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遠在京師的道光帝已經著急了。


    一萬多士兵調集到廣州,數千名士兵調集到浙江,已經開始陸續要錢要糧了。


    英國人的事情老是不解決讓他輾轉難眠,於是,道光帝命林則徐以四品卿銜,赴浙聽候諭旨。


    5月4日,下旨給奕山,下達圍剿的旨意,並指示從前方和後方合並圍剿。奕山隻能發兵進攻英人。


    楊芳聽到後說了一句話:“事且敗而局難收”。


    5月21號開始交戰,結果毫無懸念,清軍大敗。


    5月24號,查理.義律進行報複,向廣州進軍, 5月25號清晨就已經攻陷廣州城外的所有製高點。


    5月26號廣州城就升起了白旗,奕山敗陣。 派出使者求和,義律提出停戰條件:賠償600萬兩贖城費,奕山和楊芳領兵退出到廣州城外200裏的地方駐紮。


    奕山絲毫沒有還價,當即簽訂停戰協定。


    5月27日簽訂當天,就支付了100萬的贖城費,另外給了500萬兩的期票。


    6月1日,英軍履行協定,退出廣州地區,並且交迴虎門炮台。


    通商恢複之後,廣州事宜解決了,剩下就是如何向道光交代了。


    和楊芳相比,作為皇親的奕山膽子更大,抗旨更為嚴重,不僅同意通商,還賠了600萬兩,不過都是瞞著道光。


    奕山跟楊芳一樣撒謊。


    5月26日給道光上了一道奏折,廣州的實際情況是已經升起白旗投降了。


    但是奕山匯報的內容是清軍在23號到25號打了多場勝仗,擊沉英軍輪船一艘,焚毀三桅兵船一艘。


    道光批示:“甚好”。


    奕山給自己留了退路,說有漢奸助紂為虐。


    6月4號又給道光上了一道奏折,內容是有漢奸從陸路攻擊我軍後方,導致英軍占領了城北的炮台


    。還編了個故事,英軍派使者到城外求和,請求皇帝開恩,準許通商和追尋商業欠款,隻要同意這兩樣,他們立即退出虎門。


    6月18號道光收到奏折,他發現好像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完全剿滅英軍。


    如果短時間內沒法剿滅,就要花大價錢打一場持久戰,本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麵。


    道光批準了奕山的奏折後,奕山立刻向英國人宣布皇帝已經批準通商的聖恩。


    之後又給道光上奏,說是廣州戰事平息,請求撤迴廣州各省抽調的士兵,此奏又深中道光內心需要,打仗錢糧耗費太多。


    道光一向節儉,既然戰事已經平息,於是下令撤迴沿海抽調士兵。


    在那個通信隻能依靠驛馬的年代,遙遠的物理距離使得信息獲取的難度又被放大了,奕山成功了欺騙了皇帝。


    身處京師的道光帝,在用人方麵,特別是危難關頭,偏愛皇親國戚、貴族子弟。


    他以為,這批人世受國恩,遺傳的血液中具有多量的“天良”和“忠誠”,絕不會放任國運衰落。所以他選擇相信了奕山為他編造的夢境世界。


    奕山此時沒有因為敗仗而獲罪,反而獲得交部優敘、白玉翎管等賞賚。


    不僅僅如此,就是此次廣州之敗,奕山還保舉了“出力”文武員弁兵勇共計554人優敘、升官、補缺、換頂戴!


    戰敗後的廣州,並沒有像通常那樣死氣沉沉,而是上上下下都喜氣洋洋地互賀升遷。


    此情傳到防城縣,李九章和周玉岫又是一頓紅薯酒,打敗仗了,還有這麽多人升官,醉後大罵奸臣誤國,也罵道光帝忠奸不分。


    其實,李九章後來才知道,奕山戰敗還大著膽子保舉這麽多官員,一是因為唱戲要唱全套,不能戰勝了不請封賞。


    二是那六百萬贖城費的虧空,不讓人拿錢怎麽填補,籌款多的官員自然要保舉。說到底,還是防城縣窮了。


    沈雲峰在萬尾島得知這些海上傳來的消息,一笑置之,曆史他早已經知道,趁亂壯大自己才是正事。


    蒸汽機的試驗機已經製造完成,在基地裝配成功後,傳動裝置接到鼓風機上完全可以代替水力。


    又連接了新製作的抽水係統,也成功抽水了。柏家村、赤腰瑤寨以及基地的人都歎為觀止,對於他們來說,是人生第一次看到機械的力量。


    沈雲峰代表“豐南號”宣布,對參與研製蒸汽機試驗機的技工和學生每人發放二十兩“代銀券”作為加班費。


    鮮明的宣告,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


    試驗機開始拆卸,以零件的方式將運到萬尾島。


    第二台蒸汽機將開始試製,功率將加大,這台蒸汽機,沈雲峰計劃將作為破碎機的動力。


    破碎的不是煤,而是石灰石和鐵礦石,功率將加大幾倍,體積也隨之加大。


    破碎石灰石是為了研製水泥做準備,鐵礦石破碎會提高冶煉的質量,提高出鐵率。


    蒸汽機運到萬尾島後,沈鬆他們帶著技工到了萬尾島,將這個鋼鐵巨物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安裝在了巫頭島和萬尾島之間海溝旁,準備做未來造船廠的位置。


    蒸汽機安裝好之後,先可以用來抽水,挖深海溝造船塢。


    《和約》簽署後,義律始率英兵撤離廣州。


    英軍從廣州撤迴到香港之後,由於水土不服,瘟疫流行,生病士兵超過1100人,病死幾百人,使得英軍幾乎喪失了戰鬥能力,北上進攻廈門英軍隻能推遲。


    這次疫病導致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了戰損。


    1841年7月21號和26號劇烈的台風兩次襲擊了香港,英軍損失巨大。


    6艘船沉沒,5艘被毀,22艘船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義律的坐船路易莎號也沉沒了。兩場台風再次推遲了英軍北上。


    與此同時,查理.義律卻突然被倫敦政府以“未有堅持英國政府的全部訴求”和“未有依從訓令”的理由罷免,並召他迴國。


    原來,義律早前與琦善擬訂《川鼻草約》後,《草約》被送到倫敦,時任外務大臣巴麥尊勳爵看過《草約》後,認為條款過於寬鬆,英方得益太小,根本沒有達到全麵開放商埠的目標。


    而《草約》中割讓予英方的香港島更被他批評為“鳥不生蛋之地,一間房屋也建不成”,因此義律被他憤斥辦事不力。


    據稱,維多利亞女皇更曾指義律是“一位完全不遵指令而努力爭取最短任期的人”。


    結果義律被召迴後,英國政府改派璞鼎查爵士接替他為香港的行政官、駐華商務總監及英方全權代表,已經在路上。


    雖然奕山給道光的奏折是一環套一環的謊話,但是廣州戰敗的消息以各種方式傳到臨近省份的官員耳朵裏邊。


    閩浙總督顏伯燾彈查明廣州戰敗的真相,彈劾奕山。


    道光沒有立刻查辦,而是派出江蘇巡撫梁章矩查明真相。


    梁章矩到達廣州後知道了所有真相,但是又不願意開罪廣東的各個大員,這個不是奕山一個人的問題,等於是廣東所有的官員聯合在一起欺騙皇帝。


    梁章矩在給道光的匯報中也是含糊其辭。


    道光此時也清楚了廣東戰敗的結局,但他並沒有馬上追究奕山的責任,他盲信了奕山,自己臉上也無光。


    此時,道光帝有些把虧咽下去的意思,他以為廣東英人的事情已經和平結束了,暫時先這樣放下吧。


    這兩場台風不僅襲擊了香港,也轉頭襲擊了北部灣,防城縣和京族三島也都受到了海風的侵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萬大山:184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7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7天並收藏十萬大山:1840最新章節