍萍他們三人之間的關係大致就是如此。
王萍萍在徹底想通了自己在這家公司所應持有的態度之後,便下定決心不再與木鳳瑟和張鑫進行除工作之外的友好往來了。
於她而言,隻要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便已足夠。
木鳳瑟和張鑫呢?她們似乎也逐漸意識到了這種變化,漸漸地與王萍萍保持起一定的距離來。
三個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聽郝滔、張鑫等人從京都總部迴來後的講述,這次去京都非常精彩。
認識了其他三個集團的會計及經理們,總部還開心的組織了一場宴會,讓大家表演節目,開心的吃飯喝酒。
除此之前,他們幾人在京都長了很多見識,玩的也比較開心。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距離從京都歸來尚未滿一個月,木鳳瑟竟然出乎意料地向張三亮遞交了辭職信。
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張三亮大為震驚,他連忙對木鳳瑟展開了苦口婆心的挽留。
麵對張三亮的真誠挽留,木鳳瑟卻隻是不停地哭泣著,表示自己內心其實並不願意辭去這份工作,更不願意離開如此出色的公司。
木鳳瑟淚眼婆娑地解釋道,如今孩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可是公公婆婆年紀漸長,身體狀況不如從前,他們過於寵愛孩子,根本無法有效地管住孩子。
而且對於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和課外作業這些事,他們也是力不從心!
再加上孩子剛剛入學,還未能完全適應新環境,每天放學迴到家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哭得稀裏嘩啦。
實在不忍心看著孩子這樣痛苦下去,所以迫不得已才決定離職迴家照顧孩子。
但凡有點眼力見兒的人,都能明白木鳳瑟此時所麵臨的艱難抉擇。
想當初,木鳳瑟生下小孩之後,待產假結束便立刻投身於工作之中,連多一天的孩子都未曾親自照料過。
那些常被人們提及的月子病、因帶孩子而加速衰老之類的問題,統統與木鳳瑟沾不上邊。
在這裏上班時,她每天最為辛苦勞累的事情,恐怕也就是給丈夫做一頓晚餐罷了。
至於家中大大小小的家務活,無一不是由她那體貼入微的丈夫包攬下來。
可一旦她真的辭職返迴家中,等待她的將會是既要侍奉公婆,又得照看年幼孩子的生活重擔,並且丈夫還不能時常陪伴在身旁,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張三亮望著那封辭職信,心中滿是惋惜之情。
這位員工一直表現出色,工作認真負責,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盡管他使出渾身解數想要挽留,卻依舊無法改變對方去意已決的事實。
無奈之下,張三亮隻得將此事上報給魏總。
當魏總得知這一消息後,他的第一反應同樣是盡力挽留這名優秀的員工。
畢竟,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能力出眾的員工都是寶貴的財富。
於是,魏總親自找該員工談話,試圖說服其留下,但最終未能成功。
由此可見,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能力強的員工總是備受歡迎和重視。
他們不僅能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還常常能為團隊帶來創新和活力。
眼看著木鳳瑟離開已成定局,張三亮靈機一動,提議為她舉辦一場歡送會。
這場歡送會名義上雖是送別木鳳瑟,但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資產財務部的一次同事聚餐活動。
與之前馬金鵬為馬冬舉行的歡送會有所不同,此次歡送會連魏總都親自出席了。
或許是因為木鳳瑟的工作能力太過突出,讓魏總也格外關注吧。
由於魏總的參與,這場歡送會並沒有安排過多複雜的環節,僅僅就是大家一起聚個餐、聊聊天而已。
在宴席開始前,作為部門負責人的張三亮率先上台發表講話。
他詳細迴顧了木鳳瑟自入職以來的點點滴滴,從最初的基層崗位一步步成長為如今材料部的會計主管。
張三亮充分肯定了木鳳瑟在工作中的卓越能力和傑出貢獻,並向她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
緊接著,魏總也登台發表了一番更具深意的講話。
他感慨道:我們要感謝像木鳳瑟這樣偉大的母親,她們為了家庭甘願犧牲自我,用自己的雙手點亮了整個家庭的希望之光。
這番話既表達了對木鳳瑟個人的敬意,同時也引發了在場所有人的共鳴。
然而,那些平凡無奇的普通人又何必去替他人感到惋惜呢?
就拿木鳳瑟來說吧,她可是擁有著極為強大的關係網啊!
即便是離開了原來那家公司,她依然能夠輕而易舉地通過“走後門”的方式成功入職潼關市的某所高校,並擔任起會計一職。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種入職竟然做到了天衣無縫的銜接——這邊剛剛辦理完離職手續,另一邊馬上就能直接上崗工作,甚至連社保都無需中斷繳納。
如此一來,王萍萍也隻能偶爾發出幾聲感慨罷了。
她不禁思考:為何總是有一個接一個的女性會為了家庭而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呢?
無論是之前的馬冬,還是現在的木鳳瑟,她們選擇離職的原因無一例外,皆是需要返迴家中照料正在上小學的孩子。
難道說這兩個人的工資水平比不上她們各自的丈夫嗎?亦或是她們在工作能力方麵稍遜一籌?
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不得不承認,當今這個社會已然陷入一種畸形的狀態之中。
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傳統習俗,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被扭曲變形,演變成了現今這般模樣。
一部分女性早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這種根深蒂固、冥頑不靈的定性思維模式,以至於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難以跳出這個既定的圈子。
值得欣慰的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暫時倒退,新時代的女性觀念卻在不斷地進步與發展。
從職場打拚到家庭經營,越來越多的女性展現出了日益增強的獨立性。
她們不再甘心僅僅扮演傳統意義上相夫教子的角色,而是勇敢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人事業的發展。
這種變化無疑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盡管在此之前,王萍萍與木鳳瑟之間的關係已漸漸變得疏遠,但在這個特別的歡送會上,王萍萍依然毫不猶豫地端起茶杯,走到木鳳瑟麵前,微笑著說道:“小木姐,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然後輕輕碰杯,一飲而盡。
在敬酒之後,王萍萍還特意給木鳳瑟發去了一條長長的消息。
她寫道:【自古以來,社會約定俗成的觀念往往認為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更多。壯壯,從你決定成為一名母親的那一天開始,直到如今勇敢地邁出這一步,你的勇氣實在令人欽佩。
當你迴到潼關市工作以後,請一定要繼續保持這份勇敢。
請別讓年齡和容貌成為你的困擾,因為你的優秀足以撐起一個充滿希望的光明未來。
同時,也千萬不要和孩子陷入相互綁架的困境之中。
相信迴去後的你,將會在嶄新的生活方式裏尋找到那個全然不同的、更好的自己;孩子也一定會享受到來自於此刻更加成熟自信的你所給予的更為富足的精神財富。
就像裏爾克曾經說過的那樣:“你必須活在每一件事情裏,你現在所經曆的種種難題,在未來的某一天終會找到答案。”
最後,願你的未來一切都好。】
木鳳瑟看到這條消息後,隻是簡單地迴了一句感謝之類的話,顯得非常官方且不走心。
但對於王萍萍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了。
祝福是自己自願的,並不是被迫的,所以對迴複並不在意。
她隻是想簡單的表達對一個因為要迴歸家庭、放棄安逸工作的母親的敬佩與祝福,做到問心無愧足矣。
張鑫聽後,同樣以一種詼諧幽默的口吻迴應說:“嘿喲,您就知足吧!好歹您上次去京都的時候還能舒舒服服地坐著飛機呢,哪像我之前那次悲催的出差經曆,隻能可憐巴巴地擠著火車,更慘的是連個座位都沒有,全程站票呐!”
兩人相視一笑,原本以為這件有趣的小插曲會就此畫上句號。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劇情竟然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
總部方麵傳來消息,表示齊魯集團上報參加培訓的人數實在過少,要求各個賬套的會計主管必須全部前往。
無巧不成書,就在這個消息反饋迴來需要重新報名的當天,王萍萍恰好請了假。
對於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一無所知,隻是後來才得知最終確定下來前去總部學習的人員名單如下:楊國福、木鳳瑟、張鑫、時億以及郝滔。而最初第一批報名的人員當中,除了王萍萍被替換成木鳳瑟之外,其他人都保持不變。
這樣的結果讓王萍萍感到十分不解和不滿,在她看來,這種安排既不公平又不合常理,她迫切地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但與此相反的是,對於楊國福而言,類似的情況他早已司空見慣,覺得這不過是再平常不過的一次工作調整罷了。
自從經曆了這件事以後,王萍萍終於深刻地領悟到,在領導麵前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公平可言。
她原本以為隻要自己努力工作、積極表現,就能得到應有的待遇和機會,然而現實卻給了她沉重的一擊。
原來,領導眼中所謂的“看重”,不過是認為她是一頭有能力的牛馬罷了,可以被隨意驅使而已。
每當有好事降臨,領導從來不會首先考慮到她這個默默付出的人。
這種認知的轉變,使得王萍萍內心對這份工作逐漸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
曾經,她懷揣著一顆赤誠之心,一心想著要好好工作、好好表現,堅信隻要能獲得公司的認可,便能在這裏長久地幹下去。
盡管她的想法或許不如那善於阿諛奉承的林令優,但起碼她對公司是懷有一絲忠心的。
如今,麵對領導那可有可無的肯定以及毫無重點培養之意的態度,再加上身邊一群如牛鬼蛇神般的同事,王萍萍不禁感到心灰意冷。
似乎在這家公司裏,除了還算不錯的周末雙休和法定節假日能夠正常休息之外,真的再也找不到任何值得留戀的地方了。
而最讓王萍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前往京都學習這件事情已成定局,木鳳瑟為何還要表現得如此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尤其是在王萍萍麵前,更是顯得極為不自然。
難道其中還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嗎?這一連串的遭遇和疑惑,讓王萍萍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王萍萍這個人的性格一貫以來都是相對冷淡的類型。
她仿佛有著自己獨特的人際交往原則:如果你不主動向我打招唿示好,那麽我絕對不會先開口跟你說話。
甚至走出這間辦公室之後,哪怕在路上偶遇同事,她也會選擇視而不見,完全不予理睬。
自從加入這家公司至今,已經過去了兩年有餘,但她從未花費心思去經營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在眾多同事當中,除了與張鑫以及譚硯的關係稍微親近一點之外,其他人對她而言僅僅停留在普通同事的層麵而已。
平日裏,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以外,她幾乎與這些同事沒有任何額外的互動,並且早已習慣了獨自一人的狀態。
正因如此,當木鳳瑟突然表現得那般不自然,就連張鑫也開始感覺有些別扭的時候,這三個人原本穩定的關係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正如那句俗語所說,當一段原本風平浪靜的關係出現轉變之際,那就意味著那個長期忍受委屈的人終於不再願意繼續忍耐下去了。
木鳳瑟、張鑫還有王萍萍他們三人之間的關係大致就是如此。
王萍萍在徹底想通了自己在這家公司所應持有的態度之後,便下定決心不再與木鳳瑟和張鑫進行除工作之外的友好往來了。
於她而言,隻要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便已足夠。
木鳳瑟和張鑫呢?她們似乎也逐漸意識到了這種變化,漸漸地與王萍萍保持起一定的距離來。
三個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聽郝滔、張鑫等人從京都總部迴來後的講述,這次去京都非常精彩。
認識了其他三個集團的會計及經理們,總部還開心的組織了一場宴會,讓大家表演節目,開心的吃飯喝酒。
除此之前,他們幾人在京都長了很多見識,玩的也比較開心。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距離從京都歸來尚未滿一個月,木鳳瑟竟然出乎意料地向張三亮遞交了辭職信。
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張三亮大為震驚,他連忙對木鳳瑟展開了苦口婆心的挽留。
麵對張三亮的真誠挽留,木鳳瑟卻隻是不停地哭泣著,表示自己內心其實並不願意辭去這份工作,更不願意離開如此出色的公司。
木鳳瑟淚眼婆娑地解釋道,如今孩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可是公公婆婆年紀漸長,身體狀況不如從前,他們過於寵愛孩子,根本無法有效地管住孩子。
而且對於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和課外作業這些事,他們也是力不從心!
再加上孩子剛剛入學,還未能完全適應新環境,每天放學迴到家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哭得稀裏嘩啦。
實在不忍心看著孩子這樣痛苦下去,所以迫不得已才決定離職迴家照顧孩子。
但凡有點眼力見兒的人,都能明白木鳳瑟此時所麵臨的艱難抉擇。
想當初,木鳳瑟生下小孩之後,待產假結束便立刻投身於工作之中,連多一天的孩子都未曾親自照料過。
那些常被人們提及的月子病、因帶孩子而加速衰老之類的問題,統統與木鳳瑟沾不上邊。
在這裏上班時,她每天最為辛苦勞累的事情,恐怕也就是給丈夫做一頓晚餐罷了。
至於家中大大小小的家務活,無一不是由她那體貼入微的丈夫包攬下來。
可一旦她真的辭職返迴家中,等待她的將會是既要侍奉公婆,又得照看年幼孩子的生活重擔,並且丈夫還不能時常陪伴在身旁,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張三亮望著那封辭職信,心中滿是惋惜之情。
這位員工一直表現出色,工作認真負責,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盡管他使出渾身解數想要挽留,卻依舊無法改變對方去意已決的事實。
無奈之下,張三亮隻得將此事上報給魏總。
當魏總得知這一消息後,他的第一反應同樣是盡力挽留這名優秀的員工。
畢竟,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能力出眾的員工都是寶貴的財富。
於是,魏總親自找該員工談話,試圖說服其留下,但最終未能成功。
由此可見,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能力強的員工總是備受歡迎和重視。
他們不僅能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還常常能為團隊帶來創新和活力。
眼看著木鳳瑟離開已成定局,張三亮靈機一動,提議為她舉辦一場歡送會。
這場歡送會名義上雖是送別木鳳瑟,但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資產財務部的一次同事聚餐活動。
與之前馬金鵬為馬冬舉行的歡送會有所不同,此次歡送會連魏總都親自出席了。
或許是因為木鳳瑟的工作能力太過突出,讓魏總也格外關注吧。
由於魏總的參與,這場歡送會並沒有安排過多複雜的環節,僅僅就是大家一起聚個餐、聊聊天而已。
在宴席開始前,作為部門負責人的張三亮率先上台發表講話。
他詳細迴顧了木鳳瑟自入職以來的點點滴滴,從最初的基層崗位一步步成長為如今材料部的會計主管。
張三亮充分肯定了木鳳瑟在工作中的卓越能力和傑出貢獻,並向她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
緊接著,魏總也登台發表了一番更具深意的講話。
他感慨道:我們要感謝像木鳳瑟這樣偉大的母親,她們為了家庭甘願犧牲自我,用自己的雙手點亮了整個家庭的希望之光。
這番話既表達了對木鳳瑟個人的敬意,同時也引發了在場所有人的共鳴。
然而,那些平凡無奇的普通人又何必去替他人感到惋惜呢?
就拿木鳳瑟來說吧,她可是擁有著極為強大的關係網啊!
即便是離開了原來那家公司,她依然能夠輕而易舉地通過“走後門”的方式成功入職潼關市的某所高校,並擔任起會計一職。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種入職竟然做到了天衣無縫的銜接——這邊剛剛辦理完離職手續,另一邊馬上就能直接上崗工作,甚至連社保都無需中斷繳納。
如此一來,王萍萍也隻能偶爾發出幾聲感慨罷了。
她不禁思考:為何總是有一個接一個的女性會為了家庭而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呢?
無論是之前的馬冬,還是現在的木鳳瑟,她們選擇離職的原因無一例外,皆是需要返迴家中照料正在上小學的孩子。
難道說這兩個人的工資水平比不上她們各自的丈夫嗎?亦或是她們在工作能力方麵稍遜一籌?
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不得不承認,當今這個社會已然陷入一種畸形的狀態之中。
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傳統習俗,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被扭曲變形,演變成了現今這般模樣。
一部分女性早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這種根深蒂固、冥頑不靈的定性思維模式,以至於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難以跳出這個既定的圈子。
值得欣慰的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暫時倒退,新時代的女性觀念卻在不斷地進步與發展。
從職場打拚到家庭經營,越來越多的女性展現出了日益增強的獨立性。
她們不再甘心僅僅扮演傳統意義上相夫教子的角色,而是勇敢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人事業的發展。
這種變化無疑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盡管在此之前,王萍萍與木鳳瑟之間的關係已漸漸變得疏遠,但在這個特別的歡送會上,王萍萍依然毫不猶豫地端起茶杯,走到木鳳瑟麵前,微笑著說道:“小木姐,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然後輕輕碰杯,一飲而盡。
在敬酒之後,王萍萍還特意給木鳳瑟發去了一條長長的消息。
她寫道:【自古以來,社會約定俗成的觀念往往認為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更多。壯壯,從你決定成為一名母親的那一天開始,直到如今勇敢地邁出這一步,你的勇氣實在令人欽佩。
當你迴到潼關市工作以後,請一定要繼續保持這份勇敢。
請別讓年齡和容貌成為你的困擾,因為你的優秀足以撐起一個充滿希望的光明未來。
同時,也千萬不要和孩子陷入相互綁架的困境之中。
相信迴去後的你,將會在嶄新的生活方式裏尋找到那個全然不同的、更好的自己;孩子也一定會享受到來自於此刻更加成熟自信的你所給予的更為富足的精神財富。
就像裏爾克曾經說過的那樣:“你必須活在每一件事情裏,你現在所經曆的種種難題,在未來的某一天終會找到答案。”
最後,願你的未來一切都好。】
木鳳瑟看到這條消息後,隻是簡單地迴了一句感謝之類的話,顯得非常官方且不走心。
但對於王萍萍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了。
祝福是自己自願的,並不是被迫的,所以對迴複並不在意。
她隻是想簡單的表達對一個因為要迴歸家庭、放棄安逸工作的母親的敬佩與祝福,做到問心無愧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