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幾種砂鍋白肉的常見做法:


    傳統東北砂鍋白肉


    1.食材準備:五花肉500克、酸菜300克、粉絲100克、海米50克、口蘑50克、蔥段、薑片、大料、鹽、雞精、味精、老抽、韭菜花、豆腐乳、辣椒油。


    2.做法步驟:


    1.煮白肉:五花肉切成大塊,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蔥段、薑片、大料,加水沒過肉,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約1個半小時,煮至肉熟爛。


    2.處理配料:酸菜用水衝一衝擠幹水分切成絲,口蘑洗淨切片,粉絲用水泡軟,海米用水衝洗一下。


    3.組裝砂鍋:將酸菜絲放入砂鍋中鋪滿鍋底,把泡軟的粉絲鋪在酸菜絲上,再將切好的白肉片、口蘑片、海米放入砂鍋中,倒入煮白肉的原湯,湯要沒過所有材料,燉約十分鍾即可。


    4.調製蘸料:將韭菜花、豆腐乳、辣椒油等調料混合成蘸料,吃的時候用白肉蘸著蘸料吃,味道更佳。


    清淡版砂鍋白肉


    1.食材準備:五花肉150克、白菜葉幾片、豆腐半塊、粉條適量、海米適量、蔥、薑、鹽、料酒、老抽醬油。


    2.做法步驟:


    1.煮白肉:燒開水,把五花肉整個放進煮,五六分熟後撈出放涼。煮白肉的湯過濾留用。


    2.處理食材:將白肉切成約1mm薄片;白菜葉掰成小塊,豆腐切成塊,粉條冷水泡好。


    3.組裝砂鍋:把白菜葉放入砂鍋墊底,鋪一層豆腐塊,再將泡好的粉絲碼上,然後放一層鮮蘑絲(可根據個人喜好添加),最後將肉片碼好,撒上蔥花、薑片和海米。


    4.調味燉煮:加入適量鹽、少許料酒、老抽醬油,再加入煮白肉的肉湯,砂鍋坐火開鍋後煮5分鍾即可。


    砂鍋白肉(改良版)


    1.食材準備:五花肉、春筍、娃娃菜、無錫油麵筋、鷹爪蝦幹、水晶粉、幹辣椒、薑片、花雕酒、鹽、糖、胡椒粉、香油。


    2.做法步驟:


    1.煮白肉:五花肉洗淨,在水中泡除血水,冷水下鍋,放大薑片、花雕酒少許去腥,開水煮熟,煮的過程中有浮沫撇去,煮熟撈出晾涼,切片備用。


    2.處理食材:春筍切片,娃娃菜改刀切段,無錫油麵筋對半切開,水晶粉冷水泡好。


    3.煮砂鍋:砂鍋做水,放鷹爪蝦幹、幹辣椒、薑片少許,慢慢煮,放入切好片的五花肉和春筍同煮,煮到五花肉比較軟,加入水晶粉、油麵筋和娃娃菜。


    4.調味出鍋:待水晶粉熟透,放鹽和糖調味,胡椒粉適量,香油少許,出鍋即可。


    《砂鍋白肉與書源》


    在東北的一個小縣城裏,有一個名叫書源的年輕人。這個小縣城被厚厚的白雪覆蓋著,冬天的寒冷像一個無情的巨獸,試圖吞噬一切溫暖,但在這個縣城的每個角落,又都彌漫著一種獨特的煙火氣息,而砂鍋白肉,就是這煙火氣息中最濃鬱的一筆。


    書源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裏,他的奶奶是家裏的掌勺人。每到冬天,奶奶總會做那道讓人垂涎欲滴的砂鍋白肉。書源從小就對這道菜充滿了特殊的感情,那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家的味道,一種與奶奶的愛緊密相連的紐帶。


    書源的家是一個簡單的小院,廚房是一間獨立的小屋子,裏麵有一個大大的灶台。冬天的時候,灶台裏的火總是燒得旺旺的,像是在與外麵的嚴寒做著最頑強的抗爭。書源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奶奶做飯的時候,坐在灶台旁邊,看著奶奶忙碌的身影。


    奶奶做砂鍋白肉的時候,總是會先去挑選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她會帶著書源到縣城裏唯一的那個菜市場,在肉攤前仔細地挑選。她告訴書源:“這肉啊,要選那種紋理清晰的,肥的部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這樣煮出來的白肉才香。”書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他的眼睛裏更多的是對即將吃到的砂鍋白肉的期待。


    迴到家後,奶奶就開始準備食材。她把五花肉洗得幹幹淨淨,然後切成大塊。書源在一旁看著,他好奇地問奶奶:“奶奶,為什麽要切這麽大塊呀?”奶奶笑著迴答:“傻孩子,這肉要是切得小了,煮的時候就容易散了,大塊的肉煮出來才好吃呢。”接著,奶奶在鍋裏加滿水,放入蔥段、薑片和八角,再把切好的五花肉放進去。書源就在旁邊守著,看著鍋裏的水慢慢地沸騰起來,那白色的水汽彌漫在整個廚房,帶著一種溫暖而又誘人的香氣。


    在煮肉的時候,奶奶會開始準備其他的食材。酸菜是必不可少的,那是奶奶自己醃製的。她從酸菜缸裏撈出酸菜,放在清水裏衝洗一下,然後用力地擠幹水分,再切成細細的絲。書源也會幫忙,他雖然切得不是很整齊,但也樂在其中。奶奶還會拿出一些粉絲,用溫水泡上,再找出一些海米,這些海米是爺爺從海邊帶迴來的,雖然不多,但卻是這道菜的點睛之筆。


    當五花肉煮了大概一個半小時後,已經變得熟爛了。奶奶用筷子紮一下肉,輕鬆紮透就說明肉煮好了。她把肉撈出來放在案板上晾涼,然後把煮肉的湯過濾出來,留著備用。


    接下來就是組裝砂鍋了。奶奶先在砂鍋裏鋪上一層酸菜絲,那酸菜的酸味瞬間就彌漫開來。然後把泡好的粉絲放在酸菜絲上,再把晾涼的五花肉切成薄片,一片一片地碼在粉絲上。書源看著那一片片紅白相間的五花肉,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奶奶把海米也撒在上麵,然後慢慢地倒入煮肉的原湯,湯剛剛沒過所有的食材。


    奶奶把砂鍋放在灶台上,小火慢燉。書源就坐在旁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砂鍋。他看著砂鍋裏的湯開始慢慢地翻滾,那裏麵的食材在湯的翻滾下像是在跳舞一樣。隨著燉煮的時間變長,砂鍋裏的香氣越來越濃鬱,彌漫了整個廚房,甚至從廚房的門縫裏鑽出去,飄到了院子裏。


    終於,砂鍋白肉做好了。奶奶把砂鍋端到桌子上,再拿出幾個小碟子,裏麵分別裝著韭菜花、豆腐乳和辣椒油。書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一片白肉,蘸上一點韭菜花,放進嘴裏。那白肉肥而不膩,瘦肉部分鮮嫩多汁,酸菜的酸味中和了肉的油膩,粉絲吸收了肉和酸菜的味道,變得格外美味。書源一邊吃一邊不停地誇讚奶奶的手藝。


    隨著書源慢慢長大,他離開了這個小縣城,去了大城市讀書。大城市裏有各種各樣的美食,有高檔的餐廳,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菜肴,但書源始終忘不了奶奶做的砂鍋白肉。每當冬天來臨,他就會特別想念那一口溫暖的味道。


    在大學裏,書源結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有一次,他們在宿舍裏討論各自家鄉的美食,書源就說起了奶奶做的砂鍋白肉。他繪聲繪色地描述著那道菜的製作過程,以及那獨特的味道,朋友們都聽得直流口水。有一個朋友好奇地說:“書源,你這麽想念這道菜,為什麽不自己做呢?”書源這才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嚐試過做砂鍋白肉。


    於是,書源決定自己動手做這道菜。他跑到學校附近的菜市場,按照奶奶教他的方法挑選食材。可是,在大城市裏,要找到像奶奶醃製的那樣正宗的酸菜並不容易。他找了很久,才找到一種看起來比較像的酸菜。迴到宿舍後,他按照記憶中的步驟開始做。但是,畢竟是第一次做,他在煮肉的時候沒有掌握好火候,肉煮得有點老了。在組裝砂鍋的時候,他放的湯也有點多,結果在燉煮的時候,砂鍋裏的湯差點溢出來。


    盡管最後的成品沒有奶奶做的那麽美味,但當他吃著自己做的砂鍋白肉時,心裏還是充滿了一種成就感。他的朋友們也都嚐了嚐,雖然大家都笑著說味道有點怪,但書源知道,這是他對家鄉和奶奶的思念的一種寄托。


    大學畢業後,書源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工作的壓力很大,生活節奏也很快。他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漸漸地,他已經很久沒有想起砂鍋白肉了。直到有一年冬天,他在工作中遭遇了一次很大的挫折。他負責的一個項目失敗了,他受到了領導的批評,自己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那天下班後,外麵下著大雪,書源一個人走在冰冷的街道上。他感覺自己就像這大雪中的一片雪花,孤獨而又無助。突然,他聞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那是砂鍋白肉的味道。他順著味道找過去,發現是一家東北菜館。他走進菜館,點了一份砂鍋白肉。


    當砂鍋白肉端到他麵前的時候,他看著那熟悉的樣子,聞著那熟悉的香氣,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他吃著砂鍋白肉,那些關於奶奶、關於家鄉的迴憶一下子湧上心頭。他想起了奶奶的愛,想起了小時候在廚房的溫暖時光,想起了自己在宿舍第一次做砂鍋白肉的經曆。


    這一刻,他突然明白,無論他走到哪裏,無論他遭遇什麽樣的挫折,家的味道永遠是他心中最溫暖的港灣。砂鍋白肉不僅僅是一道菜,它是他與家鄉、與奶奶之間的情感紐帶,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從那以後,書源又重新振作起來。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時也開始經常做砂鍋白肉。他把這道菜做給身邊的朋友吃,也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他們。他希望通過這道菜,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愛的力量。


    在書源的努力下,他的事業漸漸有了起色。他也在大城市裏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的妻子是一個南方姑娘,剛開始對砂鍋白肉並不感興趣。但是,在書源的影響下,她也漸漸喜歡上了這道菜。書源經常給妻子講他小時候和砂鍋白肉的故事,妻子也被他的故事所打動。


    有一年,書源帶著妻子迴到了東北的小縣城。他想讓妻子體驗一下自己小時候的生活,也想讓奶奶看看自己的妻子。當他們迴到家時,奶奶高興極了。她又像以前一樣,去菜市場挑選食材,然後在廚房裏忙碌起來。書源帶著妻子坐在灶台邊,就像他小時候一樣。妻子看著奶奶熟練的動作,感受到了那種濃濃的親情。


    當砂鍋白肉做好後,妻子嚐了一口,她終於明白了書源為什麽對這道菜如此著迷。那獨特的味道,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一種包含著家庭、愛和迴憶的味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奶奶的身體漸漸不如以前了。書源更加珍惜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光。他經常陪著奶奶在院子裏曬太陽,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而砂鍋白肉,依然是他們生活中不變的主題。每次書源迴家,奶奶都會做砂鍋白肉,書源也會認真地品嚐每一口,他知道,這樣的時光是有限的,他要把每一個瞬間都刻在心裏。


    後來,奶奶去世了。書源非常悲痛,他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整理奶奶遺物的時候,他發現了一本破舊的菜譜,那是奶奶手寫的,裏麵詳細地記錄了砂鍋白肉的製作方法,還有一些其他的家常菜。書源小心翼翼地把菜譜收好,他知道,這是奶奶留給他的珍貴遺產。


    從此以後,書源把做砂鍋白肉當成了一種紀念奶奶的方式。他每年冬天都會按照奶奶的菜譜做這道菜,他會把這道菜做給家人吃,也會做給朋友吃。他會給孩子們講奶奶的故事,講砂鍋白肉背後的情感。在他的心中,砂鍋白肉已經不僅僅是一道菜,它是家族傳承的一部分,是愛的延續。


    在書源的影響下,他的孩子們也對砂鍋白肉充滿了喜愛。他們會跟著書源一起去挑選食材,會在書源做砂鍋白肉的時候在旁邊幫忙。他們知道,這道菜背後有著爺爺和奶奶的故事,有著爸爸的成長經曆,有著家庭的溫暖和愛。


    歲月流轉,小縣城依然在那裏,每年冬天的雪依然會下得很大。而砂鍋白肉的味道,依然在這個小縣城裏彌漫著,在書源的家庭裏傳承著。它就像一首無聲的歌,唱出了家庭的溫暖、愛的力量和歲月的痕跡,永遠在人們的心中迴蕩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食韻天下之天下美食的製饌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鑫淼森金木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鑫淼森金木水並收藏食韻天下之天下美食的製饌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