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大的寒災下,這年也沒過好。
哥哥嫂嫂是逢年過節都要送年禮過來的,還要附上兩個小的每年的書信,後來又添了三個孩子,字字句句都能看見他們進步。當年薛屏岫出嫁時隻有阿梧記事了,阿籮那會雖然最喜歡這個絕色的小叔叔,卻不記得他,於是也不信哥哥說的小叔叔如何好看,但是卻會鬧著想要來見一見這位美人叔叔。
但是今年,畢竟南方水災,薛屏岫特地寫了一封信,裏頭使勁撒嬌鬧騰不要哥哥嫂嫂送年禮,最後幹脆利落放個炸彈:送了我就跑迴家鬧。迴娘家當然喜聞樂見,但是薛屏岫遠嫁異國,他自己都曉得就這麽跑迴家是多麽恐怖的外交事故——恐怕有一大批官員會因為他倒大黴。
加上趙嬤嬤的去世,雖然她今年已經五十多歲,這個年紀去世也不算早逝——但薛屏岫難免神情懨懨。畢竟他和哥哥就是希望趙嬤嬤能安享晚年,結果卻倒在了今年這一場嚴寒裏。原劇情裏雖然有提及這一場大災,卻未曾提及趙嬤嬤何時去世,她隻在男女主去拜祭母親墳墓時出場過,在故事之外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畢竟三十多了,薛屏岫也感覺自己不再年輕,盡管他仍能對著哥嫂和愛人撒嬌,他那張絕色容顏也撐得起天真神色,畢竟不是精力旺盛的十幾二十幾歲了。雖然那時崔永祚特別能折騰他,最後鬧得他把浴池旁的地磚和浴池都換成了尋常顏色,決計不肯再用黑色。
一整個十二月裏,他都窩在了宮裏,不愛出門閑逛,最常做的是處理事務和去禦書房勸忙碌的皇帝抽出時間吃點東西。
往年這個時候,他總要邀請女眷們入宮賞梅,不同於夏季衣衫輕薄時帶上女兒們入宮來看看誰家女兒長大,讓高門們來相看小兒女親事,冬日總是被作為一個權利中心的信號,昭示著誰家今年更得人心。
因為相比起京中一定品級便可來的夏日觀荷宴,冬日賞梅可以說得上是小會。
宮中隻有禦花園栽了梅花,在偏北的位置,大片的梅林恍若雲海,卻又分成各色,既有最亮眼的紅梅,與雪同色的白梅,香氣馥鬱寒冽的臘梅,也有一些較稀少的品種,色調清新的綠梅,神秘夢幻的紫梅,與天同色的碧藍梅花,還有些觀賞品種更是稀奇,但因著稀少,甚至有些並非每年開放,因此倒是吸引了許多愛花的夫人。
隻是薛屏岫每年隻挑選近臣家屬,而挑選也是慎之又慎,既要年紀合適,又要心腹重臣,還要考慮到朝堂局勢,令人捉摸不透。但凡參與梅會的女眷,家中必定會在新年收到帝後的賜字,更是證實了凡梅會者必定是帝後心裏今年最得人心的臣屬。
而薛屏岫還會討論些國家大事,梁朝女眷不議政,或許有閨房中談及的,卻鮮少在外說出。而皇後如此,自然在人們眼裏也有帝王授意,因此更為梅會披上一層神秘外衣。也隻有參與的女眷,才知曉皇後的政治見解雖然不如陛下,卻兼具陛下與尹朝帝後之風,倒讓人歎服這位皇後不愧是尹帝唯一的同母親弟。
可惜今年天冷,雪災寒潮來勢洶洶,就連夏日裏觀荷都因皇後擔憂親人而匆匆結束,何況這場災難發生在梁國呢?那些過去盛裝出席的貴婦人,他們的丈夫還每日忙碌於救災呢!
————————
一直到天氣轉暖,那些冰雪又融化成雪水,在地上蜿蜒。
除卻被收集起來的幹淨雪水,化開後純淨清冽,也有世家以此儲冰,隻是白雪比堅冰易化,而融化又專門去凍結在雪災時浪費人力,因此倒消耗掉了許多雪,化開後的雪如同一場大雨,土地濕潤略微泥濘而不至於被洪水衝走。
雖然去歲嚴寒,想來今年定是個好年成。
災後崔永祚清閑了許多,於是他終於恢複了往日作息,並對雪災期間抓進牢裏的人一起來了一個殺頭大套餐。
其後他與皇後談起雪災,薛屏岫歎氣:“唉,看陛下以書房為家的做派,不知道的還以為陛下仍是單身呢。”崔永祚以結婚十餘年的經驗保證,他的小妻子這是又要鬧了,果不其然,薛屏岫眉眼彎彎,笑著說,“但是我隻會心疼陛下吃不好睡不好呀~”
即使知道薛屏岫本意並非如此,但是哪個血氣方剛的大男人頂得住?何況這位年近不惑的帝王硬生生因為忙碌禁欲了幾個月,當下就是抱住香香軟軟的妻子進行一個大吸特吸,恨不得把這段時間少親熱的都給補迴來。
至於薛屏岫的真實想法,他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陛下與哥哥嫂嫂勢均力敵多年,而如今連受災都是一前一後,相近的時間遭了相似的大災。想必上天是憐惜英傑,不忍取舍,故此而為。”他噗嗤一聲笑出來,格外動人,“但我又如何不信陛下?陛下雄才大略,千秋功業,怎會倒在天災麵前?陛下與哥哥都是一時明主,即便要毀其心誌,也需天長日久消磨,酒色奸臣移其性情,而我和嫂嫂都活得好好的,怎會需要擔憂外界誘惑來擊倒他們。”
同年秋,梁朝所囚西榮王室盡鬱鬱而終,這一脈六百多年前率先分裂天下的諸侯血脈,終於斷絕。
北陳作為昔日的第一大國,雖然衰敗已久,故步自封又先於西榮被俘,竟然沒有皇室自殺——為此薛屏岫在給哥哥的信裏說:“大約摸西榮真的是既不甘於人下,又骨頭軟得要命。哥哥你是否記得,我二十歲那年,西榮的哪位公主,竟因看到蘆地皇室被押解上殿而嚇得打翻酒杯……”
不同於尹朝仁義道德,又封了個末等爵位將蘆地皇室軟禁在都城,至少梁朝,可以說是無時無刻不再期待著北陳之死,薛屏岫嫁過來十餘年都未能理解他們與北陳的幾百年恩怨情仇,也許比起尹朝在原著中因為戰爭與勢均力敵而被迫結下的世仇,北梁與北陳之間才是一筆算不完的爛賬,即使北陳消逝,也會被永恆銘記在曆史。
哥哥嫂嫂是逢年過節都要送年禮過來的,還要附上兩個小的每年的書信,後來又添了三個孩子,字字句句都能看見他們進步。當年薛屏岫出嫁時隻有阿梧記事了,阿籮那會雖然最喜歡這個絕色的小叔叔,卻不記得他,於是也不信哥哥說的小叔叔如何好看,但是卻會鬧著想要來見一見這位美人叔叔。
但是今年,畢竟南方水災,薛屏岫特地寫了一封信,裏頭使勁撒嬌鬧騰不要哥哥嫂嫂送年禮,最後幹脆利落放個炸彈:送了我就跑迴家鬧。迴娘家當然喜聞樂見,但是薛屏岫遠嫁異國,他自己都曉得就這麽跑迴家是多麽恐怖的外交事故——恐怕有一大批官員會因為他倒大黴。
加上趙嬤嬤的去世,雖然她今年已經五十多歲,這個年紀去世也不算早逝——但薛屏岫難免神情懨懨。畢竟他和哥哥就是希望趙嬤嬤能安享晚年,結果卻倒在了今年這一場嚴寒裏。原劇情裏雖然有提及這一場大災,卻未曾提及趙嬤嬤何時去世,她隻在男女主去拜祭母親墳墓時出場過,在故事之外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畢竟三十多了,薛屏岫也感覺自己不再年輕,盡管他仍能對著哥嫂和愛人撒嬌,他那張絕色容顏也撐得起天真神色,畢竟不是精力旺盛的十幾二十幾歲了。雖然那時崔永祚特別能折騰他,最後鬧得他把浴池旁的地磚和浴池都換成了尋常顏色,決計不肯再用黑色。
一整個十二月裏,他都窩在了宮裏,不愛出門閑逛,最常做的是處理事務和去禦書房勸忙碌的皇帝抽出時間吃點東西。
往年這個時候,他總要邀請女眷們入宮賞梅,不同於夏季衣衫輕薄時帶上女兒們入宮來看看誰家女兒長大,讓高門們來相看小兒女親事,冬日總是被作為一個權利中心的信號,昭示著誰家今年更得人心。
因為相比起京中一定品級便可來的夏日觀荷宴,冬日賞梅可以說得上是小會。
宮中隻有禦花園栽了梅花,在偏北的位置,大片的梅林恍若雲海,卻又分成各色,既有最亮眼的紅梅,與雪同色的白梅,香氣馥鬱寒冽的臘梅,也有一些較稀少的品種,色調清新的綠梅,神秘夢幻的紫梅,與天同色的碧藍梅花,還有些觀賞品種更是稀奇,但因著稀少,甚至有些並非每年開放,因此倒是吸引了許多愛花的夫人。
隻是薛屏岫每年隻挑選近臣家屬,而挑選也是慎之又慎,既要年紀合適,又要心腹重臣,還要考慮到朝堂局勢,令人捉摸不透。但凡參與梅會的女眷,家中必定會在新年收到帝後的賜字,更是證實了凡梅會者必定是帝後心裏今年最得人心的臣屬。
而薛屏岫還會討論些國家大事,梁朝女眷不議政,或許有閨房中談及的,卻鮮少在外說出。而皇後如此,自然在人們眼裏也有帝王授意,因此更為梅會披上一層神秘外衣。也隻有參與的女眷,才知曉皇後的政治見解雖然不如陛下,卻兼具陛下與尹朝帝後之風,倒讓人歎服這位皇後不愧是尹帝唯一的同母親弟。
可惜今年天冷,雪災寒潮來勢洶洶,就連夏日裏觀荷都因皇後擔憂親人而匆匆結束,何況這場災難發生在梁國呢?那些過去盛裝出席的貴婦人,他們的丈夫還每日忙碌於救災呢!
————————
一直到天氣轉暖,那些冰雪又融化成雪水,在地上蜿蜒。
除卻被收集起來的幹淨雪水,化開後純淨清冽,也有世家以此儲冰,隻是白雪比堅冰易化,而融化又專門去凍結在雪災時浪費人力,因此倒消耗掉了許多雪,化開後的雪如同一場大雨,土地濕潤略微泥濘而不至於被洪水衝走。
雖然去歲嚴寒,想來今年定是個好年成。
災後崔永祚清閑了許多,於是他終於恢複了往日作息,並對雪災期間抓進牢裏的人一起來了一個殺頭大套餐。
其後他與皇後談起雪災,薛屏岫歎氣:“唉,看陛下以書房為家的做派,不知道的還以為陛下仍是單身呢。”崔永祚以結婚十餘年的經驗保證,他的小妻子這是又要鬧了,果不其然,薛屏岫眉眼彎彎,笑著說,“但是我隻會心疼陛下吃不好睡不好呀~”
即使知道薛屏岫本意並非如此,但是哪個血氣方剛的大男人頂得住?何況這位年近不惑的帝王硬生生因為忙碌禁欲了幾個月,當下就是抱住香香軟軟的妻子進行一個大吸特吸,恨不得把這段時間少親熱的都給補迴來。
至於薛屏岫的真實想法,他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陛下與哥哥嫂嫂勢均力敵多年,而如今連受災都是一前一後,相近的時間遭了相似的大災。想必上天是憐惜英傑,不忍取舍,故此而為。”他噗嗤一聲笑出來,格外動人,“但我又如何不信陛下?陛下雄才大略,千秋功業,怎會倒在天災麵前?陛下與哥哥都是一時明主,即便要毀其心誌,也需天長日久消磨,酒色奸臣移其性情,而我和嫂嫂都活得好好的,怎會需要擔憂外界誘惑來擊倒他們。”
同年秋,梁朝所囚西榮王室盡鬱鬱而終,這一脈六百多年前率先分裂天下的諸侯血脈,終於斷絕。
北陳作為昔日的第一大國,雖然衰敗已久,故步自封又先於西榮被俘,竟然沒有皇室自殺——為此薛屏岫在給哥哥的信裏說:“大約摸西榮真的是既不甘於人下,又骨頭軟得要命。哥哥你是否記得,我二十歲那年,西榮的哪位公主,竟因看到蘆地皇室被押解上殿而嚇得打翻酒杯……”
不同於尹朝仁義道德,又封了個末等爵位將蘆地皇室軟禁在都城,至少梁朝,可以說是無時無刻不再期待著北陳之死,薛屏岫嫁過來十餘年都未能理解他們與北陳的幾百年恩怨情仇,也許比起尹朝在原著中因為戰爭與勢均力敵而被迫結下的世仇,北梁與北陳之間才是一筆算不完的爛賬,即使北陳消逝,也會被永恆銘記在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