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漪出嫁這年,她的長兄已經入土了足足五年。
這些年來,威遠侯府看似花團錦簇,但卻充斥著後繼無力的悲哀。
謝漪一直跟著母親學習管家,幼弟們還未科舉、父親的軟弱無能、長兄死後悄然消失的東西,這個家裏處處是謎團。
錦衣玉食的少女之所以垂淚,是因為知道姊妹出嫁卻沒有能夠依靠的兄弟,弟弟太年幼,頂門立戶的長兄死得莫名而恐怖,曾經年幼天真的侯府嫡女茫然無措,成長來得太突然。
老侯爺依舊醉生夢死,做著他自己能登上高位的美夢,但是他卻有恃無恐。
於是謝漪就知道了,父親一定知道長兄為何而死。
‘祖母去世了,大姐出嫁了,大哥不在了,二姐死了,三姐也出嫁了,幾個弟弟都還小。母親對付不了父親,隻能徒勞的哭泣,而父親是個荒唐人。’
謝漪在紙上寫下這些,再扔進了炭盆裏。
謝淑死掉以後,家裏隻顧著關注謝灝之死,那棺材板厚實精美,可是早就釘牢了,幾個弟弟妹妹都沒能見到大哥最後一麵。
可是謝淑呢?謝淑去哪了?
謝沁太遠,謝沁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謝沅和謝汶對此一無所知,隻記得謝淑再安靜不過。
可是謝漪知道,那個小小的棺材裏頭是空的,輕飄飄的,就連謝淑的未婚夫都不會信那個女人在裏頭。
所以她不信大哥真的死了。
少女的丹蔻拂過綢緞般的長發,那雙不沾陽春水的手如同任何一個女孩子那樣柔弱,看起來一折便斷。
於是日子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走過。
謝漪在十五歲那年定下了婚事,大哥已經不在了,現在外強中空的侯府需要一樁強有力的婚事。
謝沅最後嫁給了江南書院大儒的兒子,書香世家,美名遠揚。
但是謝漪不能像謝沅那樣由著自己的性子,她已經長成了一個合格的世家貴女。
她想過憑借選秀成為宗室妻,卻在開始之前就被踢出了範圍,那個理由一看就像是在糊弄人——因父為虛職,不得選。
最後她選擇了政變後新宰相的兒子,也是新一屆的探花,他的父親是皇帝心腹,又曾與她哥哥交好。
在謝漪婚禮前,謝沁曾來過一封信,她問她,開心嗎?
謝漪不知道,但是她沒有任性的資格,愛也好,不愛也好,這個家需要她,需要撐到謝沂入朝。
再也沒有一個大哥會站在她身後告訴她兄長一直在了。
————————
婚後的日子馬馬虎虎,迴門那天也很普通地過去了。
然後謝漪卻得知,她要入宮去拜見貴妃。
宮中沒有皇後,但是宮務也不在貴妃和其他妃嬪手裏,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卻好似永遠都是柔弱的、多病的,不曾接觸一點權力。
謝漪聽說過很多傳聞,譬如說貴妃的各種身世,還有說實際上是婉貴妃不能生,所以陛下才說他生育有礙,種種傳聞,真假難辨。
可是這樣一個妃嬪,為什麽要見她?謝漪是個很聰明的姑娘,她可知道京中的命婦們還沒有這樣被召見過。
而且還是遮遮掩掩、沒人知道的……
少婦流下淚來,暈濕了新抹的胭脂,紅色的水漬在臉上和手帕上滴得一塌糊塗,像是多年前的雪夜一樣。
她的丈夫季某人隻是一個和她哥哥當年初次任職一樣的中書舍人,為此她可以說是沒有什麽誥命的。
但是她是侯府的女兒,為此得著些體麵:即使沒有規製的禮服,也可以好好打扮一番,隻是不準衝撞。
來指點她的人據說是貴妃身邊待了幾年的侍女,看起來一板一眼的,過分守禮而顯得沒有人氣,也可能是本就天資愚鈍,於是困在了繁多的規矩裏。
好笑的是這位侍女也不太曉得貴妃的喜好,隻一昧看著宮規來,謝漪這樣能出入宮宴的世家女兒,在此事上自然不必說。
而她的公公又是聖上心腹,即使她不說什麽,宮裏來的人也沒有半分怠慢,何況這位年輕的小媳婦事事妥當。
————————
走過宮裏尋常見過的前頭景色,鮮有外人踏足的後宮,看起來也不是那麽死氣沉沉。
一路上見人是很少的,景色卻很明麗,不同於前朝的肅穆,後宮裏雖私密卻景致秀麗。
一路來到了貴妃所住的宮殿,這裏規製僅次於皇後,又離陛下的寢宮還近些,謝漪立刻就曉得了貴妃到底多得寵。
可是一路景色再好,她也沒什麽欣賞的心情,近了,再近了,即使是她猜到了,卻還不敢信那是否真實。
貴妃的宮殿隻住了“她”一人,地方寬闊,許多宮室隻是堆砌著奇珍卻沒什麽使用的跡象。
謝漪卻想到在家裏時長兄的故居,她打理家務時去看過,那裏看起來比這天底下頂頂富貴的地方要舒適多了。
殿旁的楊柳溫柔垂下枝葉,百花在春日裏開得燦爛,種種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宛若一個人造的仙境。
而貴妃一身禮服,端莊明麗,即使脂粉未施素白著臉也在這富貴景象裏被襯得如同牡丹花一般。
謝漪卻落了淚,未流出眼眶,為著不失禮已經被她用帕拭淨,眼周卻緩緩地暈上水紅的顏色,端莊像是水溶的殼子一樣崩解,生出她本沒有的楚楚可憐來。
而宮女卻什麽也沒注意,隻是安靜退下,不合規矩地隻留下兄妹倆在宮室裏頭。
按理來說,為了不露出破綻,謝漪此刻該是鎮定自若地行禮,裝給外人看一場平靜的拜見才是。
一聲“漪兒”,聲音很輕很輕,卻足以粉碎她幾年來辛苦給自己鑄成的鎧甲,擊破心防。
於是她便近前去了,也不管身上這套華美的衣裙價值幾何,不管頭上那些漂亮的金銀珠寶。
她好像還是小女孩,幾步路下來她倒退迴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幼年,又把頭擱在兄長膝上,此刻她是謝灝唯一的珍寶。
可是卻沒喊出那聲“兄長”,處境已經告訴了她可怖的真相,而她無論如何也無法對抗。
做兄長的,就任憑妹妹伏在膝上,很不莊重,也很不適合宮裏,就這樣摟著這個被迫長大的女孩兒,兄長的肩膀再也無法依靠了,但是此刻,尚有一麵。
淚就灑在貴妃的衣裙上,浸透一層層絲綢,漬出一點點痕跡。
室裏隻有靜默,而他們很近很近,多少年都再沒有的近,熱淚滾燙,心裏還是難受著,像是積滿了辛酸,不流幹淨就要爆炸了一樣。
可這許多年和往後所有的淚又怎能在這短短一時流得盡,富麗堂皇裏頭,他們都是最一無所有的可憐兒。
這些年來,威遠侯府看似花團錦簇,但卻充斥著後繼無力的悲哀。
謝漪一直跟著母親學習管家,幼弟們還未科舉、父親的軟弱無能、長兄死後悄然消失的東西,這個家裏處處是謎團。
錦衣玉食的少女之所以垂淚,是因為知道姊妹出嫁卻沒有能夠依靠的兄弟,弟弟太年幼,頂門立戶的長兄死得莫名而恐怖,曾經年幼天真的侯府嫡女茫然無措,成長來得太突然。
老侯爺依舊醉生夢死,做著他自己能登上高位的美夢,但是他卻有恃無恐。
於是謝漪就知道了,父親一定知道長兄為何而死。
‘祖母去世了,大姐出嫁了,大哥不在了,二姐死了,三姐也出嫁了,幾個弟弟都還小。母親對付不了父親,隻能徒勞的哭泣,而父親是個荒唐人。’
謝漪在紙上寫下這些,再扔進了炭盆裏。
謝淑死掉以後,家裏隻顧著關注謝灝之死,那棺材板厚實精美,可是早就釘牢了,幾個弟弟妹妹都沒能見到大哥最後一麵。
可是謝淑呢?謝淑去哪了?
謝沁太遠,謝沁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謝沅和謝汶對此一無所知,隻記得謝淑再安靜不過。
可是謝漪知道,那個小小的棺材裏頭是空的,輕飄飄的,就連謝淑的未婚夫都不會信那個女人在裏頭。
所以她不信大哥真的死了。
少女的丹蔻拂過綢緞般的長發,那雙不沾陽春水的手如同任何一個女孩子那樣柔弱,看起來一折便斷。
於是日子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走過。
謝漪在十五歲那年定下了婚事,大哥已經不在了,現在外強中空的侯府需要一樁強有力的婚事。
謝沅最後嫁給了江南書院大儒的兒子,書香世家,美名遠揚。
但是謝漪不能像謝沅那樣由著自己的性子,她已經長成了一個合格的世家貴女。
她想過憑借選秀成為宗室妻,卻在開始之前就被踢出了範圍,那個理由一看就像是在糊弄人——因父為虛職,不得選。
最後她選擇了政變後新宰相的兒子,也是新一屆的探花,他的父親是皇帝心腹,又曾與她哥哥交好。
在謝漪婚禮前,謝沁曾來過一封信,她問她,開心嗎?
謝漪不知道,但是她沒有任性的資格,愛也好,不愛也好,這個家需要她,需要撐到謝沂入朝。
再也沒有一個大哥會站在她身後告訴她兄長一直在了。
————————
婚後的日子馬馬虎虎,迴門那天也很普通地過去了。
然後謝漪卻得知,她要入宮去拜見貴妃。
宮中沒有皇後,但是宮務也不在貴妃和其他妃嬪手裏,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卻好似永遠都是柔弱的、多病的,不曾接觸一點權力。
謝漪聽說過很多傳聞,譬如說貴妃的各種身世,還有說實際上是婉貴妃不能生,所以陛下才說他生育有礙,種種傳聞,真假難辨。
可是這樣一個妃嬪,為什麽要見她?謝漪是個很聰明的姑娘,她可知道京中的命婦們還沒有這樣被召見過。
而且還是遮遮掩掩、沒人知道的……
少婦流下淚來,暈濕了新抹的胭脂,紅色的水漬在臉上和手帕上滴得一塌糊塗,像是多年前的雪夜一樣。
她的丈夫季某人隻是一個和她哥哥當年初次任職一樣的中書舍人,為此她可以說是沒有什麽誥命的。
但是她是侯府的女兒,為此得著些體麵:即使沒有規製的禮服,也可以好好打扮一番,隻是不準衝撞。
來指點她的人據說是貴妃身邊待了幾年的侍女,看起來一板一眼的,過分守禮而顯得沒有人氣,也可能是本就天資愚鈍,於是困在了繁多的規矩裏。
好笑的是這位侍女也不太曉得貴妃的喜好,隻一昧看著宮規來,謝漪這樣能出入宮宴的世家女兒,在此事上自然不必說。
而她的公公又是聖上心腹,即使她不說什麽,宮裏來的人也沒有半分怠慢,何況這位年輕的小媳婦事事妥當。
————————
走過宮裏尋常見過的前頭景色,鮮有外人踏足的後宮,看起來也不是那麽死氣沉沉。
一路上見人是很少的,景色卻很明麗,不同於前朝的肅穆,後宮裏雖私密卻景致秀麗。
一路來到了貴妃所住的宮殿,這裏規製僅次於皇後,又離陛下的寢宮還近些,謝漪立刻就曉得了貴妃到底多得寵。
可是一路景色再好,她也沒什麽欣賞的心情,近了,再近了,即使是她猜到了,卻還不敢信那是否真實。
貴妃的宮殿隻住了“她”一人,地方寬闊,許多宮室隻是堆砌著奇珍卻沒什麽使用的跡象。
謝漪卻想到在家裏時長兄的故居,她打理家務時去看過,那裏看起來比這天底下頂頂富貴的地方要舒適多了。
殿旁的楊柳溫柔垂下枝葉,百花在春日裏開得燦爛,種種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宛若一個人造的仙境。
而貴妃一身禮服,端莊明麗,即使脂粉未施素白著臉也在這富貴景象裏被襯得如同牡丹花一般。
謝漪卻落了淚,未流出眼眶,為著不失禮已經被她用帕拭淨,眼周卻緩緩地暈上水紅的顏色,端莊像是水溶的殼子一樣崩解,生出她本沒有的楚楚可憐來。
而宮女卻什麽也沒注意,隻是安靜退下,不合規矩地隻留下兄妹倆在宮室裏頭。
按理來說,為了不露出破綻,謝漪此刻該是鎮定自若地行禮,裝給外人看一場平靜的拜見才是。
一聲“漪兒”,聲音很輕很輕,卻足以粉碎她幾年來辛苦給自己鑄成的鎧甲,擊破心防。
於是她便近前去了,也不管身上這套華美的衣裙價值幾何,不管頭上那些漂亮的金銀珠寶。
她好像還是小女孩,幾步路下來她倒退迴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幼年,又把頭擱在兄長膝上,此刻她是謝灝唯一的珍寶。
可是卻沒喊出那聲“兄長”,處境已經告訴了她可怖的真相,而她無論如何也無法對抗。
做兄長的,就任憑妹妹伏在膝上,很不莊重,也很不適合宮裏,就這樣摟著這個被迫長大的女孩兒,兄長的肩膀再也無法依靠了,但是此刻,尚有一麵。
淚就灑在貴妃的衣裙上,浸透一層層絲綢,漬出一點點痕跡。
室裏隻有靜默,而他們很近很近,多少年都再沒有的近,熱淚滾燙,心裏還是難受著,像是積滿了辛酸,不流幹淨就要爆炸了一樣。
可這許多年和往後所有的淚又怎能在這短短一時流得盡,富麗堂皇裏頭,他們都是最一無所有的可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