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如今局勢,讓祖母給我們沁兒尋摸婚事,也該是沁兒去找祖母,何苦要勞累奔波進京。”謝沁跟著猛點頭,哥哥這句話也是說到了她心裏去。
許是因為年幼時被老夫人帶過,所以沒幾日兄妹倆就跟祖母親近起來,若不是院子裏還有個人要壓著,謝沁恨不得睡到院裏西廂房去。
而老夫人一來,侯府裏也規矩了許多——至少這個月是沒看見老侯爺天天歇姨娘那裏了,但是也沒去正院,睡在書房那裏。
老夫人雖說現在年紀大了看著溫和許多,但還是利落的性子,沒兩天就要謝灝如實給她講京中情況。
“灝兒聰慧,所選確實穩妥。”老夫人眼光多毒啊,三言兩語就已猜到了謝灝的意圖。
“祖母看得遠,孫兒畢竟還年輕,也隻能試探著走。”謝灝謙虛道。
“隻可惜灝兒年歲太輕,咱們家又份量太輕,起步晚了些。”老夫人歎息。
“若子遠是你大伯的兒子就好了,可惜當年政變,我兒多少艱難戰局都打過,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裏。”老夫人眼裏似有淚花,侯府衰落隻能說不甘心,原也是名將重臣,太祖時尚為國公,到後來後繼無人,由武轉文,其中諸多艱辛,難以分說。
她看著她的大孫兒,蘇安雪是個好姑娘,可惜癡心錯付,多少年來把一個過去好端端的姑娘變成如今模樣,她兒子才能平平又野心勃勃,還連後院都平衡不好,這些年家裏安生都是靠的兒媳和幾個孩子。
“今上銳意進取,有開疆辟土之意,可惜灝兒生得不夠早也不夠晚,偏在京城將起事端時入仕。”她不是困於過去的人,又說迴政局來。
“祖母,總不能萬般好事都叫我占了去,生在侯府,嫡長子又是世子,六元及第,不知多少人羨慕我呢。”他笑得明媚,雖君子青衫,卻有一股骨子裏的少年意氣,“更何況男兒誌在四方,亂局又如何?”
祖孫倆都默契地轉了話題,老夫人又提起如今的朝廷:“今上年少繼位,誌向遠大。太後猝亡,宮中無高位妃嬪,因此我不必居住在京城以備召見命婦,實乃大幸。”
“然先帝平庸無為,重妃而輕後,帝本非後嫡出,生母早逝而被皇後抱至膝下教養。先帝去時,宮中並無嫡出子,而先帝最寵麗妃,麗妃之子晉王年幼,今上乃昭儀之子,皇後養子,年歲較長而繼位。”
“灝兒須知,嫡長不如弟賢,為大患;無嫡子,為大患;嫡子前尚有庶兄賢能,更是大患。皇家之亂,由此而始。”
“平民百姓之家尚且為家業爭鬥,何況陛下富有四海,而兄弟僅得一隅,如何不鬥?”
“縱賢能之人,尚有愚人、自大之人自以為勝之,雖其爭鬥,而傷百姓。”
“繼位前方有從龍之功,而平亂雖忠而信之,遠不如從龍所得,故而人人愛從龍。”
“然陛下聖明,晉王亦死,而諸王不興,故非先帝諸子奪位也。”
“但是灝兒也看得清罷,另有狼子野心之輩,伺之以待來日,雖不遂其願,終亂局橫生。”
老太太話鋒一轉:“沁兒夫婿,決不能在京中找。”
隨後半年裏,信件頻繁往來,當年老太太本就常年在南邊,在京城與南地都有許多閨中密友,嫁得天南海北,多是武將家的女兒媳婦,隨著夫婿的任職調動很多地方都有。
謝灝的眼界雖廣,卻不曾真正出過京城,而今做了京官,可能哪天就“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去了偏遠之地,也可能就在京中過一輩子了。
他問祖母,老家是怎麽樣的?外頭又是怎樣的?
讀過萬卷書,不曾行過萬裏路,謝灝對外麵的渴望,他自己都不大明白。阿成在星際離開過星球去往另一個星球,星際時代那麽大那麽大;薛屏岫在南北都生活過,他的愛人還會帶他出巡、郊遊;趙溫舒雖專注實驗室,也曾旅遊過,一生更是到過大江南北;隻有謝灝在之前沒出過京城,而快穿者的經曆和他後來居於故土更是激出了他想行萬裏路的心。
謝灝讀過太多遊記,他更是以此為基礎寫出了策論。
但是那些信件裏卻能窺見這個世界獨有的風情:南地與海外通商,漂亮的寶石隻需要一盒最普通也不名貴的茶就能換來一盒子;南地的木棉與水果,大船持著朝廷的文書,向未知的海外航行,已有人開辟的航路與陌生的土地與語言,開拓與異邦就在大海彼岸。
更北的地方終年冰雪不化,那裏的皮毛更厚實,但是苦寒之地也有生活的百姓;西邊的黃沙大漠與巍峨高山裏,那裏也盛產水果,又與南地不同,清甜可口又充滿異域風情;西南的雨林與崇山峻嶺裏住著許多習俗不同的夷人,風俗不一;東邊出海去還有大大小小的小島,更有異邦彈丸之地自大自傲……
異世界的風采就在雪花一樣的信裏展現出來,是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不會錯過的景色。
[如果不是這個世界準備官場走一遭,原主的身份也不允許,還真想去旅遊呢。]
[盡管上個世界還是太忙了,大學幾年都沒有迴過上海,想想還真是遺憾。]倒也沒有很遺憾,因為她姐姐會在假期來看紮在實驗室裏的她,也會在長假拉她像小時候那樣出去玩。但是這個世界他是長兄,他要做弟弟妹妹的依靠。
就在老夫人來到京城的三個月後,謝沁定下了婚事。
是老夫人的舊友之孫,是東海水師大將軍於將軍的長子於小將軍,十三歲就考了武舉,後來在水師裏一路升上來,水師常年在海上巡航護衛商船、駐紮小島,為此於光舉今年二十歲尚未婚配。
小將軍在訂婚前和母親家人一起到了京城,見了謝沁一麵。
他是個文武雙全的好男兒,兵法嫻熟,武藝高超,謝灝怕自己出題太難,派弟弟們出題考他,雖說有些勉強,還是過了關。
趁著於夫人在京城,兩家定下了婚事。
之後兩家開始走禮,時下風俗就是要慢,愛女兒的人家四五年都有的,而侯府門第,少說兩年,多則三年,盡管於家心急,但也未催,聽聞婚前也沒有什麽通房妾室,是一門好親事。
而就在謝沁訂婚後一月,侯夫人為謝淑定下了親事。
許是因為年幼時被老夫人帶過,所以沒幾日兄妹倆就跟祖母親近起來,若不是院子裏還有個人要壓著,謝沁恨不得睡到院裏西廂房去。
而老夫人一來,侯府裏也規矩了許多——至少這個月是沒看見老侯爺天天歇姨娘那裏了,但是也沒去正院,睡在書房那裏。
老夫人雖說現在年紀大了看著溫和許多,但還是利落的性子,沒兩天就要謝灝如實給她講京中情況。
“灝兒聰慧,所選確實穩妥。”老夫人眼光多毒啊,三言兩語就已猜到了謝灝的意圖。
“祖母看得遠,孫兒畢竟還年輕,也隻能試探著走。”謝灝謙虛道。
“隻可惜灝兒年歲太輕,咱們家又份量太輕,起步晚了些。”老夫人歎息。
“若子遠是你大伯的兒子就好了,可惜當年政變,我兒多少艱難戰局都打過,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裏。”老夫人眼裏似有淚花,侯府衰落隻能說不甘心,原也是名將重臣,太祖時尚為國公,到後來後繼無人,由武轉文,其中諸多艱辛,難以分說。
她看著她的大孫兒,蘇安雪是個好姑娘,可惜癡心錯付,多少年來把一個過去好端端的姑娘變成如今模樣,她兒子才能平平又野心勃勃,還連後院都平衡不好,這些年家裏安生都是靠的兒媳和幾個孩子。
“今上銳意進取,有開疆辟土之意,可惜灝兒生得不夠早也不夠晚,偏在京城將起事端時入仕。”她不是困於過去的人,又說迴政局來。
“祖母,總不能萬般好事都叫我占了去,生在侯府,嫡長子又是世子,六元及第,不知多少人羨慕我呢。”他笑得明媚,雖君子青衫,卻有一股骨子裏的少年意氣,“更何況男兒誌在四方,亂局又如何?”
祖孫倆都默契地轉了話題,老夫人又提起如今的朝廷:“今上年少繼位,誌向遠大。太後猝亡,宮中無高位妃嬪,因此我不必居住在京城以備召見命婦,實乃大幸。”
“然先帝平庸無為,重妃而輕後,帝本非後嫡出,生母早逝而被皇後抱至膝下教養。先帝去時,宮中並無嫡出子,而先帝最寵麗妃,麗妃之子晉王年幼,今上乃昭儀之子,皇後養子,年歲較長而繼位。”
“灝兒須知,嫡長不如弟賢,為大患;無嫡子,為大患;嫡子前尚有庶兄賢能,更是大患。皇家之亂,由此而始。”
“平民百姓之家尚且為家業爭鬥,何況陛下富有四海,而兄弟僅得一隅,如何不鬥?”
“縱賢能之人,尚有愚人、自大之人自以為勝之,雖其爭鬥,而傷百姓。”
“繼位前方有從龍之功,而平亂雖忠而信之,遠不如從龍所得,故而人人愛從龍。”
“然陛下聖明,晉王亦死,而諸王不興,故非先帝諸子奪位也。”
“但是灝兒也看得清罷,另有狼子野心之輩,伺之以待來日,雖不遂其願,終亂局橫生。”
老太太話鋒一轉:“沁兒夫婿,決不能在京中找。”
隨後半年裏,信件頻繁往來,當年老太太本就常年在南邊,在京城與南地都有許多閨中密友,嫁得天南海北,多是武將家的女兒媳婦,隨著夫婿的任職調動很多地方都有。
謝灝的眼界雖廣,卻不曾真正出過京城,而今做了京官,可能哪天就“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去了偏遠之地,也可能就在京中過一輩子了。
他問祖母,老家是怎麽樣的?外頭又是怎樣的?
讀過萬卷書,不曾行過萬裏路,謝灝對外麵的渴望,他自己都不大明白。阿成在星際離開過星球去往另一個星球,星際時代那麽大那麽大;薛屏岫在南北都生活過,他的愛人還會帶他出巡、郊遊;趙溫舒雖專注實驗室,也曾旅遊過,一生更是到過大江南北;隻有謝灝在之前沒出過京城,而快穿者的經曆和他後來居於故土更是激出了他想行萬裏路的心。
謝灝讀過太多遊記,他更是以此為基礎寫出了策論。
但是那些信件裏卻能窺見這個世界獨有的風情:南地與海外通商,漂亮的寶石隻需要一盒最普通也不名貴的茶就能換來一盒子;南地的木棉與水果,大船持著朝廷的文書,向未知的海外航行,已有人開辟的航路與陌生的土地與語言,開拓與異邦就在大海彼岸。
更北的地方終年冰雪不化,那裏的皮毛更厚實,但是苦寒之地也有生活的百姓;西邊的黃沙大漠與巍峨高山裏,那裏也盛產水果,又與南地不同,清甜可口又充滿異域風情;西南的雨林與崇山峻嶺裏住著許多習俗不同的夷人,風俗不一;東邊出海去還有大大小小的小島,更有異邦彈丸之地自大自傲……
異世界的風采就在雪花一樣的信裏展現出來,是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不會錯過的景色。
[如果不是這個世界準備官場走一遭,原主的身份也不允許,還真想去旅遊呢。]
[盡管上個世界還是太忙了,大學幾年都沒有迴過上海,想想還真是遺憾。]倒也沒有很遺憾,因為她姐姐會在假期來看紮在實驗室裏的她,也會在長假拉她像小時候那樣出去玩。但是這個世界他是長兄,他要做弟弟妹妹的依靠。
就在老夫人來到京城的三個月後,謝沁定下了婚事。
是老夫人的舊友之孫,是東海水師大將軍於將軍的長子於小將軍,十三歲就考了武舉,後來在水師裏一路升上來,水師常年在海上巡航護衛商船、駐紮小島,為此於光舉今年二十歲尚未婚配。
小將軍在訂婚前和母親家人一起到了京城,見了謝沁一麵。
他是個文武雙全的好男兒,兵法嫻熟,武藝高超,謝灝怕自己出題太難,派弟弟們出題考他,雖說有些勉強,還是過了關。
趁著於夫人在京城,兩家定下了婚事。
之後兩家開始走禮,時下風俗就是要慢,愛女兒的人家四五年都有的,而侯府門第,少說兩年,多則三年,盡管於家心急,但也未催,聽聞婚前也沒有什麽通房妾室,是一門好親事。
而就在謝沁訂婚後一月,侯夫人為謝淑定下了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