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畢曉麗的兩個任務
人間溫婉:素心已敬山河月 作者:款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打完招唿,溫婉便拿著整理好的流程表及相關部署呈給葉穆成看。
等把工作的事情匯報清楚了,溫婉才問畢曉麗,“畢主持,你們準備做哪方麵的訪問?”
畢曉麗拿出上級給的紅頭文件給溫婉,裏麵直接點溫婉的名字,讓華夏電視台做一期學習“溫婉精神”的人物特輯,傳揚華國時代先鋒人物事跡,讓更多的人知道溫婉,學習溫婉,成為“溫婉”。
“溫同誌,我們打算跟著您做一期全麵的報道。”畢曉麗迴道。
全麵報道?
溫婉微微蹙眉,她最近肯定沒時間去配合他們錄製訪問。
隻是他們是華夏電視台的,比寧縣電視台的影響力大多了。
可送上門的羊不趁機薅層毛下來會有點對不起寧縣的老百姓。
溫婉看向趙恆熙,眼神中帶著一絲狡黠與默契的暗示。
趙恆熙心領神會,微微點頭。
溫婉隨即轉向畢曉麗說道:“畢主持,我非常感謝華夏電視台對我的關注和對寧縣的厚愛。隻是這段時間,長隴民俗文化節的籌備工作已經進入了最關鍵的衝刺階段,我實在抽不出時間來專門配合錄製。不過,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進行采訪報道。”
畢曉麗不解,“請問溫同誌想讓我們用什麽樣的方式去采訪您?”畢曉麗帶著攝影團隊來寧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成功采訪溫婉。
他們原計劃是在溫婉的辦公室布置攝影場地,進行采錄的。
“你們知道《看見》這個節目吧?是我們宣傳部的趙同誌以及相關的攝影團隊錄製的。”
溫婉接著道,“他們之前製作過一些關於寧縣風土人情和文化建設的短片,其中也有涉及到我的部分經曆和工作內容。
你們可以在這些已有素材的基礎上,再補充一些對我身邊工作人員、參與民俗文化節籌備的誌願者以及寧縣普通民眾的采訪,從多個側麵來展現我的工作理念,這樣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你們報道的需求,也不會過多地耽誤我在文化節籌備工作。
同時,我們宣傳部的趙同誌可以全力協助你們,她對寧縣的情況和相關素材都非常熟悉,相信能夠幫助你們打造出一期別具特色的人物特輯。
而且你們和趙同誌也是老同事,溝通起來也方便。”
趙恆熙偷笑,溫婉說得冠冕堂皇,繞一大圈,不過是想利用華夏電視台的鏡頭讓更多人看到寧縣,和背後默默付出的人們。
畢曉麗聽了溫婉的話後有瞬間沉默。
她總覺得溫婉提的方案有點奇怪,可聽起來又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他們是來采訪溫婉的,可怎麽像都去采訪別人了?
還有趙恆熙……
她是曾在華夏電視台當過一年多的實習記者,但像這樣的實習記者台裏多的是。
畢曉麗已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主持人,在電視台自然眾星拱月,哪會留意到還沒有混出頭的趙恆熙。
若不是寧縣的《看見》火到京都各層級領導去,甚至還有的部門專為這《看見》開研習會議,華夏電視台的台長也不會留意到趙恆熙這個製作人。
聽說台長知道趙恆熙原本是華夏電視台的實習記者後,氣得痛罵人事部經理不識人才,讓電視台白白痛失了趙恆熙這樣的策劃與製作兼備的鬼才。
因此畢曉麗來寧縣,主要任務是采訪溫婉,另一個任務則是勸說趙恆熙迴電視台,隻要她迴去,電視台立刻給她單開一個節目,讓她繼續按照《看見》的思路去製做。
對完成這兩個任務,畢曉麗自覺問題不大。
畢竟正常人遇到華夏電視台這樣代表官方正麵的平台來采訪,肯定是熱情主動配合的。
所以哪怕采訪對象是溫婉,她也不覺得會有難度。畢竟是人都愛出名的,否則溫婉也不會做的每一件事都廣被人知。若沒有專業的團隊在幫她引流,她不過一個貧困縣的小小公務員,哪會引起那麽多人的注意?
不過溫婉也算幸運的,付出的和收獲成正比,現在領導們都重視她,她的這場自我營銷,恰恰把自己推到領導麵前去,未來她的仕途肯定一片光明。
至於勸說趙恆熙也難度不大,之前她願意從電視台辭職跟溫婉來寧縣,無非是實習記者競爭激烈,如今電視台正式起聘她,還許諾讓她可以自主做節目,無論是從工資還是個人發展,都不是一個小縣城的公務員能媲美的。
傻子都知道要怎麽選擇。
畢曉麗沉思片刻,覺得這種方式或許也可行,畢竟溫婉提出的方案也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有宣傳部的人協助,應該能順利完成任務,於是她開口說道:“溫同誌,這個提議有點新意,我需要和團隊商量一下細節,之後再給您答複。”
溫婉微笑著點頭:“好的,畢主持,我期待與你們達成一個雙贏的合作方案。具體你們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問趙同誌,她會幫忙協調的。”
溫婉成為綜合發展組的組長後,就把趙恆熙、陶奕希、程筱語、溫和等平時比較熟悉的夥伴編定為組員,平時他們在各自的部門工作著,但溫婉的工作需要的他們時,他們便會迅速聚合,十分默契,省心省力許多。
趙恆熙看了眼手表,對畢曉麗道,“畢主持,那你們就先商量一下具體要怎麽操作,需要我配合的地方我一定到位。或者你們也可以派一位攝影師跟著我去采錄鏡頭,說不定還有意外收獲。”
文化節在即,趙恆熙還要去拍各部門工作人員為這場文化節保駕護航而做的籌備工作。
若華夏電視台的攝影師過去,自然也會看到這一幕幕。
《看見》裏的仁風善政,民風淳樸可不是擺拍。
而是實打實的記錄!
聽趙恆熙這麽建議,攝影師郭成立刻表示,“我去吧!曉麗,你和團隊的人先去討論一下接下來要怎麽安排,我跟趙同誌去踩點!”
陳曼曼神色複雜地看著趙恆熙淡定自如地帶著攝影大佬郭成離開……
她本以為趙恆熙辭職到貧困縣發展是有自知之明。
誰知道這是趙恆熙的以退為進。
台長叫畢曉麗想辦法請趙恆熙迴電視台,那開出來的條件,可以說讓所有與趙恆熙同期的記者都眼紅。
可能怎麽辦呢?
趙恆熙另出蹊徑,愣是被她闖出一條光明大道來……
等把工作的事情匯報清楚了,溫婉才問畢曉麗,“畢主持,你們準備做哪方麵的訪問?”
畢曉麗拿出上級給的紅頭文件給溫婉,裏麵直接點溫婉的名字,讓華夏電視台做一期學習“溫婉精神”的人物特輯,傳揚華國時代先鋒人物事跡,讓更多的人知道溫婉,學習溫婉,成為“溫婉”。
“溫同誌,我們打算跟著您做一期全麵的報道。”畢曉麗迴道。
全麵報道?
溫婉微微蹙眉,她最近肯定沒時間去配合他們錄製訪問。
隻是他們是華夏電視台的,比寧縣電視台的影響力大多了。
可送上門的羊不趁機薅層毛下來會有點對不起寧縣的老百姓。
溫婉看向趙恆熙,眼神中帶著一絲狡黠與默契的暗示。
趙恆熙心領神會,微微點頭。
溫婉隨即轉向畢曉麗說道:“畢主持,我非常感謝華夏電視台對我的關注和對寧縣的厚愛。隻是這段時間,長隴民俗文化節的籌備工作已經進入了最關鍵的衝刺階段,我實在抽不出時間來專門配合錄製。不過,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進行采訪報道。”
畢曉麗不解,“請問溫同誌想讓我們用什麽樣的方式去采訪您?”畢曉麗帶著攝影團隊來寧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成功采訪溫婉。
他們原計劃是在溫婉的辦公室布置攝影場地,進行采錄的。
“你們知道《看見》這個節目吧?是我們宣傳部的趙同誌以及相關的攝影團隊錄製的。”
溫婉接著道,“他們之前製作過一些關於寧縣風土人情和文化建設的短片,其中也有涉及到我的部分經曆和工作內容。
你們可以在這些已有素材的基礎上,再補充一些對我身邊工作人員、參與民俗文化節籌備的誌願者以及寧縣普通民眾的采訪,從多個側麵來展現我的工作理念,這樣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你們報道的需求,也不會過多地耽誤我在文化節籌備工作。
同時,我們宣傳部的趙同誌可以全力協助你們,她對寧縣的情況和相關素材都非常熟悉,相信能夠幫助你們打造出一期別具特色的人物特輯。
而且你們和趙同誌也是老同事,溝通起來也方便。”
趙恆熙偷笑,溫婉說得冠冕堂皇,繞一大圈,不過是想利用華夏電視台的鏡頭讓更多人看到寧縣,和背後默默付出的人們。
畢曉麗聽了溫婉的話後有瞬間沉默。
她總覺得溫婉提的方案有點奇怪,可聽起來又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他們是來采訪溫婉的,可怎麽像都去采訪別人了?
還有趙恆熙……
她是曾在華夏電視台當過一年多的實習記者,但像這樣的實習記者台裏多的是。
畢曉麗已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主持人,在電視台自然眾星拱月,哪會留意到還沒有混出頭的趙恆熙。
若不是寧縣的《看見》火到京都各層級領導去,甚至還有的部門專為這《看見》開研習會議,華夏電視台的台長也不會留意到趙恆熙這個製作人。
聽說台長知道趙恆熙原本是華夏電視台的實習記者後,氣得痛罵人事部經理不識人才,讓電視台白白痛失了趙恆熙這樣的策劃與製作兼備的鬼才。
因此畢曉麗來寧縣,主要任務是采訪溫婉,另一個任務則是勸說趙恆熙迴電視台,隻要她迴去,電視台立刻給她單開一個節目,讓她繼續按照《看見》的思路去製做。
對完成這兩個任務,畢曉麗自覺問題不大。
畢竟正常人遇到華夏電視台這樣代表官方正麵的平台來采訪,肯定是熱情主動配合的。
所以哪怕采訪對象是溫婉,她也不覺得會有難度。畢竟是人都愛出名的,否則溫婉也不會做的每一件事都廣被人知。若沒有專業的團隊在幫她引流,她不過一個貧困縣的小小公務員,哪會引起那麽多人的注意?
不過溫婉也算幸運的,付出的和收獲成正比,現在領導們都重視她,她的這場自我營銷,恰恰把自己推到領導麵前去,未來她的仕途肯定一片光明。
至於勸說趙恆熙也難度不大,之前她願意從電視台辭職跟溫婉來寧縣,無非是實習記者競爭激烈,如今電視台正式起聘她,還許諾讓她可以自主做節目,無論是從工資還是個人發展,都不是一個小縣城的公務員能媲美的。
傻子都知道要怎麽選擇。
畢曉麗沉思片刻,覺得這種方式或許也可行,畢竟溫婉提出的方案也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有宣傳部的人協助,應該能順利完成任務,於是她開口說道:“溫同誌,這個提議有點新意,我需要和團隊商量一下細節,之後再給您答複。”
溫婉微笑著點頭:“好的,畢主持,我期待與你們達成一個雙贏的合作方案。具體你們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問趙同誌,她會幫忙協調的。”
溫婉成為綜合發展組的組長後,就把趙恆熙、陶奕希、程筱語、溫和等平時比較熟悉的夥伴編定為組員,平時他們在各自的部門工作著,但溫婉的工作需要的他們時,他們便會迅速聚合,十分默契,省心省力許多。
趙恆熙看了眼手表,對畢曉麗道,“畢主持,那你們就先商量一下具體要怎麽操作,需要我配合的地方我一定到位。或者你們也可以派一位攝影師跟著我去采錄鏡頭,說不定還有意外收獲。”
文化節在即,趙恆熙還要去拍各部門工作人員為這場文化節保駕護航而做的籌備工作。
若華夏電視台的攝影師過去,自然也會看到這一幕幕。
《看見》裏的仁風善政,民風淳樸可不是擺拍。
而是實打實的記錄!
聽趙恆熙這麽建議,攝影師郭成立刻表示,“我去吧!曉麗,你和團隊的人先去討論一下接下來要怎麽安排,我跟趙同誌去踩點!”
陳曼曼神色複雜地看著趙恆熙淡定自如地帶著攝影大佬郭成離開……
她本以為趙恆熙辭職到貧困縣發展是有自知之明。
誰知道這是趙恆熙的以退為進。
台長叫畢曉麗想辦法請趙恆熙迴電視台,那開出來的條件,可以說讓所有與趙恆熙同期的記者都眼紅。
可能怎麽辦呢?
趙恆熙另出蹊徑,愣是被她闖出一條光明大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