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山上熱熱鬧鬧的正在大搞建設,但距此十萬八千裏以外的東海卻牽動著大清朝核心的心。


    占領定海補充了後勤之後,英國艦隊一路北上直奔大沽口,天津開始告急。


    道光皇帝一開始態度強硬,傳諭給當時的直隸總督琦善:“不準通商,斷不能據情轉奏,以杜其覬覦之私。倘有桀驁情形,即統率弁兵,相機剿辦。”


    要求琦善不準和談、率兵”剿辦“。


    然而僅僅6天後,道光帝在收到琦善大沽口“炮位陳舊、兵力不足”的迴奏後,馬上改變了態度,諭令琦善:“督飭所屬嚴密防範,臨時仍相機辦理,如該夷船駛至海口,果無桀驁情形,不必遽行開槍開炮。倘有投遞廩帖情事,無論夷字漢字,即將原稟進呈。”


    此時的道光帝意識到有可能打不過英軍,於是開始接受和談。


    1840年8月9日,英國艦隊駛進大沽口,將大炮對著大沽口炮台進行威懾,大沽口炮台危如累卵。


    數日後,琦善在道光皇帝的授意下派人與英軍接觸,英軍向清政府遞交了《巴麥尊子爵致中國皇帝欽命宰相書》,指責清朝政府,指責林則徐粗暴對待英國商人,要求清政府割地賠款並懲戒林則徐。


    琦善派人將英軍書信送往京師,並在附折中詳細匯報了英軍艦隊的情況。


    道光皇帝看完奏折,認為英國艦隊如“海中鯨鱷,來去無定”,開戰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勝負難料,而與英軍和談則“片言片紙,連勝十萬之師”。


    此時,道光帝以為,隻要懲處了林則徐,英軍自然就會撤退。


    於是直隸總督琦善奉命與英軍代表義律在大沽口舉行會談,但琦善哪裏敢割地,隻能含糊其辭。


    雙方你來我往僵持了一個月,會談沒有任何進展。


    琦善含糊其辭地表示“定能代申冤抑”,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英軍必須“返棹南還,聽候辦理”。


    雙方展開了談判拉鋸戰。


    最終英軍由於水土不服,士兵中爆發了疫病。英軍迫不得已同意從大沽口撤軍,同意將談判地點改成廣州。


    大沽口危機解除,京師暫時安全了。


    能夠讓英軍從天津退去,琦善在道光帝心目中頓時成為了有用之人,話語權極大提高。


    為了能夠給談判創造有利條件,琦善夥同主張議和的軍機大臣穆彰阿、浙江欽差大臣伊裏布等朝臣向道光帝誇大英軍軍力,誣指林則徐允許煙片販賣後又反悔禁煙,激起英國發動戰爭,將所有戰爭責任歸咎林則徐身上,主張“罷戰言和”,要求進行談判。


    八月下旬,道光帝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與英人談判,九月初又革林則徐、鄧廷楨職,任琦善署兩廣總督兼海關監督。


    由於林則徐禁煙舉措深得人心,在廣東又提前籌措防務,恰好英軍也未曾準備進攻廣州,老百姓心目中自然把林則徐看成英明神武英雄般人物。


    林則徐被革職時,當地群眾感到非常不滿。他們不管皇帝怎樣說,怎樣做,紛紛到林則徐的住處慰問,人數之眾,阻塞了街巷。


    他們為林則徐送傘、送靴、送香爐,還送來了52麵頌牌,深切地表達著自己對英雄的敬仰和對朝廷的抗議。


    時隔兩天,消息傳到最偏遠的的防城縣,防城縣縣衙書房裏,知縣李九章第一次破口大罵出狗皇帝,把師爺嚇的連忙上去要捂住李九章的嘴。


    李九章推開師爺氣的將桌上硯台抓起,狠狠的摔在地上,斷成幾片。


    此時的李九章既為林則徐大人惋惜,也為自己命運而不忿,本想跟著林則徐大人後麵建功立業,現在卻成為一個笑話。


    新任的欽差大人琦善本就禁煙一事與林則徐政見不同,自然林則徐的舊吏門生一概都要靠邊。


    個人命運或許不言之,但若琦善主政廣東,勢必與英人和談,此後,鴉片將在大清長驅直入,禍國殃民,難道皇上就不知道此危害嗎。


    李九章一想到鴉片的危害,渾身氣的發抖,但又覺得毫無力氣,整個人嘭地一聲坐向了太師椅,眼神渙散。


    師爺喚了幾聲,李九章才迴過神來,揮揮手示意師爺自去,他要好好靜靜。


    確實,他此刻要靜下來思考,國之策,他無資格參與,但一家老小的未來係於他身上。


    琦善主政廣東,稍一詢問,自然就會有人告知有哪些官員追隨林則徐,他必然列為其中之一。


    嗣後,能安穩呆在防城縣當直線,就算琦善高抬貴手了,說不定就找個理由摘去頂上花翎了。


    唯今之計,隻能相機而動,越低調越好,暫時估計琦善忙於談判,也無精力動官員。


    李九章於是攤開信紙,開始尋思寫幾封信,尋求同年的幫助,看看能不能從京師或者其他地方入手,從防城縣調走。


    哪怕是更差的地方,也比留在防城縣被人下一步捉弄要好。


    但提起筆來,又無法落下,同年中,又誰能有這個本事,有這個本事的豈不為自己打算。


    寫信迴家族之中,若家族知道自己已經在官場上走了彎路,估計自己也就是家族的棄子,怎麽還會在他身上下賭注,有那個錢不如給族中其他子弟鋪路。


    無奈之下,李九章隻能寫幾封信到廣州幾名官場和地方上的舊識,讓他們幫忙打聽形勢,自己好提前做些安排。


    國家大勢的變幻影響不到十萬大山上的“豐南號”,“豐南號”依舊以自己的節奏在狂奔,在曆史中趕時間。


    沈雲峰把握的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的變化,未來十幾年的變化他都心中有數,都是“豐南號”秘密的瘋狂生長期。


    最終,小炮采取了一端熱熔後手工鍛打封閉,然後采取熔化同材質的無縫鋼管的鐵料自內部澆灌加固,基本滿足了小炮的發射強度。


    經過初步試驗,可以在五六百米內保持殺傷力,這種小炮守寨子門應該是夠用了。


    而且由於體積小,也可以用於船戰,沈雲峰和田虎都覺得挺適合目前萬尾島大船,船甲板可以參差安裝左右各一台。


    這樣,兩艘船靠近時候,就可以開炮攻擊,可以取得先機,若是靠近一些,則可以轟開木船。


    於是,沈雲峰便讓田虎聯係萬尾島,伺機將兩門小炮和彈藥送到萬尾島,在那邊安裝和試驗。


    由於製炮這種事情極為敏感,劉永陸也是悄悄接收並告知手下其他人,係從海上西洋人手中購得。


    劉永陸選擇了最好的大船,將兩門炮安裝好,平時用桐油布蓋住,偶爾開到外洋無人的時候找個礁石或者海島試射。


    萬尾島上也留了兩名柏家識字的子弟,記錄試驗數據,送迴山上。


    與小炮同期送到萬尾島的還有一樣新產品,老管見自己設計弄出來的煤油燈並沒有得到沈雲峰的重視,參與不到大炮製造業務中的他除了農桑以外,就鑽在還沒停產的玻璃工場裏麵帶著兩名技工搗鼓,最後搗鼓出了煤油桅燈。


    當然,玻璃是他弄出來的,其他鐵的部件都是他央求沈鬆在業餘時間帶著柏林搗鼓的。


    當成品展現在沈雲峰麵前,沈雲峰感覺眼前一亮,這玩意好啊,這玩意不怕風,可以賣到海上去。


    當然,陸上也可以用,比如晚上出門,拎一個這樣的燈,就不怕被風吹滅。


    隻不過估計岸上消費起這樣燈的家庭不多,但海上有啊,海上跑商船的都有錢,還在乎這點銀子。


    當即決定調劑了幾個人給老管,製作桅燈。當然不能耗費好鐵,拿些冶煉出來的邊角料鑄造一些盛油的油壺底座。


    然後鐵絲什麽的,現在還沒有能力拉製,就鐵匠用手工打造,反正醜不要緊,能護住玻璃罩就好。


    簡易就簡易一點,反正暫時不用核算成本,即使燈的成本高一點,但能把煉製瀝青產生的副產品火油能搭著賣出去換銀子就是好產品。


    沈雲峰並不能確定現在這個時間節點,煤油燈有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但是他推測,即使出現了,價格也是十分昂貴,自己隻要賣的便宜,肯定銷路非常好。


    桅燈出現在萬尾島上的時候,讓萬尾島漁民感覺到十分的驚奇,居然有這樣的東西,在船上太實用了,哪怕十兩銀子都行啊。


    海上風大,根本點不起燈,也不敢起火,船都是木頭的,風一吹很容易失火。


    而且萬一黑暗中或者霧中航行,這個燈舉起來,人家就可以看見,可以避免撞船。


    起霧的早晨為了捕魚出港的時候,船的碰撞經常發生,搞不好就要修船。


    再仔細一打聽,萬尾島的人在來往的商船上也沒看見過這種東西,恰好港口不遠的停泊了一艘商船,於是便拿了兩個加上一壺火油用小船過去試賣。


    沒想到洋鬼子居然給了二十兩銀子一個的價格,還問有沒有,他們還想要買幾個。


    消息傳迴“豐南號”,讓沈雲峰和老管都十分興奮,於是又增調一些赤腰瑤寨的人加入生產。


    柏家村的人實在不夠用了,也不避諱赤腰瑤寨的人了,反正打鐵唄,又不接觸製炮。


    此時已至十月初,正處在農閑時節。


    沈雲峰於是下了狠心,在柏家村和赤腰瑤寨之間,新建設的基地沿著河邊建設新的工場,把玻璃工場、煉煤廠、釀酒廠和麻繩製作廠搬到基地,在基地重新建設煉鐵廠。


    製磚廠和造紙廠已經在前期搬遷到赤腰瑤寨,不需要再新建。


    這樣,柏家村村後沿河地帶就成為研發中心和武器製造廠,主要研發一些暫時需要保密的東西,隻有柏家村的技工和其他例如朱十八等列入可進入名單的人進入。


    由於未來桅燈的收入有很好的預期,所以趁著農閑的時間,沈雲峰讓柏雲拿出“代銀券”和銀兩雇傭了赤腰瑤寨和十家瑤寨大部分精壯進行建設。


    將原計劃在明年建設的這一部分提前到今年來建設。幾百人一起在基地開始勞作,成為“豐南號”建立以來最宏大的建設場麵。


    為了建設的速度,建設標準不高,因地製宜,廠與廠之間、與外界之間也不用隔斷,圍牆啥的附屬設施等到明年再說,簡單粗暴的能用就行,務必以最短的時間讓工廠運行。


    比如煉煤廠,直接就把柏家村原本的設備弄下來,煤弄過來,鼓風的水車安裝好,再預留地方堆焦炭,地上挖個大坑存放瀝青,放置陶罐收集火油就算煉煤廠弄好了。


    所以看似工程浩大,但集中大量人力後,幾個工廠的主體都完成建設,露天就能幹活了。一邊幹一邊再搭蓋竹棚遮雨,隻要竹棚在雨季前弄好就行。


    真正耗費時間的,反倒是宿舍、學堂這些住人的地方。還有武器庫,都有一些細活要做,務必讓人能住的舒服。


    現在需要住在基地的人也不少了,前期已經造好的宿舍已經將三十來名土匪安置進去,十三名安南女來了之後臨時安置在柏家村的學生宿舍和無人居住的舊房子裏,這時候要造女生宿舍讓她們住過來。


    另外隨著學堂一起建設的還有學生宿舍,下一步十家瑤寨的孩兒們來學堂上學,就可以住在學生宿舍裏。


    另外還有保安營,建好之後,安保部就要開始集中居住和訓練了。


    同時還有武器庫,譬如炮就要放置在武器庫裏,用的時候再推出來。


    誰家正經寨子在門口沒事放大炮,那不是等於招手喊官府來圍剿嗎。


    因為寨子大門對外是屬於赤腰瑤寨的。如果真的弄兩門炮放在這裏,黃興發估計第一個會被嚇趴下。然後就會賴在沈雲峰辦公室門口,不挪走不起來。


    建設的序幕拉開後,“豐南號”的領導人沈雲峰倒溜了,他就是因為討厭打螺絲所以去當快遞員,享受那種不受管束的生活。


    這兩年其實在山上他也憋壞了,要不是山上有很多工作要做,估計他早就待不下去了。


    現在有了戶口,成為一名堂堂正正的大清朝公民,他開始忍不住了,於是把工作甩給老管、張大強和沈濤濤他們,跟著田虎下山巡邏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萬大山:184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7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7天並收藏十萬大山:184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