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鴨的製作方法和用料
食韻天下之天下美食的製饌傳奇 作者:鑫淼森金木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製作方法
1.處理食材:將鴨子洗淨,去除雜毛和內髒,在鴨身上抹上醬油、黃酒、白糖等調料,醃製一段時間。
2.準備餡料:把火腿、冬筍、幹貝、水發香菇、栗子、雞肫、雞肉等食材切成丁,糯米淘洗幹淨後蒸熟。
3.炒製餡料:燒熱炒鍋放入豬油,將蔥薑下鍋略煸一下,烹入料酒,投入切好的各種丁,加入醬油、白糖等調料,燒上味後放入糯米飯拌和。
4.填充餡料:將炒好的餡料填入鴨腹內,不要填得太滿,以免蒸製時餡料膨脹導致鴨肚破裂。
5.蒸製鴨子:把填好餡料的鴨子放入大碗中,用玻璃紙封好,上籠蒸製數小時,至鴨肉酥爛。
6.製作湯汁:將蒸鴨的原鹵潷入鍋中,投入蝦仁、豌豆等食材,燒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淋上明油。
7.裝盤澆汁:把蒸好的鴨子從籠中取出,揭去玻璃紙,將鴨覆在大圓盤中,再將製作好的湯汁澆在鴨身上即可。
用料
1.主料:鴨(一般選用1750克左右的肥壯嫩鴨)、糯米。
2.輔料:火腿、蝦仁、冬筍、栗子、幹貝、雞肫、香菇、雞肉、豌豆、青豆等。
3.調料:醬油、小蔥、薑、味精、白砂糖、料酒、豬油、水澱粉等。
來曆
八寶鴨是一道曆史悠久的傳統名菜,早在清朝時期就已出現,是當時江蘇蘇州地區的特色菜肴,也是宮廷名菜之一。其具體來曆如下:
1.宮廷起源:據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南巡時的《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正月二十五日,蘇州織造普福進糯米鴨子,萬年春燉肉,春筍糟鴨,燕窩雞絲”,其中的“糯米八寶鴨”是當時蘇州地區最著名的傳統名菜,在清《調鼎集》和《桐橋倚棹錄》中也都有關於“八寶鴨”一菜及其製法的記載。
2.上海發展:上海的八寶鴨以上海城隍廟老板店烹製最佳,深受食客歡迎。據說在上世紀30年代,有一位老顧客建議該店經營此類菜肴,當時店裏的廚師不知此菜的製法,便到位於市中心的大鴻運飯店買了一隻八寶雞迴來仿製,後來將八寶雞改為八寶鴨,因鴨子胸腔比雞大,皮肉薄,容易蒸酥,從此八寶鴨比八寶雞更為著名。
《八寶鴨:書源的美食之旅》
在繁華都市的一條古老小巷裏,住著一位名叫書源的年輕人。書源對美食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熱愛,他的味蕾就像是一個好奇的探險家,總是在尋找著下一個獨特的味覺體驗。而在這座城市眾多的美食之中,八寶鴨就像一顆隱藏在深處的明珠,散發著神秘而誘人的光芒,等待著書源去發現它的魅力。
書源第一次聽到八寶鴨這個名字,是在一次偶然的街邊閑聊中。一位老者迴憶著往昔的美食盛景,口中不經意地吐出“八寶鴨”三個字,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懷念與向往,瞬間點燃了書源的好奇心。從那一刻起,八寶鴨就像一個神秘的謎題,在書源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書源開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探尋八寶鴨的蹤跡。他詢問了許多餐館和小吃攤,但大多數人隻是聽說過這個名字,真正會做的卻寥寥無幾。然而,書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的決心反而更加堅定,仿佛他與八寶鴨之間有著一種無形的約定,一定要找到它,品嚐它,了解它。
在漫長的尋找過程中,書源結識了一位老廚師。這位老廚師曾經在一家老字號餐館工作多年,對傳統菜肴有著深厚的了解。當書源提到八寶鴨時,老廚師的眼睛裏閃過一絲驚喜和欣慰。他告訴書源,八寶鴨可不是一道普通的菜肴,它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複雜的製作工藝。
老廚師開始給書源講述八寶鴨的來曆。他說,這道菜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存在,最初是江蘇蘇州地區的特色菜肴,還曾經是宮廷名菜呢。在古代,它是富貴人家餐桌上的佳肴,製作這道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食材的選擇到烹飪的技巧,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書源聽得入神,他仿佛看到了古代的宮廷盛宴,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被端上桌,而八寶鴨則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他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嚐這道承載著曆史與文化的美食。
老廚師見書源如此癡迷,心中也十分感動。他決定幫助書源找到一家能夠品嚐到正宗八寶鴨的餐館。經過多方打聽和探尋,他們得知在城市的另一個角落裏,有一家隱藏在深巷中的小餐館,這家餐館的老板據說有著獨特的手藝,他做的八寶鴨在當地小有名氣。
書源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這家小餐館。餐館的店麵不大,裝修也很樸素,但卻散發著一種溫馨的氣息。他走進餐館,看到牆上掛著一些老照片,照片上展示著餐館多年來的菜品和顧客的笑容。
書源向老板點了一份八寶鴨。在等待的過程中,他的心情既緊張又興奮。他想象著即將上桌的八寶鴨會是什麽樣子,味道又會如何獨特。
終於,八寶鴨被端上了桌。書源眼前一亮,隻見一隻色澤金黃的鴨子靜靜地躺在盤子裏,鴨皮油亮光滑,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周圍點綴著一些翠綠的蔬菜,就像一幅精美的畫卷。
書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一塊鴨肉。當他咬下第一口時,一股濃鬱的香味在口中散開。鴨皮酥脆,鴨肉鮮嫩多汁,而鴨腹中的餡料更是讓他驚豔不已。
餡料裏有火腿的鹹香、冬筍的清甜、幹貝的鮮美、香菇的醇厚、栗子的軟糯、雞肫的嚼勁、雞肉的鮮嫩以及糯米的軟糯。這些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種和諧而美妙的味覺交響樂。
書源閉上眼睛,細細品味著每一種味道。他仿佛品嚐到了曆史的韻味,感受到了廚師在製作這道菜時的用心和熱情。每一口都充滿了驚喜,每一種食材都像是一個故事的主角,在他的口中講述著自己的獨特魅力。
在品嚐完這道八寶鴨後,書源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願望。他想要學習如何製作這道菜肴,將這份美味傳承下去。
於是,書源再次找到了那位老廚師,向他請教八寶鴨的製作方法。老廚師見他如此真誠,便答應教他。
老廚師帶著書源來到了市場,開始挑選製作八寶鴨的食材。他告訴書源,製作八寶鴨首先要選好鴨子,最好是肥壯嫩鴨,重量在1750克左右為宜。這樣的鴨子肉質鮮嫩,皮下脂肪豐富,在蒸製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保持水分和香味。
然後是挑選糯米,要選擇顆粒飽滿、質地細膩的糯米。糯米在這道菜中是餡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品質直接影響到餡料的口感。
接著是各種輔料,火腿要選色澤紅潤、香味濃鬱的;冬筍要新鮮脆嫩;幹貝要顆粒完整、色澤黃亮;香菇要肉厚味香;栗子要飽滿無蟲蛀;雞肫要新鮮有彈性;雞肉也要選用新鮮的嫩雞肉。
食材挑選好後,就進入了製作環節。
首先要處理鴨子,將鴨子洗淨,去除雜毛和內髒。這看似簡單的步驟,其實需要非常細心。任何殘留的雜毛或者處理不幹淨的內髒都會影響到鴨子最終的口感。
然後在鴨身上抹上醬油、黃酒、白糖等調料,醃製一段時間。醃製的過程是為了讓鴨子更好地吸收調料的味道,使鴨肉更加入味。
在鴨子醃製的同時,開始準備餡料。把火腿、冬筍、幹貝、水發香菇、栗子、雞肫、雞肉等食材切成丁。每一種食材的切丁大小都有講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則不易咀嚼,太小則會失去食材本身的口感。
糯米淘洗幹淨後蒸熟。接著,燒熱炒鍋放入豬油,將蔥薑下鍋略煸一下,烹入料酒,投入切好的各種丁,加入適量的醬油、白糖等調料,燒上味後放入糯米飯拌和。這一步需要掌握好火候和調料的用量,火候太大容易把食材炒焦,調料太多則會掩蓋食材本身的味道。
餡料準備好後,就可以填充到鴨腹內了。這也是一個技術活,不能填得太滿,以免蒸製時餡料膨脹導致鴨肚破裂。填好餡料後,把鴨子放入大碗中,用玻璃紙封好,上籠蒸製數小時,至鴨肉酥爛。
蒸製的時間和火候是製作八寶鴨的關鍵。時間太短,鴨肉不熟,餡料也不能充分融合;時間太長,鴨肉就會過於軟爛,失去口感。
在蒸鴨的過程中,可以準備湯汁。將蒸鴨的原鹵潷入鍋中,投入蝦仁、豌豆等食材,燒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淋上明油。
當鴨子蒸好後,把鴨子從籠中取出,揭去玻璃紙,將鴨覆在大圓盤中,再將製作好的湯汁澆在鴨身上,一道美味的八寶鴨就完成了。
書源跟著老廚師一步一步地學習,每一個步驟都認真記錄,反複練習。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深知,要想真正掌握這道菜肴的精髓,就必須付出努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書源終於能夠獨立製作出一道像模像樣的八寶鴨了。他邀請了朋友和家人來品嚐他的作品,大家都對他的廚藝讚不絕口。
書源的八寶鴨也在他的小圈子裏漸漸有了名氣。他經常會製作這道菜與朋友們分享,每一次製作,他都會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滿足感。他不僅是在製作一道美食,更是在傳承一種文化,一種曆史。
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源對八寶鴨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他開始嚐試在傳統的製作方法上進行一些創新。他會根據不同季節的食材特點,調整餡料中的食材組合。在春天,他會加入一些新鮮的春筍和野菜,讓八寶鴨充滿春天的氣息;在夏天,他會用一些清涼的食材代替部分油膩的食材,使八寶鴨更加清爽可口;在秋天,他會加入更多的栗子和香菇,突出秋天的醇厚風味;在冬天,他則會加大火腿和幹貝的用量,讓八寶鴨更加濃鬱溫暖。
書源的創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喜愛。他的八寶鴨成為了朋友們心中獨一無二的美食。他也經常會參加一些美食交流活動,將自己製作八寶鴨的經驗和心得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一次大型的美食文化節上,書源帶著他的八寶鴨參加了比賽。在比賽現場,他的八寶鴨吸引了眾多評委和觀眾的目光。那獨特的造型、誘人的香氣和豐富的口感讓人們為之傾倒。
最終,書源的八寶鴨在比賽中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他也因此成為了美食界的一顆新星。但書源並沒有因此而驕傲,他知道,他的美食之旅才剛剛開始。
他希望能夠將八寶鴨推廣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道傳統美食。他開始與一些餐館合作,將自己製作八寶鴨的技術傳授給廚師們。他還利用互聯網平台,分享八寶鴨的製作方法和背後的文化故事。
在書源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品嚐到八寶鴨的美味。這道古老的傳統菜肴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而書源,依然在他的美食之旅上不斷前行。他繼續探索著美食的世界,尋找著下一個可以與八寶鴨相媲美的美食寶藏。他知道,美食不僅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情感的紐帶。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美食背後的魅力和力量。
1.處理食材:將鴨子洗淨,去除雜毛和內髒,在鴨身上抹上醬油、黃酒、白糖等調料,醃製一段時間。
2.準備餡料:把火腿、冬筍、幹貝、水發香菇、栗子、雞肫、雞肉等食材切成丁,糯米淘洗幹淨後蒸熟。
3.炒製餡料:燒熱炒鍋放入豬油,將蔥薑下鍋略煸一下,烹入料酒,投入切好的各種丁,加入醬油、白糖等調料,燒上味後放入糯米飯拌和。
4.填充餡料:將炒好的餡料填入鴨腹內,不要填得太滿,以免蒸製時餡料膨脹導致鴨肚破裂。
5.蒸製鴨子:把填好餡料的鴨子放入大碗中,用玻璃紙封好,上籠蒸製數小時,至鴨肉酥爛。
6.製作湯汁:將蒸鴨的原鹵潷入鍋中,投入蝦仁、豌豆等食材,燒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淋上明油。
7.裝盤澆汁:把蒸好的鴨子從籠中取出,揭去玻璃紙,將鴨覆在大圓盤中,再將製作好的湯汁澆在鴨身上即可。
用料
1.主料:鴨(一般選用1750克左右的肥壯嫩鴨)、糯米。
2.輔料:火腿、蝦仁、冬筍、栗子、幹貝、雞肫、香菇、雞肉、豌豆、青豆等。
3.調料:醬油、小蔥、薑、味精、白砂糖、料酒、豬油、水澱粉等。
來曆
八寶鴨是一道曆史悠久的傳統名菜,早在清朝時期就已出現,是當時江蘇蘇州地區的特色菜肴,也是宮廷名菜之一。其具體來曆如下:
1.宮廷起源:據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南巡時的《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正月二十五日,蘇州織造普福進糯米鴨子,萬年春燉肉,春筍糟鴨,燕窩雞絲”,其中的“糯米八寶鴨”是當時蘇州地區最著名的傳統名菜,在清《調鼎集》和《桐橋倚棹錄》中也都有關於“八寶鴨”一菜及其製法的記載。
2.上海發展:上海的八寶鴨以上海城隍廟老板店烹製最佳,深受食客歡迎。據說在上世紀30年代,有一位老顧客建議該店經營此類菜肴,當時店裏的廚師不知此菜的製法,便到位於市中心的大鴻運飯店買了一隻八寶雞迴來仿製,後來將八寶雞改為八寶鴨,因鴨子胸腔比雞大,皮肉薄,容易蒸酥,從此八寶鴨比八寶雞更為著名。
《八寶鴨:書源的美食之旅》
在繁華都市的一條古老小巷裏,住著一位名叫書源的年輕人。書源對美食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熱愛,他的味蕾就像是一個好奇的探險家,總是在尋找著下一個獨特的味覺體驗。而在這座城市眾多的美食之中,八寶鴨就像一顆隱藏在深處的明珠,散發著神秘而誘人的光芒,等待著書源去發現它的魅力。
書源第一次聽到八寶鴨這個名字,是在一次偶然的街邊閑聊中。一位老者迴憶著往昔的美食盛景,口中不經意地吐出“八寶鴨”三個字,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懷念與向往,瞬間點燃了書源的好奇心。從那一刻起,八寶鴨就像一個神秘的謎題,在書源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書源開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探尋八寶鴨的蹤跡。他詢問了許多餐館和小吃攤,但大多數人隻是聽說過這個名字,真正會做的卻寥寥無幾。然而,書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的決心反而更加堅定,仿佛他與八寶鴨之間有著一種無形的約定,一定要找到它,品嚐它,了解它。
在漫長的尋找過程中,書源結識了一位老廚師。這位老廚師曾經在一家老字號餐館工作多年,對傳統菜肴有著深厚的了解。當書源提到八寶鴨時,老廚師的眼睛裏閃過一絲驚喜和欣慰。他告訴書源,八寶鴨可不是一道普通的菜肴,它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複雜的製作工藝。
老廚師開始給書源講述八寶鴨的來曆。他說,這道菜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存在,最初是江蘇蘇州地區的特色菜肴,還曾經是宮廷名菜呢。在古代,它是富貴人家餐桌上的佳肴,製作這道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食材的選擇到烹飪的技巧,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書源聽得入神,他仿佛看到了古代的宮廷盛宴,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被端上桌,而八寶鴨則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他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嚐這道承載著曆史與文化的美食。
老廚師見書源如此癡迷,心中也十分感動。他決定幫助書源找到一家能夠品嚐到正宗八寶鴨的餐館。經過多方打聽和探尋,他們得知在城市的另一個角落裏,有一家隱藏在深巷中的小餐館,這家餐館的老板據說有著獨特的手藝,他做的八寶鴨在當地小有名氣。
書源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這家小餐館。餐館的店麵不大,裝修也很樸素,但卻散發著一種溫馨的氣息。他走進餐館,看到牆上掛著一些老照片,照片上展示著餐館多年來的菜品和顧客的笑容。
書源向老板點了一份八寶鴨。在等待的過程中,他的心情既緊張又興奮。他想象著即將上桌的八寶鴨會是什麽樣子,味道又會如何獨特。
終於,八寶鴨被端上了桌。書源眼前一亮,隻見一隻色澤金黃的鴨子靜靜地躺在盤子裏,鴨皮油亮光滑,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周圍點綴著一些翠綠的蔬菜,就像一幅精美的畫卷。
書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一塊鴨肉。當他咬下第一口時,一股濃鬱的香味在口中散開。鴨皮酥脆,鴨肉鮮嫩多汁,而鴨腹中的餡料更是讓他驚豔不已。
餡料裏有火腿的鹹香、冬筍的清甜、幹貝的鮮美、香菇的醇厚、栗子的軟糯、雞肫的嚼勁、雞肉的鮮嫩以及糯米的軟糯。這些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種和諧而美妙的味覺交響樂。
書源閉上眼睛,細細品味著每一種味道。他仿佛品嚐到了曆史的韻味,感受到了廚師在製作這道菜時的用心和熱情。每一口都充滿了驚喜,每一種食材都像是一個故事的主角,在他的口中講述著自己的獨特魅力。
在品嚐完這道八寶鴨後,書源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願望。他想要學習如何製作這道菜肴,將這份美味傳承下去。
於是,書源再次找到了那位老廚師,向他請教八寶鴨的製作方法。老廚師見他如此真誠,便答應教他。
老廚師帶著書源來到了市場,開始挑選製作八寶鴨的食材。他告訴書源,製作八寶鴨首先要選好鴨子,最好是肥壯嫩鴨,重量在1750克左右為宜。這樣的鴨子肉質鮮嫩,皮下脂肪豐富,在蒸製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保持水分和香味。
然後是挑選糯米,要選擇顆粒飽滿、質地細膩的糯米。糯米在這道菜中是餡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品質直接影響到餡料的口感。
接著是各種輔料,火腿要選色澤紅潤、香味濃鬱的;冬筍要新鮮脆嫩;幹貝要顆粒完整、色澤黃亮;香菇要肉厚味香;栗子要飽滿無蟲蛀;雞肫要新鮮有彈性;雞肉也要選用新鮮的嫩雞肉。
食材挑選好後,就進入了製作環節。
首先要處理鴨子,將鴨子洗淨,去除雜毛和內髒。這看似簡單的步驟,其實需要非常細心。任何殘留的雜毛或者處理不幹淨的內髒都會影響到鴨子最終的口感。
然後在鴨身上抹上醬油、黃酒、白糖等調料,醃製一段時間。醃製的過程是為了讓鴨子更好地吸收調料的味道,使鴨肉更加入味。
在鴨子醃製的同時,開始準備餡料。把火腿、冬筍、幹貝、水發香菇、栗子、雞肫、雞肉等食材切成丁。每一種食材的切丁大小都有講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則不易咀嚼,太小則會失去食材本身的口感。
糯米淘洗幹淨後蒸熟。接著,燒熱炒鍋放入豬油,將蔥薑下鍋略煸一下,烹入料酒,投入切好的各種丁,加入適量的醬油、白糖等調料,燒上味後放入糯米飯拌和。這一步需要掌握好火候和調料的用量,火候太大容易把食材炒焦,調料太多則會掩蓋食材本身的味道。
餡料準備好後,就可以填充到鴨腹內了。這也是一個技術活,不能填得太滿,以免蒸製時餡料膨脹導致鴨肚破裂。填好餡料後,把鴨子放入大碗中,用玻璃紙封好,上籠蒸製數小時,至鴨肉酥爛。
蒸製的時間和火候是製作八寶鴨的關鍵。時間太短,鴨肉不熟,餡料也不能充分融合;時間太長,鴨肉就會過於軟爛,失去口感。
在蒸鴨的過程中,可以準備湯汁。將蒸鴨的原鹵潷入鍋中,投入蝦仁、豌豆等食材,燒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淋上明油。
當鴨子蒸好後,把鴨子從籠中取出,揭去玻璃紙,將鴨覆在大圓盤中,再將製作好的湯汁澆在鴨身上,一道美味的八寶鴨就完成了。
書源跟著老廚師一步一步地學習,每一個步驟都認真記錄,反複練習。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深知,要想真正掌握這道菜肴的精髓,就必須付出努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書源終於能夠獨立製作出一道像模像樣的八寶鴨了。他邀請了朋友和家人來品嚐他的作品,大家都對他的廚藝讚不絕口。
書源的八寶鴨也在他的小圈子裏漸漸有了名氣。他經常會製作這道菜與朋友們分享,每一次製作,他都會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滿足感。他不僅是在製作一道美食,更是在傳承一種文化,一種曆史。
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源對八寶鴨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他開始嚐試在傳統的製作方法上進行一些創新。他會根據不同季節的食材特點,調整餡料中的食材組合。在春天,他會加入一些新鮮的春筍和野菜,讓八寶鴨充滿春天的氣息;在夏天,他會用一些清涼的食材代替部分油膩的食材,使八寶鴨更加清爽可口;在秋天,他會加入更多的栗子和香菇,突出秋天的醇厚風味;在冬天,他則會加大火腿和幹貝的用量,讓八寶鴨更加濃鬱溫暖。
書源的創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喜愛。他的八寶鴨成為了朋友們心中獨一無二的美食。他也經常會參加一些美食交流活動,將自己製作八寶鴨的經驗和心得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一次大型的美食文化節上,書源帶著他的八寶鴨參加了比賽。在比賽現場,他的八寶鴨吸引了眾多評委和觀眾的目光。那獨特的造型、誘人的香氣和豐富的口感讓人們為之傾倒。
最終,書源的八寶鴨在比賽中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他也因此成為了美食界的一顆新星。但書源並沒有因此而驕傲,他知道,他的美食之旅才剛剛開始。
他希望能夠將八寶鴨推廣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道傳統美食。他開始與一些餐館合作,將自己製作八寶鴨的技術傳授給廚師們。他還利用互聯網平台,分享八寶鴨的製作方法和背後的文化故事。
在書源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品嚐到八寶鴨的美味。這道古老的傳統菜肴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而書源,依然在他的美食之旅上不斷前行。他繼續探索著美食的世界,尋找著下一個可以與八寶鴨相媲美的美食寶藏。他知道,美食不僅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情感的紐帶。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美食背後的魅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