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接受采訪的楊知瑤
帶娃街頭賣唱,霸總為我衝樂圈! 作者:大點點99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火熱的掌聲中,楊知瑤正準備鞠躬下台。
導演邵永剛向主持人遞了一個眼神,對方秒懂意思。
隨後她拿著無線麥克,快步走上舞台。
“知瑤小朋友,請你留步。”
“阿姨想借用一小段時間采訪一下你,可以嗎?”
楊知瑤聽完咧嘴一笑,乖巧地點了下頭。
看到此番互動,家長和老師們一陣羨豔。
他們都是等孩子表演完,上趕著求主持人的關注。
可楊知瑤,卻是站在舞台上被主持人邀請采訪的。
這樣的對比讓他們感受到了強烈的參差。
然而,楊雪看著鏡頭裏的女兒,隻是微微一笑。
那表情仿佛在說“基操,勿6”
陽光下,楊知瑤烏溜溜的眼睛裏泛著光亮,白裏透粉的臉蛋兒如剝了殼的煮雞蛋。
導演邵永剛看著鏡頭前萌娃,愈發的喜愛,心中更是讚歎連連:
“這娃子的唱功真的太可以了!”
“正好第三季的《星童秀場》是冬季開拍,這丫頭我必須得簽下來!”
“也不知道語言功底怎麽樣。”
“即便不行,那也好好培養一下,長得又這麽俊,就這樣放掉可惜了。”
正當邵永剛這樣想著,主持人第一個問題已經問了出來。
“請問知瑤小朋友,對於這場歌詠大賽,你的心情如何呢?”
楊知瑤接過主持人的話筒,落落大方迴答道:
“首先,我不認為這是個比賽,我覺得這是一場中秋佳節送給大家的表演。”
“另外,能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起演出,把最好的節目奉獻給大家,我很榮幸,也很開心。”
嘩啦啦掌聲頓時響起,園長張晉秋難掩笑顏,她拍得格外賣力。
邵永剛驚得瞬間瞪大了眼睛,一句“臥槽”險些脫口而出。
隨後,他發出了幾乎所有人都曾發出的感歎。
“這tm6歲???”
女孩兒的迴答讓女主持人也是一驚。
本想著對方會簡單且緩慢地迴答“我很開心,我很快樂”之類的。
沒想到這娃子不僅能做到無障礙交流,竟然還能高情商發言,且還用了“首先”“另外”這樣的副詞。
這簡直是一個修煉成精的“小孩兒姐”啊!
主持人暗暗吸了一口氣,開始詢問了第二個問題。
這一次,她要給娃子上一點強度。
“知瑤小朋友,剛才你有出現過失利的情況。可你又在媽媽的鼓勵之下做出了良好的調整。”
“請問,你的心路曆程是什麽呢?”
當主持人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所有小孩都是發懵的。
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心路曆程”這種複雜的詞匯是她們所不理解的。
然而,這種問題根本難不倒楊知瑤。
“家人和老師的支持是我動力的源泉。”
“平時都是和麻麻一起表演,這次沒有了她的保護,我有些恐慌。”
“不過我想起了她對我的教導,錯了就總結經驗,重新來過,不要為一時的失利而深陷淤泥之中。”
“另外,家人的及時的現身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我就不慌了!”
楊知瑤邏輯縝密而清晰,還向眾人講起了經驗之談。
這樣的迴答讓所有人都感到一陣窒息。
台下,本是逗留沒走的林成棟忽然站起,耳聽著6歲萌娃的侃侃而談,他感覺靈光乍現。
教師看台,張燕此時眼睛眯成月牙,不住地誇獎自己班的娃子。
“哎呀,你們說說,我這真是得了個寶藏女孩兒。”
“誰家寶貝能像我們知知這樣,被京都台導演這樣重視呀!”
“唱完歌不說,還要在舞台上接受獨家采訪。”
其他班的老師默默杵在那,一聊一個不吱聲。
但眼神呈現的都是別扭的、酸澀的、厭惡的。
然而,張燕並不管這個,依舊自說自話。
“王老師,你們班的苗苗今天發揮也是相當的棒了,她肯定也被采訪了吧?”
“我很想知道主持人在台下都問了什麽呀,問了幾分鍾啊?”
張燕陰陽怪氣,率先把目標對準了王老師。
楊知瑤發揮失利時頂數她風涼話最多。
【怎麽搞的呀,知知這孩子平時表現不挺好的嘛,怎麽關鍵時刻不行啦?】
【唉,還得是我們班苗苗,要不是她兜底,這次比賽就真成了笑柄。】
【知知我覺得挺優秀的,可惜心理素質太差了,要不就先送我們班來吧,我幼兒心理輔導方麵還是很厲害的。】
張燕一直隱忍於這些被嘲諷的話,以及其他老師們或竊笑,或審視的眼神。
如今,現在可算是揚眉吐氣了,之前受過的侮辱必須加倍的奉還。
“咱就說,有幾個娃子能像知知一樣,麵對主持人的迴答邏輯清晰,毫不怯場呢。”
“王老師,你們班苗苗也很棒呀,你不上台爭取一下嘛。”
王老師沒有吭聲,因為節目輪班倉促,何苗苗還沒有被采訪。
眼看著楊知瑤在舞台上大放異彩,這還比個蛋啊。
她惱恨地斜了張燕一眼,最終選擇默默走開了。
張燕則看著她的背影,像小孩一樣扮了個鬼臉。
...
舞台上,主持人並沒有準備太多的問題。
見難不住楊知瑤,暗暗向總導演邵永剛傳遞一個去或留的眼神。
邵永剛又豈能放過這樣的機會,比劃了一個繼續的手勢。
主持人了然,反應也很快,直接將問題指向了音樂本身。
“聽說這首歌來自於你母親的創作,對於這首歌,以你的角度又有什麽樣的理解呢?”
這個問題顯然比前兩個更加深奧,以至於不少打算撤離的家長在選擇再逗留一會。
他們也很想知道這歌曲的相關內容。
麵對這個問題,楊知瑤思考的時間有些長。
她的腦海裏湧現了很多過往的畫麵和細節。
主持人下意識覺得自己的問題有些難了,暗嘀咕了一句“不妙。”。
眼看台下的觀眾露出了疑惑和茫然的眼神,主持人剛想試圖引導新問題,卻聽身後音響裏傳來婉轉而低沉的鋼琴旋律。
那正是帶有悲傷氣息的《孤勇者》。
楊知瑤忽然扭向屏幕,看向身後的母親正安靜地為她鋪墊情緒。
小丫頭眼裏流露出來一抹心疼,她蠕動了下嘴唇,緩緩開口:
“這首歌的名字叫《孤勇者》,是我媽媽創作和教我的歌曲。”
“在這首歌裏,我不僅僅感受到了麻麻那最深沉的愛,還有她不屈不撓的意誌和頑強...”
“我依稀記得,她帶我走出家門的那一天,雨很大...”
伴隨鋼琴的節奏,楊雪的意識忽然進入了小丫頭的心靈世界。
那是曾經寒冷與黑暗交織的世界,直到她遇見了一個散發藍色光芒天使...
導演邵永剛向主持人遞了一個眼神,對方秒懂意思。
隨後她拿著無線麥克,快步走上舞台。
“知瑤小朋友,請你留步。”
“阿姨想借用一小段時間采訪一下你,可以嗎?”
楊知瑤聽完咧嘴一笑,乖巧地點了下頭。
看到此番互動,家長和老師們一陣羨豔。
他們都是等孩子表演完,上趕著求主持人的關注。
可楊知瑤,卻是站在舞台上被主持人邀請采訪的。
這樣的對比讓他們感受到了強烈的參差。
然而,楊雪看著鏡頭裏的女兒,隻是微微一笑。
那表情仿佛在說“基操,勿6”
陽光下,楊知瑤烏溜溜的眼睛裏泛著光亮,白裏透粉的臉蛋兒如剝了殼的煮雞蛋。
導演邵永剛看著鏡頭前萌娃,愈發的喜愛,心中更是讚歎連連:
“這娃子的唱功真的太可以了!”
“正好第三季的《星童秀場》是冬季開拍,這丫頭我必須得簽下來!”
“也不知道語言功底怎麽樣。”
“即便不行,那也好好培養一下,長得又這麽俊,就這樣放掉可惜了。”
正當邵永剛這樣想著,主持人第一個問題已經問了出來。
“請問知瑤小朋友,對於這場歌詠大賽,你的心情如何呢?”
楊知瑤接過主持人的話筒,落落大方迴答道:
“首先,我不認為這是個比賽,我覺得這是一場中秋佳節送給大家的表演。”
“另外,能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起演出,把最好的節目奉獻給大家,我很榮幸,也很開心。”
嘩啦啦掌聲頓時響起,園長張晉秋難掩笑顏,她拍得格外賣力。
邵永剛驚得瞬間瞪大了眼睛,一句“臥槽”險些脫口而出。
隨後,他發出了幾乎所有人都曾發出的感歎。
“這tm6歲???”
女孩兒的迴答讓女主持人也是一驚。
本想著對方會簡單且緩慢地迴答“我很開心,我很快樂”之類的。
沒想到這娃子不僅能做到無障礙交流,竟然還能高情商發言,且還用了“首先”“另外”這樣的副詞。
這簡直是一個修煉成精的“小孩兒姐”啊!
主持人暗暗吸了一口氣,開始詢問了第二個問題。
這一次,她要給娃子上一點強度。
“知瑤小朋友,剛才你有出現過失利的情況。可你又在媽媽的鼓勵之下做出了良好的調整。”
“請問,你的心路曆程是什麽呢?”
當主持人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所有小孩都是發懵的。
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心路曆程”這種複雜的詞匯是她們所不理解的。
然而,這種問題根本難不倒楊知瑤。
“家人和老師的支持是我動力的源泉。”
“平時都是和麻麻一起表演,這次沒有了她的保護,我有些恐慌。”
“不過我想起了她對我的教導,錯了就總結經驗,重新來過,不要為一時的失利而深陷淤泥之中。”
“另外,家人的及時的現身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我就不慌了!”
楊知瑤邏輯縝密而清晰,還向眾人講起了經驗之談。
這樣的迴答讓所有人都感到一陣窒息。
台下,本是逗留沒走的林成棟忽然站起,耳聽著6歲萌娃的侃侃而談,他感覺靈光乍現。
教師看台,張燕此時眼睛眯成月牙,不住地誇獎自己班的娃子。
“哎呀,你們說說,我這真是得了個寶藏女孩兒。”
“誰家寶貝能像我們知知這樣,被京都台導演這樣重視呀!”
“唱完歌不說,還要在舞台上接受獨家采訪。”
其他班的老師默默杵在那,一聊一個不吱聲。
但眼神呈現的都是別扭的、酸澀的、厭惡的。
然而,張燕並不管這個,依舊自說自話。
“王老師,你們班的苗苗今天發揮也是相當的棒了,她肯定也被采訪了吧?”
“我很想知道主持人在台下都問了什麽呀,問了幾分鍾啊?”
張燕陰陽怪氣,率先把目標對準了王老師。
楊知瑤發揮失利時頂數她風涼話最多。
【怎麽搞的呀,知知這孩子平時表現不挺好的嘛,怎麽關鍵時刻不行啦?】
【唉,還得是我們班苗苗,要不是她兜底,這次比賽就真成了笑柄。】
【知知我覺得挺優秀的,可惜心理素質太差了,要不就先送我們班來吧,我幼兒心理輔導方麵還是很厲害的。】
張燕一直隱忍於這些被嘲諷的話,以及其他老師們或竊笑,或審視的眼神。
如今,現在可算是揚眉吐氣了,之前受過的侮辱必須加倍的奉還。
“咱就說,有幾個娃子能像知知一樣,麵對主持人的迴答邏輯清晰,毫不怯場呢。”
“王老師,你們班苗苗也很棒呀,你不上台爭取一下嘛。”
王老師沒有吭聲,因為節目輪班倉促,何苗苗還沒有被采訪。
眼看著楊知瑤在舞台上大放異彩,這還比個蛋啊。
她惱恨地斜了張燕一眼,最終選擇默默走開了。
張燕則看著她的背影,像小孩一樣扮了個鬼臉。
...
舞台上,主持人並沒有準備太多的問題。
見難不住楊知瑤,暗暗向總導演邵永剛傳遞一個去或留的眼神。
邵永剛又豈能放過這樣的機會,比劃了一個繼續的手勢。
主持人了然,反應也很快,直接將問題指向了音樂本身。
“聽說這首歌來自於你母親的創作,對於這首歌,以你的角度又有什麽樣的理解呢?”
這個問題顯然比前兩個更加深奧,以至於不少打算撤離的家長在選擇再逗留一會。
他們也很想知道這歌曲的相關內容。
麵對這個問題,楊知瑤思考的時間有些長。
她的腦海裏湧現了很多過往的畫麵和細節。
主持人下意識覺得自己的問題有些難了,暗嘀咕了一句“不妙。”。
眼看台下的觀眾露出了疑惑和茫然的眼神,主持人剛想試圖引導新問題,卻聽身後音響裏傳來婉轉而低沉的鋼琴旋律。
那正是帶有悲傷氣息的《孤勇者》。
楊知瑤忽然扭向屏幕,看向身後的母親正安靜地為她鋪墊情緒。
小丫頭眼裏流露出來一抹心疼,她蠕動了下嘴唇,緩緩開口:
“這首歌的名字叫《孤勇者》,是我媽媽創作和教我的歌曲。”
“在這首歌裏,我不僅僅感受到了麻麻那最深沉的愛,還有她不屈不撓的意誌和頑強...”
“我依稀記得,她帶我走出家門的那一天,雨很大...”
伴隨鋼琴的節奏,楊雪的意識忽然進入了小丫頭的心靈世界。
那是曾經寒冷與黑暗交織的世界,直到她遇見了一個散發藍色光芒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